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首例征婚


在40年前的今天,1981年1月8日(农历1980年12月3日),新中国的征婚第1人。

在信息化程度愈来愈高的今天,利用媒介征婚早已不是甚么新鲜事儿。最近几年来,网络婚介占据了婚介市场的大半江山,类似非诚勿扰那样的征婚秀乃至成了最走红的电视节目。而回顾历史,媒体上那些最早征婚广告的出现,无不伴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入变化。

1.107世纪末英国出现第1则征婚广告

征婚广告,是指征婚者将自己和对所征配偶的信息发布在诸如报刊、电台等公共媒介或公园、市场等公共场所上的广告方式。

征婚自古就有。而把征婚启事登载在杂志、报刊等公共出版物上,要首推17世纪末的英国。

1695年7月,伦敦财经双周刊《家政与经商》杂志上,在阿拉伯种马出售和鞋匠学徒招聘的广告中间,夹着1段4句话的广告:某男,30岁,家产富足,希望寻觅1位家产不低于3000英镑的年轻女士。这则广告标志着世界上第1则报刊征婚广告的诞生。顺便说1句,当时具有3000英镑家产,绝对算是富裕家庭了。

历史上首例征婚启事,结局到底如何已无从考证。但出版商们却嗅出了其中的商机。那是1个商业和广告业蓬勃发展的年代。截至1710年,在英格兰注册的53家报纸中,每家都登了征婚广告。刊登1则广告的费用高达3先令,是1个女仆两个星期的工资。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刊登广告的人都是中产阶级。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 吉登斯认为,征婚是近代末期自我商品化以后出现的。第1个征婚广告说白了就是在婚配的题目之下,1个男人就财产和1个女人讨价还价。

征婚广告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冲击。而在这个进程中,传统男权社会下的女性要付出更多的代价。1727年,1位名叫海伦莫莉逊的英国妇女,在《曼彻斯特刊》上登了征婚广告,宣称要找1个如意郎君,并提出3个条件:诚实英勇;多才多艺;体贴女性。可是,这位英勇的女性第2天就被警方拘留了,原来那时在报刊公然征婚触犯了英国当时的法律。舆论哗然之下,市长把她送进了疯人院。

1820年左右,英国人忽然间对家庭名誉史无前例地关注起来,这让中产阶级女性有几10年时间都不再刊登征婚广告。同时,男人的需求也产生了改变,随着照相术的发明,征婚启事开始要照片了。

西班牙大流感和第1次世界大战以后,男性的人数急剧减少,到1921年,英国的女性比男性多出170万,传统随即打破:女性发布的广告第1次超过了男性。1915年1份征婚广告上写道:女士,未婚夫身亡,乐于嫁给完全失明或在战争中致残的军官。

20世纪50年代,美国首次把婚恋节目搬上了荧屏,各国的电视人对婚恋节目进行过不同的探索,演绎出不同的节目形态。现在世界各国婚恋节目的形态多达数百种,抢占了征婚广告的风头。

2.章太炎是中国最早的征婚者之1

《大公报》是中国近代报纸中的代表, 中国最早出现的征婚广告就刊载在《大公报》上,以后包括其他媒体都相继有这类广告。

中国媒体上的第1则征婚广告刊登在1902年6月26日的《大公报》上,内容以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还没有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以下:1要天足;2要知晓中西学术门径;3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勿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都可。请即邮寄亲笔复函,若在外地能附寄大箸或玉照,更妙。信面写AAA,托天津《大公报》馆或青年会两处代收。

第1则征婚广告登出后就引发两种相反的回应, 1是在当年的7月27日《中外日报》转载了这则广告, 并加了1个标题《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 暗示出对此的同意之意。2是当时中国着名的女权运动领袖林宗素女士见到这则广告后,给《中外日报》写信勐烈抨击此事,站在女性的立场上,重点指出这则广告中只提对女性要求的大男子主义思想。

至于南清志士后来是不是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大公报》没有再做后续报导,我们已无从得知。

近代民主***家、思想家章太炎也是征婚广告的积极实践者。1902年(清光绪28年),他的原配夫人王氏染病去世,当时他34岁。1903年,章太炎便在北京《顺天时报》上赫然刊登《征婚告白》寻觅续偶。章太炎在《征婚告白》中,明确提出了他续娶的5条标准:女方是鄂籍(湖北)人;大家闺秀,性情开放;要通文墨,精诗赋;双方同等,相互同等;夫死可嫁,亦可离婚。

章太炎的这1壮举,首创了中国近代文人公然征婚的先例,在当时无异于振聋发聩,充分反应出他痛恨封建礼教,提倡女权的战役精神。在晚清的遗老遗少眼中,章太炎的《征婚告白》是越轨行动,从而引发了许多人讥笑。很多名门闺秀都望而生畏没有应征的勇气,以致拖延了10年之久,直到1913年经友人介绍,太炎先生才结识了条件均合《征婚告白》的汤国梨女士,结为美满的伉俪。

