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阳同志逝世 终年85岁


2005年1月17日(农历2004年12月8日),紫阳病逝,官方沉默也是态度。

邓小平与赵紫阳

赵紫阳同志

2005年1月17日电赵紫阳同志长时间患呼吸系统和血汗管系统的多种疾病,屡次住院医治,近日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于1月17日在北京去世,长年85岁。赵紫阳同志因病治疗无效,于2005年1月17日在北京去世,长年85岁。赵紫阳同志的遗体18日在8宝山***公墓火化。

贾庆林、贺国强、王刚、华建敏同等志代表中央领导同志前往8宝山***公墓为赵紫阳同志遗体送别,并向其亲属表示慰劳。

赵紫阳同志1919年10月生于河南省滑县,193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参加***工作,1938年2月加入***。在***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赵紫阳同志在地方前后担负过中共县委、地委、省委主要领导职务;在改革开放前期,赵紫阳同志前后担负过中央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过有益的贡献。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赵紫阳同志犯了严重毛病。

在赵紫阳同志得病和病重期间,中央唆使有关部门对他的生活和医治作了妥善安排,并专门成立医疗小组进行积极救治。在赵紫阳同志弥留时,曾庆红同志代表中央领导同志前往医院看望。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等单位送了花圈。赵紫阳同志亲属、身旁工作人员、生前友好、故乡和曾工作过的地方代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代表也前往送别。

去世10年的赵紫阳和去世1年多的妻子梁伯琪的骨灰至今还在北京富强胡同6号的赵紫阳的家里,他的子女前不久曾提出,希望父母的骨灰入土为安,也就是希望赵紫阳的骨灰能被安葬在中央最高领导人应当被安葬的8宝山公墓。

中央办公厅对赵紫阳子女这个要求的回复是,中央会在适当的时候斟酌。包括鲍彤和苏晓康在内,普遍理解就是:目前不是让赵紫阳安葬在他应当被安葬地方的时候,也不是在赵紫阳问题上显示松动的时候。

赵紫阳深入基层了解大众生活情况

胡耀邦与赵紫阳亲切交谈

赵紫阳视察葛洲坝

赵紫阳与高尔夫球

邓小平、李先念、陈云、胡耀邦、赵紫阳

1987年10月25日:中共第103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赵紫阳搀扶着陈云同志步入会场

胡耀邦、赵紫阳在《庆祝我国通讯卫星发射成功》大会

赵紫阳和尼克松

赵紫阳会面并宴请美国总统里根

延伸浏览:紫阳病逝,官方沉默也是态度 延伸浏览:紫阳病逝,官方沉默也是态度

由于到了前中共中央***赵紫阳病逝10周年的日子,境外1些媒体围绕他的报导又多了起来。赵当年的秘书鲍彤对美国之音发表谈话。鲍1989年入狱,1996年刑满释放。他是在外媒上挺赵的积极发声者之1。

赵紫阳同志去世

中共中央在1989年6月撤消赵紫阳所担负的***等党内职务时,对他做出在关键时刻支持骚乱和分裂党的定性评价,同时肯定了他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工作方面做过的有益工作。中央的那次报告继续称呼赵紫阳同志。这1评价格局大体延续了下来。2005年1月赵紫阳去世,多名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告别仪式,新华社发的消息写道,赵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过有益的贡献,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犯了严重毛病。

2005年那次是官方最后1次公然评价赵紫阳。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衷的邓小平》中,其他争议人物都露面并被标出身份,有台词,只有赵是个例外。他出现了几个镜头,没标出姓名身份,也没有说话,但是熟习那段历史的人都能认出他。

中国互联网上这些年不时有人发记念赵紫阳的帖子,发帖人主要是自由派知识份子。微信上1些热中政治的朋友圈在特殊时候也会谈论赵,不同价值观的人对他的看法是分裂的。

中国官方2005年以后像那之前的很长时间1样,1直避免谈论赵,这类沉默通常也被认为是1种态度。

今年是胡耀邦诞辰100周年,官方已宣布将举行隆重记念活动。但对赵紫阳去世10周年,直到昨天官方没有提及。这让人想到,2005年官方对他的评价大概也是今天的态度。

从1989年夏天至今过去了25年多,这期间中国变化很大,社会更加自信,对历史人物的宽容度大体都在增加。比如华国锋在《邓小平》1剧中的镜头很多,反应了社会对他记忆的奥妙变化。随着时间的拉长,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但是赵紫阳仿佛是个特例。为何会这样?官方没说,从民间的角度,可有以下分析。

