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9字,一文搞清楚古希腊的兴起和衰亡


欧洲第一段有明文记载的历史发生在希腊,但按照今天的地理划分来讲希腊却不是一个由欧洲人建立的文明。在众说纷纭的希腊起源论中,至少已经排除了希腊是类似中国这样土生土长的文明,至于他从哪里来这就无从探索了。

希腊文明覆盖区域

希腊的起源最公认的说法是希腊起源于新月沃地的苏美尔人及其创造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人类发明航行术之后,埃及从至希腊成为了中东前往欧洲最快捷的通道,上千年里,来自中东不同地域的航行家,他们出于不同的原因和目的背井离乡并在爱琴海周边的岛屿落地生根,由于他们的部族并不单一,一个由几百个城邦组成的希腊文明就此诞生。

古希腊城邦遗址

在进入公元前8世纪左右,古希腊开始形成了明确的城邦划分和等级制度,一部分从诞生到老死都不需要工作的贵族闲来无事便开始用写日记来记录日常(野史),渐渐这成为一种潮流。国王也想追求这种潮流,于是便诞生了专门用来记录历史的史官。欧洲所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大多发生在这一时间段。

柏拉图阿卡德米学院

希腊文明本身就是一个在移民和航海中诞生的海洋文明,得兴于此他们的传播范围异常的广泛。从希腊半岛、爱琴海和爱奥尼亚群岛这三块发源地一直蔓延到地中海东部、北方、西亚,包括后来崛起的罗马帝国也是诞生于希腊的文明光辉下,这也不难理解希腊文化会随着罗马的建立扩展到整个欧洲。

希腊克里特岛

希腊半岛虽有大片土地,但却因为山地较多且土地贫瘠并不适宜于大规模种植粮食,顶多种种水果、牧点羊维持生计。但水果毕竟不能当饭吃,因此当时的希腊人不得不把爱琴海上的列岛和爱奥尼亚群岛视为自己的主要聚集地,希腊半岛也只作为种植水果的种植园使用,这一格局在希腊人从西亚买回第一把铁器之后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岛屿转向大陆铁器和铜器的普及富裕了希腊新的生命,有了铁镐、铁锹、铁锄等农具希腊人便有的开垦山地的能力,把山修成梯田之后作物的甚至比平原的产量还要高一些,但这并不是希腊人由海岛向大陆转移的原因,最主要还得归功于铁矿石产于山里。一开始希腊人是通过贸易和其他国家换到了金属,后来他们在开垦山地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铁矿石,在一个以海岛为主的国家铁矿无疑是稀缺货,为了挣钱大批大批的希腊人开始移民大陆追求“淘铁热”。

公元1102年时多利亚人横渡爱琴海来到南希腊,推行两王并治制,开创了著名的斯巴达王国,一百年后其首领巴库斯在科林斯地峡建立了巴库斯王朝。

紫色为部落王国;橙色为城邦国家

铁器和铜器给斯巴达的经济一剂强心药,为了追求更多的铁矿,斯巴达人开始迫切的需求奴隶为自己开采矿石。公元前735年斯巴达王科林斯在西西里岛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用以扩散殖民主义的傀儡政权“叙拉古”。

尝到殖民主义甜头的斯巴达人开始不停的扩张,另一面的雅典同样如此。但苦于人少,领土其实也没扩展多大,人类毕竟是群居动物,虽然普遍觉得房子和土地要越大越好,可要是让一人一个山头却也没几个人乐意。

在希腊被罗马征服之前,整个希腊大大小小几百个城邦中只有斯巴达达到了国家的程度,其国土面积约为8400平方公里,是欧洲最小国家卢森堡的三倍左右,差不多等于海南岛的大小;除此之外的其他城邦一般都只有几百平方公里,甚至不足。斯巴达的老对手雅典也仅仅只有2000平方公里不到的地盘,成年可参军的男性不足五万,但也因此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享受民主,没有大帝国的那种等级森严,把小民主义活到了精髓。

苏格拉底之死

随着雅典民主成为大环境,希腊进入古典时代,各个城邦的经济均开始迅速飙升,在公元前五世纪达到一个巅峰,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影响欧洲文明至今的哲学家,其所发明的雕塑、绘画、音乐风格也一直至今使用。

