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后,竟然为中国埋下了一个千年隐患,结果祸国殃民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于是,便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但是,任何一件事,都会有其正反两面效果,商鞅变法就是一个经典案例。

它富强了秦国,也给秦朝后来覆灭埋下了“仇恨”。学者们每每讨论此问题时,似乎更倾向于它的负面效应,认为:此举不但固化了阶级,还给后来者提供了效仿的榜样。

商鞅变法的核心,就是“吏治”,一切都按“法”来。那时天下学术流派很多,为何只有秦国敢于实践?这并非是商鞅口才好能说动当时的秦孝公,而是对方已经有了一个想法的雏形,想壮大秦国实力。那时的秦国偏于西北一角,中原的几个大国还真没将其真正放于眼中。

商鞅的这个“吏治”观点,从历史长远的发展角度看,是符合一个社会发展需求的,只是他更注重于刑律的残酷。也许在他看来,人性并非善良,不用这些刑律,没法治理好一个国家。所以,他颁布的法律中有“连坐”,这何尝不是一种惩罚性的刑律,一人有罪,整个家族都遭殃,而这条刑律一直用到清朝。

他的这些规定颁布后,除了那位秦孝公的支持,从上到下几乎没人赞成,他后来为何遭遇“车裂”?他连太子老师的鼻子也敢割。“连坐”已经让大家心中不安,商鞅还鼓励大家“告密”,这可是有奖励的哦,就和那些上战场杀敌一样,犒赏颇丰。

也许在商鞅看来,这样才能让大家“听话”,这样才能巩固君主的统治。商鞅变法其实是奖罚分明的,告密有奖,取敌人首级有奖,后来秦兵作战凶猛,和这个不无关系。而在内,严酷的刑罚在那,大家只能安稳干活,甚至将农民的户籍变成了终身制,不得经商,否则代价是妻女充为官奴。

农民户籍制度的执行,若是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商鞅此举具有很长远的眼光。就算是放到今日,粮食也是国家的根本,很多国家给农民发各种福利就是常态。但是在古时,农民的地位很不高,估计就算商鞅来一个什么“种粮有奖”,应该都没有什么人积极响应,不然他为何要出台法令,限制农民经商?

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社会地位被提高,生活越来越好,但是,在阶级分明的社会中,上层的人们是不希望看到阶层的流动,所以,商鞅的这条规定,是符合上层的意愿,但却害苦了农民。他们只能世代为耕,那时没有科举制度,农民只能靠着土地维持生计。

商鞅做的所有一切,自然是为了维护秦国统治者的利益,百姓在他眼中,不过就是为国家服务的一个群体。为了这种统治,他将生命看得很轻,这一点倒是包括所有人。商鞅估计就没有仔细想过,为何其他国家的国君不欣赏他的做法,在大部分民众心中,他们希望的是一个“仁义”的君主,而不是动辄杀戮的恶狠狠的君王。这层“仁义”包含的意思很多,其中就有一点,是对人的尊重。

虽然,那时阶级有分化,但是,“以礼相待”给人的感觉似乎就填平了这个距离。为何后人频频喜用孟尝君的例子,他的那些食客中,有文人,也有鸡鸣狗盗之人,引用这个故事不是说孟尝君有多么求贤若渴,而是证明人的能力有时真不看出身。商鞅变法的确让秦国很快强大,而且,国内的法学氛围一直延续到秦始皇,他统一六国后,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强化了皇权。

而且,秦国之前的那套“吏治”,这时则是全国性的推广。对于那些亡国的民众来说,此时没有等来善意的安抚,而是毫无人情的刑律“管教”,没人会甘心接受,这时秦朝看似表面安静,内里却是早已凶潮涌动。秦朝快速地退出历史舞台,让史学家有了研究的焦点,这个残酷的商鞅变法,究竟是强国之道?还是祸国之灾?

