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个成语,读懂《孟子》的智慧


1、杯水车薪

【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

【解释】: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专心致志

【解释】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出自】:《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4、不言而喻

【解释】: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5、不虞之誉

【解释】: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

【解释】: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出类拔萃

【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8、此一时,彼一时

【解释】:此:这;彼:那。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

【解释】: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0、当务之急

【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出自】:《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11、独善其身

【解释】: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2、返求诸己

【解释】: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13、自怨自艾

【解释】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出自】:《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14、顾左右而言他

【解释】: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15、寡不敌众

【解释】: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

16、好为人师

【解释】: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出自】:《孟子·离娄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7、左右逢源

【解释】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出自】:《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18、君子远庖厨

【解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凡有血气的东西都不要亲手去杀它们,就是这个道理。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19、具体而微

【解释】: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20、尽信书,不如无书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出自】:《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21、解民倒悬

【解释】:解:解救;倒悬:人被倒挂,比喻处境困难、危急。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2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解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3、乱臣贼子

【解释】:乱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旧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后泛指心怀异志的人。

【出自】:《孟子·藤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俱。”

24、明察秋毫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25、茅塞顿开

【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自】:《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26、却之不恭

【解释】: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出自】:《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

27、仁民爱物

【解释】:仁:仁爱。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出自】:《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28、水深火热

【解释】: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29、事半功倍

【解释】: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30、舍我其谁

【解释】: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1、舍生取义

【解释】: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2、同流合污

【解释】: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出自】:《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33、五十步笑百步

【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4、为富不仁

【解释】:为:做,引伸为谋求。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35、挟泰山以超北海

【解释】:挟:挟持,夹着;超: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渤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36、心悦诚服

【解释】: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37、习焉不察

【解释】: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出自】:《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38、先知先觉

【解释】:知:认识;觉:觉悟。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

【出自】:《孟子·万章下》:“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39、引领而望

【解释】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40、一暴十寒

【解释】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自】:《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1、缘木求鱼

【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42、与民同乐

【解释】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43、言近旨远

【解释】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出自】:《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44、以邻为壑

【解释】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出自】:《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45、与人为善

【解释】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评论问答

【拼音】qiān lǐ sngmo【成语故事典故】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王交待呢?所以,一路上..

【注音】jǔ q b dng【成语故事典故】卫献公是个骄横粗暴的国君。公元前559年,他被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用军事政变的手段推翻,只得带着母亲和弟弟等一帮人逃到齐国,从此便在齐国过着流亡的生活。驱逐卫献公后,孙文子、宁惠子两大夫把持着卫国朝政,新立的国君公孙剽只不过是傀儡。但是,宁惠子在病得..

【拼音】chng lng kui x【成语故事典故】据《东周列国志》记载,秦穆公有个小女儿,生时正好有人献美玉璞石,琢磨后得碧玉一块。小女抓周,独独抓取此碧玉把弄不舍,遂取名弄玉,又称玉女。稍长,弄玉姿容绝世又聪明无比,善于吹笙。穆公命巧匠剖美玉为笙,弄玉吹玉笙,声如凤鸣。穆公钟爱其女,建了一..

【拼音】chū q zh shng【成语故事典故】齐泯王是个骄傲、喜欢享乐的人,因此人民生活的很苦,于是齐国的邻国――燕国便派大将联合另外几个国家一同进攻齐国。齐国百姓恨透了齐泯王,因此都无心抗敌,士气也非常低落。后来,他们看到燕兵奸淫掳掠,想到国仇家恨无法棒成,心里非常难过,于是逃往莒城和..

【拼音】qiān jūn yī f【出处】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汉书枚乘传》其危如一发引千钧。唐韩愈《与孟尚书书》【释义】比喻情况万分危急。【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十分危急【近义词】危在旦夕【反义词】安然无恙、安如磐石【..

【注音】l bīng m mǎ【成语故事典故】公元前628年冬天,在郑国戍守的秦将杞子暗地里派人回国报告说:我们已经掌握了郑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派部队来偷袭,可以顺利地占领这个都城。秦穆公接到报告,满心欢喜,很快任命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为统帅,率军前去偷袭。大夫蹇叔看出了这次远征的危险性..

【注音】yīn sh l dǎo【成语故事典故】战国时候,公元前342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立即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问大家道:早去救好,还是晚去救好?成侯说:不如不救。田忌不赞成:我们不去救,韩国被打败了,必然依附魏国。我看还是早救好。孙膑说:现在韩、魏尚未正式交战,早救,我国将..

【注音】y lng z d【成语故事典故】西汉时期,西南地区有个面积只有汉朝一个州那么大的夜郎国,人口稀少,土地稀薄,国王非常骄傲,自以为夜郎国是天下唯一的大国。西汉朝廷派唐蒙出访夜郎国,夜郎国国王竟不知高低地问:汉孰与我大?唐蒙哑然失笑。【出处】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

我的青春期从父亲离开开始我的青春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大概从杨逸远正式离开我和妈妈那一天算起吧。杨逸远是我的父亲,只是自从记事起,我从来没有喊过他。我想,我对杨逸远全部的情感,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一个源于血缘和基因、植在血与骨头里的字--恨。杨逸远在我读小学时与他的初恋情人重逢,从..

阿智跳槽那晚,我请他去酒吧小坐,算是话别。聊到投机处,他告诉我一些公司的内幕,令我的心情无法平静。我和阿智一起进公司,几百个应征者中挑20个,我们是这20个里面最幸运的两个一去老板马上拍板,实习期比别人少两个月,工资也多出几百元。这些是刚进公司时,老板单独给我们开“小会”得知的。于是..

本内容由黄子澄发布在历史人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45个成语,读懂《孟子》的智慧是一篇由黄子澄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人物内容历史,支持黄子澄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1478.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