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氏是谁/?“神农氏”指的谁求祥解


神农氏是谁/

【简介】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过着采集渔猎生活,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民农业生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的情况。又传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说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则又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长期以来,对于神农氏是否即炎帝这个问题,一直悬而难决。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那时候,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神农为此决心尝遍百草,好吃的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介绍给别人吃;不好吃的就放在身体的右边袋子里,作药用。不能吃的就提醒人们注意。【历史记载】《白虎通义·号》说,神农氏能够根据天时之宜,分地之利,创作了来招等农具,教民耕作,使人民获得很大的好处,故号神农。《世本·帝系篇》则首把炎帝和神农氏扯在一起称“炎帝神农氏”,谓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汉高诱注《淮南子·时则训》,提到赤帝时又把赤帝与神农氏合起来,说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左传》、《国语》和《礼记》曾提到烈山氏能够播植百谷百蔬。东汉郑玄注《礼记》和三国韦昭注《国语》,都说烈山氏为炎帝。《水经注》卷三十二又把烈山氏和神农氏相并,说谬水西南经过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就是烈山,山下有一个洞穴,相传是神农氏的诞生处,所以《礼记》称神农氏为烈山氏。而有关烈(厉、列)山氏称号的缘起,又有二说。《路史》认为,烈山原字当作列山或厉山,因神农氏“肇迹”于列山,故以列山、厉山为氏。刘城淮《中国上古神话》则认为炎帝为人神,放火烧山很猛烈,故为烈山氏。《史记·五帝本纪》则隐喻炎帝与神农氏并非一人,说黄帝时,神农氏的时代已经衰落,诸侯之间互相侵伐,暴虐百姓,神农氏不能征讨,于是黄帝“修德振兵”,讨伐危害最大的炎帝和蚩尤,把他俩伐灭后威望大振,于是代神农氏而有天下。神农氏不事征伐,这与《庄于·盗跖》说神农氏“无有相害之心”、《商君书·画策》说神农“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相符合,怎么会变成炎帝这样“侵伐诸侯,暴虐百姓”的人呢?英勇善战的黄帝,竟然要与他“三战,然后得其志”。此外,《史记·封禅书》分列炎帝和神农氏为二人,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也主张炎帝、神农氏为二人。神农氏为什么想起来种五谷呢?《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这说明,神农氏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从原始畜牧业向原始农业业发展的转变关头。那时,人口已生育繁多,维持生计的是猎物和植物的查实。可是,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上的走兽越打越稀,所得食物难以裹腹。怎样才能解决人们的吃食问题?神农氏苦苦思索,可谓绞尽脑汁。据《拾遗记》记载,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地上,神农氏见了,拾起来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片。他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教人确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神农氏从这里得到启发:谷子可年年种植,源源不断,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实选为人用,多多种植,大家的吃饭问题不就是解决了吗?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草药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神农氏就一样一样的尝,一样一样的试种,最后从中筛选出的菽、麦、稷、稻五谷,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爷”、“农皇爷”。神农氏教民种五谷后,并不单单靠天而收,还教民打井汲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在这一高台的四角各有一口井,台中央有一口井水都会波动。由于这一带历史上多次被黄河水冲击,黄水退后大量泥沙沉积,这些井多数都被埋在地下,现在仅找到一眼,在南面二百步分配权的地方。此井泉水清澈、甘甜,每天都有方圆近百里的人到这里取水,称为神水,说直接可以治病。