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北伐的评价?刘裕北伐的胜利总结


刘裕北伐的评价

两次北伐,前后灭南燕,破北魏,亡后秦,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后关中虽得而复失,但黄河以南尽入南朝版图,“七分天下,而有其四”,江淮流域得到保障,为刘宋永初和元嘉年间,休养生息,出现“余粮息亩,户不夜扃”的局面,提供北部疆域的屏障,仍不失为取得较大成果和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北伐。司马光叙述刘裕北伐成功后匆忙东归,关中复失时,大发感叹:“惜乎,百年之寇,千里之土,得之艰难,失之造次,使丰、鄗之都复输寇手。荀子曰:‘兼并易能也,坚凝之难。’信哉‘。不像司马光只是大发感叹,王夫之一言点破了长安得而复失的原因:“刘裕灭姚秦,欲留长安经略西北,不果而归,而中原遂终于沦没。史称将佐思归,裕之饰说也。……夫裕欲归而急于篡,固其情已”。但王夫之仍然肯定了“裕之北伐,非徒示威以逼主攘夺,而无志于中原者,青泥既败,长安失守,登高北望,慨然流涕,志欲再举”;他还将刘裕与曹操相比较,称其用人虽有不足,而“为功于天下,烈于曹操”。显然也包括了对刘裕北伐成功的肯定。吕思勉则认为刘裕急急篡位的说法只是史家附会王买德的话说:“宋武代晋,在当日,业已势如振槁,即无关、洛邑之绩,岂虑无成?苟其急于图,篡平司马休之后,迳篡可矣,何必多伐秦一举?武帝之于异己,虽云肆意翦除,亦特其庸中佼佼者耳,反之子必尚多。刘穆之死,后路无所付托,设有窃发,得不更诒大局之忧?欲攘外者必先安内,则武帝之南归,亦不得訾其专为私计心也。义真虽云年少,留西之精兵良将,不为不多。王镇恶之死,在正月十四日(应为十五),而勃勃之图长安,仍历三时而后克,可见兵力实非不足。长安之陷,其关键,全在王修之死。义真之信谗,庸非始料所及,此尤不容苟责者也。”根据裴子野《宋略.总论》记载:刘裕曾计划在422年出征北魏,结果422年五月刘裕病卒,北伐取消。因此,刘裕如果北伐仅仅为了篡位,他何必登基之后还有意北伐。同时裴子野还考证出,刘裕攻克长安时已经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计划:即先联合西凉(汉人)前后夹击北凉和西秦,灭掉这两国之后,再同西凉一起对付夏国(匈奴人),灭掉夏国后,再联合辽东北燕(汉人),三军齐发进军北魏,肃清河北,统一大业就此完成。若非,后方生变,加之刘裕灭后秦时,以致暮年,恐怕就不会有南北朝了。总的来说,自永嘉之乱以来,北方被五胡侵占,华夏文明岌岌可危。刘裕之前的东晋几次北伐都无一成功,战果寥寥。而刘裕一改南方汉人羸弱的局面,大举北伐,横扫中原,战争波及今天的安徽北部,湖北北部,山东全境,河南全境,陕西全境,山西南部,战争规模之大,远超此前的任何一次北伐。而且取得的胜利是巨大的,是中国割据时代,由南方政权北伐中唯一一个收复故都,取得最大成果的北伐,后关中虽失去,但自潼关东至青州,约即今天的陕西东部,河南全境,山东全境成为南朝的疆土。后来宋魏间战争,多在这些土地上进行,使长江流域得到较为长期的安静。刘裕北伐最大的功绩在于使得汉族政权真正得以稳固,华夏文明得以延续,其取得的功绩不容抹杀。正如宋朝史学家何去非所言“宋武帝以英特之姿,攘袂而起,平灵宝于旧楚,定刘毅于荆豫,灭南燕于二齐,克谯纵于庸蜀,殄卢循于交广,西执姚泓而灭后秦,盖举无遗策而天下惮服矣。北方之寇,独关东之拓跋,陇北之赫连耳。方其入关,魏人虽强,不敢南指西顾以议其后。”

