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阴谋前,德军内部为何会信心不足?


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之前,德国之所以会感到信心不足,是因为德国针对的不仅仅是捷克斯洛伐克,而是在针对英法两国,而英法两国的综合国力是强于德国的。所以,德国会显得信心不足。德国虽然信心不足但却绝不害怕。

所谓的慕尼黑阴谋,实际上就是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想要强占生活着日耳曼人的苏台德区。而英法两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答应了德国的要求。这实际上就是通过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维护英法的利益,这种政策在历史上被称为——绥靖政策!英国和法国是当时世界秩序的掌控者。当时的世界格局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而欧洲的控制者是英国和法国。英法是强大的,那么它的强大显示在哪里?

第一,经济实力强大。15世纪西方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以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代表的开辟者中,后来加入了英国人。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就是一个殖民扩张和掠夺的过程,英国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以海盗式掠夺,商业战争和三角贸易等手段掠夺了大量的财富。成为日不落帝国。为以后英国的工业革命准备了资金,原料和市场等条件。从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开始到1840年左右英国的工业革命顺利完成,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自由贸易的过程中,英国的工厂生产的无数的工业品,为英国赚取了海量的利益。

第二,政治制度先进。英国人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手段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其建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力法案》的颁布。这种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工业革命的进行提供了前提条件。与此同时欧洲大陆甚至整个世界上的其他主要国家都还是封建制度。政治制度的先进意味着掌握国家政权的是更加有活力和动力的先进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利益,利益就是动力。

第三,英国海军实力强大。英国法国等国家都是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国家的强大与否依赖于海军的强大与否。英国人通过海军在1588年消灭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英国人通过海军截断了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的海上贸易航线;又通过海军夺取了法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海军就是英国人手中的利剑。

第四,英国是当时国际格局的领导者,号召力强大。在世界各地都有英国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也就是说英国有相当丰富的战争物资和人力资源。不是一个可以一鼓而下的小国,而是一个战争潜力巨大的超级大国。是的,二战之前世界第一强国是英国。

德国为什么会信心不足呢?当时的德国又是什么情况?实力如何呢?第一,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削弱。综合国力实际上比较弱。尤其是在政治上德国处于无权地位,国际格局不利于德国。实际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就是为了限制德国。

第二,德国受到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削弱。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是一次世界性的危机,是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是一次使社会秩序崩溃的危机。德国没有巨大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来消化海量过剩的产品。不仅如此,一战结束以后,德国受到了法国等国家的抢劫性掠夺,严重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秩序。

第三,德国虽然已经建立了共和制,但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铁血宰相俾斯麦在威廉一世的支持下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统一了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实际上是披着君主立宪外衣的专制制度。虽然在一战之后,德国的皇帝跑了,专制主义看似没有了。但是我们从希特勒独掌大权就能看出德国仍然是存在专制主义残余的。也就是说政治制度不完善。

第四,德国的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普法战争后,德国完成了国家统一。怎么完成统一的呢?通过军队,通过战争。也就是说使军队完成了国家统一。因此,军队在德国的国家生活中影响力非常大,军人的社会地位非常高。当有重大问题发生的时候,德国人怎么解决?军队!但是《凡尔赛合约》对德国军队的限制非常严格,只有10万人。虽然后来希特勒又征召了几十万人,但这些军队没有经过完善的训练,战斗力并不强。

第五,德国人当时虽然提出了先进的军事思想和战术。但毕竟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德国人对其并没有完全的信心。军事实力上的不自信使当时的德国人并没有放手一搏的勇气。虽然德国有100多万军队,但德国要两线防范敌人。顾忌颇多。要不是经济危机的影响实在太严重,德国人不会匆忙的挑衅英法。

德国自信心不足,但为什么又不害怕呢?德国的底气来自于哪里?其一,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是世界第二工业强国,仅次于美国,工业实力极其强大。特别是德国的航运交通业,特别发达。轮船总吨位,由8.2万吨增加到510万吨。钢铁产量达3400多万吨,英法等国加起来的钢铁产量也没有德国的钢铁产量高。

其二,德国的军事力量十分强大。虽然在第1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陆军被限制的10万人以内,但德国强大的工业可以迅速的武装大批的军队。再加上一战时期的老兵分散在民间,可以迅速的再次征招入伍。并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

其三,当时德国的经济遭受了1929年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从而导致的社会矛盾非常尖锐。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德国人需要转移国内矛盾。也就是说,不管德国人有没有信心,二战一定会发生。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战争服务于政治,政治服务于经济。

其四,德国人民的支持。一战战胜国对德国的过分压迫,导致了德国出现了民族复仇主义。德国人当时普遍仇视英法,他们认为自己困苦的生活是来自于英法等国的压迫。所以希特勒宣扬要对外争夺英法的殖民地的时候,德国人民是狂热的支持的。

