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战争到底能剩多少老兵呢?抗日故事


一场战争到底能剩多少老兵呢

1937年8月中旬,王耀武第51师接到命令从汉中出发驰援淞沪战场时,是齐装满员的两旅四团(第151旅、第153旅)12000人。而从宜昌到达汉口整训再赶赴上海的俞济时第58师,则是已经完成部队和装备改制的“调整师”,也是下辖两旅四团(第172旅、第174旅)的规模,按调整师的编制该师兵力定额为10923人,两师9月间合组为第74军。

说明一下,第58师名列第二批调整师名单,虽然人数貌似少于王耀武师,但装备要好的多,是按所谓“德械师”的标准配备的武器,拥有重机枪54挺、捷克式轻机枪274挺、掷弹筒243个、山炮野炮16门(内含6门德制榴弹炮),大口径迫击炮和战防炮30门。而第51师则是准备第三批进行“调整”的部队,结果还未开始战争即已爆发,可以发现,第74军成军时兵力也就是24000人不到,因为几乎还没有什么军直属部队。

在长达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中,王耀武师的表现要好于第58师,主要还是老王在指挥上很有想法和大胆,即便如此,第51师伤亡也达到4707人,战损达到40%左右。按一线步兵占全师兵力的60%计算(之前有过专答),则第51师的一线部队伤亡超过65%!换句话说,最初上战场的老兵健在的只有35%,损失可谓惨重。

其实第51师还算是战力保持最好的,胡宗南第1军伤亡高达80%,这就是第1军没有参加南京保卫战的重要原因,因为该军已经被打残了只能调往江北整补,空出来的战斗位置就落到了第74军头上。淞沪会战期间,各主力师都进行了多次补充,补充的成分主要是周边各省的保安团,这算是比较好的兵源了,好歹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

原来的方法是调上来的保安团士兵平均分配给各作战师,陈诚打着打着发现这个办法不合适,开始将补充士兵全部拨给主力师,因为这些师虽然伤亡较大但仍然保持着架子,得到补充后还能具有相当战斗力,而若补给后上来的杂牌师则两天即垮,连架子都不在了。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顾祝同也深有同感,因此第74军在整个战役期间虽然骨干老兵损失较大,整体战斗力下降的不算严重。

撤到南京后第74军又进行了整补,可惜部队中新兵已占相当成分,因为附近好一点的保安团已经在上海消耗光了,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义务兵的现代兵役制度,保安部队用光后再抽就只能是壮丁了。由于南京保卫战组织和撤退的混乱,第74军撤到江边时已经没有船只了,多亏关系深厚的俞济时掌握了一条小火轮,以每次载300人的频率运送部队逃过江去。

在南京保卫战中的伤亡再加上渡江的损失,第74军撤到浦口时点验:第51师仅余3000余人、第58师仅余4000余人,撤到蚌埠后又收容到接近2000人,这样全军残余兵力大约不足10000人。按照整补后的满员24000人计算,第74军南京保卫战的伤亡大约为42%,一线老兵的伤亡则高达70%,大约还剩3成,可如果再累乘淞沪会战的3.5成,那残存比例可就惊人了。

1938年4月,再次经过补充的第74军在湖北黄陂接受军政部“校阅”时,考评为“良好”,随即调入薛岳的豫东兵团参加兰封会战,不过该军在这次会战中的发挥很是平常,主要原因就是一下子新兵补充过多,整训时间又仓促,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会战结束后第74军经平汉线到达汉口再转九江,6月间调往江西德安布防,仍然隶属于薛岳的第一兵团。

在万家岭战役中(德安大捷),第74军战力有所恢复,为重创日军第106师团立下汗马功劳,当然也损失不轻:截至1938年10月15日,该军伤亡失踪高达9900人,伤亡七名团长和十三名营长,参战部队损失约为50%。再按一线步兵的比例推算,该军从河南和安徽补充算起,部队老兵又剩下2成,即便加上伤愈归队者,也就在3到4成左右。

所以从时间点上看,第74军在武汉会战后经过两年的整补,期间完成装备的人员的补充,尤其是伤愈老兵的归队和新兵的训练,至1941年春才基本恢复元气,方能在上高会战中表现出色,真正做到了一战名扬天下。要注意,在1939年6月之前第74军只辖第51和第58两个师,第57师并没有参加万家岭战役,该师是在上高会战中防守不动如山才有“虎贲”之名。

