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地缘震荡、局势大变,保守的亨利八世为何掀起英国宗教改革


都铎王朝,是在亨利七世入主英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之后建立起来的一个王朝。从公元1485年直至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去世为止,是英国从封建主义步入近代化的关键时期。

  坦白说,都铎王朝与曾创下鼎盛疆域的金雀花王朝(又称“安茹帝国”)关系匪浅、颇有渊源。毕竟,在英法百年战争中从金雀花家族分裂出来的两个分支——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正是掀起红白玫瑰战争的祸首。而恰恰是亨利七世通过联姻,重新将两家融为一体。都铎王朝共经历五代君王,处于英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阶段。期间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便是由亨利八世主导的英国宗教改革,它对后来英国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期的兴起,具有铺垫作用。

英国宗教改革的原因  经过了百年战争的惨败以后,英国在欧陆仅剩加莱港一处据点,这促使其拨开了与欧洲大陆之间的王位继承权纠葛。红白玫瑰战争又荡平了英格兰的地方封建领主力量,消除了地方上的分裂势力。对于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而言,能够威胁国家独立性和王室权威的就只剩下宗教了。不过很快欧洲大陆就涌现出马丁·路德、慈运理、约翰·加尔文、门诺·西门斯等一大批倡导宗教改革的人士,并很快影响到了英国。

  当时,中西欧国家普遍信仰的是天主教。在该教派中,罗马教廷管辖的教会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他们能够拥有天主教国家约三分之一的土地,同时也经常巧立名目来搜刮民脂民膏。由于黑死病侵袭对社会思潮的影响、天主教会自身的腐败、以及新兴资本主义力量的发展,一股希望挣脱天主教会桎梏的思想逐渐涌现出来。针对天主教义中的赎罪券制度,改革派更加推崇“因信称义”,主张“一个人能否被上帝拯救,取决于心中有没有上帝,而非是否向教会购买了赎罪券”。

  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圈地运动”初期,工业资本主义在获得了丰富原料和生产力以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民间对宗教改革普遍持正面观点。王室内部的纷争,则成为宗教改革在英国推行的直接导火索。原来,在连续经历了英法百年战争和红白玫瑰战争之后,亨利七世时期的英国极度虚弱,同时还有法国在一旁虎视眈眈。于是选择与西班牙这样的强国联姻,也就成为了应有之义。最终亨利七世让自己的大王子迎娶了西班牙公主凯瑟琳,并在大儿子死后让二王子续取之。

  后来,亨利七世的二王子成为了英国国王,即亨利八世。他与凯瑟琳之间维持了长达25年的婚姻,并诞下了5个孩子。可惜的是,其中仅有玛丽公主一人活了下来。在亨利八世看来,如果都铎王朝的继承者是一位女性,势必会导致王位继承权纠纷,如此一来红白玫瑰战争的旧事将会重新上演了。为了能够有一位合法继承王位的男性后代,不至于都铎王朝绝嗣,亨利八世在凯瑟琳无法继续生育的情况下就希望通过离婚来另立王后。

  当时的欧洲不同于同时期的东方,国王是不可以随便结婚的,并且只能有一个老婆。可问题在于,当时各国王室能否离婚,并不是由国王说了算的,必须向时任教皇申请离婚。本来,亨利八世想要离婚也是情有可原的,教皇通常也会顺应欧洲国王的意思。但是凯瑟琳的情况比较特殊,她本人并不愿意放弃英国王后的身份,并且其外甥正是如日中天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

要知道,这位查理五世同时也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首位君主卡洛斯一世(欧洲同一个人在不同国家的称谓并不一样),哈布斯堡家族在当时先后击败了法国和奥斯曼帝国,治下领土(神圣罗马帝国、匈牙利、伊比利亚半岛、尼德兰以及美洲、非洲和亚洲大片地区),是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正因如此,罗马教皇不敢贸然统一亨利八世的离婚要求,这促使后者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听从教皇意见导致王朝绝嗣,亦或与教廷决裂,英国人选择了后者。

英国宗教改革的特征  很快,亨利八世决定推动英国宗教改革,迫使英国教会从听命于罗马教皇改成英国国王,并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归国王所有。国王的行动不仅获得了民众的支持,同时亦与议会合作通过立法程序加以确立、实施。如此一来,改革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动荡因素在英国就被限制在制度框架(议会)之中,大家通过打嘴仗的方式达成各方均可以接受的共识,避免了过于激烈的冲突。不过亨利八世本人对新教“因信称义”的主张并不认同,反而更为推崇天主教“君权神授”的血统等级主张,这也导致英国宗教改革的不彻底,为日后清教徒的出现埋下了伏笔。最显著的特征便是,相较于欧洲其他国家肃穆清净的新教教堂,英国国教虽也以新教自诩,却和天主教堂一样的富丽堂皇,只是不服从于教皇罢了。