1是官方对他的评价很稳定,没有通过某种表态向社会发出调剂信号的需求。

2是赵的事情1旦出现误读,会有1定的现实牵动性。

25年前中国社会迈过了那场危机,但中国内外1直都有人希望那样的危性能够重来,并且为此不遗余力地寻觅机会做意识形态铺垫。

25年来中国依照赵和他智囊们在重大关头所反对的政治线路和哲学,成了世界第2大经济体。对最敏感的问题,中国奉行不争辩政策,中国把行动和不断获得的成绩作为了对那些问题的回答。

不但官方,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社会看2310年前的事情也有了更多成熟和理性。对中央关于赵做过有益贡献和在关键时刻犯了严重毛病的评价,社会的认同度愈来愈高,中国这210几年的高速发展,也无声地支持了这1评价。未来修改这1评价的空间,极可能远远小于因时过境迁事情被淡化、人们更多记住1位老同志曾所做好事的空间。

很重要的1点是,这类变化只有中国长时间保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情况下才会有可能。如果真像少数人联手境外权势所宣传的那样根本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全部中国的改革开放都将被妖魔化。

延伸浏览:赵紫阳的主要政治遗产 延伸浏览:赵紫阳的主要政治遗产

(注:本文作者吴伟,中国现代史学者,80年代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研究员,鲍彤的秘书,《政治体制改革整体假想》的执笔人之1,鲍彤在80年代曾担负时任中共中央***赵紫阳的秘书。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赵紫阳的1生,曾经历了两次大彻大悟。第1次,是他经过10年***,对中共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进行反思以后,从传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信徒,转变成1个以民本主义为思想特点的改革者;第2次,是他经过主持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案设计和改革实践,特别是经过1989年的那场剧变,使他从体制的改进派转变成1个坚定的民主主义者。

资料图:赵紫阳在囚禁中

经过这场失败了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在失去自由16年中对中国政治问题所作的反思,赵紫阳为中国政治转型留下的遗产是丰富的,笔者认为,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1,要建立起令人民享受充分的民主的政治制度

赵紫阳在他主持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和实际操作的那几年,已开始逐渐跳出了中共传统体制和观念的束缚,逐步开始认同现代政治理论和观念,认同宪政民主和现代议会制度。

据赵紫阳的秘书李湘鲁回想,早在刚刚进入高层领导核心圈子的1980年9月,赵紫阳就说过:社会主义还应当令人民享受充分的民主。社会主义者必须10分珍惜资产阶级民主***的成果,资产阶级民主***的成果对社会主义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资产阶级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出发点,请注意这1点。后来在1987年2月14日的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会议上,赵紫阳更明确地说: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感觉到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民主,这终究是1个我们要解决的问题,1百年也要回答。人类社会的民主应当是愈来愈发展,1些条件不具有我们可以说清楚,但绝不能让人感觉到***惧怕民主,不敢讲民主。

在赵紫阳的晚年,离开了政治权利核心以后,他对自己的1生,对他所为之奋斗了几近1辈子的这个党和这个制度做了完全的反思,他说:1989年我下台以后,随着国际国内情势的变化,我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了1些新的认识。过去对西方发达国家所实行的议会民主制,认为不是人民当家作主。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行的代表大会制度,才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比西方议会制更高级的、更能体现民主的情势。事实上不是这么1回事。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行的民主制度,完全流于情势,不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是少数人、乃至是个人的统治。无产阶级专政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倒是西方的议会民主制显示了它的生命力。看来这类制度是现在能够找到的比较好的、能够体现民主、符合现代要求而又比较成熟的制度。现在还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制度。1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要实现现代的市场经济,现代文明,它就必须实行政治体制上的议会民主制。(赵紫阳:《改革历程》第296、297页)

第2,要改变***的执政方式,逐渐走向现代政党政治

赵紫阳在自己的回想录中说:那几年我对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构成的概念,即执政的地位不变,执政的方式必须改变。也就是说,在***领导的基本框架下,更多地允许各种社会气力的政治参与,同时逐渐以法治代替人治,把宪法已原则规定的许多好东西通过具体法律逐一落实。(赵紫阳:《改革历程》第296页)