3.观念变迁、城市发达、媒体出现为征婚广告提供空间

从刊发第1则征婚广告到1936年,《大公报》共刊有72则这类广告。

近代化的进程中, 城市发达和大众媒体出现,为征婚广告出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正是由于城市生活改变了人际交往狭隘、封闭的圈子, 开放、自由、更加广阔的交往活动也让人们大开眼界。而大众媒体的出现令人们沟通、交换更方便、快捷。据材料显示, 到20世纪初我国已有各类报刊上百种, 这为人们谋求自由话语权和公共舆论空间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也为征婚广告的出现提供了物资条件。

4.市场报登新中国首例征婚 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意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1个在报刊征婚的是4川江津县丁乃钧。在王润泽撰写的《新中国的征婚第1人》1文做了详述。

1981年1月8日,《市场报》上刊登了新中国的第1则征婚启事:求婚人丁乃钧,男,未婚,410岁,身高1米7。曾被错划为右派,已纠正。现在4川江津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任数学教师,月薪4103元5角。请应求者来函联系和附1张近影。这在今天看似1则很普通的征婚启事,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还真是1桩破天荒的大事。

1979年,刚刚揭掉右派帽子的丁乃钧,被安排到永川的教师进修学院当数学老师。当时他已快40岁了,丁乃钧的最大心愿是找个毕生伴侣,然后1起回江苏老家安家。丁乃钧提笔给《人民日报》的编辑写了封长信,希望能为他登1则征婚广告。第2天1早,丁乃钧投完信件就去上课,但课没上完,丁乃钧就后悔了。下课后,丁乃钧赶到邮局想收回信件,但邮车已开走。

这封信被送到了《人民日报》。当时的编辑赵立回想说,丁乃钧给《人民日报》出了个困难。1949年以来,中国还没有报刊公然刊登征婚启事的先例。况且,丁乃钧刚摘掉右派帽子,政治影响1时难以消除。正好这时候候,社会上曾风传浙江有1位老母亲给***写了封信,说她有1个儿子,年龄很大了,还没有找到对象,要***帮她找个儿媳妇。《人民日报》的编辑们经过讨论,认为丁乃钧的事和这位老母亲的事,绝不是个别现象,应当支持征婚这件新生事物,为百姓做点实事。不过,启事并没有刊发在《人民日报》上,而是登在人民日报社旗下刚创办不久的《市场报》上,而且放在1个不太醒目的位置上。就这样,新中国第1则征婚启事诞生了。

5.民国婚书提倡男女同等

婚书是指男女双方允订婚约的文书,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中就有关于管理婚姻事务的媒氏负责颁发婚书的记载。当时的婚书是写在竹简上,男女双方各执1半,作为婚姻的凭证和根据。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的婚书档案,则是敦煌文献中的唐朝婚书。

去年笔者出差到上海时,在古玩市场的1个摊位上淘来1张民国3104年的婚书,花钱不多,但其收藏意义可不小。民国时期,由于遭到西方文化影响,再加上戊戌变法和辛亥***的推动,我国部份地区改变了过去的婚俗礼仪,兴起了文明结婚之风。新式婚姻淡化了封建宗教色采,否定了命相、属相相生相克的旧观念,不再使用求婚帖、允婚帖,只要到纸店或书局买1式两份结婚证书,举行1个仪式,再由结婚人、主婚人、介绍人、证婚人在婚书上签章,婚姻关系就正式确立了。

笔者所藏的这张婚书品相尚好,左右两边镶嵌有龙凤图,上方是***的党旗,旗子中间写着婚书2字,可见当时结婚发的证书不叫结婚证书而是婚书,证书下方是意味喜庆的大红花。这份婚书内容竖排,主要触及男女订婚人、主婚人、证婚人和介绍人等,其中主婚人1般就是男女双方父母。民国3104年即1945年,这个时期男女同等思想的提倡已很普及了,难怪这张婚书的内容比较有现代感。

这张婚书上首两行写的就是男女双方的姓名和生辰8字,男方的名字写在首行,字体稍微大些,这依然有些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子。民国之前的婚书大都用描金红纸,全部婚书上完全却没有结婚双方男女的名字,全部是父母说了算。因而可知,旧时期的婚姻封建思想还是很浓重的,完全是由父母包办。民国元年以后,婚书不再用手写,而是用油墨印刷。婚书的质量自然有所不同,种类繁多,有用宣纸的,也有用硬本、绢面的,大富人家还会涂点金粉来增加喜气。但归根结柢,婚书的格式和内容基本没变。

