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的能力到底如何?是诸葛亮高估了还是《三国志》贬低了?


作者: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

姜维受诸葛亮的悉心培养,是蜀汉后期最重要的将领。从曹魏边疆地区一名基层官吏成长为蜀汉的大将军,姜维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明代大学者李贽称其为“又一孔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盛赞:“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然而《三国志》对姜维的评价颇低,认为:“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三国志》将姜维与蒋琬、费祎合为一传,对于前二人尚多有褒奖之词,如说蒋琬“整有威重”,说费祎“宽济而博爱”,唯独评论姜维几乎无一句好话。

《三国志》竭力贬低姜维,主是在三个方面:一是“粗有文武”,有一些军事才能,但是太“粗”,用这个去说一般将领倒也没什么,但姜维是蜀汉的大将军,这个“粗”与其身份形成反差,等于他才不堪用;二是“玩众黩旅”,意思是轻率地滥用武力,这个“玩众”,是说把百姓玩于股掌之上,比穷兵黩武还严重;三是“明断不周”,也就是对大势缺乏正确判断,考虑问题不周全,以致身败。

《三国志》评价蜀汉阵营众人物,基本还是公允的,即便那些有“污点”的人也较少恶语攻击,如称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并咸贵重”,但似乎对姜维刻意恶评,将姜维几乎推上蜀汉“反面人物榜”的第一名。与此同时,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却极高,认为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又称赞其“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将姜维称为“凉州上士也”。是《三国志》对姜维的评价有失公允?还是诸葛亮看人不准呢?

一、说姜维军事才能一般,这一点有失公允

如果说蒋琬是诸葛亮生前指定的政治上的接班人,姜维就是诸葛亮军事上的接班人,诸葛亮对姜维的军事才能评价很高,当然,那时候姜维在军事上还没有太大作为,诸葛亮的评价也许缺乏说服力。

诸葛亮、蒋琬、费祎先后死去,姜维开始以大将军的身份负责全国军事,他一贯执行诸葛亮遗志,立志北伐。以往有姜维“九伐中原”的说法,认为姜维主持的北伐共有9次,但严格说起来,加上之前在蒋琬、费祎主持下对曹魏方面的军事行动,姜维参与和指挥的北伐共有11次之多。

这11次北伐,分别是:第一次,蜀汉延熙元年(238)姜维兵出陇右,在南安郡与魏军相持不下;第二次,蜀汉延熙七年(244)曹爽征汉中,姜维和费祎出兵兴势,与王平一起大败曹爽;第三次,蜀汉延熙十年(247)姜维兵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战于洮西;第四次,蜀汉延熙十二年(249)姜维再出陇西,以廖化为先锋,与曹魏多名将领在陇西展开会战,双方互有胜负;第五次,蜀汉延熙十三年(250)姜维以羌人和胡人为辅助,与魏将郭淮战于洮西,双方打成平手。

第六次,蜀汉延熙十六年(253)姜维出兵包围南安,粮尽而退;第七次,蜀汉延熙十七年(254)姜维出兵陇西的狄道,斩魏将徐质;第八次,蜀汉延熙十八年(255)姜维率夏侯霸等兵出狄道,在洮西大破魏将王经,后魏将陈泰派兵前来解围;第九次,蜀汉延熙十九年(256)姜维再次出兵陇西,蜀将胡济进兵迟缓,蜀军被魏将邓艾击破于段谷;第十次,蜀汉延熙二十年(257)曹魏发生诸葛诞之叛,姜维趁机出兵秦川,魏军坚守不战,至次年蜀兵撤退;第十一次,蜀汉景耀五年(262)姜维出兵与魏将邓艾战于侯和,蜀军为邓艾所破,撤往沓中。

这11次北伐有胜有败,具体战绩是:大胜2次,小胜3次,相拒不克4次,小败1次,大败1次。从胜败对比看,胜仗多于败仗,这个结果好于诸葛亮北伐。从对手情况看,无论郭淮还是钟会都是曹魏当时最顶尖的将领,姜维略胜对手,说明他的军事才能是不容置疑的。

二、说姜维穷兵黩武,这一点没有依据

姜维24年中11次北伐,频率大约每2年一次,密度也较诸葛亮北伐低。而且,诸葛亮每次北伐动用的都是蜀军主力,人数约在10万人上下,姜维北伐规模一般不大,二三万人规模居多,还谈不上倾国之力和穷兵黩武。

蒋琬死后,姜维与费祎共同辅政,姜维认为自己熟悉陇右的情况,又能策动西北的羌人、胡人各部族为羽翼,所以在曹魏的侧翼发起进攻将其一举夺下相当有把握,但费祎对此并不支持,当然他也不能公开反对北伐,因为这是诸葛丞相生前制定的国策,于是就在暗地里做手脚,利用职权阻挠姜维调兵,姜维能调动的人马十分有限。

