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贤在华回忆录:康熙刚驾崩,雍正就连夜处死了父亲60年心腹


皇家无父子,翻阅史册,用这句话来形容帝王家的亲情关系是再合适不过,为了皇权,父子反目,手足相残的例子,可谓是比比皆是。

而在康熙年间,皇子们为了夺取帝王之位,也是打出了真火,兄弟情谊在皇权面前成了无所谓有无之物,这一起历史事件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这场夺嫡最终的胜利者,却是一直颇为低调的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从九个兄弟中脱颖而出的雍正帝,在父亲康熙皇帝驾崩,自己坐上梦寐以求的帝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却是连夜处死了康熙帝用了六十多年的心腹赵昌。

都说帝王无情,雍正想杀一个人显然不需要什么理由,可父亲还尸骨未寒,便对其心腹下杀手,这未免有些太过急促了些。而又是什么让雍正对一个皇宫中干了六十年的老人痛下杀手。这背后是不是另有隐情?

父亲驾崩当夜痛下杀手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22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享年69岁。

曾经的盛世皇帝,到了死后,终究是不过化为一把尘土。康熙帝死后,皇位传承至雍正。而在康熙死去的当晚,畅春园还有一个太监被迫早早追随自己的主子直到地下,这位太监就是大太监赵昌。

后世甚至有边角史料,记载了这期间发生的异事。

清朝主张闭关锁国,民众无法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但是清朝皇家对于外国人和外国思想十分好奇,清宫廷便有不少人高马大的洋人。而意大利远道而来的传教士马国贤便在自己的回忆录《清廷十三年:马国贤在华回忆录》中,记载了康熙驾崩时的异常所见。

康熙驾崩当晚,传教士马国贤也刚好在宫中留宿,而在夜深人静时,马国贤却在畅春园听到了大声呼救的声音,随着这声音渐渐转变为惨叫声,最后夜晚转为一片安静,马国贤在瑟瑟发抖中度过了当晚。

在自己的回忆录中,马国贤用异常恐怖四个字来描述了自己的感受。

而在这段话的后续,马国贤又加写了一句话:第二天,他得知了康熙皇帝驾崩,赵昌因罪被诛杀,收缴家财,子女为奴。

显然,当夜传教士听到的呼救和惨叫声便是属于大太监赵昌。

在清朝皇宫有个规矩,皇子年幼时,有专人会从包衣中选出一个和皇帝年纪相仿的太监做伴读,而赵昌便是被选中作为康熙伴读的存在,他们虽然是君仆,但是从小建立下来的友谊却也让他们亦是君臣,亦是朋友。

作为从小玩到大的玩伴和长大之后的心腹,这位被杀的大太监赵昌已经陪伴了康熙皇帝将近有六十年之久。

尽管康熙在位期间,赵昌是享受尽了荣华富贵,可是等到人一走,还是人走茶凉,雍正皇帝上任后便急不可耐对其下手。

在清朝初期,皇帝死后,随身的太监和宫女往往会被殉葬,这在清朝皇室十分流行,可是像赵昌这种特殊身份和地位很高的太监,却往往不至于被这样安排去死,而是被下一任皇帝继续重用,继续侍奉下一任皇帝。

况且,康熙年间,对于清皇朝的殉葬制度,有汉将朱斐特意上表请求终止,康熙皇帝也在康熙十二年采纳了建议,严令禁止八旗包衣佐令以下身份的奴仆在主子死后追随其后殉葬,而这也让太监不用在帝王去世后提心吊胆。

可尽管如此,雍正皇帝照样是对赵昌照杀不误,雍正帝甚至列出了赵昌的三大罪名,作为将其处死的原因。

第一条是赵昌安插眼线监视自己。

古代皇权至上,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倘若知道一个太监派人盯着自己,日夜观察,难免不会心中生出杀意。