后人为了纪念神农氏尝百草、种五谷的伟大功绩,在这高台上修建了庙宇。传说神农氏生于农历正月初五,所以每年的正月初五到正月二十便形成了祭祀,祈求五谷丰登。历代达官司贵人、文人学士到这里朝拜者比比皆是。据县志记载,三国时曹植来这里拜谒后,写下著名的《神农赞》,“少典之,火德成木。造为耒耜,遵民播谷。正为雅琴,以畅风俗不。”五谷台神农氏的塑像,肩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墙上的壁画记录了他一生的主要功绩,除了开垦荒地,口尝百草,播种五谷,汲水灌溉外,还有日中为市,造陶器,尝药治病等。农业的出现,人类的劳动果实已有剩余,这时,神农氏设立集市,让大家把吃不完,用不了的食物和东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换,从而出现了中国社地原始的商品交易。同时,他还发明了陶器,解决了人类的生活用具——器皿和陶盆、陶罐等。神农氏的另一伟大功绩就是创始了中国医药和医术。《纲鉴易知录》记载:“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口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炎帝≠神农氏】神农氏和炎帝到底什么关系?两者是否为同一人呢?关于炎帝和神农氏的关系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形成了观点截然相反的两派:一派认为炎帝就是神农氏。这一派的观点现在占上风,算是主流派,比如湖南的炎帝陵纪念馆就是把炎帝作为神农来祭祀的,所以纪念馆内就有炎帝偿百草的主题。而另一派则认为炎帝和神农是两个系统的人,扯不上关系,因此不可能是同一人。古代史书关于神农氏的世代记载是这样的:神农氏统治经历了七十个世代,(一说十七个世代)到黄帝部落崛起的时候才衰落下去了。这里有一个问题前面忘了说明的需要说明一下,即神农氏以前包括神农氏的时代,像伏曦,女娲,神农这样的称呼乃是对于某个部落或者部落的若干代首领的统称,而不是对唯一一个君主的称呼。但是后世的学者们往往产生歧见,比如关于古蜀国的历史记载中,很多人都认为蚕从和鱼凫是古蜀国的两代君王,但是实际上蚕从和鱼凫乃是两个分别长大数百年的古蜀国王朝,每个王朝都有十几个世代。(《史记.五帝本纪》中也提到:黄帝崛起的时候,恰好“神农世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请注意这个“世”字。)这就是为什么伏曦,女娲,神农的统治往往高达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原因。按照一世三十年计算,那么神农氏统治的时期大约为两千年(如果是十七个世代则大约是五百年)黄帝的时代,在距今大约五千年以前,以此上推两千年,大约就可以推断出神农氏统治开始于距今大约七千年以前。但是,关于炎帝的记载则明显和神农氏对不上号。和神农不同,关于炎帝的称号是对某一个人还是对若干世代的部落首领的称呼这一点是存在争论的。有一种说法认为,炎帝经历了八个世代。第一世炎帝叫神农,他的时代比黄帝的时代大约早几百年。而和黄帝同一个时代的炎帝是第八世炎帝,他叫榆罔。这种说法,就把炎帝和神农串到了一起,即无论炎帝还是神农都是同一部落首领的称呼。同一部落首领有不同的称呼倒不奇怪,但是无论神农氏是七十个世代还是十七个世代,显然都和炎帝的八个世代对不上号。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炎帝和神农为同一人的说法值得怀疑。【传说】[头顶一颗珠]一次,神农氏在深山老林采药,被一群毒蛇围住。毒蛇一起向神农氏扑去,有的缠腰,有的缠腿,有的缠脖子,想致神农氏于死地。神农氏寡不敌众,终被咬伤倒地,血流不止,浑身发肿。他忍痛高喊:“西王母,快来救我。”王母娘娘闻听呼声后,立即派青鸟衔着她的一颗救命解毒仙丹在天空中盘旋窥瞰,终于在一片森林里找到了神农氏。毒蛇见到了王母的使者青鸟,都吓得纷纷逃散。青鸟将仙丹喂到神农氏口里,神农氏逐渐从昏迷中清醒。青鸟完成使命后翩然腾云驾雾回归。神农氏感激涕零,高声向青鸟道谢,哪知,一张口,仙丹落地,立刻生根发芽长出一棵青草,草顶上长出一颗红珠。神农氏仔细一看,与仙丹完全一样,放入口中一尝,身上的余痛全消,便高兴地自言自语:“有治毒蛇咬伤的药方了!”于是,给这味草药取名“头顶一颗珠”。后来,药物学家给它命名为“延龄草”。[神农尝百草]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猎过日子,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就只好饿肚子。谁要生疮害病,无医无药,不死也要脱层皮啊!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头。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为百姓治病?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第四天,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他们走哇,走哇,腿走肿了,脚起茧了,还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一个地方。只见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山上长满奇花异草,大老远就闻到了香气。神农他们正往前走,突然从峡谷窜出来一群狼虫虎豹,把他们团团围住。神农马上让臣民们挥舞神鞭,向野兽们打去。