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近1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在46年前的今天,1975年1月19日(农历1974年12月8日),我国有近1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上山下乡通知书

1975年1月19日人民日报报导:我国有近1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上山下乡运动指的是210世纪6、710年代中国的***运动后期,***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治运动。

上山下乡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 1955 年,610名北京青年组成了青年志愿开荒队,远赴黑龙江省去开荒。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于 8 月30 日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会。团中央***胡耀邦在欢送会上把北京市青年志愿开荒队的队旗授与这批青年。中共政府鼓励当时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自愿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去锻炼自己,把邢燕子等人做为典型模范在青年人中大为宣扬。

真正有组织、大范围地把大批城镇青年送到农村去,则是在***后期,***决定给***运动刹车的时候。1968年12月,***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唆使,上山下乡运动大范围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3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3届),全部前往农村。***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到达1600多万人,10分之1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近没有1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1起。

上山下乡的目的地很多,包括云南、贵州、湖南、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政府指定知识青年劳动居住的地方,通常是边远地区或经济落后、条件较差的县。这1做法很快就成了既定政策。

在当时,有1部份青年是满怀热血地投入到这场运动中,所谓满怀豪情下农村,紧跟统帅***,广阔天地炼忠心。但更多城市青年是被政府强迫离家、迁往农村的。与其在城市的生活相比较,知青们普遍感觉在农村生活很艰苦,他们在贫困的农村地区固然没法继续接受正常的知识教育,文化生活也几近没有,他们和当地农民的关系也远非和谐。

上山下乡的知青当中,大部分是到农村插队落户,但还有1部分虽然也是务农,过的却是生产建设兵团的准军事化生活,他们的状态与 插队知青有很大不同。上山下乡运动前期,全国各地组建了许多生产建设兵团,有1大批知青到这些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屯垦。生产建设兵团虽有屯垦的功能,但却非正规军队,它同时兼具安排城市失业青年就业和备战的目的。1968年底,中苏关系对峙,***向全国发出了全民皆兵,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等1系列关于备战的唆使。城市里开始修建防空洞,沿海地区很多兵工企业纷纭西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组建了以知青为主要成员的大量生产建设兵团。从1969年初到1970年,原本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大范围扩大建制,同时新成立了内蒙古、兰州、广州、江苏、安徽、福建、云南、浙江、山东、湖北共10个生产建设兵团和西藏、江西、广西的3个农垦师,加上50年代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国共有12个生产建设兵团及3个农垦师。

进入70年代以后,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旁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渐返回城市。到70年代后期,出现了大范围的的抗争,知青们通过请愿、罢工、卧轨、乃至绝食等方式的抗争强烈要求回城,其中以西双版纳的抗争最为出名。1978年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1979年后,绝大部份知青陆续返回了城市,也有部份人在农村结婚落户,永久地留在了农村。有人由于惧怕不被政府允许返回城市,所以即便和人同居并有了孩子也不登记结婚。

据统计由于各种缘由滞留农村边疆的知青约有数10万人。

上千万的知青回城后,并未出现某些官员担心的城市因容纳不下这么多人而引发混乱。相反,由于这个决定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反而使得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都更加和谐。邓小平政府在810年代初突然强化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中共对知青返城的1种反应。

上山下乡虽然暂时减缓了城镇的就业压力,***借此到达了解散***组织的目的,但是几千万年轻人的青春被荒废,无数家庭被强行拆散,这场运动也造成了各个层面的社会混乱。由于无数本应成为学者专家的年轻人稀里糊涂地在乡间长时间务农,810年代以后出现了知识断代,学术研究后继乏人的现象。

上山下乡运动令无数中国城市青年接触了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此之前从未去过农村,对农村的了了解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文字和政府的宣扬。1些曾积极参与过***运动的城市年轻人经过在农村的艰苦生活后,意想到自己被人所欺骗利用,至此完全放弃了曾深信不疑的马列主义***理想以致于1切理想,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后的道德失序可以在此找到部份本源。

1些曾参加上山下乡运动的人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了作家,如史铁生,叶辛,梁晓声,张承志,张抗抗等,他们都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知青文学。但是,更多的知青则永久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们在910年代的下岗潮中更是首当其冲,常常被工作单位裁减而失业。

这场运动改写了1代人的命运。

1种解释是: 中共把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作口号,很明显是把无业城镇劳动力到农村安家落户视为解决失业的办法。失业在中共的意识形态中,是资产阶级社会独有的现象,社会主义社会固然没有失业问题。可当时的中国大陆的工业和农业在大跃进和***后完全停滞,食粮总产量逐步不足以满足日趋增长的中国城市人口的需要,政府没法给城市青年人在安排工业和服务业领域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在他所发起的***中,已到达了清除刘少奇等对手的主要目的,难以控制的***逐步成为麻烦,数量巨大的对政治高度热中的无业青年会对政治稳定构成严重要挟。把大量城市青年遣送到农村进行农业劳动,除经济上的考量外,主要是1种分而治之的政治策略。

***政府对场运动的解释是: 为了避免修正主义和让年轻人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后的中共政府避免讨论这场触及到几千万人命运的运动,也没有对受害者进行任何赔偿。

有人认为这场运动是对人民的愚弄和迫害。听说是***等人所起草的反对***的纲领性文件571工程记要指出,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

运动过去几10年后,当年的知青们已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主力,他们通常对自己留在农村的青春年华抱有怀旧情绪,乃至有人自称在广阔天地里度过了少年和青年时期的这1代人们,有1个共同的感受决不后悔。

邓小平曾说:我们花了3百亿,买了3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事实证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历史的倒退

知青与贫下中农吃忆苦饭

欢送知青

评论问答

在52年前的今天,1968年12月22日(农历1968年11月3日),毛泽东发号令 2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军垦农场锻炼的北京大学生红卫兵运动延续两年多,终究闹得革命领袖也头疼起..

本文作者宇宙无敌小仙女归档在1975年1月19日频道

1975年1月19日发生的大事件,原标题:我国有近1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发生在农历1974年12月8日的新闻,最新最全的历史数据库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历史文章请登录历史时间网。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标题为我国有近1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内容,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lishi/1780.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