费祎还对姜维说:“咱们这些人比丞相差远了,丞相尚且不能北定中原,何况我等?咱们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至于统一天下的功业,干脆等待日后出现有能力的人再去做吧,不要期望着侥幸决战而一举成功,如果不然,悔之不及啊!”面对不思进取的费祎,姜维也很无奈。

费祎之后,陈祗以侍中的身份兼任尚书令,成为处理内政的主要负责人,他开始结交宦官,宦官黄皓开始得势,黄皓的手越伸越长,干预朝政。蜀汉景耀元年(258年)陈祗病逝,黄皓进一步把持了朝政,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打击那些不肯顺从自己的人。黄皓还插手军队,永安都督阎宇巴结讨好黄皓,黄皓提拔他当上了右将军,用以牵制姜维。蜀汉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奏请后主刘禅要将黄皓处死,但刘禅不同意,对姜维说黄皓只不过是个小人物,不必太在意。刘禅还让黄皓去向姜维谢罪,当然这只是装装样子罢了。

姜维见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上面又有后主的庇护,不仅感到忧虑,甚至有些恐惧,他奏请后主,自己愿常驻沓中,该地是一个位于岷山、迭山中的小型盆地,在陇西郡、天水郡的正南方,距成都十分遥远。姜维此举,一方面是避开黄皓,另一方面是在沓中屯田,减轻百姓负担。

三、说姜维虑事不周导致身败,是没有看到形势的复杂性

曹魏景元四年(263)8月,在司马昭主持下魏军分3路向蜀汉发起了总攻,一路由征西将军邓艾指挥,从狄道进攻沓中的姜维,一路由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领从祁山方向进攻武街的蜀军,目的是断绝姜维的退路,一路由镇西将军钟会指挥分别从斜谷和骆谷进攻汉中。9月,邓艾率天水郡太守王颀等部攻打姜维的沓中大营,同时指挥陇西郡太守牵弘在一旁进行牵制,又让金城郡太守杨颀进攻甘松,多路出击,令姜维四处招架。

钟会率领的一路大军从秦岭栈道进兵,包围了汉中地区的汉城、乐城等要点,姜维看到汉中情况危急,于是指挥众军拼死回援,邓艾命王颀率部紧追。正在这时传来消息,钟会已将汉中占领,姜维只得率张翼、廖化等各军集结于剑阁。10月,钟会由汉中挥师南下,到达剑阁。剑阁是蜀汉北部的重要防线,剑阁如果有失成都平原将无险可守,但剑阁地势险要,加上姜维的周密布防,钟会一时无法得手。

但在此时,邓艾出其不意地冒险从阴平道进军,率一支人马从山中绕道来到剑阁背后的江油关。守关的蜀军不战而降,后主刘禅惊慌之下听从多数大臣的建议投降了魏军。正在剑阁与钟会对峙的姜维闻讯惊愕不已,此时益州各郡县都收到了刘禅罢兵投降的诏书,刘禅还专门派人到剑阁,要求蜀军“投戈放甲”,蜀军将士听到后都无比愤怒,不少人“拔刀砍石”,但姜维无奈,只得投降钟会。

钟会见到姜维,故意问他:“你为何来得这么晚呀?”姜维眼里含着泪水,但一脸正色:“今天能来,已经算早的了!”钟会对姜维肃然起敬,不敢再轻慢,他让姜维仍统率蜀军原来的人马。钟会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他觉得姜维是蜀中的人才,又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刻意拉拢。钟会不仅把姜维等人的将军印信还给他们,还处处厚待姜维,出门同乘一辆车、进门共坐一张席,钟会对他的长史杜预说:“姜伯约比中原的名士毫不逊色,诸葛诞、夏侯玄都比不了他。”

后来钟会诬告邓艾谋反,邓艾被朝廷的槛车押走,钟会于是带着姜维等人到达成都。姜维看到钟会有谋反之心,就加以挑拨,以掀起魏军内斗,钟会中招,二人心里达成了某种默契。姜维的打算是鼓动钟会谋反,之后再借机杀了钟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姜维还给后主刘禅写了密信,信中说:“愿陛下再忍受几天屈辱,臣要让社稷危而复安,让日月幽而复明!”

