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去世后,为何王敦最高兴?司马睿瑟瑟发抖,王敦没了后顾之忧


闻鸡起舞的祖逖,让晋元帝司马睿十分头疼。虽说祖逖一心为国,总是想着收复旧都,这也是为司马家好。可这事儿和司马睿真正想做的事情,完全背道而驰。

司马睿当时处境很尴尬,他名为东晋的开国皇帝,可实际权力却在王敦、王导这哥俩手里。司马睿十分希望祖逖利用手里的兵权,和王敦分庭抗礼,以此达到司马睿平衡局势的结果。

可惜祖逖并不能领会司马睿的这层用意,这就好比后来的岳飞总是想着收复中原,直捣黄龙,而宋高宗赵构却只想着偏安一隅一样,两个人不合拍,矛盾自然就爆发了。

结果司马睿派了个无心北伐的江南名士戴渊前来凌驾于祖逖之上,好家伙,这可把祖逖给气坏了。再加上司马睿和王敦互相争权,压根不把北伐放在心上,使得祖逖终于气得一病不起,没多久便病逝了。

祖逖去世以后,最高兴的人不是司马睿,而是王敦。为啥?在当时效力于东晋王朝的三大军事集团中,刘琨在北方被段氏鲜卑的段匹磾给宰了,祖逖被司马睿和王敦活活气死了,如今只剩下王敦这么一个军事集团的领袖了。你说王敦高兴不?这为王敦之乱埋下了伏笔。

一、王敦和司马睿的矛盾有多深?第一,司马睿的谋划。

司马睿为了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任命刘隗为镇北将军,驻守在淮阴。其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防范时任江州牧的王敦。

与此同时司马睿又任命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六州军事,驻守在合肥。同样是防备王敦军事集团。

在军事上采取了防御措施以后,司马睿觉得这还不够,因此他开始对王导下手。王导虽然是司马睿的至交好友,可他同时也是琅琊王氏的族长,是王敦的堂弟。从家族角度来说,王导是不可能站在司马睿这一边对付王敦的。

因此司马睿撤销了王导骠骑将军的职位,改任其为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中书监等等,只要是没有实权的空头支票,全都给王导开光了。

看似提拔了王导的职位,实际上却剥夺了王导的军权。王导在建康城内,如果他有军权,与王敦里应外合,那还得了?

第二,王敦的反击。

王敦看起来像傻子吗?当然不像,他比任何人都要精明,一眼就看出了司马睿的用意,因此王敦的反击,也是掷地有声的。

首先,王敦打算拉拢刘隗。他曾写信给刘隗,表达了自己想要拉他入伙的意思。可惜刘隗对此不屑一顾,直接回绝了王敦,并且表示这辈子只效忠司马睿。其次,王敦得知王导被撤职以后,立刻上书给司马睿,直接表明态度:希望陛下不要不识抬举,听信小人的谗言,陷害了忠良!司马睿看了信,却假装看不懂。再者,当时梁州刺史周访去世了,湘州刺史甘卓改任梁州刺史。王敦看准了时机,便主动请求让自己的亲信陈颁担任湘州刺史。湘州的位置很重要,司马睿也知道其中的厉害,因此又给否定了。王敦的几次出手,全都被司马睿集团给挡了回来。这让王敦很不爽,如果继续任由司马睿这么发展下去,那老王家可就完犊子了!于是王敦的谋划开始了。

二、王敦是怎么准备的呢?王敦不愧为当世枭雄,不光军事实力强盛,而且很懂得一些谋略。在几次试探,都被司马睿集团给击退以后,王敦便开始谋划叛乱了。

第一步,王敦请求将部下的家属接到荆州。

王敦的部下,大多来自扬州,但此时他们在荆州驻军,因此家属都留在了扬州。这样一来也可以让司马睿放心。

可如今王敦这么要求,如果司马睿答应了,那王敦就可以收买人心,让这些人毫无后顾之忧地为自己卖命。如果司马睿不答应,那王敦就可以借这件事煽动大家对司马睿的不满情绪,那再讨伐建康,可就顺理成章多了。这可真是一石二鸟之计,司马睿集团商量了很长时间,最终认定王敦谋反就在眼前,所以果断拒绝了王敦的请求。

第二步,撺掇吴兴的沈充起兵响应。

吴兴也就是现在的浙江湖州,沈氏家族是江南豪族,沈充更是沈氏家族的族长,因此实力强大,属于当地的地头蛇。

可是他们在东晋集团本身是没什么名分的,在王敦的帮助下,沈充获取了兵权,担任了要职,老沈家也有一堆人出来做官,因此沈充早就把王敦当成了自己的大靠山,给王敦介绍了一堆江南的豪族代表人物。