雅典卫城和狄俄尼索斯剧院

古希腊的黄金时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的地理环境限制了希腊的人口发展,地寡少民成了希腊的独特风情。群山将希腊切割成三大块,分别为北希腊、中希腊、南希腊,除了这三大块还有成百上千小山头隔开了各个城邦,各个地区之间交通困难,少有往来,且都是易守难攻的兵家险地。这种情况直到公元6世纪荷马时代之后,岛上的人口因物资匮乏开始往大陆迁移才发生了变化。

古希腊失明诗人荷马,其创作的《荷马史诗》被称为“希腊人的圣经”

大量岛民登陆大陆严重挤压了大陆人的生存空间。粮食危机、土地短缺成为希腊的当务之急。为了解决人口过多导致的连锁反应,希腊文明不得不再次开始改革,由部落群居迈入奴隶制社会,将多余人口变成奴隶,土地资源自然也就够分配了。这些率先进入奴隶制的国家规模窄小,领土面积有中国一个县的大小的就已经算是“列强”,常住人口能过十万寥寥无几。欧洲历史学家也没这个脸把他们叫做国家,于是这段历史被命名为“城邦时代”。

人口多过公民的奴隶支撑起整个社会生产的重担,因此普通公民也就有了足够的时间来研究科学、哲学乃至艺术,在这一段时期希腊的软实力达到世界巅峰水平,欧洲学者以当时雅典共和国领袖的名字为其命名为“伯利克里的黄金时代”。

伯利克里

经过几百年的积累,希腊拥有了领先世界的科技与制度,他们很轻松的就能打败周边蛮族,但毕竟地球OL的玩家不止希腊一个,在希腊进入黄金时代同时其他文明也不会躺着不动。与希腊同出一脉的远房亲戚波斯帝国此时也不甘示弱的建立起一个从埃及延展至印度的庞大帝国。两虎相遇必有一死,一场战争在所难免。

除了战争别无选择《圣经》中有段名言:“凡动刀剑者,必亡于刀剑”,这句话便是波斯帝国的真实写照,波斯因战争而富强强盗自然不会和陌生人谈“和平”二字。尤其是在面对有战士信仰的斯巴达时,用武力将其征服才是满足其雄性荷尔蒙的最佳方式。

波斯帝国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古老文明,波斯人属印欧语系的一支,与今天的法国人和伊朗人有极强的血缘关系。约公元前18世纪末叶从中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据波斯的创造者居鲁士二世所撰写的《居鲁士文书》中记载,直至公元7世纪的时候他们还是米底王国统治下的附属国。但在一系列改革突起之后,他们于公元前6世纪兴起,农奴翻身做主人,公元前558年,波斯王居鲁士二世在波斯称王,并联合其他被米底王国统治民族如帕尔苏马什组联盟。

波斯帝国的崛起和扩张

居鲁士二世登基八年之后,波斯人取得独立胜利,不仅建立了独立的王国还将奴役自己数个世纪的米底人变成奴隶。此时的波斯帝国势头正盛,公元前550年消灭仇人米底人,前549年便又征服埃,随后更是停不南征北战,并于公元前539年建立了扩地480万平方公里之大的庞大帝国,再往东就是喜马拉雅山脉,这是当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翻越的,于是他们便将视线转向西方。

波斯军人

爱奥尼亚大起义之前(爱奥尼亚岛上的希腊城邦因斯巴达拒绝参战而被迫臣服于吕底亚万国),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便渴望将帝国的疆土推广到遥远的爱琴海。于是他派出了以御医德莫凯德斯为首的代表团,一路从腓尼基前往南意大利的塔林敦。他们的任务是侦查希腊世界的虚实,为之后的侵略做好准备。公元499年代表团回国,波斯帝国随即对希腊发动了多达三次的远征计划。

波斯帝国远征希腊

往往科技与制度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内部条件,这也是胜利的前提。对比这两大国家,你可以轻易的发现,波斯帝国与希腊的战争不仅仅是两个国家的战争,更是一场东方中央集权郡县制与西方民主制的决战。