当年政治体制改革方案中有1条最基本的内容,叫做党政分开。赵紫阳主张的党政分开,与邓小平以提高行政效力为目的的党政分开有本质的不同,它是以实现***从***党向执政党转型为目的的,其基本涵义,是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是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些主张,在实质上,就是要解决***凌驾于宪法、法律和国家政权之上的问题,解决实际上存在的***中央决策和宪法名义上的全国人大和政府决策这样两个决策中心的问题,实现国家权利重归人民代表大会。《政治体制改革整体假想》中提出的撤消党委中与政府堆叠的部门,撤消各级行政、司法机关中的党组,撤消各级政法委,实现党的组织属地化,把国家公务员分成政务、业务两类,中共组织部门不再掌握政府系统人事大权,改革人大选举制度,逐级实现真正自由选举等等,无1不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依照这个门路走下去,顺理成章的就是在开放人大中实现党派活动、党派竞选;权利重归民意机关及其选举出的行政、司法机关;***作为执政党,也要遭到民意的制约,也有下台的可能,也要开放党禁。只不过,后面这些内容,赵紫阳、鲍彤等都已意想到了,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法说出来的而已。后来他在回想录中明确地说:总之当时假想,在***继续保持执政地位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更好地容纳社会的政治参与。社会上各个方面,各种利益团体,特别是知识份子的政治参与。我们虽不实行多党制,但要尽可能地容纳和扩大其他各种气力的政治参与。(赵紫阳:《改革历程》,第295页)

当他离开权利核心成为1名囚徒,经太长期的反思以后,他对中国应当走向现代政党政治就更进1步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赵紫阳说:我们现在不培植反对党,1旦垮了,国内会大乱的,这是最危险的。现中央不斟酌这1点,不愿看到这1点。(《杜导正日记赵紫阳还说过甚么?》第178页)

第3,保障公民权利,建想法治国家

赵紫阳在自己的回想录中说,我那两年构成的政治改革的总的观点之1,就是人治的问题要改变,真正做到法治。社会主义国家也应当是1个法治的国家。(赵紫阳:《改革历程》,第293页)

他在103大报告中强调:法制建设必须贯串于改革的全进程, 构成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新规范,逐渐做到:党、政权组织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制度化,国家政权组织内部活动制度化,中央、地方、基层之间的关系制度化,人员的培养、提拔、使用和淘汰制度化,基层民主生活制度化,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化。总之,应当通过改革,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步1步走向制度化、法律化。他认为,这是避免***重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赵紫阳强调,要改良执法活动,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103大以后,赵紫阳主持的中央决定,撤消中央和各级政法委,以保证法院、检查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查权,保证政法各部门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同时,赵紫阳还主张,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政府行动,规范企业行动,规范社会成员的行动,构成商品经济新秩序和民主政治新秩序。

赵紫阳与戈尔巴乔夫会谈

在建想法治国家问题上,赵紫阳特别重视强调,要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他认为,这非常重要。我在88、89年就有这个想法。我们的宪法是1部好的宪法,但在保障公民权利上没有具体的实体法和程序法,所以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不能保障实现,落实不了。我和戈尔巴乔夫会谈时也谈到这1点。我说很多东西我们宪法上都有规定,但实现不了。所以必须要有具体保障其实现的法律。比方说,结社、集会、游行、请愿、罢工都应当有具体的法律。(赵紫阳:《改革历程》,第295页) 为此,他在103大报告中特别指出,要抓紧制定新闻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等法律,建立人民申述制度,使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自由得到保障。

在当时长时间舆论管制、媒体管制的情况下,要保障公民权利,重要的1条,就是要使公民有言论自由。赵紫阳提出,要有领导、有限度地开放舆论。他说:允许不允许独立办报?现在所有的新闻媒体都由党和国家垄断,这不是办法。固然那时我也没有想完全放开,但有领导地放开1些会有好处。党和国家所控制的媒体不愿发表的东西,总还有别的媒体可以发表,那也好呀。蒋介石时期还有民办报纸嘛!虽然不能说开放报禁,但舆论要适当放开。(赵紫阳:《改革历程》,第295页)

第4,通过制度化限制公权利,避免腐败产生

邓小平在当时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动身点,是为经济改革开路。他的两个基本点,在经济上放开,政治上收紧的主张历来就没有变过。市场经济加独裁政治,最后的结果必定是权利腐败、权贵团体构成和社会分配不公。邓小平没有去想这1点,而他选择履行他改革主张的赵紫阳却敏锐地看到了这1点。赵紫阳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终究是建立市场经济制度,那末与之相适应的,就必须在中国同步建立起民主政治制度,建想法治国家。不建立民主制度,不实行宪政和法治,执政者的权利受不到监督,那末中国就有产生大面积腐败的可能,中共极可能就此失去执政的基础和合法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存在不受限制的权利,执政者走向腐败就是必定。当时还在台上的赵紫阳虽然还没有完全跳出***传统理论和观念的圈子,没有明确说出不限制公权利,腐败就是必定的结论,但他在1988年初已看到了产生腐败的危险性,并且由此提出了经济要繁华,政府要廉洁的口号,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要抓廉政建设的问题,后来在他又提出通过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问题。1989年5月他又提出了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取消特供、设立人大廉政委员会等,并把这些,都看作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的措施。