赵昌盯着自己,要不就是康熙皇帝的意思,要不就是其他皇子的意思,不管是哪一点来说,他都不是自己人,也就成了雍正上位后杀之而后快的对象。

凭借这第一条罪名,就足以判了赵昌一个大逆不道,罪该万死。

第二条是赵昌有一次为胤礽的儿子做了一个火镰,这被雍正皇帝单独挑出来找茬,并且认为他是有图谋不轨的想法。

胤礽也就是曾经康熙皇帝的嫡长子,他是清朝和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只可惜摊上了康熙这么一位父亲,经过了两次废立后,胤礽无缘天子之位,而雍正则是从九子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清朝帝王。

至于火镰则是古时候的一种取火工具,人们使用他进行取火,赵昌将这种物品送给皇孙玩耍,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被雍正皇帝刻意针对,也扣上了一个意图谋反的高帽子。

其三则是盗取国库财产。从国库中,赵昌捞出了足足五千万两白银,这也是赵昌被判以死刑的最大根据。

雍正后来公之于众处死赵昌的原因,便是赵昌买官卖官,从国库中贪银子,是在自取灭亡,挑战皇家底线。这么一套组合拳,将赵昌打造成了一个贪得无厌,自取灭亡的大太监。

赵昌为何非杀不可?尽管雍正皇帝给出了足够合理的理由,况且皇帝要杀一个人,愿意给个解释已经算是难得可贵,更不用说给出的回答还是有理有据,赵昌死的默默不闻,只有西洋人惊恐于那一晚的见闻,才记录下了这个倒霉太监的死。

不过,一般来说,就算前朝近臣有什么大的过失,新帝即位之后,也不至于立马下杀手,要么将其直接贬为废人,要么秋后算账,可是赵昌的死却是快的有些离谱,似乎雍正急于抹去什么痕迹。

那么,为何赵昌是非杀不可?以至于雍正一即位,不急着将和自己作对的几个皇子好好收拾一番,彻底扫除后患,反倒是给赵昌安排一个陪父亲康熙帝黄泉路上上路的“福利”。

重新复盘一二雍正皇帝判赵昌死刑的原因,一是安插眼线监视自己。

古时候,太监作为阉人,没有改朝换代,登临帝位的可能性,所以也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但归根到底,作为太监,只要皇帝信任,那便是权势滔天,一旦皇帝不信任了,那太监便手无寸权。

明朝的大太监魏忠贤曾经是阿谀小人口中的魏千岁,可等到被打倒时却用不了俩天,就被嘉庆皇帝砍了大好头颅,便是因为太监的权力,取决于皇帝的信任度。

如此看来,只要不是傻子,赵昌再怎么胆大,也不敢自己跑去监视皇子,他手下的人也不敢接下上级这荒唐无比的命令。

因此,所谓的赵昌安插眼线一事,只可能是康熙皇帝下达的命令,而赵昌则不过是一个执行者。

康熙皇帝对于自己的儿子们的培养,可以说是到了“极度严苛”这个词来形容的地步。更何况清朝不同于历史上的很多朝代的帝位传承,清朝传位是立贤不立嫡。

因此,在其他朝代奉行的嫡长子制度,在清朝已经不复存在。康熙自己是老三,雍正是老四,乾隆也是老四,所以,每个皇子都有脱颖而出,拿下至高无上帝位的可能性。这种制度也就让兄弟内斗,爆发了康熙年间著名的九子夺嫡。

为了考察自己的儿子们究竟哪一个更加优秀,赵昌可能是被安排了监察皇子能力的重任,因此而被雍正不喜,倒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赵昌因为做了监视皇子之事而被杀,也大抵要么就是被强行安上的罪名,要么就是给康熙皇帝做事导致后续被清算。