刘裕北伐的胜利总结

这次刘裕一生中唯一的重大失败,也给后人留下了两个永远争论不休的话题:一、刘裕发起第二次北伐的主要动机何在?二、假如刘穆之不死,刘裕有统一中国的机会吗?自从崔浩将刘裕比作晋室的曹操开始,到如今涉及此段历史的多数文章,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都大同小异:刘裕为了篡位需要提升威望,所以借北伐立威,并无统一天下的雄心。不过,说得人多就代表正确吗?这个答案果然是无懈可击吗?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宽一点儿,不要只睁着刘裕一个人的事,用相似的历史作一下对比,那么就可以发现,这种说法其实漏洞很大。刘裕要取司马家而代之是肯定的,但这和北伐没有必然联系,北伐成功对他建立新朝只是一个有利条件,绝非必要条件。假如刘裕的目的仅仅是一个皇位,那他完全用不着发动这次战争。在北伐后秦之前,刘裕已经对内平定桓玄与孙恩、卢循之乱,相当于两挽东晋这座危楼于既倒,对外则攻灭了南燕和谯蜀两国,并曾用外交手段就收复十三郡领土。这样的武勋实际上已超过了当年代魏的司马氏祖孙(即使把篡位前司马氏四代老板的战绩加起来,对内也没有可与刘裕相提并论的功勋,平定淮南三叛性质上仅与刘裕摆平刘毅和司马休之差不多,而对外也只灭掉了一个蜀汉)。再看看刘裕之后,无论是南朝的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或是北朝的高欢、宇文泰、杨坚,论武功均不能望伐秦前的刘裕项背。如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推论:既然这么多道行不如他的篡位同行们,都可以顺顺当当地改朝换代,凭什么武功已经凌驾于众人之上的刘裕就还得再灭一个后秦?另外从刘裕回师后的具体行止,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二。刘裕东归后,他的常驻地仍是指挥北伐的战时大本营彭城,而并非国都建康。他也没有在其北伐成功,声望最高的义熙十四年称帝,而是又等了两年,那时晋军已在关中失利,刘裕的声望已然受损。这些事实也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刘裕回来后并没马上把改朝换代当成第一要务;二、他要称帝,其实已不需要更大威望的支持。总之,刘裕回来肯定是要篡位的,但他并不是为了篡位而回来,就像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并不是为了吃饭一样。至于说刘裕不想一统天下,就像说某位穷人白手起家,打拼半辈子创立一家公司,目的只是为了当老板,并不想赚钱一样,你信吗?对已经是国家实际元首的刘裕而言,假如能够完成统一,那么最大的受益人,正是刘裕及其子孙,故而仅从利益的角度来说,他也比那些“渴望统一的广大人民群众”更有扫平列国的动力。虽然在商战中,每一个神智正常的公司经营者(少数别有用心的诈骗犯除外),都是希望盈利的,但并不妨碍年年都有很多家公司亏损以至破产。这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能不能盈利,并不是由公司老板个人的想法甚至能力所决定的,要受到里里外外很多种因素的制约,经营天下者,业务自然更加复杂,但原理与此类似。那么假设上天格外眷顾,让刘裕始终能后顾无忧,放手于北征,他能开创一个统一的王朝吗?对于这个问题,北魏崔浩也作出了著名的回答:不能。他提出的理由有两条,一是刘裕不能“行荆扬之化于三秦之地”,无法巩固他占领的地区;二是由于兵种、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差异,晋军在华北作战将是以短击长,所以刘裕“不能发吴越之兵与官军(北魏军)争夺河北”。这两条理由有道理吗?都有。但果然无懈可击吗?恐怕不见得。别的不说,就以崔浩服务的北魏帝国为例:当年拓跋珪称王于牛川时,它只是塞外一个落后的以游牧经济为主的国家,与中原在经济、文化和制度上的差异,较之江东与关中,恐怕只大不小,后来击败后燕,便成功入主发达富庶的河北之地,并且站稳了脚跟,这一成功,难道靠的是“行塞北之教化于燕赵之地”?当然,对于复杂的历史事件不能简单类比,要研究拓跋珪做到的事刘裕能不能做到,我们不妨仔细审看一下现存的资料,利用一些疑点进行推测,看看刘裕本来打算怎么做?刘裕对关中人事安排的一大疑点是:他明明不信任王镇恶,手下也并非没有其他将才,为何还将关中防务这样的重任交给此人?最常见的解释,是说王镇恶在灭秦之战中功劳最大,所以这次任命属于论功行赏。但这种解释,显然会在另一个重要人物身上碰钉子,这便是那位论行政职务还在王镇恶之上的安西长史王修(按两汉至魏晋的习惯,长史为掾属之长,而且后来王镇恶被杀后,王修未经刘裕批准,就能任命毛修之接任安西司马之职,也可见一斑)。