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记者、报刊主编、新闻教育家恽逸群逝世


在42年前的今天,1978年12月10日(农历1978年11月11日),中国新闻记者、报刊主编、新闻教育家恽逸群去世。

恽逸群(1905~1978)

1978年12月10日中国新闻记者、报刊主编、新闻教育家恽逸群去世。中国新闻记者、报刊主编、新闻教育家。恽逸群名钥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1905年1月24日生。1921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因家贫中途停学。1923年入无锡电话公司当练习生。1925年5卅惨案后,放弃科学救国的空想,参加***,前后任***武进区、县党部常委。1926年7月加入***。1927年初任中共武进县独立支部委员,7月任中共武进县临时县委常委。

1927年412******后,在常州创办逸仙中学,作为中共武进地下组织的秘密活动据点。1928年2月,任中共武进县委***,同月遭***当局逮捕,后经亲友救援获释。1928年10月后,前后担负中共宜兴县委***,中共萧山县委***,中共浙北特委秘书长。1932年中共江苏省委连续遭到3次大破坏后失去组织关系。同年8月入上海新声通讯社任记者。1934年,与党组织接上了关系。1935年后,前后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文化界救亡协会,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新闻宣扬活动,前后担负《立报》编辑、评论记者、主笔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编辑。

1936年年底西安事变后,恽指出从各方面的情况分析,西安事变有和平解决的可能。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任《导报》副刊编辑、副总编辑、主笔,《华丽晨报》、《大美报》主笔,大量刊登抗日的新闻报导。1938年根据汪精卫近时言行分析,在《导报》上发表《异哉汪精卫之言》1文,公然揭穿汪精卫的汉奸嘴脸,1月以后,汪精卫公然投敌。

1939年6月,受组织派遣赴港,出任国际新闻社香港分社编辑、主任,香港中国新闻学院教授,中国青年记者学会海外办事处主任及香港分会总务部主任。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重返上海,打入日本间谍机关岩井公馆,并在其下属单位上海编译社任社长、《中国周报》任主编,为党搜集情报。同时还与《申报》负责人1起策划安排,保存了全套《申报》,使之免受敌伪破坏。1944年10月,被上海日本宪兵司令部以***嫌疑犯法名逮捕。1945年6月30日,获释。1945年抗克服利后去华中解放区,前后出任华中新华社编委、社长,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校长,《新华日报》华中版总编辑,山东《大众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兼中共中央华东局政治秘书、济南市委机关报《新民主报》社长兼总编辑等职。

上海解放后,任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社长,华东新闻学院院长、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1950年任华东新闻出版局局长。1952年3反运动中被毛病地开除党籍,撤职降级。1955年因潘扬案件被捕入狱,蒙冤20余载。1965年到江苏阜宁中学管理图书。1978年8月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安排至南京中国第2历史档案馆工作。1978年12月10日在南京病逝。著有《蒋党真相》、《新闻学讲话》、《外蒙问题的考察》、《吴佩孚评传》等书。1982年恢复党籍,1984年4月,中共中央为其完全***,恢复名誉。

点评:中国著名的新闻教育家。

评论问答

读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呐喊》随笔读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呐喊》随笔1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的作品。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呐喊》文集却让人读过后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狂人日记》,“疯言疯语”可所说的却未必不是真话。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恐怖的封建压..

在鲶鱼洼(今分水岭水库)西南,老嘉山北有座小山包叫"金牛山"。传说山上有头"金牛"常在春耕、秋种中出现,帮助贫苦人家耕田、耙地。奇怪的是只要是"金牛"耕耙下种的庄稼,无论是旱涝都能丰收。传说中此"金牛"就是五百年前金岭村金家老二,名叫金牛死后变的。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且容从头说起。相传金岭..

西湖风景区南缘月轮山麓到二龙头山麓,是当年华东四所著名教会大学之一的之江大学所在地,今为浙江大学分部,俗称浙大三分部。一九一六年,美籍《中国通》司徒雷登的弟弟司徒华林任之江大学校长后,下令在校内头龙头与二龙头两山之间的山涧上架设一座木桥以便利师生通行。此桥周围林木葱蔚,桥下山泉幽..

在明光西北约40里的石门口西北有一奇特的自然景观。山腰石崖上有一道裂缝,宽约一尺,长约七尺,深不可测。裂缝两边石壁如烟熏火烧一般,用手擦摸,手上会有一层黑灰。这裂缝中常常冒出黑烟,远看如云。每当有黑烟冒出时,天就会降雨,黑烟的浓度,烟云的大小和雨量的大小成正比。曾有放牛的孩子将斗笠..

楠溪故事之一有一个剃头老师叫阿春,人生驼背,胆生大。他话会讲,手会动,见了美女,涎直流。他手艺好,名声臭,年过三十还没娶老婆。听说村里来了个新住户,那个女儿貌生好冇讲道,他就心里痒痒真想苦。想来想去冇办法,他只好重金求媒婆。媒婆热天穿短裤,陪那美女阿秋去溪边洗衣服。阿秋看看媒婆臀..

女山北面,东到洪山头,西至潘村东,范围数十里,原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6/70年代,有一年端午节前,我还跟四婶去那里选苇叶包粽子。这片芦苇荡在当地人称"张凤滩",是因人得名,要问端详,得从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说起。相传,清朝道光年间,盱眙县城有个富商叫严伍信,家财万贯。城里有华屋楼阁,沿街..

黄龙洞又名无门洞,飞来洞。地处西湖北山栖霞岭北麓茂林修竹深颇洞天福地之气象。它虽以洞名,其实近代以来较为吸引人的是道观园林胜景,而在晚清以前,则以佛寺驰名湖上。相传南宋乾祜年间,江西龙兴(今南昌)黄龙山以祷雨灵验著称的慧开(无门开)禅师应邀来到西湖,居住在栖霞岭北麓一处小奄中。一..

南宋年间,有一年,又逢三年一次的大比之期,各地学子纷纷云集京城临安,城中旅店早已人满为患。却说“西湖十景”印月井旁的吉祥旅店里,住着严州府睦州文昌的一位学子何梦桂举人,早在三月前就离开石峡书院来这里复习迎考。有道是“十年寒窗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何举人一边紧张学习一边掰着手指..

从前有个穷书生,屡试不中,仍苦读不已。这一年,赶考的日子又近了,他更是日夜用功。一天深夜,他刚睡下,便做了个梦,梦里他被关在一个四面都是墙的房间里,怎么呼喊求救都没有用,吓得他一激灵就醒了。书生觉得奇怪,便去请人解梦,解梦的先生听完笑道:“好梦,好梦,置之死地而后生(升),你这次..

在滁州沙河镇和明光张八岭镇交界的地方,有一座挺拔高大的山峰,山上树木茂盛、四季常青。这山有个美丽而神奇的名字叫"白米山"。在当地有这么一段美妙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白米山叫乱石山。山也没有现在这么高,那么挺拔,那么美丽。杂草丛生、乱石成堆、稀稀拉拉有几棵杂树。可绕山有一条常年不干,..

本文作者梧桐私语归档在1978年12月10日频道

1978年12月10日发生的大事件,原标题:中国新闻记者、报刊主编、新闻教育家恽逸群逝世是发生在农历1978年11月11日的新闻,最新最全的历史数据库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历史文章请登录历史时间网。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标题为中国新闻记者、报刊主编、新闻教育家恽逸群逝世的内容,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lishi/96.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