毫无疑问,第74军这支抗日铁军是抗战时期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它的损失率肯定要低于平均线,而如果是战斗意志和装备人员较差的其他部队,则作战伤亡肯定要大大地高于第74军,也由此得见抗战期间我方的巨大损失。尤其是没有现代的兵役制度,造成在南京保卫战之后,只能大量使用毫无军事训练的壮丁补充部队,有经验的老兵越打越少,战损更加远高于日军。

抗日故事

张钟麟,1903年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农家(现西安市长安区),抗日名将。张钟麟身材高大容貌英俊,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后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四期。善书法,著有多本军事书籍及文章。1938年,张钟麟团长参加江西德安上高会战。他提议并亲自带领一支突击队,趁夜偷袭日军张古山核心阵地。从人迹罕至的山背面攀木挂树,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一举奇袭成功。天亮后,日寇进行反击,出动飞机与重炮狂轰滥炸,几乎将张古山夷为平地。张钟麟率部浴血死战,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拉锯。亲临死线指挥的他身中7块弹片,鲜血直流也没有退下火线。国军主力从四面赶到,包围日军,发起最后总攻,取得德安大捷。《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田汉,受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委派,采访张钟麟等人,刊登《中央日报》,并编写了话剧《德安大捷》上演,张钟麟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36岁的英雄从此名闻天下。

评论问答

清朝末年,吉林伊通州四台子出了叔侄四位进士,最出名的是齐耀琳。他做过河南总督、天津道尹、直隶按察使和江苏省长。这人为官清正廉明,人称齐青天,池的故事传播很广。严惩庞六 一天,有个叫薛四的穷汉,口喊冤枉,里倒外斜地跑上大堂。薛四说,他的三间青砖瓦房被富户庞六赖去了,请县老爷做主。齐..

从前有个女孩,非常懒惰,怎么着都不愿意纺纱。终于有一天,母亲感到忍无可忍,就打了她一顿,她于是嚎啕大哭起来。正巧这时王后乘车从门前经过,听见了哭声,吩咐把车停下来,进屋问那位母亲为什么 打女儿。做母亲的怎好意思说自己的女儿如何如何的懒惰,于是就回答说:“我叫她不要再纺了,可她就是..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往往能够变成现实。就在那个令人神往的时代,曾经有过一位国王。国王有好几个女儿,个个都长得非常美丽;尤其是他的小女儿,更是美如天仙,就连见多识广的太阳,每次照在她脸上时,都对她的美丽感到惊诧不已。国王的宫殿附近,有一片幽暗的大森林。在这片森林中的一棵..

【拼音】cǎo chuǎn ji jin【成语故事典故】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

【拼音】cǎo jiān rn mng【成语故事典故】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他在做梁怀王太傅(辅导太子的官)时,给汉上了一道名为《治安策》的奏疏,论述了秦王朝由于实行严刑峻法,导致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秦王朝崇尚刑罚,提倡以吏为师。秦始皇让宦官赵高做他小儿子胡亥的老师。赵..

从前有一个商人,非常有钱,他的银元可以用来铺满一整条街,而且多余的还可以用来铺一条小巷。不过他没有这样作:他有别的方法使用他的钱,他拿出一个毫子,必定要赚回一些钱。他就是这样一个商人——后来他死了。他的儿子现在继承了全部的钱财;他生活得很愉快;他每晚去参加化装跳舞会,用纸币做风筝,..

草木皆兵(cǎomjiē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另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草木皆兵,此语出自《..

【拼音】jiǎng gn do shū【成语故事典故】蒋干盗书,成语典故。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紮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

【历史故事网】:罗隐,五代吴越新城人,字昭谏,本名横。貌寝陋,凡十上不中第。能诗。曾任钱塘令,累官盐铁发运使、著作郎,迁谏汉大夫、给事中,卒年77岁。世传罗隐出语成傲,凡事俗近怪者。后讹为罗永、罗天、罗衣秀才。福建民间关于他的传说故事非常多,这里摘选十九个小笔事。故事一罗隐的母亲怀..

诸葛亮北伐中原,由于错用了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马谡,结果致使街亭这个战略要地失守,再无法进军取胜,而且随时有被魏兵堵 截归路、全军覆灭的危险。诸葛亮顿足长叹:大势去矣,这全是我的过错造成的!为避免更大损失,忙安排人马,布置撤退。为防魏军乘势追击,赶紧把关兴、张苞两员小将唤到帐前:..

本内容由赤老温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一场战争到底能剩多少老兵呢?抗日故事是一篇由赤老温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赤老温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1077.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