其二则是为胤礽的儿子做了一个火镰,这一条罪名,只能说是皇帝看一个人不爽,做什么事情都不难找茬挑出刺。赵昌因此而受到雍正皇帝的不满被杀也不可能。

雍正找的最后一条理由是贪污受贿,雍正年间,这位清明皇帝对于贪官的整治倒也的确到了狠辣的地步。

对于贪官亲属,享受了贪官带来的好处,那一旦贪官被抓,必定是落得一个满门抄斩的下场。就算侥幸逃脱出了几代外的贪官亲属,也要因为贪官而被逼到贫穷无比的地步。雍正认为,贪官罪大恶极,那他的后人就要为贪官带来的恶劣影响买单。

而赵昌的贪,刚好撞在了枪口上,可作为前朝近臣,按照常理来说,就算雍正再怎么看不爽,也不至于急不可耐到当晚就下杀手,所以这也恐怕只是一个次要原因罢了。

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是,康熙皇帝的身体本来尚佳,可是雍正为了尽早坐上皇位,以绝后患,对自己的父亲下了毒手,导致父亲提前驾崩,而赵昌正是因为发现了这一层皇家隐秘,才被雍正皇帝灭了口。

倘若当真如此,那恐怕赵昌之死,也是非死不可了。

雍正当真得位不正?之所以很多人怀疑,康熙帝的死,和雍正有关,这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康熙皇帝培养接班人的方式类似于养蛊。

在康熙年间发生的九子夺嫡,九个皇子为了皇位争个你死我活,抢破了脑袋。一直到康熙晚年,储君之位仍然被废置,而诸皇子则都是虎视眈眈蹲着康熙皇帝屁股下面的至尊皇位。

而康熙本来在最后几年选定的重点培养对象,是皇十四子胤禵。

康熙自以为傲的几大政绩中有一条便是三征噶尔丹,定下西北地区疆土。

而在康熙五十四年间,清政府再度出兵西征准噶尔,隔了三年,胤禵更是被赐封为抚远大将军,这不难看来康熙皇帝对于这位皇子的高度信任和认可。毕竟,胤禵是在自己引以为傲的战事上取得了成就,康熙因此心生好感,大力培养也不奇怪。

可是等到康熙驾崩,拿出来的遗诏中,轮到登基上位的却是四阿哥胤禛。有种历史说法是,康熙帝遗诏中本来写的是十四阿哥胤禵得天下,可是胤禛却将十改成于字,这一“改十为于”的说法流传很广,甚至一度引起争论。

不过翻阅史册,这般草率的传位诏书其实并不符合现实情况,在雍正帝所颁布的康熙帝遗诏中写的是:“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像这种特殊文件,自然要考虑到严谨性,避免遭到篡改,所以倘若是四阿哥即位,那遗诏上必然是写的皇四子,倘若是十四阿哥即位,那遗诏上写的则是皇十四子。

关于雍正皇帝得传位诏书,一直到今天依旧被妥善保存,而其上的文字也清晰可见,不难证明雍正的确是康熙选出来的皇帝,所以所谓的下毒加害说,只能说是子虚乌有之事。

其实,翻阅史册,康熙驾崩时已经年满69岁。在古代,这个年纪绝对算得上是高寿,康熙算得上是历朝历代皇帝中最长寿的那一批。

而康熙不过八岁登临帝位,在皇位上坐了整整六十一年。所以,与其说康熙是被害死的,更大的可能是过劳而死,在康熙的最后几年,他的身体已经多次出现不适。正是因为严重的身体疾病,康熙终究是没能够安然挺过六十九岁。

不论雍正皇帝是出于何种心理对赵昌这个父亲康熙帝的多年心腹下了狠手,身为帝王,尤其是在封建压迫思想到达极致的一个朝代,皇权即为天意,赵昌的死,只能说是死得毫无价值却不得不死。

而这背后所潜藏的关于皇权斗争以及肮脏历史,都已经被时间所掩盖,或许只能静待后人去挖掘。

参考文献:[1]刘小萌.康熙帝对三藩余部的处置[J].社会科学辑刊,2021(05):172-183.

[2]孟尧.清代皇权对儒家道统原义的辩难和消解——雍正朝文字狱新探[J].清史研究,2022(03):107-119.