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地位如此重要的王长史,却在《晋书》、《宋书》、《南史》等史籍中都没有传记,我只能确定,他并非出自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这两大政治豪门,而且就在下所看到的史料而言,在他被任命为安西长史之前,这个人就没在史书中露过脸。这就奇怪了,这么一个要名气没名气,要功绩没功绩,要后台没后台的“三无”人员,怎么就能平地一声雷,跃居众多名将谋臣之上?好在史书在他头次出场时提供了一点线索:“(刘裕)以太尉咨议参军京兆(人)王修为长史”,京兆,就是晋朝时长安所在的郡名。看出来了吧,王修和王镇恶之所以让刘裕选中的共同点在哪儿?提示一下:并非都姓王。值得推敲的另一大疑点是:刘裕为何只给王镇恶、沈田子等人留下一万精兵?不管以哪个标准衡量,要守卫关中故土,一万人太少了。需知关中周边,强敌林立,即使不考虑东北面的北魏与西北面的西秦、北凉等潜在敌国,只要出长安北行不过二百里外,就有赫连勃勃的夏国军队。参考夏国以前的战争经历,赫连勃勃能够动员的兵力肯定不少于五万,而且多是些机动性极强的凶悍铁骑,如果中途不受阻拦,跑快点的话,他们只用一天时间就可以冲到长安城下观光!难道刘裕对自己的儿子和百战而得的战果就如此漫不经心吗?另外一条记载,从侧面解答了这个问题。在王镇恶被杀前,关中晋军内部出现他要杀尽南人,自立为王的流言。尽管这肯定是一条谣言,但一条谣言要能流传开来,它应该具备最起码的潜在可能性,否则骗不了这么多身经百战的老兵。这条谣言揭示了问题是,怎么杀?且不说王镇恶的武艺是出了名的差劲,就算他是东方不败或者独孤求败投胎,也很难相信他能自己动手,杀掉一万精兵。因此,在此时王镇恶手下的军队中,一定有不属于那一万北府老兵的新军存在,考虑到流言的内容和关中防务的需要,新军的数量上限无法确定,但下限应不少于一万人。至此,综合这些零散的蛛丝马迹,也许我们已经逐渐走近历史的真相了:一、就像二十多年前,已故的“总设计师”认识到不能以大陆之教化施于港澳,从而出现了今天的“港人治港”与“澳人治澳”一样,刘裕出台的政策,是以关中人治关中。因此,他才会提拔了功绩、名声都不显赫的关中人王修,而不用有世家背景的谢晦、王弘等人,或与自己相识已久,关系更亲密的南方旧人如张邵、孔靖等。换句话说,刘裕并不打算“行荆扬之化于三秦之地”;二、刘裕要进一步北伐,完成一统,打下华北以至塞北,仅凭现有军队,难度是很大的。因此,刘裕实际上已在北方人中着手编组新军,负责人就是在北方民众中拥有巨大号召力的王猛的孙子——安西司马王镇恶。假如不发生后来的一系列变故,刘裕仍是有经营北方打算的,那时他用于征战北方的军队,将不仅仅是“吴越之兵”;三、结合上两条,崔浩预测正确的是结果,而非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从不少迹象来看,崔浩作为一个汉人,可能仍存在对南方政权的认同,他的话不一定完全代表其真实看法)。假如不发生刘穆之逝世和关中变乱的事,那么阻止刘裕统一最大障碍,可能是时间。此时夏和北魏都非国势混乱的将亡之国,刘裕并不具备明朝初年那样速定北方的条件,只有采取稳扎稳打的方针,逐个消灭。但要达成这一目标,起码先得把关中由占领区变成领土和后方基地,同时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新军,特别是骑兵部队,这些事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而从刘裕离开关中之时,距离他寿终正寝之日,已经只有三年半了!总之,如果一切顺利,刘裕统一天下的可能性虽然存在,但非常微小,估计超不过一成;四、在刘裕手下,既有北方人望,又有大将之才者,唯王镇恶一人。这使得刘裕只要还存有进取北方的念头,他对王镇恶就很难做到“疑人不用”。但在权术硬币的另一面,一个既有能力又有人望,而且不太听话的下属,又是让每个专制君主(刘裕早已是事实君主)夜不能寐的病根所在,再考虑到自身崛起的经历,要让刘裕对王镇恶做到“用人不疑”,也是不可能的!正是这一两难处境,将刘裕在关中的人事安排,逼上了一条危险的钢丝,并且最终因为一步失误,全盘皆输!五、刘裕计划失败的关键,是王镇恶与王修的被杀。王镇恶被杀,使组建新军的努力告吹;王修被杀,使稳固关中的设想破产。而且这两人,原先都是关中汉人心目中的骄傲,也是刘裕赢得关中人心的关键。然而,仅仅在不到一年间,这两个人就相继被害了,而且还是被与刘裕一样的南方人杀害的,这一事实极大的打击了关中人对南方政权的认同感,而彼此的不信任又加剧了双方的矛盾,于是北方人大批叛逃,南方人大肆抢劫。晋军与关中百姓的关系,终于由王镇恶入潼关时的鱼水交融,演变成朱龄石出长安时的水火不容!其中的教训,实在值得后人深思。综上所述刘裕北伐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扩大自己势力、趁机获取篡夺帝位的政治资本的途径