曹魏景元五年(264年)正月,钟会在成都自称益州牧,公开与曹魏决裂,钟会准备给姜维5万人马,让他作为前锋去与曹魏交战,但在成都的魏军将士大部分都不肯听从钟会的指挥,反攻钟会,钟会被杀。姜维复国的愿望未能实现,与妻子、儿女一起都死在乱军之中。姜维未能复国,不在于他考虑问题不周全,而是很多事情他根本无法左右,他只能借助别人的力量举事。要说“明断不周”,也只能说是钟会。在当时险恶的情况下,姜维仍顽强地寻找复国之策,这说明他是一个对蜀汉十分忠诚的人。

应该说,姜维是一个有能力、有志向、对蜀汉忠诚无二的人,诸葛亮没有看错人。那么,《三国志》为什么把姜维贬得那么低呢?这时因为,在曹魏看来姜维参与了钟会发起的判乱,这场叛乱表面上打击的是曹魏,其实打击的是当时掌权的司马昭。站在司马昭的角度,必须将钟会定性为野心家、大逆不道之徒,避免有人传播阴谋论,说什么“鸟兔尽、良弓藏”。《三国志》写于司马氏正式执政的晋朝,不能不考虑司马氏对钟会事件的看法。所以《三国志》给予钟会“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的极差评,而姜维显然也受到了“株连”。

参考资料:《三国志》

魏国灭蜀他建立奇功,却成了三国死得最冤的大将

是好丞相却不是好将军?这是对诸葛亮的严重误解

评论问答

三潭印月作为西湖胜景的精华,本地居民固然无人不晓,外来游客亦有《不游三潭,枉到西湖》之说。但,《三潭》之《潭》在哪里?早在南宋末年就不大搞得清楚了。面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对三潭的位置只笼统地说《土人相传云在湖中》。明田汝成《西湖游鉴志》也仅有《相传湖中有三潭,深不可测》的记载。..

相传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带领雄师攻打四川。入川时正遇上三伏,气候操热。他领的兵不服水土,再加上路途远,不分白日黑夜,不住脚地走,这三下归一,可把军士们弄垮了,闹病的一天比一天多。别说打仗,就是行军也难了里诸葛亮只好命令当场安营扎寨,休整两天。他一看军士病倒这么多,粮草剩得这么少,一..

马谡简介:马谡此人,是马氏五常之一,刘备的重臣白眉最良马良的弟弟。后世多评为赵括式的人物。素有才名,得到诸葛亮赏识。刘备临终前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 葛亮并未听取。北伐时期,诸葛亮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结果蜀军在街亭惨败给魏将张合,诸葛亮退军汉中,马谡下狱后死..

在男人眼里,最善变的是女人。在员工眼里,最善变的莫过于老板。在世界经理人博客平台上,经常看到很多员工抱怨自己的老板太善变。“想法很多,恨不得把自己的想法过一晚上全实现”,“现在安排的任务,下一秒就可能变更了”……这种事情经常有。在这样的老板手下干活,员工的压力非常大,因为面临很多..

作者:杨柳君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可以有种很明确的划分:在大企业做小虾米,抑或在小企业当大鱼。 千万不要以为虾米很渺小,错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企业的小虾米很有可能日子过的是很滋润的。也千万不要以为大鱼很强大,所谓大小都是相对的,你以为自己是条大鱼,是相对你这个小池塘而言的,真..

争端究竟会令人筋疲力尽,还是会让人充满斗志?一项新的研究报告显示,答案取决于争端真正会威胁到哪些利益。如果争端威胁到关系,那很可能会让人觉得筋疲力尽,但如果威胁到可触及的利益,例如人身安全、财产,或者是一些个性认知因素,如价值观之类的,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这项由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组..

诸葛亮北伐中原,由于错用了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马谡,结果致使街亭这个战略要地失守,再无法进军取胜,而且随时有被魏兵堵 截归路、全军覆灭的危险。诸葛亮顿足长叹:大势去矣,这全是我的过错造成的!为避免更大损失,忙安排人马,布置撤退。为防魏军乘势追击,赶紧把关兴、张苞两员小将唤到帐前:..

迸代人是怎样加入高考的呢?江南乡试多在秋天举办,所以又叫秋闱,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由于中间要两次换场,因此实际是九天七夜。第一场考的是八股文,是从四书五经里边选择材料来出题的。第二场考的则是政界应用文,分上下往来的公函和按照提供案例来撰写司法判文两种。第三场考策问,涉及的是详细..

感觉真好: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我是看了很多网络陷阱故事后才开始和她网恋的,或许我是网恋中的幸运者。”一次聚会上,在杂志社工作的老同学郑建刚显得有点兴奋。1998年10月的一个晚上,网上聊天室。一群叫“黑猫警长”、“一见就想你”、“清风柳叶”等名字的人在那里“打情骂俏”、“寻亲访友”,甚..

作者:李志刚自唐开科取士以来,考中进士才有官做,而进士的录用率很低。据统计,中国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共录用10万余名进士,均匀每年录用进士76人。杜佑在《通典选举六》说:开元时每年录用的进士,在一百人上下。据《文献通考》:玄宗时期每年录用的进士均匀不到二十七人。能考中进士的,大抵相当..

本内容由老子发布在历史人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姜维的能力到底如何?是诸葛亮高估了还是《三国志》贬低了?是一篇由老子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人物内容历史,支持老子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1904.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