打走一批,又拥上来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都赶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条条一块块伤痕,后来变成了皮上的斑纹。这时,臣民们说这里太险恶,劝神农回去。神农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他说着领头进了峡谷,来到一座茫茫大山脚下。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挂着瀑布,长着青苔,溜光水滑,看来没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走的。臣民们又劝他算了吧,还是趁早回去。神农摇摇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他站在一个小石山上,对着高山,上望望,下看看,左瞅瞅,右瞄瞄,打主意,想办法。后来,人们就把他站的这座小山峰叫“望农亭”。然后,他看见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过来。神农灵机一动,有了!他当下把臣民们喊来,叫他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从春天搭到夏天,从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飞雪结冰,从来不停工。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层,才搭到山顶。传说,后来人们盖楼房用的脚手架,就是学习神农的办法。神农带着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顶了,嘿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红的、绿的、白的、黄的,各色各样,密密丛丛。神农喜欢极了,他叫臣民们防着狼虫虎豹,他亲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为了在这里尝百草,为老百姓找吃的,找医药,神农就叫臣民在山上栽了几排冷杉,当做城墙防野兽,在墙内盖茅屋居住。后来,人们就把神农住的地方叫“木城”。白天,他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它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头不昏了,会说话了。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臣民们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还是下山回去。他又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说罢,他又接着尝百草。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还是用木杆搭架的办法,攀登上去。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这里的山山岭岭。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神农尝完百草,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病的草药,来到回生寨,准备下山回去。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原来,那些搭架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农正在为难,突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和护身的几位臣民,接上天廷去了。从此,回生寨一年四季,香气弥漫。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把神农升天的回生寨,改名为“留香寨”。【神农架】神农架据传是华夏始祖、神农炎帝在此搭架采药、疗民疾矢的地方。他在此“架木为梯,以助攀援”,“架木为屋,以避风雨”,最后“架木为坛,跨鹤升天”。神农炎帝是华夏文明开创者之一,后人将其丰功伟绩列陈有八:训牛以耕,焦尾五弦,积麻衣革,陶石木具,首创农耕,搭架采药,日中为市,穿井灌溉。为缅怀祖先,颂其伟业,林区人民政府于1997年开始在神农架主峰南麓小当阳兴建神农祭坛一座,塑其雕像于群山之中,但见牛首人身的神农氏双目微闭,似思似眠,神农塑像与千年古朴相拥而立,景致浑宏,气宇不凡,蔚为壮观。湖北省西部有一片群峰耸立、林涛起伏的高大山地,它横亘于长江、汉水之间,方圆3250平方公里,这就是我国著名的神农架林区。相传,上古时代的神农氏曾在这里遍尝百草为民除病,由于崖高壁陡,珍稀药草不易采到,神农氏就伐木搭架而上,因此后人称这里为’神农架’。神农架内重峦叠嶂,山高谷深,主峰大神农架即神农顶,海拔3105米,是华中地区最高峰,有’华中屋脊’之称。区内古木参天,奇花异卉遍布,有’绿色宝库’之称。植物种类十分丰富,主峰东南千家坪生长着大量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如珙桐、水杉、水青树、连香树、领春木等,它们大多都是举世闻名的第三纪冰川树种。