秦国经历了强国之路,一统天下。似乎从这一点看,没人会否认商鞅对秦国做出的功绩。那么后来秦朝的覆灭,商鞅又要担负多少责任呢?看看后来李斯的一些做法,李斯建议天下读书人,不必看儒学的经典,学学“法”就够了。

一脉相承的“专制”,不给人任何可以自由地选择。就如当年商鞅将农民禁锢于土地的做法一样,后来秦国连大家看什么样的书,都要管制,这样不就彻底得罪了天下人么?这么看来,商鞅应是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似乎从他开始,埋下了一个祸患。

但是,后来的君王们,似乎很乐意将秦国的一些治国经验,拿来自己用,只不过将儒学奉为经典罢了。也许应该这么说吧,单看秦国到秦朝的历史,商鞅变法,似乎功过相抵。但是看这2000年的历史,祸国的更主要原因,应是统治者从没将民生真正放于心上。

参考资料:

【《史记·商君列传》之《更法》篇、《汉书》】

评论问答

粤地有个人,素来笃信神仙。他一天到晚朝思暮想的,就是修成正果,成仙升天,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可是要想成仙,有什么门道呢?粤人想不出好办法,很是苦恼。他想,成仙的人是少得很,但我这样诚心,老天怎么还不选中我呢?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粤人偶然从一本书中得知,有一种仙草,名叫..

楚国人准备偷袭宋国,进军的线路是打算渡过?河抄近道走,以便趁宋国人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一举获胜。楚国经过周密谋划,先派人到?河边测量好水的深浅,并在水浅的地方设置了标记,以便偷袭宋国的大部队能沿着标记顺利渡河。不料,?河水突然大涨,而楚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情况。部队在经过?河的时候依然..

越国人甲父史和公石师各有所长。甲父史善于计谋,但处事很不果断;公石师处事果断,却缺少心计,常犯疏忽大意的错误。因为这两个人交情很好,所以他们经常取长补短,合谋共事。他们虽然是两个人,但好像有一条心。这两个人无论一起去干什么,总是心想事成。后来,他们在一些小事上发生了冲突,吵完架后..

鲁国的公扈、赵国的齐婴两人生病之后,一道去请神医扁鹊为其诊治。在扁鹊的精心调理之下,他俩的病没用多少时间就痊愈了。可是,扁鹊却对公扈和齐婴说:“你们俩以往所求治的病,都是病邪从体外侵入到体内的五脏六腑所致,因此只需用药物和针灸治疗便能解决问题。这几天我发现你们身上还潜伏着一种病,..

魏国都城大梁以北的黎丘乡,经常有爱装扮成乡人子侄兄弟的鬼怪出没。有一天,家住黎丘农村的一位老人在集市上喝了酒,醉醺醺地往家走,在半路上碰到了装做自己儿子模样的黎丘鬼怪。那鬼怪一边假惺惺地搀扶老人,一边左推右晃,让老人一路上受够了罪。老人回到家里以后,不脱鞋、合着衣,倒在床上就睡着..

古时候,永州有一个人迷信得厉害,不管做什么事,总要看看吉不吉利。这个人生在子年,属相是鼠,于是他就把老鼠当成是自己的保护神,万分敬重。他不但自己敬重老鼠,还订下了家规,不准大家消灭老鼠,将老鼠好好保护起来。所以他家里见不到一只猫,仆人们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不经意间伤到了老鼠。这样一..

古来有句俗话:“行善积德”。这句话是劝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灾荒年间,有些殷实人家为救那些饥寒交迫的灾民免于饿死,捐米赈灾,皆为积德之举。太平年间,将鱼、龟放游到江河水池,将鸟放飞到大自然,叫“放生”,皆为积善之行。后来,有人在大年初一这天,把捉来的鸟雀放生,名之曰“爱生灵”..

有三个从外地来的商人都在同一个集市上卖药材。第一位药材商专门从产地购进货真质优的上等药材,根据进价定售价,差价不大,从不谋取暴利。按理说,这种诚实商人应该先富起来,可他的生意萧条,铺面冷清,只有少数知根底的人来买他的药,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第二位药材商对质优质劣的药材都收购进来,售..

从前魏地有个人,素以博学多识而著称。很多奇物古玩,据说只要他看一眼就能知道是什么朝代的什么器具,并且解说得头头是道,大家都很佩服他,他自己也常常引以为自豪。一天,他去河边散步,不小心踢到一件硬东西,把脚也碰痛了。他恨恨地一边揉脚一边四下张望,原来是一件铜器。他顿时忘了脚疼,拾起来..

有一个人想拜见县官求个差事。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县官手下的人,打听县官的爱好。他向县官的随从问道:“不知县令大人平时都有什么爱好?”县官手下的人告诉他说:“县令无事的时候喜欢读书。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这个人把县令的爱好记在心里,满怀信心地去见县..

本内容由徐阶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商鞅变法后,竟然为中国埋下了一个千年隐患,结果祸国殃民是一篇由徐阶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徐阶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12511.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