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援华医生柯棣华逝世


在78年前的今天,1942年12月9日(农历1942年11月2日),印度援华医生柯棣华去世。

成为中***员的柯棣华

1942年的冬季,12月9日,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大夫,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去世了。他象1颗明亮的星,陨落在中国大地上。

伟大领袖***当时对柯棣华的去世寄托无穷哀思,给柯棣华以高度评价。在延安各界举行的追悼会上,***送了亲笔挽词: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支援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5年之久,治疗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1臂助,民族失1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久不应当忘记的。

柯棣华大夫诞生在殖民统治下的印度。1938年,当中国人民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犯、灾害深重的时刻,年轻的柯棣华从医科大学毕业不久,就自愿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前来中国支援抗战。到了中国,他亲眼看到***政府反动腐化,消极抗战,节节溃退,非常气愤。这年10月,他和医疗队其他4位大夫会面了当时正在武汉的周恩来同志和叶剑英同志。周恩来和叶剑英同志亲切热忱地欢迎他们,向他们分析了抗战情势,阐明了***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他们深受感动,1致决定到陕北根据地,为***领导的抗日军民服务。为了表示对中国人民的酷爱,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名字后面加上1个华字。在向延安动身前夕,柯棣华突然接到父亲因贫困折磨去世的凶讯。但是,他抑制着悲痛的心情,含着眼泪表示坚强的决心:不到延安不罢休!

1939年2月,他们冲破******的重重阻难,到达延安。来到宝塔山下,延水河边,看到1派生气蓬勃的***气象,柯棣华是何等兴奋啊!伟大领袖***对他们非常关怀,亲身出席了欢迎他们的集会,还屡次会面了他们。每次亲切的会面,都使柯棣华感到非常温暖和鼓舞。解放区火热的战役生活,同志们团结友爱的关系和艰苦奋斗的风格,使他感到幸福地生活在灿烂的阳光里,充满信心和希望。

这年初冬,当延安大批干部奔赴敌后展开游击战争时,柯棣华和巴苏华、爱德华大夫也强烈要求到敌后去,为我们的伤病员服务。临行前,***亲身出席了欢送会,对他们亲切勉励,嘱咐他们先到晋东南见朱德总司令,然后到晋察冀找白求恩同志。

朱总司令在晋东南根据地亲切热忱地接待了他们,向他们介绍了敌后战场的概况和8路军游击战争的主要经验,还专门安排柯棣华、巴苏华随129师的1个团参加战役,以便他们深入地视察抗战情势。这段短短的战役经历,使柯棣华认识到我军所以旗开得胜,在于党的坚强领导和政治工作、良好的***传统风格和同大众密切的鱼水关系。他曾极为兴奋地对翻译同志这样评价这段战役生活:我在8路军里生活,也能够算是参加了1个新型的战役大学啦!

随后,朱总司令派部队护送他和巴苏华去晋察冀。他们不避艰险,象雄鹰翱翔在狂风雨当中逾越太行,穿过冀南,北向冀中和平西,东至运河,北抵长城,纵横驰骋数千里,于194○年春来到了晋察冀根据地。在这里,聂荣臻司令员象对待亲人1样,关心照顾来自***身旁的国际友人。

当柯棣华到达晋察冀根据地时,白求恩同志已去世了。他决心留下来,继承白求恩未竟的事业。就这样,他被任命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

在晋察冀两年多时间里,他始终以白求恩为榜样,工作上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情。他不但从事医疗工作,还从事教学训练,编写讲义,担当着行政和政治工作。在敌人向根据地残暴扫荡的情况下,他和同志们常常沿着山谷峻岭,1边作战,1边转移,1边护理伤病员。他以惊人的毅力和***乐观主义精神,克服了1切艰险。行军途中,他指挥医院转移,形影不离地跟随着担架,亲身照顾伤病员。他常常说:伤病员比我重要。每遇敌机攻击,他常常不等飞机飞走,就1跃而起,奋不顾身地抢救伤员。他常常为伤病员喂饭,亲身给他们做厚褥子,常常把自己的被子给伤员盖上。酷寒的夜晚,只要听说伤病员需要医治,他总是立刻起床,不等衣服穿好就走。转移中,不管风里雨里,他常常把自己的衣服、草帽给伤病员用。每当伤病员感激他时,他总是说:这是我应当做的,多消灭日本法西斯,这是我们的共同目的。

他同大众血肉相连,把为大众服务看做自己的幸福。在敌人1次扫荡中,他途经1个被日寇摧残的村落,听到断续的呻吟声,就顺声查找,在1间残破的房子里,见到1个由于难产而生命垂危的妇女。他连忙找来游击队和担架,把产妇送到1个临时救护所,连夜为她做手术,挽救了母子的生命。正由于这样,伤病员和大众都敬爱他,亲热地称他为老柯、贴心大夫和黑妈妈。

柯棣华以8路军1个普通战士严格要求自己,自觉***,从不要求半点特殊。组织上分配给他的马,行军途中,他不是让身体不好的同志骑,就是驮东西;分配给他稍大1点的房子,他总是腾出来收伤病员,自己往小屋里搬。他常常穿带补丁的衣服,而把发下的新衣新鞋省下来,给同志们穿。他把克服困难当作锻炼自己、改造思想的好机会。他常说:我来是为了***,不是为了享受。在艰苦中,他总是乐观、愉快地说:我在其间虽然过着1种史无前例的生活,但我觉得我充满了活力和愉快。我酷爱着中国,酷爱着正以无穷的威力摧毁法西斯暴行的勇敢抗战的军民!

