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探花陈庆之: 书童领兵七千竟击败三十万大军, 又打下32座城池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不乏不世出的名将,这些人建功立业,以军功定国成就了一个有一个的历史佳话。但是这些著名的将领,要么是久经战阵,要么是家学渊源,所以才能谙熟并法,得以上阵排兵。但南北朝时期还真就出了一个著名的军事将领不在此列。此人叫做陈庆之,此人的出身极其卑微,但是却创造了以八千兵击败数十倍于己的军队,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的军事奇迹。就连毛主席读到《陈庆之传》时,也十分欣赏陈庆之的军事才能,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陈庆之是南北朝时期人,在萧衍还没有称帝的时候是萧衍的书童。他的出身很卑微,甚至历史上都没有确切的记载,只从梁武帝褒奖他的诏书中发现了一句“本非将种,又非豪家”,侧面可以说明陈庆之的出身实在太过普通。后来萧衍称帝,建立南朝梁政权,是为梁武帝。萧衍称帝之后,将他的书童陈庆之任命为主书,从此陈庆之对萧衍心怀感激,自然而然的忠心耿耿。但是到陈庆之真正领兵作战已经是他四十一岁的时候,就是普通六年。这一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不成,在彭城投降南朝梁,并请求梁武帝派兵接应。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梁军前去接应。从未带过兵的陈庆之没有让梁武帝失望,顺利的完成了这个任务,从此真正的走上了军旅生涯,开启了一代猛将之路。回军之后,陈庆之任宣猛将军、文德主帅,并再次率2000人送豫章王萧综入镇徐州。但是此次出征却并不顺利,因为这一次他所护送的萧综正预谋着叛逃!到达徐州未出半年,萧综就投降了北魏,群龙无首的梁军顿时就溃不成兵了。而此时的魏军又乘胜追击,夺回了之前被占的城池不说,还让梁军损失了十之七八。但是,在这样的全面战败中,陈庆之却斩关夜退,所辖部下竟全部生还!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自此之后,陈庆之威名大噪,杀伐不断,战功累累。后又在涡阳一战中大宿敌魏军,更加巩固了陈庆之军事奇才的地位,但这还不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候,最精彩的阶段发生在其北伐北魏时期。

北魏后期,朝政腐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朝野上下动荡不堪。除此之外还有皇室之间相互厮杀,魏北海王元颢以本朝大乱为由降梁,并请梁朝出兵助其篡夺皇位称帝。出于政治上的考量,梁帝便派陈庆之率兵7000人护送元颢北归上洛阳称帝。就是在这样一件看起来不经意的一件小事上,却又一次铸就了陈庆之的大名。由于出兵不久后,元颢中途于睢阳城南称帝不再前进,并且命陈庆之继续督军西上攻荥阳,并且授予陈庆之使持节、镇北将军、护军、前军大都督。

虽然此时的陈庆之手里只有7000余众,但是还是义无反顾的走向了战场,此事也能看出一个优秀军事家过硬的心理素质。陈庆之作战时,身穿白袍,所以常被人称为“白袍将军”。率领着手下七千白袍军的陈庆之,第一仗遇到的就是个硬茬子:魏将丘大千率众7万分筑九城,以抵御梁军。陈庆之率军进攻,一日之内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此时刚刚称帝不久的元颢十分高兴,赚了个开门大吉不说,还是以一敌十大获全胜。高兴之余,又进封陈庆之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紧接着,魏军又增派两万御林军围攻,又被陈庆之大败,再战再捷!

经此两役,陈庆之率领梁军大举进攻,但迎接梁军的却是30万人马驻扎荥阳。要知道此时陈庆之手下却依然是从梁军带来的当初那七千白袍军,以七千人敌对30万,实力相差实在是悬殊。于是陈庆之亲自擂鼓攻城,只是一次击鼓,梁军便全部都登上了城墙。荥阳之战,陈庆之收缴荥阳的储备,牛马谷帛都不可胜计。旋即进攻虎牢,魏将尔朱世隆不敢战,弃城而逃,梁军俘魏东中郎将辛纂。

之后的陈庆之又进击大梁、梁国,全部都攻占下来。梁武帝闻讯后,亲书诏书进行嘉勉。甚至进军沿途的童谣都有“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之说,可见当时陈庆之卓越的军事功绩对社会的影响至深。陈庆之以七千之众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全部占领,可谓所向无敌。后来又攻入洛阳,元颢入主洛阳宫,改元并且大赦天下。陈庆之被封为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食邑增加到万户,一时位极人臣。