[3]柴冰.清宫档案中的安宁宫探析[J].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1(00):15-29+2.

[4]孟庆来.雍正帝自辩继位合理性[J].兰台世界,2022(03):2.

[5]王子涵.旗汉分治:“入辛者库”与雍正帝清理亏空案[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0(01):25-31.

评论问答

提起年羹尧,人们就会想起血淋淋的血滴子,因为在传说中,年羹尧总是用血滴子残酷地杀死其对头。然而在为雍正除掉许多对头之后,年羹尧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最终为雍正所杀,但雍正为什么要杀掉年羹尧呢?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年羹尧,字亮工,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进士。为人聪敏,豁达,娴辞..

父亲在纺织厂干了近20年的合同工,之后被无情辞退。这是一件阴霾到极点的事,父亲使劲地敲打着自己的头,后悔不已。他说,都怪自己年轻时,没有好好识字,才有今天的下场。所以他发誓一定要让我多读书。但是如果没有收入,一切都将是枉然。父亲只能选择做苦力,去了一家私人砖窑厂,和许多工友一起,在温度很高的..

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陌生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

天下山庄很多,而清王朝避暑山庄,则只有一个,在承德。1000多年前,郦道元踏察这里,记下了石挺、武烈水、濡水而去,其实就是今天的棒槌山、武烈河、滦河。那么,当初叫什么呢?郦道元没记,这位细心的地理学家不会疏漏的,那时想必还没有名字。后来,这里成为牧马场,牧民把流经这片土地的那条大河叫..

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之女,韦氏所生,小名裹儿。她先嫁给武三思之子吴崇训,后又嫁给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在唐中宗统治时期,她大肆开府设官,干预朝政,贿买官爵,宰相以下的官员多出其门。她曾向中宗请求立她为皇太女,权力欲望特别强。她的生活非常奢侈,为了大兴土木工程,抢占民田民房。景云元年..

女儿的男友家里,富庶无敌,而此时的男友病入膏肓,女儿在犹豫,作为父亲,他站了出来,感动了所有人,可是后来,女儿为什么抛弃了父亲--为改变生活父亲为女儿物色到金龟婿今年49岁的孔冬阳在女儿孔亚14岁的时候与妻子离了婚,紧接着他所在的单位因经营不善被兼并。一气之下,孔冬阳卖了房子带着女儿来到了北京,..

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在八岁时就继承皇位。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鳌拜欺康熙年幼,索尼年老,遏必隆无才软弱,苏克萨哈威望低,横暴专权,屡兴冤狱,栽培死党,甚至乱杀苏克萨哈及其子姓。康熙对鳌拜的专横乱政耿耿于怀已经很久了,早就想解除..

康熙年间,北京城有个破落户子弟杨起隆,平日里爱舞枪弄棒,结识了不少酒肉兄弟,也喝过几天墨汁,有点韬略。那一年三藩叛乱,京师里连禁卫军也调去平叛,杨起隆认为时机已到,便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自称朱三太子,谣言惑众,又纠集一帮狐朋狗友,准备刺杀康熙,夺取帝位。有人将此事密告了康熙,可康..

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但他毕竟是封建皇帝,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他的继位为帝,也存在很大疑点。雍正的主要功绩有摊丁入地。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

今沈阳大南门里路东一角,清初是努尔哈赤第三子莽古尔泰王府所在地。莽古尔泰曾经在这里与弟弟德格类、姐姐莽古济密谋设鸿门宴,谋害皇太极夺取皇位。可是不知为何,这项夺权方案确定不久,莽古尔泰与德格类先后暴亡。鸿门宴事件被揭发后,莽古济及其党羽一千多人被处决。这件事成为沈城乃至清史上一桩..

本内容由周章发布在历史人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马国贤在华回忆录:康熙刚驾崩,雍正就连夜处死了父亲60年心腹是一篇由周章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人物内容历史,支持周章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2263.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