林区的西南部,有一独立奇峰称’望农亭’,亭下有一片石林,上接悬崖,下临深涧,或盘结曲扭,或亭亭玉立,或如猿猴抱柱,或如猛虎下山,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石林四周,流云飞雾,若隐若现,有’石林云雨’之称,为神农架林区一大奇观。神农顶北侧,峡谷蜿蜒,峰岩壁立,飞瀑参差,景致奇秀,有’红坪画廊’美称。此处,神农架区内还有众多的奇洞、潮水河、猴子石、南垭山、小当阳等胜景。保护区内,不仅景色秀丽,物种丰富,还有种类繁多的珍稀动物。除名贵的金丝猴外,有白雕、白鹿、白松鼠、白蛇、白熊等,堪称是一个’白色的动物王国’。【神农山】神农山,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城区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麓,共有八大景区136个景点。主峰紫金顶海拔1028米,矗立中天,气势雄浑,三大天门较泰山早154年。这里曾是炎帝神农辨百谷,尝百草,登坛祭天的圣地。也是道教创始人老子筑炉炼丹、成道仙升之所。韩愈、李商隐等历代名家曾在此留下许多传世佳作。这里有雄奇险峻的紫金坛,更有天下一绝的白松岭。15600余株白鹤松姿态万千,生长于悬崖绝岭之巅,居世界五大美人松之首。游走其间,移步换景,恍若人间仙境,令人魄悸魂动,陡然升华。其山势之雄险奇绝,树型之屈曲优美,景层之深奥神秀,当推全国之最。神农山还素有“天然植物园”的美称,有珍稀植物1199种。九千只国家保护动物太行猕猴攀枝登崖,嬉戏逗玩,平添无限野趣。神农山景区是休闲度假、探险揽胜、科学考察、回归自然的绝好去处。神农山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焦克公路、焦柳铁路横贯其下,晋洛公路纵行其间,餐饮游乐服务舒适周到,民风淳朴,民俗特浓,我们热情地欢迎四海宾朋光临景区,一览太行大观——神农山,壮游天下一绝——白松岭!地理位置与范围神农山风景名胜区在该市市区西北23公里的太行山南麓,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5°11′30〃—35°19′;东径112°44′——113°02′之间,面积96平方公里,内有8大景区136个景点,有九山两河二十八峰。北部与山西晋城市泽州县接壤;南临燕川平原;东至丹河与博爱县相望;西与济源市相连。独特的自然条件1、地质地貌神农山风景名胜区属太行山南端前沿中山地段,整个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250—1116.9米之间。其中草凹岭、紫金顶、小月顶、铜沟顶等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山势陡峻,奇峰林立,沟壑纵横,生境多样。因受地质构造运动,流水长期侵蚀切割及石灰的淋溶作用,形成许多悬崖、深沟峡谷和天然溶洞。沟谷深切,高度在百米的悬崖举目可见,深沟终年不见阳光,阴森逼人。整个地形可分为三类:一是险坡悬崖地带,分布在太行山南沿1~2公里地段,从海拔200米拔地而起,突然升高到700~800米,坡度在45°—90°之间,岩石裸露,土壤瘠薄,植被稀疏,多为险坡悬崖,人们难以攀登。二是险坡缓冲地带,海拔在700米~900米之间,人称二站,坡度在20°左右,土层深厚,植物生长良好。三是山顶缓平地带,面积较大,地势平缓开阔,形成许多小平地、小盆地,水份条件好,多为酸性土壤,适宜多种植物生长。2、水文自然保护区属黄河水系,是仙神河、云阳河、逍遥石河、丹河的发源地和上游,这几条河汇集沁河注入黄河。源头地区地形复杂,形成许多半辐射状的山涧溪流,沟谷深幽,河道狭窄,多弯曲,比降大。有些地段流水洪积成积梯瀑布。河水流量随季节变化,汛期多雨,流量大;冬春少雨,流量小,甚至断流成为季节性河流。保护区内由于山高林密,植被覆盖率高,降雨量较平原多,加上石灰岩淋溶的结果,形成许多山泉,终年不枯,有的沟底形成地下河,水声潺潺,却不见流水。水质良好,据同济大学化验测试,富含多种矿物质,有益于人体健康,可饮用。3、气候神农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日长,冬季寒冷干燥。据沁阳市气象站观察:年平均气温14.3℃。一月份最冷-2℃,极端最低气温-17.6℃;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4℃,极端最高气温42.1℃。全年大于10℃的活动积温4692.2℃。年平均日照时数2496小时,日照率57%。无霜期219天。年平均降水量619毫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水热同期。冬季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0%,春季降水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0%。由于地处太行山南沿,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过渡地段,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既阻挡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了东南沿海暖湿气流,形成独特的小气候,降雨量较平原偏多,空气温度偏高,夏季气温较平原低6~8℃。太行山虽是我国有名的干旱地区,但在神农山风景名胜区的沟底和悬崖下多有泉水涌出,潺潺流水,终年不竭。独特的气候,复杂的地形,形成了许多小气候和小生境,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