而湖州距离建康太近了,如果沈充能出兵响应,那打下建康,实在是要容易得多。而沈充对此绝无异议。

第三步,清除后顾之忧。

再回头看,新上任的梁州刺史甘卓,是一个重要人物。如果他倒向司马睿,那这事儿就不好办了。毕竟王敦承受不了腹背受敌的压力。

因此王敦在起事之前,先联络上了甘卓,表示自己只是前去除掉刘隗这样的奸佞,属于清君侧,不会伤及司马睿,希望甘卓共同出兵。

其实共同出兵只是奢望,甘卓能退一步,按兵不动,就算是帮了王敦大忙了。结果人家甘卓还义愤填膺起来,偏偏要跟王敦一起去清君侧,这倒是意外的收获(虽然最后人家还是没出兵)。

三、过程太顺利,连王敦都懵了。准备妥当以后,王敦便在荆州起兵东进,以清君侧的名义,直奔建康而来。他一边吩咐手下人攻打长沙,一边则派人防备后方的甘卓、司马承。

甘卓最后人间清醒了一把,打算支援朝廷,对付王敦。可惜经不住王敦的一顿劝说,最后还是放弃了攻打武昌,自此错失了勤王的大好时机。

事情实在是太顺利了,王敦一路上基本没遇到什么抵抗,一眨眼功夫就到了石头城下。这可把司马睿给吓坏了,他一边安抚城中的王氏子弟,一边则亲自披坚执锐上前线准备战斗。

可惜司马睿的部下太垃圾了,刘隗和戴渊压根就挡不住王敦的进攻,纷纷逃窜。王敦就这么顺利进入了台城。最终刘隗逃入后赵,而刁协则当场被杀。

进入建康城后,王敦没有理会司马睿,而是先带着自己的兵马在建康城内烧杀抢掠,瞬间将这里变成了人间炼狱。

司马睿叹了口气,只好向王敦求和,其实就是投降的意思。顺便指着龙椅告诉王敦:你想要坐这位置,早说啊,何必这么大费周章呢!

王敦之反也,刘隗劝帝悉诛王氏,论者为之危心。导率群从昆弟子侄二十余人,每旦诣台待罪。帝以导忠节有素,特还朝服,召见之。导稽首谢曰:“逆臣贼子,何世无之,岂意今者近出臣族!”帝跣而执之曰:“茂弘,方托百里之命于卿,是何言邪!”---《晋书》

王敦呵呵一笑,他看似压根就瞧不上司马睿的龙椅。他依旧让司马睿做皇帝,而自己担任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彻底夺取了东晋的最高权力。

这场叛乱实在是太顺利了,王敦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彻底击碎了司马睿的防御措施,拿下了建康城。可见司马睿有多弱了。掌权后的王敦,二话不说,就把昔日恶心自己的戴渊、周顗都给宰了。

四、兵败身死,都怪当年太自大。王敦是真的瞧不上皇位吗?当然不是,他只是觉得时机还不够成熟罢了。别看建康城看似被他打下来了,其中危机四伏的事情别提多少了。

王敦在这里睡不着觉,因此收拾好一切以后,他连司马睿的面都不想再见一次,就带着兵马回老巢武昌了。当然了,遥控朝廷,自然是少不了的。

司马睿被王敦这么搞了一把,老脸都给丢尽了,没多久便被气死了,享年47岁。他的儿子司马绍继承大位,立志要给自己的老爹报仇雪恨。

王敦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迫使新上台的司马绍授予了他篡位三连: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这玩意儿实在是太耳熟了,一般打算篡位的人,都要走这一步。王敦的想法几乎是路人皆知了。就在这个档口,老王家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以王导为首的一帮老王家的人,坚决反对王敦篡位,甚至将王敦的密谋偷偷告诉了司马绍。这么一来司马绍和王敦的拉锯战,再次展开了。

这是一场看谁活得久的战争,很显然,这回天平看似倒向了司马绍这边,因为王敦病重了!而司马绍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以王导为大都督(心真大)、郗鉴为卫将军、温峤为中垒将军,带兵攻打王敦。同时对外宣称,王敦已经挂了!