希波战争

希腊当时已经诞生了民主的萌芽,所有公民资格都有参与了城邦建设的决策,几个世纪的海洋文明和商业文明推动整个希腊的建筑、工艺、社会制度,基本趋于完善。另一方的波斯在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波斯帝国之后,为了巩固这个巨人般的帝国,居鲁士二世特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套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这比中国要早了几百年,虽不如中国的全面,但这时候中国还是遍地诸侯。

雅典同盟和斯巴达同盟

第一次波斯远征又名马拉松战役,这也是奥运会上马拉松比赛得名之处,雅典借助地势和航海技术,又恰逢天公作美下起暴雨,占尽天时地利,以少胜多打赢了波斯。战后雅典为了防止波斯回来寻仇,便组织中希腊、爱琴诸岛和小亚细亚的一些城邦形成新的同盟,因同盟金库设在提洛岛,故名“提洛同盟”。

马拉松之战

薛西斯即位后卷土重来发动第二次远征,期间爆发出著名的温泉关之战,成功杀死斯巴达王并火烧雅典,最终却在萨拉米湾海战中战败,亲征希腊的薛西斯一世深恐后路被切断,仓皇败逃回国。此战中斯巴达国王英勇战死,为了纪念他的英勇以便继续抵御波斯入侵者,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大部分城邦组成的军事同盟,当时称为“拉凯达伊蒙人及其同盟者”。

温泉关

波斯最后一次远征时,希腊的两大联盟合二为一,再度以海战击溃波斯帝国,希腊众志成城可波斯的民族纠纷却随着接连三次战败日益高涨。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内部乱成一团波斯也没心思继续远征希腊,在与雅典签订《卡里阿斯和约》后便将注意力转向镇压与安抚四起的叛乱。

古希腊黄金时代的终结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波斯三次西征没占到多少便宜,反而签署和平协议之后,斯巴达人送来了土地。

就像苏联一样,牢不可破的联盟永远是不攻自破。希波战争50年后,雅典为了保持和加强其在爱琴海的霸权,私自动用了同盟国的金库,试图把其他同盟国都降至臣属地位,并动用武力镇压。斯巴达人担心雅典不久就会把其霸权扩张至全希腊,便拉起被雅典欺负的弱小城邦组成联盟。

公元前431年,希腊最著名的鹰派领袖伯里克利凭借其强大的海军,采取陆地上防御在海上进攻的策略对斯巴达沿海发动“伯罗奔尼撒战争”。然而斯巴达的强悍步兵却能把登陆的雅典人打的溃不成军,到了海上斯巴达的战船在雅典人眼中就像是三岁小孩的玩具一样,可以说是下海斯巴达不会游,上岸雅典软脚鸭。

斯巴达去雅典必须要坐船,同样的雅典人要征服斯巴达也得上岸才行。两大强邦不同的军事侧重导致了战争第一阶段的僵持。

为了寻求突破点,斯巴达人在公元前415年与昔日仇敌波斯结盟,并借走了波斯先进的战船用以登陆雅典,雅典陷入两面作战阶段。最终,斯巴达成功沦陷雅典,并迫使其投降解散了其赖以生存的提洛同盟。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没等斯巴达休养生息享受胜果,波斯就突然撕毁盟约夺走了斯巴达在小亚细亚的控制权,斯巴达又不得不和雅典议会,投入对波斯的战争中。此时的希腊因连年作战死伤殆尽,没有了当年斯巴达300勇士的气魄。战争持续至公元前386年才结束,直至结束斯巴达也没能夺回自己的领土,波斯莫名其妙渔翁得利,成为了胜利者。

从后世历史的角度上看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确成为了古希腊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古希腊的黄金时代在雅典的战败的那一刻正式宣告结束。三个国家你来我往,互相打了近200年,再富有的都要被榨的干干净净。至公元前386年斯巴达再度和波斯达成合约的时候,然而此时的整个希腊世界已经日暮西山,离死不远,当然波斯帝国同样如此。

评论问答

宙斯在奥林匹斯圣山上召集神衹集会,允许他们可以自由决定援助特洛伊人或希腊人。因为如果神衹不参战,阿喀琉斯就会违背神意,占领特洛伊城。神衹们奉旨行事,随着各自的心愿选择援助的对象:万神之母赫拉,帕拉斯·雅典娜,波塞冬,赫耳墨斯和赫淮斯托斯赶到希腊人的战船上;阿瑞斯和福玻斯,阿耳忒弥..