其五,以希特勒为代表的纳粹党人的狂热宣传和鼓动。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以后,失业率迅速上升。希特勒趁机向德国人民许愿,承诺要解决人民的失业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当时希特勒的政策获得了处于苦难中的人民的支持。

其六, 德国资产阶级的支持。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过程中,受损失的不仅仅是人民群众,实际上受损是最大的是垄断资本家。资本家挤压了大量的产品,卖不出去。为了获取利润,德国需要更多的海外市场。海外市场都在英华的手中掌握着怎么办?希特勒的办法就是通过战争,抢夺英法的海外市场。

其七,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使德国逐渐失去了对英法两国的畏惧。德国看到了英法两国的软弱与胆怯。这种行为强烈刺激了德国对进行扩张的步伐。

综上所述,在慕尼黑阴谋之前,德国虽然有所担心,存在信心不足的问题,虽然德国对英法两国心存顾忌,但德国发动对外战争的胆量是有的。但战争一定会造成破坏,到最后一定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战争会让事情走向与人民意愿相反的一面。

战争的发生根源于经济。在过去经济发生问题,我们是通过战争来解决的;现在经济发生问题,我们会通过协商解决。无论是世界银行还是世界贸易组织,都是世界各国协商解决经济问题的国际组织。我们要协商解决问题,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评论问答

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乳名,如刘盆子、郑小同;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显要是找不出双字名的。这真..

清乾隆五十八年,那时附属于安徽的盱眙县有个很优秀的小伙子,拳脚很好,智慧勤学又肯用功,报名加入当年的武科乡试。家里人很看好这个武童,以为凭他的实力,通过乡试问题不大。合法全家和亲戚密友满心欢畅地抱着希望的时候,这个孩子却被举报了,盱眙县好多人反对这个孩子加入测验,都闹到县衙去了,..

南京是郑和的第二故乡,在这里,生活着郑和的一支后裔。有人不禁会问:郑和是太监,怎么会有后代呢?据南京的郑和十九代孙郑自强介绍,郑和幼年即被阉入宫,无子,只知他的养子叫郑恩来,两个孙子,一个叫郑万选,另一个叫郑廷选。郑自强告诉记者,他通过报纸和互联网寻找郑和后裔,新年期间在南京和苏..

我和牛男是一个月前通过双方父母介绍认识的,我算是时尚品味,懂事的女生,完全是牛男的菜,他算是阳光型,品位还可以,个不高,第一印象一般。相互看了照片然后网上聊天,两天后约见个面,我也爽快答应了,结果前一天他去外地玩,所以我当天约了我朋友,到之后才给我打电话,所以当天就没能见成面。一..

有的贵妃死后的葬礼比皇后还要风光,而有的皇后死后的葬礼比贵妃还要简单;有的皇后死了多年还让皇帝魂牵梦绕,而有的皇后临死之际却得不到皇帝一丝怜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乌喇那拉氏就是这样一个死前遭遇冷落、死后饱受凄凉的女人。堂堂大清国母之所以遭遇如此不幸,仅仅是因为她在陪乾隆南巡途中..

早在奕?回京之前,两宫太后与肃顺等人发生矛盾的信息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北京。在奕?的授意下,北京派的重要人物、内阁大学士周祖培首先采取了行动,他是三朝老臣,名望甚高,但和肃顺的矛盾极深。清朝的时候,中央六部设立满汉双尚书制,当时肃顺和周祖培曾在户部分任满汉尚书。周祖培学识渊博,而..

提起年羹尧,人们就会想起血淋淋的血滴子,因为在传说中,年羹尧总是用血滴子残酷地杀死其对头。然而在为雍正除掉许多对头之后,年羹尧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最终为雍正所杀,但雍正为什么要杀掉年羹尧呢?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年羹尧,字亮工,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进士。为人聪敏,豁达,娴辞..

就中国历史上的读书人而言,庄子永远是他们精神追求上遥不可及的巅峰。这种巅峰的文化意义,在于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庄子大宗师》)。进入坐忘境界的庄子,是世俗完全摆脱、心灵彻底自由的一个象征。所以,庄子作为图腾,始终为古往今来的读书人所仰慕,所效仿。在他们看来,庄子那..

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前车之鉴,使他不敢登上这个王位罢了。汉献帝刘协这一生,过..

老佛爷历来对洋人满怀愤恨,这倒也不是无缘无故的事情。因为,那时有相当多自觉得是的洋人,喜欢对她的朝政说三道四、品头论足。她最初只是讨厌无孔不入的传教士,并由此发展到痛恨一切洋人,不管是来自哪边的洋人。不过,导致她后来大举杀戮洋人的引火线与大革命家孙逸仙先生的一个跟随者高元明有关。..

本内容由孙思邈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慕尼黑阴谋前,德军内部为何会信心不足?是一篇由孙思邈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孙思邈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12972.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