结果大家看王敦快病死了,军心震动,压根就没有打仗的心思,没多久便纷纷败退。王敦在败报连连的惨况中,无奈地挂了。王敦一死,群龙无首,司马绍的大军顺利地平定了这场叛乱,为自己的老爹司马睿报了仇。

总结:王敦之乱,司马睿的责任最大。司马睿虽然贵为帝王,但是帝王之术实在是玩得不咋地。他南下的时候,王导负责内政,王敦负责军事,这哥俩掌握了东晋的军政大权,瞬间让司马睿大权旁落。

此后就是司马睿漫长的夺权之路了。但是他忘记了一点,如果将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的话,那他这个皇帝做起来就舒服多了。

他完全可以全力支持祖逖北伐,顺便再支持刘琨在北方搞事情,这样一来这两大军事集团强盛不衰,王敦自然不敢闹事。一旦北伐成功,司马睿的声望也将会达到巅峰,再收拾王敦,就太方便了。

参考资料:《晋书》

评论问答

1895年,樱花盛开的4月,一艘轮船从天津塘沽港开出,目的地是日本的马关,船上搭乘的是以李鸿章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和谈代表团。这时,中日战争已近尾声,大连、旅顺相继陷落,威海卫的北洋水师最后几艘军舰也被迫投降,提督丁汝昌自尽身亡,日本陆军从朝鲜追杀至辽东,战局已经无法支撑,这次赴日与其说..

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乳名,如刘盆子、郑小同;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显要是找不出双字名的。这真..

清乾隆五十八年,那时附属于安徽的盱眙县有个很优秀的小伙子,拳脚很好,智慧勤学又肯用功,报名加入当年的武科乡试。家里人很看好这个武童,以为凭他的实力,通过乡试问题不大。合法全家和亲戚密友满心欢畅地抱着希望的时候,这个孩子却被举报了,盱眙县好多人反对这个孩子加入测验,都闹到县衙去了,..

南京是郑和的第二故乡,在这里,生活着郑和的一支后裔。有人不禁会问:郑和是太监,怎么会有后代呢?据南京的郑和十九代孙郑自强介绍,郑和幼年即被阉入宫,无子,只知他的养子叫郑恩来,两个孙子,一个叫郑万选,另一个叫郑廷选。郑自强告诉记者,他通过报纸和互联网寻找郑和后裔,新年期间在南京和苏..

我和牛男是一个月前通过双方父母介绍认识的,我算是时尚品味,懂事的女生,完全是牛男的菜,他算是阳光型,品位还可以,个不高,第一印象一般。相互看了照片然后网上聊天,两天后约见个面,我也爽快答应了,结果前一天他去外地玩,所以我当天约了我朋友,到之后才给我打电话,所以当天就没能见成面。一..

有的贵妃死后的葬礼比皇后还要风光,而有的皇后死后的葬礼比贵妃还要简单;有的皇后死了多年还让皇帝魂牵梦绕,而有的皇后临死之际却得不到皇帝一丝怜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乌喇那拉氏就是这样一个死前遭遇冷落、死后饱受凄凉的女人。堂堂大清国母之所以遭遇如此不幸,仅仅是因为她在陪乾隆南巡途中..

早在奕?回京之前,两宫太后与肃顺等人发生矛盾的信息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北京。在奕?的授意下,北京派的重要人物、内阁大学士周祖培首先采取了行动,他是三朝老臣,名望甚高,但和肃顺的矛盾极深。清朝的时候,中央六部设立满汉双尚书制,当时肃顺和周祖培曾在户部分任满汉尚书。周祖培学识渊博,而..

提起年羹尧,人们就会想起血淋淋的血滴子,因为在传说中,年羹尧总是用血滴子残酷地杀死其对头。然而在为雍正除掉许多对头之后,年羹尧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最终为雍正所杀,但雍正为什么要杀掉年羹尧呢?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年羹尧,字亮工,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进士。为人聪敏,豁达,娴辞..

就中国历史上的读书人而言,庄子永远是他们精神追求上遥不可及的巅峰。这种巅峰的文化意义,在于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庄子大宗师》)。进入坐忘境界的庄子,是世俗完全摆脱、心灵彻底自由的一个象征。所以,庄子作为图腾,始终为古往今来的读书人所仰慕,所效仿。在他们看来,庄子那..

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前车之鉴,使他不敢登上这个王位罢了。汉献帝刘协这一生,过..

本内容由郦食其发布在历史人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祖逖去世后,为何王敦最高兴?司马睿瑟瑟发抖,王敦没了后顾之忧是一篇由郦食其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人物内容历史,支持郦食其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1433.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