中国伦理学家、教育家杨昌济逝世
在101年前的今天,1920年1月17日(农历1919年11月27日),中国伦理学家、教育家杨昌济去世。
杨昌济
1920年1月17日中国伦理学家、教育家杨昌济去世
湖南省长沙县人,名怀中,字华生,1871年诞生。两次乡试不中,后在家设馆授徒,常与密友杨守仁讨论国事,认为非改革不足以图存。1898年就读于岳麓书院,不顾山长阻止,决然加入进步团体南学会,努力宣扬新学、新政,赞同谭嗣同的以民为主的政治思想。戊戌***失败后,避居故乡,研究经世之学。不管是研究学问还是做人,都具有坚忍精神,他说:吾无过人者,惟于坚忍2字很是着力,常欲以久制胜。他的这类精神,学子们称为达化斋法门而竞相仿效。
1903年,考取官费留日学生,在弘文学院、东京高等师范攻读教育学6年。身处扶桑,不忘祖国,改号怀中,以求心怀中土。对日本老师诽谤中国人的言论予以指斥,说日本不怀好意、有入主中国之思想。还参加了拒俄运动。1909年,由日本赴英国,入苏格兰爱伯汀大学,攻读哲学、伦理学,获学士学位。后又到德国考察教育,立志献身教育,报效祖国和人民。1913年回到长沙,被湖南省政府聘为教育司司长,他断然谢绝,表示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以直接感化青年为己任,意在多布种子,俟其产生。他前后在湖南省立第4师范、第1师范任教。***、蔡和森等1大批有志青年都是他的学生,领受教诲颇多。他对国事很是关注,曾想法救援被袁世凯迫害的杨德麟,规劝杨度不要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宣传,支持和参加新文化运动,为创建湖南京大学学奔走呼号,等等。还为《新青年》撰写论文,推荐文章。与徐特立、黎锦熙等组织编译所,编辑出版中小学各科教科书,翻译了《西洋伦理学史》,编辑了《论语类抄》、《教育学讲义》等书。《达化斋日记》、《杨昌济文集》为其传世之作。
他对教育提出过许多有见地的观点:主张知行统1,重视实践,反对空谈;主张以道德教育为中心,德、智、体全面发展,提出立志、理想、爱国、殉国、勤恳、存诚、立功、英勇、坚忍、贵我通今等10个方面内容,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主张教育普及应与提高相结合;主张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反对赶时兴的留学之风;重视发现、爱惜和培养人材,此乃悠悠万事,惟此为大;主张洋为中用,反对全盘西化。他认为1国有1国之民族精神,吾人求学海外,欲归国而致之用,不可不就吾国之情形深加研究,何者当因,何者当革,何者宜取,何者宜舍,了然于心,确有掌控而后可以合适本国之国惰,而善应宇宙之大势。
1918年6月,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他为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张罗经费,推荐***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促进了爱女杨开慧与***的婚恋关系。54运动时,发表《告学生》1文,表达对青年的热切期望。1920年1月17日病逝于北京,长年49岁。归葬长沙县板仓。
***对他评价极高,称他是1个道德高尚的人,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他1生以发展教育为己任,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他最钟爱的两个学生:蔡和森是***建党理论家,曾任***常委;***名闻天下,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人物。他们实现了导师的欲栽大木拄长天的弘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