民国年间,办理结婚手续逐渐纳入了地方政府部门管理。采取这类新式官方婚书的1般为金融界、教育界、外贸洋行的职员和有留学经历的新青年,民间1般还是旧式的通婚文书。这类婚书具有几大特点:1是样式更加简单,由过去的长条形手折多页式变成长方形1页奖状式;2是材料更加多样,由过去的红纸发展为绢、绸、绫、缎、布等多种材料通用,纸也由过去普通的红纸变成宣纸、铜版纸、双胶纸等;3是装潢更加精美,由过去简单的红纸黑字变成在婚书上绘制花鸟、山水、孩童等图案,使吉祥祝愿之意更加1目了然。

婚书是婚姻当事人持有并作为证据的最直接、最原始的材料。它的投资风险比较小,真假的鉴别也比较容易,民国元年之前的婚书大都是用手写的,因此哪户人家结婚1般都会请书法技艺比较高超的人来撰写,毕竟结婚是人生头等大事,而这同样成了辨别真伪的根据。

评论问答

从政治上来说,西方国家自文艺复兴后,罗马法为西方法治社会的确立作了奠基。就在相当于中国明朝时期,西方律师的地位和作用近乎膨胀性地上升,并将中国人世世代代梦寐以求却世世代代遭受戏弄的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理想上升到了国王犯法,与民同罪的境地。英国革命后的律师库克以证据确凿的叛国罪将查..

中国古代的一夫一妻制,实质上是一夫多妻制,从春秋战国以后,已逐渐以制度形式规定下来。一夫多妻,主要是在奴隶主、贵族、官僚中实行,他们当然可以随心所欲地玩弄女奴,但那和婚姻无关,女奴连妾也算不上,只是供男子发泄性欲、玩之即弃的工具而已。多妻的情况,在当时的民间有,但不普遍,即使有妾..

中国历史中主要的朝代,每个不同,而尤以赵宋为显著。说也奇怪,各朝代创业之主,虽凭军事力量夺取江山,只有赵匡胤是个职业军人。其他如汉高祖为亭长,唐高祖和隋文帝是贵族,元太祖和清太祖是少数民族的领袖,明太祖是农民,他们的政治背景在创立帝业时先声夺人。只有宋太祖赵匡胤以军功起家,即创立..

木秀于林,风必摧。你厉害,你灿烂,但是在一个阴暗的角落,老是有那么一小撮人在盯着你,想方想法弄死你.他们跟你没有什么仇,仅仅是因为妒忌,他们不明刀明枪的跟你动手,经常是借助一个拥有权利的蠢货去干这事儿。看到这样的冤案我们经常会无明火起,拍案大骂。这也是历史的另一种魅力:让人恼怒,凄凉和无奈..

李陵太史公因为替他说话而遭了腐刑。何帝说他是个汉奸。他本来也算是一代名将。却投降了匈奴。或许他并不能算无耻的汉奸。他但却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汉奸洪承畴崇祯皇帝曾经以为他死了,追封过他。他却投降了,据说是为了皇太极的老婆。洪承畴,一代儒将,九省经略。最后成了史书中的贰臣。之中国历史..

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名也哀1 三国周渝:既生渝,何生亮2 西楚霸王项羽: 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姬虞姬奈若何?3 戊戌六君子之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4 宋代诗人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5 革命领袖孙文: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6 宋代爱国名士文天详 : 人生..

古说:好淫者,牝上不长毛。这就是说好淫的女人,阴部不长毛。据计阴毛的数量,跟眉毛和手脚的体毛几乎成正比。在中国称女人的同性爱为磨镜,这是由于无毛被视为当然而引起的。在我国古代的医学书里,认为鉴定一个女人的好坏,首先要详细调查她阴户与腋下的毛发。如果毛发软软地,静静地,则那个女人就..

中国古代的三大性畸形现象:一是娼妓,二是太监,三是女子缠足。其中,娼妓和太监在国外也有,而女子缠足则是中国古代所特有的现象。所以,过去西洋人视中国人为东亚病夫的..

冤将,顾名思义,要大大的名将,大大的冤枉,小小的不算,最典型的比如岳王,袁大督师,标准有几个:蒙冤指数,很好理解。惨烈指数,指死状之惨。影响指数,对战局,时局的影响,以蒙冤指数为准。废话少数进入正题,我的名额是这几个:李牧,蒙恬,韩信,彭越,岳王,袁大督师,檀道济,高仙芝,高颖,..

自王跃文的《国画》问世至今,政界说事的图书不足为奇,各种范畴,各个级别,各有反应,接连不停,群与争锋。此类题材,吸人眼球,惹人心迷,作者和出书社,囊括层出不穷、参差不齐的网站、论坛,都抓住读者好奇、窥秘、探私的心理,挖空心思,不惜本钱,大举推出。曾见某写市长的长篇小说,作者为一名..

本文作者唐建蓉归档在1981年1月8日频道

1981年1月8日发生的大事件,原标题:新中国首例征婚是发生在农历1980年12月3日的新闻,最新最全的历史数据库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历史文章请登录历史时间网。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标题为新中国首例征婚的内容,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lishi/1185.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