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奇书《推背图》,究竟真是预言还是后人脑补的结果?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有那么一部分人,不像其他思想家那样成书立著,而是喜欢研究上古时期的经书。他们根据经书中的只言片语,衍生出一些所谓对后世的往往是结果不太好的“预言”,并用另一种隐晦的方式批注在经书之上,或是另编书注解。这种行为在秦汉时期被称为“谶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谶纬学”。

曾有一句预言汉朝运势的谶语,读曰“代汉者,当涂高”。虽然汉朝统治者最终也没弄清“涂高”究竟是什么东西,但这句如今看来基本上没有应验的“预言”,在当时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类似的谶语在封建社会的各个阶层都非常吃得开,百姓一过得不舒坦了,各种谶语便随风而起;统治者担心预言应验,往往草木皆兵。这不仅限于那些昏聩的统治者,许多贤明的君主同样笃信这一套,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

公元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初定天下的他很快就找到了当时有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让他们根据《易经》来推算一下唐朝的运势。相传此二人做派就和神仙一样,相背而坐,袁天罡负责从唐代向前推,李淳风则推算唐代之后的大事。每推算一件,便用谶语记录。然而,也许是害怕“天机泄露”,二人的推算戛然而止,只在最后一象注释道“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因此,这本书就被称为《推背图》。

《推背图》之所以被称为“中华预言第一奇书”,其预言之准,让历代统治者为之惶恐,因而成为“禁书”。如今流传民间的《推背图》,实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金圣叹的注本。那么,推背图究竟有多么准呢?下面,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推背图》第四象丁卯有谶语道:“飞者不飞,走者不走,振羽高岗,乃克有后。”颂曰:“威行青女实权奇,极目萧条十八枝。赖有猴儿齐着力,已倾大树仗扶持。”金圣叹先生给的注解是,此卦象预言狄仁杰、张柬之等一干李唐重臣在武则天执政后期反周复唐,“猴儿”指的就是主张复唐的大臣,“扶持”就是恢复李姓宗族的正统地位。

《推背图》第十四象丙子有谶语道:“汉水竭,雀高飞,飞来飞去何所止,高山不及城郭低。”颂曰:“百个雀儿水上飞,九十九个过山西。惟有一个踏破足,高栖独自理毛衣。”金圣叹认为这是在预言郭威篡后汉,取而代之。因为郭威出身草莽,所以有个小名叫“郭雀儿”。

金圣叹逝世前已经推解到了第33象,有种观点认为,金圣叹所见的《推背图》为后人篡改,所以看上去无不应验。那么,下面我们再举个他没有破解的例子。《推背图》第34象提到:“头有发,衣怕白。太平时,王杀王。”颂曰:“太平又见血花飞,五色章成里外衣。洪水滔天苗不秀,中原曾见梦全非。”里面提到了“洪”、“秀”和“太平”等字,自然而然被后世学者认为是对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预言。如此看来,《推背图》果然是非常准确,难怪统治者们对其特别在意。那么,《推背图》真的是这样一部奇准无比的预言书吗?

其实,中国古代谶语书籍特别多,姜子牙写过《乾坤万年歌》,刘伯温著有鼎鼎有名的《烧饼歌》,就连诸葛亮这样精通天文地理的“科学家”也笃信预言,写过一本叫做《马前课》的谶语书。这些预言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说却不说破”,总是说一半留一半。比如《推背图》中著名的预言抗日战争的第39象,提到“鸟无足,山有月,旭日升,人都哭。”

按照人们的理解,“鸟无足”加上“山”字就是“岛”,指的是一个岛国;而让中国“人都哭”的,那便是日本了。日本不但是岛国,还符合“旭日升”(日本人认为自己的国家是“日升之国”,日本因此得名)。但这句谶语还有颂曰“十二月中气不和,南山有雀北山罗。”对于这一句话,解释就非常多了。如果是发生在12月的事情,我们可以理解为是“西安事变”;但是如果理解为“十二月中”,即发生在12个月中间的事情,“七七事变”也说得通。