  亨利八世去世以后,其子爱德华继承王位,他也成为英国首位信仰新教的君王,被称为爱德华六世。在英国有两个举足轻重的大主教,他们分别是坎特伯雷大主教和约克大主教,其下还有44位主教,这其中尤其以坎特伯雷大主教地位最为尊崇。爱德华六世上台后不久,便开始命令坎特伯雷大主教用英文写成公祷书作为全国教会的样本,宗教改革在英国获得进一步深化。

  相较于欧洲其他地区的宗教改革,英国宗教改革显得是那样的波澜不惊,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阻力。依据亨利八世长幼顺序继承王位的遗嘱,爱德华六世死后,英国王位将由凯瑟琳之女玛丽继承。要知道,宗教改革正是源于玛丽父母离婚之事,她显然不会对新教有什么好印象。在她短短四年的执政过程中,通过恢复天主教异端审判和火刑的方式处决了大批新教徒人士,被称作“血腥玛丽”。为了进一步抑制新教势力,血腥玛丽选择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之子联姻,将英格兰变成了哈布斯堡家族欧洲霸业的马前卒,并在与法国的争斗中丢弃了加莱港这个英国在欧陆的最后据点。当玛丽死了以后,亨利八世的另一女儿伊丽莎白公主继承了王位,史称伊丽莎白一世。

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  虽然拥有相当广泛的舆论基础,普通民众和新兴乡绅阶层都对宗教改革报以欢迎态度,但其最直接的原因还是亨利八世迫于王朝传承的考虑,为了确保顺利与凯瑟琳离婚做出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并且纵观英格兰历史,我们会发现,从金雀花王朝时代开始,英国王室就已经在司法等诸多领域限制教会的权力了,亨利八世时期不过是双方矛盾的一次总爆发。至于亨利八世本人,如果没有离婚这一茬事情,他可谓是抨击马丁·路德的急先锋。同时,相较于路德宗之于德意志、加尔文派之于瑞士,英国国教只是在英格兰区域内完成了对民族国家的推动,却同时激化了与苏格兰、爱尔兰的矛盾。不过这些并不意味着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不够广泛,恰恰相反,它对当时欧洲大陆的触动非常大,因为这是第一个全方位脱离了罗马教廷管辖的国家。

  在当时的欧洲大陆,路德宗虽然盛行于德意志,但德国却是一个由数百诸侯国组成的松散集体,内部新教和天主教势力乱成一团;法国新教徒获得的支持有限,故而内部宗教纷争不断;意大利和西班牙倒是天主教占据上风,可是前者长期分裂、后者并不能影响欧洲大局;至于荷兰,虽然新教占据绝对优势,在当时却并未独立出来。所以,当新教在都铎王朝占据上风时,英格兰便成了全欧洲新教徒的憧憬之地。也正因如此,当欧洲频繁爆发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战争(诸如欧洲三十年战争、胡格诺战争)时,安定、宽容的英国就成为欧洲大陆人才、资本和新教徒迁徙的目标,即所谓的虹吸效应。虹吸效应在经济层面,具体表现为英国的技术革新、资本运用、产业升级变快,综合国力急剧增强;而在宗教信仰层面的具体表现则是清教运动的出现,毕竟相较于欧陆的路德宗、加尔文派等新教徒,英国国教的确更趋于保守了些。

  后来,英国凭借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期积累的资本和制度底蕴,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霸主。至于清教运动则在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以后,遭到了从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过来的新国王詹姆斯一世的镇压,而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天主教徒。就这样,众多清教徒为了避难而选择前往美洲新大陆,并通过传教、征讨、殖民等方式扩散影响。从某种层面上看,北美独立战争其实也是一场宗教战争,是北美清教徒对天主教和保守新教势力的一次战争。美国建立以后,欧洲大陆上的新教徒前往英国避难的人数急剧减少,而以德意志为代表的新教地区开始出现大量涌向北美的移民。时至今日,德裔美国人在美国总人口的占比都是最高的。

