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成语的主人公是谁?乐不思蜀讲的是谁


"乐不思蜀"成语的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郤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回答完毕,希望对你有帮助。

乐不思蜀讲的是谁

乐不思蜀讲的是刘禅。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小名阿斗)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

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扩展资料

原文: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译文: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

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不思蜀

评论问答

【拼音】qiān lǐ sngmo【成语故事典故】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王交待呢?所以,一路上..

沿街叫卖的报贩,是很多人都不屑于做的事情。可是一个女大学生却甘心做起了报贩。现在,她的资产已达到了100多万元,拥有了2辆报刊配送车辆,15个书报亭,一个报刊批发门市,手下雇用的员工达33人。辛辛苦苦工作了一个月只领到200元工资,一气之下,大学生炒了老板的鱿鱼5年前,怀揣着计算机专业本科文..

【注音】jǔ q b dng【成语故事典故】卫献公是个骄横粗暴的国君。公元前559年,他被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用军事政变的手段推翻,只得带着母亲和弟弟等一帮人逃到齐国,从此便在齐国过着流亡的生活。驱逐卫献公后,孙文子、宁惠子两大夫把持着卫国朝政,新立的国君公孙剽只不过是傀儡。但是,宁惠子在病得..

【拼音】chng lng kui x【成语故事典故】据《东周列国志》记载,秦穆公有个小女儿,生时正好有人献美玉璞石,琢磨后得碧玉一块。小女抓周,独独抓取此碧玉把弄不舍,遂取名弄玉,又称玉女。稍长,弄玉姿容绝世又聪明无比,善于吹笙。穆公命巧匠剖美玉为笙,弄玉吹玉笙,声如凤鸣。穆公钟爱其女,建了一..

一项针对女性的创业调查显示,受访者中高达86%的女性曾有创业的想法,进一步分析发现,88%的上班族女性想创业,女学生想创业的比例也有68%;在新近创业的中小企业中,女性创业的成功率比较高,新近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中,女性约占80%以上。而这些年轻的女大学生是如何成功创业的呢?李红莉,大学毕业后进一..

【拼音】chū q zh shng【成语故事典故】齐泯王是个骄傲、喜欢享乐的人,因此人民生活的很苦,于是齐国的邻国――燕国便派大将联合另外几个国家一同进攻齐国。齐国百姓恨透了齐泯王,因此都无心抗敌,士气也非常低落。后来,他们看到燕兵奸淫掳掠,想到国仇家恨无法棒成,心里非常难过,于是逃往莒城和..

【拼音】qiān jūn yī f【出处】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汉书枚乘传》其危如一发引千钧。唐韩愈《与孟尚书书》【释义】比喻情况万分危急。【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十分危急【近义词】危在旦夕【反义词】安然无恙、安如磐石【..

【注音】l bīng m mǎ【成语故事典故】公元前628年冬天,在郑国戍守的秦将杞子暗地里派人回国报告说:我们已经掌握了郑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派部队来偷袭,可以顺利地占领这个都城。秦穆公接到报告,满心欢喜,很快任命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为统帅,率军前去偷袭。大夫蹇叔看出了这次远征的危险性..

【注音】yīn sh l dǎo【成语故事典故】战国时候,公元前342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立即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问大家道:早去救好,还是晚去救好?成侯说:不如不救。田忌不赞成:我们不去救,韩国被打败了,必然依附魏国。我看还是早救好。孙膑说:现在韩、魏尚未正式交战,早救,我国将..

【注音】y lng z d【成语故事典故】西汉时期,西南地区有个面积只有汉朝一个州那么大的夜郎国,人口稀少,土地稀薄,国王非常骄傲,自以为夜郎国是天下唯一的大国。西汉朝廷派唐蒙出访夜郎国,夜郎国国王竟不知高低地问:汉孰与我大?唐蒙哑然失笑。【出处】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

本内容由周培公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乐不思蜀"成语的主人公是谁?乐不思蜀讲的是谁是一篇由周培公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周培公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19974.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