第5,建立协商对话制度,在民主和法制轨道上解决社会矛盾

改革,从本质上说,是各种社会利益的再分配,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再调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也进入实行阶段,利益关系的调剂导致1些旧有的社会矛盾趋于和缓,但新的矛盾也在不断产生。解决矛盾的方法,需要随着改革的发展和深化而不断出新。这个出新,在赵紫阳看来,就是要在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上,创造出1套解决社会矛盾的新的方式方法来。这其中,用社会协商对话来解决执政党、政府与民众之间、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具有不同利益的各种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就是赵紫阳本人亲身提出的1个重大举措。

早在103大之前,赵紫阳就曾屡次谈到社会利益团体和社会协商对话问题。1987年5月20日,在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第6次会议上,赵紫阳在谈到如何解决各种社会利益团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时,明确提出了要弄社会协商对话。他说,社会协商对话是个很好的办法,很多重大问题可以与社会组织对话。我们除政协,还应有更多的渠道进行协商。要有代表农民、工人、知识份子、科技人员同政府对话的渠道。对话虽然麻烦些,但是弄通了就可以获得大众的支持,平时麻烦1些不至于出了事不可整理,不然就会有***那样的情势出来。对话要有渠道、组织情势,要制度化、法律化、常常化。重大问题,要通过协商对话来解决。

中共103大把赵紫阳提出的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1项重要内容,载入了大会报告。报告说:必须使社会协商对话构成制度,及时地、畅通地、准确地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彼此沟通,相互理解。 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提高领导机关活动的开放程度,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

1988年3月中旬,在中共103届2中全会的报告中,赵紫阳再次指出:协商对话的总题目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内部依然存在着不同利益团体的矛盾。正确的方针,不是激化矛盾,也不是躲避矛盾,而是及时地、恰当地处理矛盾或减缓矛盾。许多社会矛盾可以通过改革得到解决;但在改革进程中也必定会产生新的利益调剂和磨擦。因此,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社会协商对话要为保证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行服务,为调和社会矛盾服务,为巩固安定团结服务。

赵紫阳之所以在制定和实行政治体制改革方案进程中,亲身提出并1再强调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建立社会协商制度,与他在那些年的思想变化进程有关。那个时候的赵紫阳,已对传统的那套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深恶痛绝。

他认为,***执掌政权以来的最大毛病,就是不断进行所谓阶级斗争,不断以敌对权势的思惟去看待执政以后的各种政治权势和不同意见,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矛盾。他认为,在和平条件下,执政党所从事的是全部国家的管理,所面对的是全部社会的各种利益群体。党和政府所要做的,不是通过压抑、打击乃至剥夺1部份人的利益,来满足另外一部份的利益,而是要通过协商和让步的方式,调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以此保持社会的稳定、改革与发展。为此他主张,必须通过协商对话,让各种社会利益群体都能够充分发表意见,通过让步的方式照顾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以实现全部社会成员的最大利益。

就在最后的那场如何对待学潮的问题斗争中,赵紫阳也从没有放弃通过民主和法制的方式,通过协商对话的途径,解决解决政府和民众的冲突,并试图通过和平解决这场学潮,推动中国的民主进程。赵紫阳在1989年54亚行讲话中提出著名的冷静、理智、克制、秩序,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解决问题的主张,是在和平条件下,在中国现实社会历史条件下,解决社会矛盾,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和冲突,避免其进1步走向激化和对抗,保持社会基本稳定的1条最好途径。这条途径,1反中共过去处理党内、国内政治矛盾方式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点思想,和强烈的意识形态色采,反应了中***内以赵紫阳为代表的1部份坚持改革开放的领导人要求以民主立国和依法治国的1种全新的政治思惟,全新的治国理念。

