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魏武卒战绩斐然,后来为何迅速衰落?魏国政策失误!


“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荀子.议兵》中的这句话点名了战国四大强军中的两位。相较于“秦之锐士”、“赵之精骑”,魏武卒主要活跃于战国中前期。阴晋之战,魏武卒在吴起的率领下,以五万兵力狂虐秦军五十万大军,以少胜多,一战成名。证明了吴起关于“兵不在多,而在治”的论述。

魏武卒

然而如此强兵,到了战国中后期却日益衰落,被齐、秦等国连番打击,最终退出了战国争霸的战场,这是为何?关于魏武卒衰落的分析,需要从这一兵种的崛起因素和特色分析。

魏武卒强大的基石 春秋战国之交,中原地缘格局出现剧烈变动,曾经称霸中原百余年的霸主晋国,解体了。赵魏韩三家分晋之后,从中诞生的魏国实力相对弱小,但国内守旧势力也很薄弱。因此魏文候开始大力招贤纳士,并任用李悝为相,拉开了变法图强的序幕。李悝变法是先秦时期第一次全国性的彻底变革,其深化程度远超春秋时期的百里奚改革和管仲改革。此后的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均以李悝变法作为蓝本实施的。

李悝变法

李悝变法同样涉及到军队制度的改革,通过择优选拔模式,根据士卒不同的特点分别编入不同的队伍,以此发挥出最大的作战优势,这便是“武卒制”的由来。到了吴起主持军务的时候,又进一步组建了精锐武卒部队,并通过永久性的土地奖励和社会地位来调动士卒的忠诚度和战斗力。战国初年,魏国占据河洛平原大量耕地,地多人少,完全可以供给充足的魏武卒部队,具备先天条件的优势,这保障了魏武卒体系的正常运转。

魏武卒的战绩和特色 吴起改革军制之后,以土地奖励和加官进爵的方式激励魏武卒,实质上是府兵制的模式,对土地有着极大的依赖。在古代农耕社会,土地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本,这刺激了大量魏国士卒对加入精锐武卒部队的向往。然而魏武卒的选拔要求极高,并不是每一位魏国士卒都能达到标准的。

魏武卒士兵装束

在对魏武卒的选拔和训练中,吴起要求他们必须身穿全副甲胄(头戴铁盔、身穿三层甲:上身甲、股甲、阱甲),执12石的弩(约今720斤),背50支箭,同时还要拿长兵器戈和短兵器剑,携带3日口粮,日行200里。魏武卒基本上属于特种部队的标准,而正因如此,这支部队对统兵将领的素质要求同样很高。精兵强将之下,魏武卒在吴起统帅之下,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为魏国开创了一番雄图霸业。

冷兵器时代影响军事实力的因素 在古代冷兵器时代,诸侯为了争霸必须提高自身军事实力,而提升军队作战能力的因素大致6种。

①、广招兵马,扩大军队规模;

②、提升装备,进行技术革新;

③、加强训练,增强士卒素质;

④、战场磨砺,积累战斗经验;

⑤、选贤举能,任命擅长指挥的统帅和猛将;

⑥、建立稳定的后勤补给。

吴起统兵,所向披靡

魏武卒在战国前期占据了除广招兵马之外的所有因素,焉能不所向披靡!

魏武卒衰落的经过 魏武卒的衰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随着战国中期魏国的一系列内政外交失误和邻国崛起一同演变的。由于培养一个魏武卒的成本过高,随着一代代老辈士卒的退下和新生代魏武卒的接替,魏国需要供养的魏武卒群体日益庞大,严重消耗了魏国的耕地数量和经济潜力,难以为继。即便是战死的魏武卒,在入选之后就已经确定了土地和爵位等福利永久有效,所以从一开始,魏武卒就需要通过不停的征伐,去开拓更多的土地来维系魏国军功体制的运转。

魏攻秦河西之战

吴起统帅魏武卒之时,就曾连连征战,相继击败了齐国和秦国,并攫取秦国河西之地。然而高频率的战争,使得魏武卒战损比例过高,新老魏武卒混杂一起,越到后期越容易出现配合不娴熟、士族的作战能力和经验参差不齐的情况,极大的影响了部队整理战斗力的发挥。另外,随着魏国朝局的变化,吴起后来离开了魏国,这对魏武卒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并未彻底削弱其自身实力。然而伴随魏国内政动荡同时进行的还有外交上的失误,魏国为了解决新征土地多为飞地的状况,改变了依托三晋称霸的国策,转而开始蚕食身边的赵国和韩国,引发三晋同盟破碎,给了齐国可乘之机。更为重要的是,此时的魏国朝堂已经无法容纳庞涓和孙膑两位大才了。最终孙膑为齐国效力,在马陵、桂陵之战中击败了庞涓,魏武卒遭受到一定损失。

