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担心司马懿谋反而想杀他,为何却又让他担任托孤辅臣?


看题图,这段描述应该是出自电视剧《虎啸龙吟》吧。

电视剧剧情按照此剧编排:魏明帝曹叡在临终托孤之时,最初是想把司马懿骗来用刀斧手杀死的,不料,司马懿料到了这一安排,在两人相谈之时,机智地抱住曹叡,获得曹叡的谅解,这才躲过一劫。

曹叡后来让司马懿成为托孤大臣之一,也算是编剧对历史故事的另一种解读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在历史上,曹叡病重之时,司马懿本来是要去坐镇关中的,后来曹叡改变心意,派人将司马懿紧急召回洛阳。随后,在刘放、孙资等人的安排下,司马懿成为托孤大臣,与大将军曹爽共同辅政。

君臣相知早在魏文帝曹丕临终之时,曹叡继位皇帝,司马懿也是托孤大臣之一,当时是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四人一同受遗诏。随着时间流逝,前三位已经逝世,对于曹叡来说,司马懿就是父亲交托辅佐自己的心腹。

曹丕逝世:226年。曹休逝世:228年。曹真逝世:231年。陈群逝世:237年。曹叡逝世:239年。

司马懿是曹丕生前的“四友”之一(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曹叡信任他,是情理之中的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太和四年(230年),曹魏大司马曹真率军伐蜀,次年,曹真病逝,在宗族子弟无帅才可用之时,曹叡把信任中心转移到司马懿身上,这是因为司马懿本身就有领兵作战之才。

因为在早先,司马懿就坐镇荆、豫两州,又有围歼孟达,对抗诸葛亮等战绩,可以说哪里有急难,司马懿就出现在哪个战场上。曹真病逝后,曹叡把军政大事交给司马懿,一同商议讨论,两人之间并不存在猜忌之事。

鸟尽弓藏的悖论因为后世有个“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这个故事流传度很高,知道三国故事的人都应该知晓此事。

故事原本是说,诸葛亮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打开城门,“放”准备攻城的司马懿大军进来,司马懿见到后,却认为其中有诈,不敢以身犯险,吓得退兵。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故事最初是出自西晋人郭冲之口,可信度都是存疑的,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时,把郭冲提到的“诸葛亮五件事”(后称:郭冲五事)拿出来一一分析,一一批驳。

不管这个故事的真实度如何,“空城计”倒是一个很富有戏剧化、很适合艺术创作的故事,所以罗贯中把这个故事写进了《三国演义》当中,成为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段子,包括京剧等艺术作品也把这个故事改编创作。

到了近现代,后人在对《三国志》所叙述的基本史实了解不足的情况下,单独拿“空城计”的故事进行过度解读,认为:如果司马懿进城,生擒诸葛亮,班师后,可能会遭遇“鸟尽弓藏”的厄运,所以司马懿也是个聪明人,装傻退兵,也是为了保全自己。

其实,这是一个悖论。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不这么写,一来是拔高诸葛亮,贬低司马懿,二来是不会对之后的“曹叡对司马懿的信任”的故事环境产生破坏。

如果强行解读成司马懿畏惧“鸟尽弓藏”的结局,那么说明司马懿和曹叡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好,那又何来曹叡愿意托孤给司马懿一说呢?

按照《三国志》记载,司马懿在曹叡执政期间,帮曹叡出谋划策,四处救火,在青龙年间,对抗蜀军,“熬”死诸葛亮;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懿又北伐辽东,一举平定公孙渊。

要知道,司马懿北伐辽东之前,曹叡就跟司马懿私下讨论过这个战略规划。司马懿出征后,朝廷中有人认为司马懿可能会吃败仗,打小报告给曹叡,曹叡都能体现出对司马懿的信任,认为他绝对能够得胜。

《晋书·宣帝纪》:朝廷闻师遇雨,咸请召还。天子曰:“司马公临危制变,计日擒之矣。”