第6,用逐渐过渡的方式完成中国的政治转型

在赵紫阳晚年,他经太长期思考,已明确提出了中国政治转型的目标应当是建立现代政党制度和议会制度。但他其实不认为中国可以1步就能够逾越到这类先进的政治制度,而要经过1个较长的过渡时期。他认为,根据中国的情况,在过渡期,为了能过渡得好,最少是在1定时期,保持***的执政地位,改变***的执政方式,依然是1种正确的选择。这类选择的动身点,1是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1个好的环境;2是有益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变化,顺利地过渡到比较成熟的文明的民主政治体制。也就是说,第1不可仓促,贸然地全部搬过来;第2必须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绝对不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避免任何不利于乃至阻碍向这个目标前进的倒行逆施。 (赵紫阳:《改革历程》,第298页)

赵紫阳这类渐进式的改革方式,是他政治改革思想的1大特点。在他当年主持改革研讨时,对此的态度就10分明确。研究当年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的7次会议记录,特别是鲍彤领导的中央政改办的讨论记录,可以看到,最近几年来我们在政治改革讨论中常常提到的民主宪政、言论自由、公民权利、党派政治等问题,在当时的政治改革方案研讨进程中都讨论到了。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在纳入方案时,就要有取有舍。在这类艰巨的选择中,政改方案的研讨者们不能不首先选择服从于邓小平这个中国最大的实际。这个方案首先必须斟酌到党内高层的承受能力,特别是邓小同等老人的意见。

在这类情况下,103大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许只能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向前走1小步,但只要这个步子迈出去了,这1小步便可能会成为中国向民主社会转型的1大步,就有可能像经济体制改革1样,造成1种难以逆转的趋势。应当说,对这类逐渐渐进式的改革方式,赵紫阳、鲍彤和政改办的大部份同事们在当时都是明确的。

第7,向宪政民主制度过渡的关键在执政党

在赵紫阳的晚年,他已充分认识到,能否实现向民主化的和平转型,关键在执政党。赵紫阳后来在回想录中说,执政党必须过两个关:1是开放党禁、报禁,固然这类政治开放也能够采取逐渐的情势,但这1关必须过;2是党内的民主关。在***内实行完全的民主制,用民主的方法对我们党进行改造。关键是***领导团体有这样1种思想,这样1种信心,然后再顺手推舟,分别轻重缓急,逐渐实行。但是也不能完全靠执政党的自觉,必须有社会舆论各方面的推动;也不能1切都不动,完全等待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了条件,在哪1天来宣布实行议会民主政治。这应当是1种渐进的逐渐发展的进程。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政治体制上不断改进、改进,使之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究竟如何过渡,我在前面讲的改进***执政方式所罗列的那些内容都是应当做的,特别是在早期阶段。(赵紫阳:《改革历程》,第298⑵99页)

即使是在自己成为国家囚徒的晚年,赵紫阳对他为之奋斗了大半生的这个党依然寄托着希望,他真诚地说:我们希望在相当时期保持***的执政地位,以便有领导、有准备、有秩序地在稳定状态来完成这类过渡。至于***的执政地位究竟能保持多久,这要看随着社会的开放,政治的开放,***同其他政治权势竞争的结果。如果我们1切都很主动,1切都弄得很好,***的执政地位就能够保持很久。但这不能靠宪法的规定来垄断这个执政地位,而是要靠自己去竞争。 (赵紫阳:《改革历程》,第299页)

现今世界上许多国家民主转型的经验表明,由执政者主动进行政治改革,果断放弃集权体制,是有可能得到民众的支持,也有可能得到成功的。1980年代台湾、韩国等向民主社会成功转型的经验,已证明了这1点。大陆1980年代那场由赵紫阳主导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证明了这1点,并且,也为执政党主动改革提供了可鉴戒的经验。固然,固执坚持极权统治,拒不进行民主改革确当政者也有许多,但其几近无1例外地被民众和历史所抛弃,这类结局,也是有目共睹。为了减少国家、民族、民众在转型进程中由于社会骚乱酿成的痛苦和损失,避免由此产生的经济上的滑坡和国力上的倒退,应当承认,赵紫阳所主张的由体制内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政治改进,是实现向民主化转型的1条社会本钱最小的道路。

当年赵紫阳和鲍彤在政治体制改革研讨时期,就曾假想过,经过3至4届党的代表大会,也就是2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和全部国家体制向民主制度的转变。赵紫阳后来在回想录中所谈的想法和他在当年主持政治体制改革时的主张,应当说是1脉相承的。