在极为艰苦、紧张的战争条件下,柯棣华大夫不放过可以利用的每刻钟,勤奋学习,寻求***真谛。他常常请老同志给他讲***的历史和红军的光荣传统。经过巨大努力,他已能浏览中文《论持久战》、《整风文献》等著作,并联系思想,用中文记下学习心得。他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1941年是我1生中极为重要的1年,这1年,我在个人的思想方法和世界观上有了巨大的变化。

1942年7月,由于他的积极要求,他光荣地加入了***。入党宣誓后,他1再向组织表示:我决心把我的1切交给***;我将永久和解放区军民1起战役,直到流尽最后1滴血。

可以,正当他全心全意、斗志旺盛地继续奋战的时候,可恶的癫瘫病却不断地攻击、折磨着他。党组织1再动员他到后方医治疗养,他坚决不去,表示1分钟也不愿离开战役的岗位。重病中,他屡次恳切地对中国同志说:***和***领导下的抗日战争真伟大,我爱上了你们的事业我要和你们1起,同生死、共患难地进行战役;我想,只要反法西斯斗争获得成功,中国人民得到解放,就是我死了,印度人民也是高兴的,由于我已把我的1生献给了东方反法西斯斗争最壮丽的事业!

1942年102月9日,柯棣华同志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无穷酷爱,不幸与世长辞了!那时,他宝贵的生命,才度过了3102个极不平凡的年龄!

根据地的广大军民为柯棣华的去世无穷悲哀。朱德同志为柯棣华的陵墓题辞:生长在恒河之滨,斗争在晋察冀,国际主义医士之光,辉耀着中印两大民族。各根据地的广大医务工作者,掀起了1个学习柯棣华风格的运动

评论问答

上古时候,在印度北部的克鲁族与旁多族两大王族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战。大叙事诗 ‘摩诃婆罗多’ 中载有这一段故事,因得流传下来。在这个故事中,克里须那帮助旁多族的四王子而使他们获胜,他又是耶达婆族的指导者,由此看来克里须那似乎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不过,在后来产生的毗湿奴神,化身为各种形象..

印度的两大史诗产生于公元前 4 世纪,定型于公元 4 世纪。这期间,印度政治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列国争霸,王朝更迭,婆罗门和刹帝利也矛盾重重,但为了帝国的统一和国家的强盛,上层阶级开始互相协调,例如婆罗门与刹帝利开始互通婚姻,不过这种通婚只限于婆罗门的男性与刹帝利的女性,他们所生的男性被..

有一次,年轻的婆罗门乌坦卡因为从艺的师父要出门旅行去,被吩咐留守家中,在留守期间,师父的妻子叫他为她做贴身的服务,他以 “师父没有吩咐我做这样的事” 为理由,而拒绝了她。师父的妻子为此事而怀恨在心,当乌坦卡修行期满后,恭问师父要奉上什么谢礼时,他得到一个难题,就是受命去向抱夏王的王..

伽婆那修士在森林中苦修了很久,整个人都陷在蔓草中,全身爬满了蚂蚁,有如蚂蚁冢似的,只有眼睛还闪闪发光。有一天,夏力耶帝国王率领一支军队偕同公主丝卡尼亚行经此处,公主与侍女们正四处游赏着,突然在一个蚂蚁冢中看到修士闪闪发光的眼睛,她以为那是萤火虫的光,一时好玩,用树枝去戮那眼睛,修..

旅游胜地马尔代夫发生政变,政变中被迫下台的前总统纳希德曾直接要求离其最近的大国印度出兵干预。历史上,印度确有军事干预马尔代夫局势的先例,1988年,斯里兰卡“泰米尔”雇佣军在马尔代夫制造政变,在时任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请求下,印度伞兵部队紧急出动,仅用一天时间就平息了叛乱。马尔代夫是印..

1915年,印度南部的一个王公之家诞生了一个小公主,父亲为她取名努尔·艾娜雅特·汗。努尔公主7岁时,王公全家移居到了法国巴黎,努尔18岁时考入了巴黎大学,学习儿童心理学。1940年,法国在对德战争中溃败,努尔一家只能匆忙逃到了英国。当时努尔25岁,已经是一名非常成功的儿童读物作家。这一次“逃..

1947年8月15日,印度联邦宣布成立之际,制宪会议向一位被称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的伟人致以崇高的敬意。而此刻,这位伟人却因为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分治,自己没有使印度人团结起来而自责。他在加尔各答绝食一天,并从早到晚在手摇纺车上纺纱。他就是传奇式的印度圣雄甘地。笆地出..

泰戈尔-作家生平泰戈尔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英文名字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出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1913年他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英文版,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获得诺贝尔..

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我97年在北京某医院进修的时候,我结识了一个和我一同进修的某煤矿医院的外科主任邱主任(39岁,正好大我一循),一个很有临床经验的基层外科主任,为人和蔼认真,是我们进修组的组长。我俩很快成为了好朋友。那年正好八月十五恰逢周末晚上,我俩在医院的附近的小吃部吃饭,同在他乡..

诡异的雷电伤人事件印度首都新德里郊区有个叫坎巴拉的村庄,一天早晨,30多岁的光棍汉迪拉尔像往常一样,拉着他那头唯一的大水牛,肩上扛着农具到农田里去干活。干了好一阵,太阳升得很高了,迪拉尔想歇息一会儿,就把水牛赶到草地上,他放下手中的工具,坐在地头吃带来的食物。这时,忽然刮起了风,有..

本文作者风吹墨洒归档在1942年12月9日频道

1942年12月9日发生的大事件,原标题:印度援华医生柯棣华逝世是发生在农历1942年11月2日的新闻,最新最全的历史数据库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历史文章请登录历史时间网。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标题为印度援华医生柯棣华逝世的内容,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lishi/35.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