果然,司马懿也很给力,克服种种困难,兑现了自己出师时给曹叡的承诺,并没有让曹叡失望。

综上,在历史上,曹叡是非常信任司马懿的,司马懿也为曹魏帝国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电视剧《虎啸龙吟》的剧情安排只是一种综合解读视角,为了创造戏剧冲突而编排的故事,观众们图个乐子就行,就不用较真了。

评论问答

1895年,樱花盛开的4月,一艘轮船从天津塘沽港开出,目的地是日本的马关,船上搭乘的是以李鸿章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和谈代表团。这时,中日战争已近尾声,大连、旅顺相继陷落,威海卫的北洋水师最后几艘军舰也被迫投降,提督丁汝昌自尽身亡,日本陆军从朝鲜追杀至辽东,战局已经无法支撑,这次赴日与其说..

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乳名,如刘盆子、郑小同;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显要是找不出双字名的。这真..

清乾隆五十八年,那时附属于安徽的盱眙县有个很优秀的小伙子,拳脚很好,智慧勤学又肯用功,报名加入当年的武科乡试。家里人很看好这个武童,以为凭他的实力,通过乡试问题不大。合法全家和亲戚密友满心欢畅地抱着希望的时候,这个孩子却被举报了,盱眙县好多人反对这个孩子加入测验,都闹到县衙去了,..

南京是郑和的第二故乡,在这里,生活着郑和的一支后裔。有人不禁会问:郑和是太监,怎么会有后代呢?据南京的郑和十九代孙郑自强介绍,郑和幼年即被阉入宫,无子,只知他的养子叫郑恩来,两个孙子,一个叫郑万选,另一个叫郑廷选。郑自强告诉记者,他通过报纸和互联网寻找郑和后裔,新年期间在南京和苏..

我和牛男是一个月前通过双方父母介绍认识的,我算是时尚品味,懂事的女生,完全是牛男的菜,他算是阳光型,品位还可以,个不高,第一印象一般。相互看了照片然后网上聊天,两天后约见个面,我也爽快答应了,结果前一天他去外地玩,所以我当天约了我朋友,到之后才给我打电话,所以当天就没能见成面。一..

有的贵妃死后的葬礼比皇后还要风光,而有的皇后死后的葬礼比贵妃还要简单;有的皇后死了多年还让皇帝魂牵梦绕,而有的皇后临死之际却得不到皇帝一丝怜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乌喇那拉氏就是这样一个死前遭遇冷落、死后饱受凄凉的女人。堂堂大清国母之所以遭遇如此不幸,仅仅是因为她在陪乾隆南巡途中..

早在奕?回京之前,两宫太后与肃顺等人发生矛盾的信息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北京。在奕?的授意下,北京派的重要人物、内阁大学士周祖培首先采取了行动,他是三朝老臣,名望甚高,但和肃顺的矛盾极深。清朝的时候,中央六部设立满汉双尚书制,当时肃顺和周祖培曾在户部分任满汉尚书。周祖培学识渊博,而..

提起年羹尧,人们就会想起血淋淋的血滴子,因为在传说中,年羹尧总是用血滴子残酷地杀死其对头。然而在为雍正除掉许多对头之后,年羹尧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最终为雍正所杀,但雍正为什么要杀掉年羹尧呢?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年羹尧,字亮工,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进士。为人聪敏,豁达,娴辞..

就中国历史上的读书人而言,庄子永远是他们精神追求上遥不可及的巅峰。这种巅峰的文化意义,在于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庄子大宗师》)。进入坐忘境界的庄子,是世俗完全摆脱、心灵彻底自由的一个象征。所以,庄子作为图腾,始终为古往今来的读书人所仰慕,所效仿。在他们看来,庄子那..

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前车之鉴,使他不敢登上这个王位罢了。汉献帝刘协这一生,过..

本内容由玄奘发布在历史人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曹睿担心司马懿谋反而想杀他,为何却又让他担任托孤辅臣?是一篇由玄奘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人物内容历史,支持玄奘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2057.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