第8,通过政治改革实现向宪政民主转型是唯1的前途

从1980年代的这场政治体制改革被中断至今,20多年已过去了,中国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向极端化发展,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绝对控制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更加严重。虽然在发展经济上获得了1定成绩,但经济上的市场化和政治上的高度集权化,权利不受制约和监督,出现了体制性的腐败,致使了权利的市场化、资本化和私有化,致使了权贵利益团体的构成。因而,贫富鸿沟扩大,权贵贪婪掠夺,官员腐化腐化,大量社会问题产生,社会矛盾加重。随着权贵利益团体的产生,权利腐败加速,也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矛盾加重,群体事件此起彼伏。

进入21世纪以后,为了加强对社会的控制,中国开始进入维稳压倒1切的准紧急状态。与此相适应,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迅速向党国1体化的维稳体制演化,集权程度更加趋向极端。这些情况,赵紫阳都看到了,在他的回想录《改革历程》、宗凤鸣的《赵紫阳囚禁中的谈话》、杜导正的日记《赵紫阳还说过甚么?》中也都有记录。

赵紫阳认为,这类情况表明,经济上放活,政治上收紧,以经济发展代替政治改革的政策完全是1条死路。通过政治改革,实现中国社会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政治转型,是唯1的前途。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觉得现在已到了我们应当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中国必须切实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并且朝着这个目标进行改革。这个目标,就是终究要过渡到议会民主政治(赵紫阳:《改革历程》,第298、299页)。

赵紫阳为中国政治转型留下的历史遗产是丰富的,这里概括的只是其中的主要方面。如果要对其进行1个总的概括,笔者认为可以这样说:就是以民本主义、民主主义为基本政治理念,通过和平转型和逐渐过渡的方式,完成中国从极权政治向宪政民主的转变,从1党独裁向现代政党政治的转变。

评论问答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毛泽东1963年12月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柄有疑难可问谁?..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毛泽东1961年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毛泽东的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一九四七年八月一日《战友报》(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办)。【注释】〔六言诗〕是旧体诗的一种格式,每句六个字,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句数和平仄都不像律诗那样严格。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

1942年12月9日 (农历冬月初二),印度援华医生柯棣华逝世。成为中共党员的柯棣华1942年的冬天,12月9日,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大夫,在华北抗日根据地逝世了。他象..

当地时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亨利·基辛格,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的重要阁员,曾任美..

意大利外长迪马约在纪念但丁逝世700周年活动发布会上发言意大利艺术家设计的但丁主题展览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殷欣):今年是意大利中世纪诗人、文艺复兴开拓者但丁逝世700周年。当地时间17号,意大利外交部举行线上发布会,宣布从3月25日起将在全球100多个地点举行500多场各类活动,纪念这位伟大文学家..

16世纪,航海者和哲学家们仍然相信,如果他们越过赤道,海水会把他们活活煮死,巨大的怪物会从海水深处突然出现吃掉他们,如果他们航行到世界的边缘,就会掉落到地球外面去。在那个时代,麦哲伦的探索是开创性的。▲费迪南德·麦哲伦 麦哲伦的探险之旅成就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但探险队只有少数人..

上世纪20-30年代群星荟萃,美到极致的一张张面庞如同银河长泄于临川。她们或清冷不食人间烟火,或美艳到极致令世人垂涎,或端庄优雅使人不敢亵渎,或流浪人间一生孤苦。奥黛丽赫本玛丽莲·梦露可无论是谁,都逃不过时间的洪流,她们的故事已完结,更待后人传唱。有这样一位好莱坞女星,她的美貌惊为天..

维多利亚女王的女王逝世1900年12月,维多利亚女王身体不好,但仍坚持去了怀特岛(IsleofWight),她和已去世的丈夫阿尔伯特喜爱的地方。许多年以前,在这个岛上,他们身边围绕着可爱的年幼儿女。在这个幽静的地方,女王写下了遗嘱,写下了自己葬礼的细节,她吩咐死后给她穿上白色的衣裙。1901年1月22日,..

何其沧的人物原型从燕京大学副校长的身份看,“何其沧”的原型有可能是当年的燕京大学代理校长陆志韦。燕京大学成立于1919年,校长原为美国人司徒雷登。1929年后,燕大在中国注册,自此必须遵守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规定,校长由中国人担任。这样,司徒雷登此后出任教务长,而中方校长被称为“代理校长”,..

本文作者滴血的刀锋归档在2005年1月17日频道

2005年1月17日发生的大事件,原标题:赵紫阳同志逝世 终年85岁是发生在农历2004年12月8日的新闻,最新最全的历史数据库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历史文章请登录历史时间网。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标题为赵紫阳同志逝世 终年85岁的内容,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lishi/1683.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