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首次统一全国,为何却被称为暴君?


嬴政首次统一全国,为何却被称为暴君?

偶然在逛一篇帖子的时候,看到这个问题。突然就想写一下。

嬴政首次实现了大一统,车同轨,书同文,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为什么人们提起他的时候,还会与暴君联系起来呢?要知道,一个有着大功的人,也可能是有着大过的,只不过我们评价某个历史人物时,会论这个人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但实际上真正客观的评价,应该是要看到这个历史人物所具备的两面性的。

而秦始皇嬴政,就是一个集大功与大过于一身的一位帝王。

秦始皇剧照

秦始皇的功绩,是我们必须要承认的。他首次实现大一统,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和郡县制,实现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位皇帝,直接带领人类社会前进一大步,对历史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他的过错——深刻体现他是一名暴君的行为也不在少数。

比如,过度使用民力去修筑长城,以至于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广为流传;还有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一首《阿房宫赋》在时间长河中流传千年;以及焚书坑儒,用烧书活埋儒生的方式去控制思想。

还有晚年的时候,秦始皇变得特别相信命数,执着追求长生不老,据说有“始皇帝死而地分”和“今年祖龙死”类似的来自民间的预言,传到秦始皇耳朵里,他就开始变得内心惶恐不安,想方设法地去寻求长生不死之术,想办法为自己延续寿命,害怕这些预言一语成谶。

可有趣的是,这时候,有两个人出现在秦始皇面前,就是卢生和侯生。他们两个人表示,能帮秦始皇找到长生不老药。秦始皇相信了他们,但是他俩带着寻找不老药的巨额资金逃之夭夭,再也找寻不到踪迹。

秦始皇得知真相后,非常生气,一怒之下召集了整个京都的术生,然后把他们活埋了。这件事情之后被文人记载在史册里。

实际上,司马迁的《史记》也有相关记载,坑儒的人数实际上不到一百人,而且大多都是以长生不老为由招摇撞骗的术士。

但是这件事情,就彻彻底底地给秦始皇抹上了黑点,之后就被六国的人们口耳相传,被各朝各代的史官浓墨重彩地记录,大书特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的“暴君”形象,其实与文化创作的关系也很密切。有一个现象比较明显,就是越和文艺作品关系密切的历史,越容易在口耳相传中被深刻铭记。比如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除了李白的一首首诗,还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简直就像电影一样,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而秦始皇也是如此。《阿房宫赋》《荆轲刺秦王》《孟姜女哭倒长城》等至今流传甚广的文艺作品,其中都携带着秦始皇的形象,是正义还是黑暗,一目了然。秦始皇在当时的人们眼里,确实并不是个明君形象,所以在民间口碑的流传中,也大概是个暴君。

这些文艺作品,就是跨越时空的活生生的载体,载着星星点点的历史记忆,将秦始皇的“暴君”形象带到我们面前。

此外,秦朝距离现在,早已是几千年的悠悠时光。嬴政在此之前,到底是不是暴君呢?这个其实也离不开汉朝修史,所进行的夸大和抹黑。

在古代封建史上,政权更替,无缝衔接。一个朝代的灭亡,必定伴随着另一个朝代的兴衰。新王朝的统治者为了证明自己才是名正言顺的天子,通常都会做的一件事就是,抹黑前朝。即便是一些比较有良心的统治者,即便不去抹黑,但也大概率不会去说前朝统治者的好话。所以汉朝修秦史的时候,必然也会有一定的抹黑成分。

假设一下,如果秦朝没有那么短命,而是延续下来了很多年很多代,那么秦始皇还会有“暴君”这个帽子吗?或许随着朝代的兴盛和延伸,他就会成为被后代所铭记的开国皇帝,功绩会被大加赞扬。

但历史没有假设,秦朝短命葬送在秦二世的手里,也自然有它必然的原因。

历史向来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至于秦始皇是不是暴君,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杆秤,去衡量他的功绩与过错。