战国初期魏国多飞地

庞涓的失败对魏武卒是一个很大的打击,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战损巨大的魏武卒补兵困难。更为重要的是,此时的列国相继效仿当年魏文候一样招贤纳士,魏国人才出现凋零迹象。此后秦国经历商鞅变法之后,军制上在魏武卒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即需要通过战场军功(魏武卒是经过严格选拔之后,即可享受福利),通过军功爵制度获取世袭爵位,这便是秦锐士。魏国广袤的平原地形,在齐秦相继崛起之后,成为敌军驰骋的战场,国土面积日益萎缩,不仅无力维持魏武卒特种部队的运转,甚至就连普通部队的后勤补给都开始出现问题了。至此,魏武卒彻底衰落下去了。

魏军兵败

综上所述,魏武卒是在战国初期,群雄实力不足的情况下,魏国凭借优越的土地优势和较小的变法阻力,通过变法图强、励精图治之下组建成军并驰骋沙场的。然而,随着列国纷纷变法图强和魏国内政外交的短视和日趋僵化,最终魏武卒丧失了诸多优势。甚至就连原本是魏国称霸凭仗的地理优势,也演变成了“四战之地”的困境,遭到周边强国的反复欺凌。

通过魏武卒的崛起和衰落,我们可以发现开明、有远见的政策有助于事业的发展。而一个国家的政治日趋保守、沦为趋逐眼前利益之时,即便手握强军也不会持久的。

评论问答

1895年,樱花盛开的4月,一艘轮船从天津塘沽港开出,目的地是日本的马关,船上搭乘的是以李鸿章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和谈代表团。这时,中日战争已近尾声,大连、旅顺相继陷落,威海卫的北洋水师最后几艘军舰也被迫投降,提督丁汝昌自尽身亡,日本陆军从朝鲜追杀至辽东,战局已经无法支撑,这次赴日与其说..

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乳名,如刘盆子、郑小同;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显要是找不出双字名的。这真..

清乾隆五十八年,那时附属于安徽的盱眙县有个很优秀的小伙子,拳脚很好,智慧勤学又肯用功,报名加入当年的武科乡试。家里人很看好这个武童,以为凭他的实力,通过乡试问题不大。合法全家和亲戚密友满心欢畅地抱着希望的时候,这个孩子却被举报了,盱眙县好多人反对这个孩子加入测验,都闹到县衙去了,..

南京是郑和的第二故乡,在这里,生活着郑和的一支后裔。有人不禁会问:郑和是太监,怎么会有后代呢?据南京的郑和十九代孙郑自强介绍,郑和幼年即被阉入宫,无子,只知他的养子叫郑恩来,两个孙子,一个叫郑万选,另一个叫郑廷选。郑自强告诉记者,他通过报纸和互联网寻找郑和后裔,新年期间在南京和苏..

我和牛男是一个月前通过双方父母介绍认识的,我算是时尚品味,懂事的女生,完全是牛男的菜,他算是阳光型,品位还可以,个不高,第一印象一般。相互看了照片然后网上聊天,两天后约见个面,我也爽快答应了,结果前一天他去外地玩,所以我当天约了我朋友,到之后才给我打电话,所以当天就没能见成面。一..

有的贵妃死后的葬礼比皇后还要风光,而有的皇后死后的葬礼比贵妃还要简单;有的皇后死了多年还让皇帝魂牵梦绕,而有的皇后临死之际却得不到皇帝一丝怜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乌喇那拉氏就是这样一个死前遭遇冷落、死后饱受凄凉的女人。堂堂大清国母之所以遭遇如此不幸,仅仅是因为她在陪乾隆南巡途中..

早在奕?回京之前,两宫太后与肃顺等人发生矛盾的信息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北京。在奕?的授意下,北京派的重要人物、内阁大学士周祖培首先采取了行动,他是三朝老臣,名望甚高,但和肃顺的矛盾极深。清朝的时候,中央六部设立满汉双尚书制,当时肃顺和周祖培曾在户部分任满汉尚书。周祖培学识渊博,而..

提起年羹尧,人们就会想起血淋淋的血滴子,因为在传说中,年羹尧总是用血滴子残酷地杀死其对头。然而在为雍正除掉许多对头之后,年羹尧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最终为雍正所杀,但雍正为什么要杀掉年羹尧呢?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年羹尧,字亮工,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进士。为人聪敏,豁达,娴辞..

和珅在官场上是如何迅速升迁的呢?和珅是怎么讨好乾隆皇帝成为其宠臣的呢?这话还要从和珅参加科举考试失败谈起。绕过科举也能成事和珅十九岁时,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同年,他还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和珅名落孙山,没有考中举人,这成为他一生的遗憾毕竟,和珅太有才了,怎么连举人也考不上呢?..

就中国历史上的读书人而言,庄子永远是他们精神追求上遥不可及的巅峰。这种巅峰的文化意义,在于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庄子大宗师》)。进入坐忘境界的庄子,是世俗完全摆脱、心灵彻底自由的一个象征。所以,庄子作为图腾,始终为古往今来的读书人所仰慕,所效仿。在他们看来,庄子那..

本内容由钟会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战国初期魏武卒战绩斐然,后来为何迅速衰落?魏国政策失误!是一篇由钟会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钟会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15142.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