“神农氏”指的谁求祥解

“神农氏”指的是炎帝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传说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扩展资料:

炎帝神农氏政权共传八任帝,传国虚记二百五十四年(前4766—前4513)。

首任帝、神农,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公元前4766——前4733年)。

二任帝、临魁,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二年(公元前4733——前4692年)。

三任帝、姜承,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公元前4692——前4655年)。

四任帝、姜明,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公元前4655——前4628年)。

五任帝、姜宜,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公元前4628——前4582年)。

六任帝、姜来,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公元前4582——前4563年)。

七任帝、姜克,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五年(公元前4563——前4539年)。

八任帝、榆罔,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七年(公元前4539——前4513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炎帝

评论问答

神农氏生于姜水,于是他以姜为姓,号称烈山氏,以火德治全国,故称炎帝。炎帝是农业之神。相传,上古的时候,没有农业,人们靠狩猎、打鱼、采摘野果为生,过着原始游牧生活,并且常常受饿、受冻。炎帝看到人们生活这样艰难,心里极为不安,他日思夜想,想资助大家过上丰衣足食、安平稳稳的日子。他想,..

神农 亦称神农氏。农业的发明者。关于神农的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的情况。《周易系辞下第八》;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古帝名,即炎帝、烈山氏。清马骕《绎史》卷四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

神农氏,又称烈山氏、连山氏、炎帝,相传生存年代在夏朝以前,现存文字记载多出现在战国以后。相传神农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中国人视之为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炎帝,姜姓,连山氏(烈山氏),魁隗氏,因善火耕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是中国古代汉族传说中上古时代的天下共主,年代早于黄帝,炎帝部落从少典氏及有蟜氏派生出来。炎帝的传说与五德终始说及图谶相关。现今包括汉族、羌族、京族、苗族、契丹等各民族皆以炎帝为先祖。学者许倬云认..

炎帝和神农氏是一个人吗非也。炎帝,是上古时代火族的酋长,传说中的太阳神,人类部落帝王之一,他代表光明。太阳仙君,火神祝融、水神共工、精卫都是他的子女。神农,三皇五帝之一,人类的始祖之一,他教会人类治病救人,最著名的著作有《神农本草》,与伏羲女娲、黄帝是一个级别。炎帝的介绍炎帝,是..

炎帝神农氏与神农架的关系是怎样的神农架最早的名称被称为“熊山”。《山海经》云:“又东一百五十里,日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恒出入神人,夏启而冬闭……熊山,帝也。”一些学者认为,《山海经》中的“熊山”,从名称、地望、方位来看,即今之神农架。“帝”当指炎帝神农氏。“神农架”的名称直到清..

本内容由吕惠卿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神农氏是谁/?“神农氏”指的谁求祥解是一篇由吕惠卿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吕惠卿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0552.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