最后,秦始皇是不是这个暴君形象,还与看待的立场有关。例如在我们熟知的《荆轲刺秦王》作品中,荆轲是视死如归被人歌颂的英雄,与之对立的秦王,就成了残暴君主的化身。可实际上,荆轲刺秦王未必就是因为秦王的残暴,因为他们的国家和立场不同,荆轲是燕国太子丹阵营的,秦王则以统一六国为使命,一路征战,实现大一统。如果秦王胜利,那么其他六国就成了任由刀俎的鱼肉,自然要抵死反抗。

因此,这些口耳相传,已经形成刻板印象的“暴君”原因,仔细深究起来,也未必就完全站得住脚。

但如果说他不是一名暴君,又不太中肯。因为他在开创帝制,统一中央集权的过程中,确实也有一些行为,确确实实损害了百姓的权益。

他的功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过。因为灭六国,无数次的征战,死伤的都是黎民百姓。

正如同那句诗所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评论问答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

毕沅是清朝乾隆年间大臣,为乾隆二十五年状元。毕沅的这个状元头衔,有“最幸运状元”的说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呢?乾隆二十五年,已经通过中举进入仕途的毕沅,在这一年参加了会试考试,并且榜上有名,进士及第。但是到底能排在什么名次,是否能进入前三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状元、榜眼、探花)..

被称作“智囊”的战国秦孝公庶子樗里疾,也是秦惠文王的异母弟,在秦孝公和秦惠文王时期,樗里疾多次提出精彩的提议。可是樗里疾的身份分明是皇室之人,虽然只是一个庶出,但是对王位就没有丝毫的威胁吗?为什么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都如此重用樗里疾呢?樗里疾是他的姓名,但是他的名只有单单一个疾..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鄘风相鼠读了这首《相鼠》,我首先想到的是秦国的李斯大人。《史记》中记载: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

在中国互联网领域活跃着一支“网易创业天团”,但在网易内部,似乎除了游戏以外,以前的多次创业都难称成功。2015年,网易创始人兼CEO丁磊推出网易考拉,并迅速成为业内举足轻重的角色。双十一前夕,有媒体公布网易考拉海购的10月成绩单,在全国最成熟的杭州下沙保税区日出单量超过天猫国际,占据当地..

1895年,樱花盛开的4月,一艘轮船从天津塘沽港开出,目的地是日本的马关,船上搭乘的是以李鸿章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和谈代表团。这时,中日战争已近尾声,大连、旅顺相继陷落,威海卫的北洋水师最后几艘军舰也被迫投降,提督丁汝昌自尽身亡,日本陆军从朝鲜追杀至辽东,战局已经无法支撑,这次赴日与其说..

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乳名,如刘盆子、郑小同;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显要是找不出双字名的。这真..

清乾隆五十八年,那时附属于安徽的盱眙县有个很优秀的小伙子,拳脚很好,智慧勤学又肯用功,报名加入当年的武科乡试。家里人很看好这个武童,以为凭他的实力,通过乡试问题不大。合法全家和亲戚密友满心欢畅地抱着希望的时候,这个孩子却被举报了,盱眙县好多人反对这个孩子加入测验,都闹到县衙去了,..

南京是郑和的第二故乡,在这里,生活着郑和的一支后裔。有人不禁会问:郑和是太监,怎么会有后代呢?据南京的郑和十九代孙郑自强介绍,郑和幼年即被阉入宫,无子,只知他的养子叫郑恩来,两个孙子,一个叫郑万选,另一个叫郑廷选。郑自强告诉记者,他通过报纸和互联网寻找郑和后裔,新年期间在南京和苏..

我和牛男是一个月前通过双方父母介绍认识的,我算是时尚品味,懂事的女生,完全是牛男的菜,他算是阳光型,品位还可以,个不高,第一印象一般。相互看了照片然后网上聊天,两天后约见个面,我也爽快答应了,结果前一天他去外地玩,所以我当天约了我朋友,到之后才给我打电话,所以当天就没能见成面。一..

本内容由淳于髡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嬴政首次统一全国,为何却被称为暴君?是一篇由淳于髡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淳于髡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18015.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