笔者认为,《推背图》所谓的神秘之处就在这里:预言中的事情多没有定论,也没有给出确切的日期。然而,后世的人们可以根据当时发生的事情做各种各样的“解读”,最后将历史大事对号入座。与其说现在的人们无法解读,不如说袁天罡和李淳风在写这本书时就没想让我们看懂。换句话说,所谓的预言不过是给人们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构建一个模糊的模型,真正被定性的不是后来的历史事件,而是人们的思想——后来的人们坚信《推背图》中的谶语是正确的,预言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当然,“最终解释权”还在预言家手里,正所谓“天机不可泄露”。

当然,中国历史上总是有出乎意料的事物存在,加上如此多的历史名人对预言学如此着迷,说不定古人真的有某种方法推算未来,只是如今的我们用自然科学的视角,无法一眼看穿罢了。

评论问答

1971年10月4日,一双双眼睛紧张地盯着191号青蒿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成果。随着检测结果的揭晓,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该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临危受命,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

唐太宗是个精明能干的皇帝,但是他的儿子高宗却是个庸碌无能的人。唐高宗即位以后,自己不会处理朝政大事,一切靠他的舅父、宰相长孙无忌拿主意。后来,他立了皇后武则天,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宫里的一个才人(一种妃嫔的称号),十四岁那年,就服侍太宗。当时太宗的御厩里,有匹名马,..

我发现我已经爱上他了我们相识在广东的一家销售公司,他是我们这个销售小组的主任,这个大我四岁的上司其实是个不苟言笑,沉默少语之人,不爱和异性过多接触,可我们在工作上却配合得非常默契,常被经理形容为天衣无缝,说我和他性格互补,简直是最完美的组合。我是个天性活泼,和谁都能玩到一处的人,..

1一次坐飞机,遇见一个小伙儿,一路上我们用普通话聊天。飞机到北京,他问我:“你是北京人吗?”“不是,”我答,“我是南京人。”他顿时惊叹起来:“我也是南京人啊。”原来聊了一路,却是老乡。老乡相见分外亲,各自留了电话和MsN。网上经常问候,有一次他说,他在北京两年了,我是他唯一认识的南京..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高中生古代历史故事,欢迎查阅。高中生古代历史故事1战国末年,陈轸和张仪同时担任秦惠王手下的..

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史载宠冠诸王,大意是说李泰在所有儿子中是最受唐太宗宠爱的。能让史官说出这番话,还记录下来,那么李泰的受宠应该就是实打实的了。那么李泰到底有多受宠呢?在李世民还没有登基之前,李泰就被祖父李渊封为卫王,承李元霸之位。李世民继位之后,年仅9岁的李泰改封越王,此..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齐襄公被手下将士杀死,他的弟弟公孙无知被立为齐王。没几个月,公孙无知又被手下大臣给杀掉了。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鲁国的公子纠得到消息后,都觉得自己继承王位的机会来了,急忙打点行装回国。齐桓公管仲与鲍叔牙管仲是公子纠的军师,他提醒公子纠说:“公子小白所在的..

华佗小时候失去了父母,母亲因病而死。华佗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个医生,治好百姓的病。于是,他踏上了学医的旅程。华佗出了京城,听说某某山上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位长老医术高明,他风餐露宿,爬山涉水,不管乔风下雨,还是不停止学医的征途。过了一个月左右,他终于到了,但由于过度连劳累,突然放..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齐襄公被手下将士杀死,他的弟弟公孙无知被立为齐王。没几个月,公孙无知又被手下大臣给杀掉了。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鲁国的公子纠得到消息后,都觉得自己继承王位的机会来了,急忙打点行装回国。管仲是公子纠的军师,他提醒公子纠说:“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国离齐国很近,如..

张仲景,名机,男,汉族,约公元150年生,河南南阳人,东汉朝代的孝廉学历,汉灵帝时曾任正地市级的长沙太守。张仲景被后世誉为“医圣”,他医术高超,利用勤学苦练得到的本领,医好了很多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他医德高尚,看到河南疾病流行时,弃官归乡行医,为广大老百姓治病;他医道高明,写出了医学..

本内容由察罕铁木儿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古代奇书《推背图》,究竟真是预言还是后人脑补的结果?是一篇由察罕铁木儿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察罕铁木儿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12107.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