但是命运却也不总是一帆风顺,后来元颢兵败,陈庆之只好带领手下的人马开始向南梁撤退。但是在途经蒿高时遇到了山洪暴发,正在渡河的军队被洪水吞没。只有陈庆之本人幸免于难,但是手里的兵将却一个都不剩。但此时群狼环伺,敌人在到处搜捕陈庆之欲报大仇,陈庆之只好化妆为一个僧人,才得以顺利逃到豫州,最终才辗转返回南梁。回到南梁,萧衍对陈庆之大加封赏,升陈庆之为右卫将军,永兴侯,封邑一千五百户。

陈庆之在历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少有人能比的,就军事成就来说,与白起、孙膑等人相比也是不遑多让。但是由于史学家、文学家对于陈庆之事迹发掘的较少,使得很多人对这个人物的生平事迹并不熟悉。反倒是日本作家田中芳树写了一部小说叫做《奔流》,主人公就是陈庆之,在小说中是用兵天才和不败名将。一个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中国人自己对其所知甚少,日本人却为他写了一本书,实在是惭愧啊!

评论问答

263年,邓艾兵临城下后,刘禅的第三个儿子北地王刘谌主动请缨,要出城抗敌,但遭刘禅拒绝。刘禅决定投降邓艾后,刘谌因不愿亡国受辱,杀害妻子、儿女后,也到昭烈庙自杀殉..

中国科举制度,作为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历经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密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一个称谓引人瞩目,那就是“探花”。探花,作为位列..

李世民是如何击败王世充武德四年(621)二月,李世民选精锐骑兵千余人,均皂衣玄甲,分左右两队,以名将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任统领,在谷水(今河南渑池县渑水及其下游)大败王世充,并进而包围洛阳宫城,但洛阳城中守卫甚严,李世民军队围洛阳十日而未果,但李世民毫不退缩,决心攻下..

白袍将军陈庆之真的一生无败绩吗他最后怎么死的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中国江苏省宜兴市)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后为武威将军,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深得众心。中国古代,尤其是晋后隋前那段时间,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高级..

陈庆之的葬于哪里现有墓吗公元536年,陈庆之迎来了他一生之中最后一战,东魏(北魏在535年灭亡)派侯景(这个人在史书上恶名昭彰)领军七万进攻楚州,侯景大获全胜,骄傲之下写信给陈庆之劝降。陈庆之手下当时不到万人,梁帝紧张之至,急调侯退、夏侯夔率所部驰援。两军刚刚出发不久,前线传来消息:侯..

白起是哪个国的将领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秦昭王时从左庶长升至大良造。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伊阀之战,采取先弱后强、避实击虚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因功晋升国尉。此后30余年,攻取韩、魏、赵、楚等国70..

那个陈庆之到底有多厉害陈庆之的勇名天下皆知的,是在大通年间(公元五二七年~五二九年)的事情,也就是陈庆之四十四到四十六岁的时期。当时魏的朝廷因帝位而产生了内纷,重臣尔朱荣领兵占据洛阳,杀了幼小的皇帝和皇太后独揽权势。而皇族之一的北海王元颢就因此而亡命至梁。当时的梁主萧衍决定出手援..

老子是癞蛤蟆中小果儿为什么称赵甲第为白马.这句话出自哪里赵甲第在第109章接受蔡姨邀请去参加一个宴会,小果儿同行。赵甲第就跟任劳任怨的保姆一样带着小果儿东走西走上跳上窜,最后到了5层的KTV,一块唱歌第114章偶遇离开KTV前萝莉说要骑在赵甲第脖子上,赵甲第抱着送佛送到西的大无畏心态,让不重的..

《长安十二时辰》播放至今,可以说各方面都极其令我这样的历史控感到满意,从服饰到建筑,无所不至的细节,令人感官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关于剧中刻画的右相林九郎,也就是真实历史中所对应的唐玄宗朝丞相李林甫,却令我总有想说一点的感觉。众所周知,李林甫的评价很不好,他大权独揽、排斥贤才,导..

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此中的白袍指的就是陈庆之。因为他战功赫赫,又常穿白色的袍子,所以他也被称为“白袍将军”。陈庆之身体文弱。拉不开大弓,也没有出神入化的骑射之术,但是他却很有谋略,深得军心,妥妥的儒将一名。通读他之后,小编觉得“儒将”这两个字有些低估了他..

本内容由相威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白马探花陈庆之: 书童领兵七千竟击败三十万大军, 又打下32座城池是一篇由相威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相威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14528.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