神衹创造的第一代人类乃是黄金的一代。那时候统治天国的是克洛诺斯(即萨图恩)。这代人生活得如同神衹一样,他们无忧无虑,没有繁重的劳动,也没有苦恼和贫困。大地给他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硕果,丰盛的草地上牛羊成群,他们平和地从事劳动,几乎不会衰老。当他们感到死期来临的时候,便沉入安详的长眠之..

此时,埃厄忒斯和所有的科尔喀斯人都知道了美狄亚的恋情,以及她的行为和逃跑的事。他们拿着武器,在市场上集合,然后急急地赶往河边。埃厄忒斯乘坐太阳神给他的四马战车,左手执着圆盾,右手擎着大火把,身旁插着粗大的长矛。他的儿子阿布绪耳托斯亲自驾车。大队人马来到河流入海口时,阿耳戈船早已驶..

美狄亚听了姐姐的询问,羞得脸上泛起一阵红晕。她欲言又止,最后爱情使她鼓起勇气。她巧妙地绕了一个弯子,机敏地说:"卡尔契俄珀,我心里难受,是为你的儿子担忧,我怕父亲会把他们和外乡人一起杀掉,一个可怕的梦给了我这个预感。但愿神衹保佑,不让梦里的事实现。"卡尔契俄珀听了很吃惊。"我正是为..

埃厄忒斯和他的王后厄伊底伊亚也闻声赶来。不一会,大院里挤满了人,一片欢腾。奴仆们有的为款待客人忙着宰杀一头大公牛,有的劈木柴,生火,还有的在忙着烧水。正当大家忙忙碌碌的时候,爱神却高高地飞翔在空中,从箭袋中抽出一支箭,然后悄无声息地降落下来,蹲在伊阿宋的身后,瞄准国王的女儿美狄亚..

俄瑞斯忒斯和皮拉德斯离开雅典后,来到特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俄瑞斯忒斯请求神衹的指示,希望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女祭司告诉他,作为迈肯尼的王子,他必须首先航海前往斯佐登附近的陶里斯半岛。阿波罗的妹妹阿耳忒弥斯在岛上有一座神庙,他必须用武力或计谋,把庙里的女神像抢走,带到雅典来。据当地蛮..

载着忒勒玛科斯和他的同伴从皮洛斯归来的船已到达伊塔刻的港口。他们派了一个使者前往宫殿,向珀涅罗珀报告儿子回来的消息。牧猪人也同时进宫报告同样的消息。使者当着女仆的面大声对珀涅罗珀说:"啊,王后,你的儿子已经回来了。"欧迈俄斯却乘周围无人时,悄悄地向她传达了年轻的主人吩咐的话。他还请..

一整夜,国王埃厄忒斯和贵族在宫中商议,如何才能战胜阿耳戈英雄,因为他知道白天发生的事情,都是在女儿的帮助下才得成功的。赫拉女神看到伊阿宋面临的危险,因此使美狄亚的内心充满疑惧。美狄亚预感到父亲已经知道她提供了援助,并且担心侍女们也知道了事情的底细。她想来想去,决定逃走。"再见了,..

卡德摩斯是腓尼基国王阿革诺耳的儿子,欧罗巴的哥哥。宙斯带走欧罗巴后,国王阿革诺耳痛苦万分,他急忙派卡德摩斯和其他的三个儿子福尼克斯、基立克斯和菲纽斯外出寻找,并告诉他们,找不到妹妹不准回来。卡德摩斯出门以后东寻西找,始终打听不到妹妹欧罗巴的消息。他无可奈何,不敢回归故乡,因此请求..

宙斯让特洛伊人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把希腊人推进失败的灾难中。宙斯坐在爱达山上,看了一会希腊人的战船营,又将视线移向色雷斯人的地盘。这时,海神波塞冬也忙碌起来,他坐在树林茂密的萨莫特拉克岛的山顶上,看着爱达山,看着眼底下的特洛伊城和丹内阿人的战船。他看到希腊人的防线被特洛伊人突破了..

本内容由孟浩然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4179字,一文搞清楚古希腊的兴起和衰亡是一篇由孟浩然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孟浩然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17384.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