  综上所述,经历了英法百年战争和红白玫瑰战争以后,罗马天主教会成为威胁英国独立性和王室权威的唯一外部因素。虽然亨利八世对天主教“君权神授”的主张更为青睐,却为了都铎王朝的传承考虑而不可避免的与教廷决裂。英国国教虽然对天主教的改变不如路德宗、加尔文派等其他新教彻底,却依旧对欧洲大陆产生了地缘震动,并吸引了大批手工业者、资本和新教徒前往英国以躲避欧陆的宗教战乱。

  纵观都铎王朝后期的整个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先后通过了“食鱼日法案”(以培养民众海洋意识和航海习惯)、劫掠船制度、股份制公司模式,并击败了老大帝国西班牙,极大的提升了自己在欧洲乃至全球的话语权。这其中纵然不能全部归功于英国宗教改革,但相较于欧陆的安宁局面,的确产生了对人才和技术的虹吸效应,为英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论问答

1895年,樱花盛开的4月,一艘轮船从天津塘沽港开出,目的地是日本的马关,船上搭乘的是以李鸿章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和谈代表团。这时,中日战争已近尾声,大连、旅顺相继陷落,威海卫的北洋水师最后几艘军舰也被迫投降,提督丁汝昌自尽身亡,日本陆军从朝鲜追杀至辽东,战局已经无法支撑,这次赴日与其说..

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乳名,如刘盆子、郑小同;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显要是找不出双字名的。这真..

清乾隆五十八年,那时附属于安徽的盱眙县有个很优秀的小伙子,拳脚很好,智慧勤学又肯用功,报名加入当年的武科乡试。家里人很看好这个武童,以为凭他的实力,通过乡试问题不大。合法全家和亲戚密友满心欢畅地抱着希望的时候,这个孩子却被举报了,盱眙县好多人反对这个孩子加入测验,都闹到县衙去了,..

南京是郑和的第二故乡,在这里,生活着郑和的一支后裔。有人不禁会问:郑和是太监,怎么会有后代呢?据南京的郑和十九代孙郑自强介绍,郑和幼年即被阉入宫,无子,只知他的养子叫郑恩来,两个孙子,一个叫郑万选,另一个叫郑廷选。郑自强告诉记者,他通过报纸和互联网寻找郑和后裔,新年期间在南京和苏..

我和牛男是一个月前通过双方父母介绍认识的,我算是时尚品味,懂事的女生,完全是牛男的菜,他算是阳光型,品位还可以,个不高,第一印象一般。相互看了照片然后网上聊天,两天后约见个面,我也爽快答应了,结果前一天他去外地玩,所以我当天约了我朋友,到之后才给我打电话,所以当天就没能见成面。一..

有的贵妃死后的葬礼比皇后还要风光,而有的皇后死后的葬礼比贵妃还要简单;有的皇后死了多年还让皇帝魂牵梦绕,而有的皇后临死之际却得不到皇帝一丝怜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乌喇那拉氏就是这样一个死前遭遇冷落、死后饱受凄凉的女人。堂堂大清国母之所以遭遇如此不幸,仅仅是因为她在陪乾隆南巡途中..

早在奕?回京之前,两宫太后与肃顺等人发生矛盾的信息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北京。在奕?的授意下,北京派的重要人物、内阁大学士周祖培首先采取了行动,他是三朝老臣,名望甚高,但和肃顺的矛盾极深。清朝的时候,中央六部设立满汉双尚书制,当时肃顺和周祖培曾在户部分任满汉尚书。周祖培学识渊博,而..

提起年羹尧,人们就会想起血淋淋的血滴子,因为在传说中,年羹尧总是用血滴子残酷地杀死其对头。然而在为雍正除掉许多对头之后,年羹尧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最终为雍正所杀,但雍正为什么要杀掉年羹尧呢?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年羹尧,字亮工,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进士。为人聪敏,豁达,娴辞..

就中国历史上的读书人而言,庄子永远是他们精神追求上遥不可及的巅峰。这种巅峰的文化意义,在于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庄子大宗师》)。进入坐忘境界的庄子,是世俗完全摆脱、心灵彻底自由的一个象征。所以,庄子作为图腾,始终为古往今来的读书人所仰慕,所效仿。在他们看来,庄子那..

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前车之鉴,使他不敢登上这个王位罢了。汉献帝刘协这一生,过..

本内容由曾国荃发布在历史人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欧洲地缘震荡、局势大变,保守的亨利八世为何掀起英国宗教改革是一篇由曾国荃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人物内容历史,支持曾国荃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2097.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