评论问答

曹植评价刘邦“彼能任其才而用之,听其言而察之”,同时也指出刘邦“然而名不继德,行不纯道”,而后世之人对于刘邦的评价向来是两个极端。有认为刘邦行为不检点,是小人之辈,有人认为刘邦善于用人,对下属宽容是仁爱之君。各有说法,不过个人认为刘邦有些行为真的令人不齿。虎毒尚且不食子,刘邦却能..

南越国的第一位王和皇帝的赵佗曾是秦朝的十大将军之一,为何最后会在岭南地区称王,甚至建立一个南越国?身为秦朝的将领,赵佗在秦末大战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出兵攻打起义军而是固守岭南?首先是赵佗这个人本身是否具有实力镇压起义?赵佗十九岁就得到了秦始皇的重视,甚至还赏赐给赵佗护驾宝剑,这无疑是对..

历史上是没有假设的,但是人们往往就会罗列很多的假如,来设想事情会不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令人叹息,就连司马迁也将这个不是皇帝的人列为皇帝的队伍,为项羽的历史传记取名为《史记·项羽本纪》,“本纪”指的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也是东亚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

朱聿键,字长寿,生于公元1602年,去世于公元1646年,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祖父是唐瑞王朱硕熿,后来继承唐王爵位,成为明朝的唐王,封地南阳。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最终选择在眉山自缢身亡。明朝宗室因此在江南建立南明,逃出生天的福王朱由崧继位登基,是为弘光帝,建立宏光政权。..

关于隋唐的小说中,少不了出现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个都是骁勇善战、英勇无比的的将军,宇文成都也就是这样一个人。宇文成都是小说《说唐》和《兴唐传》当中虚构的人物,是隋朝宰相宇文化及之子,天下第二好汉,小时候的宇文成都就跟从父亲外出南征北战,杀敌无数,为隋朝的安定立下汗马功劳,作为..

萧太后萧绰,也叫萧燕燕,是辽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后、军事家、政治家。她少时接触国家朝政,青年之时掌控国家军事大权,在她执政期间将辽国带入鼎盛时期。她文能治世,武能安邦,是巾帼不让须眉最好的体现。 作为一位女人,萧太后在历史上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让人钦佩的。但是在当时,关于她个人却还..

白玉堂,绰号锦毛鼠,是《三侠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与深沉老练,直朴豪放的欧阳春和谦和儒雅、忠肝义胆的展昭都不同,白玉堂是一个比较矛盾的人物。他本人侠肝义胆,爱好行侠仗义,匡扶正义是自然的,但是等他行事却稍显狠辣,亦正亦邪,甚至还有人说他为人阴险,算的上是一个极为矛盾的人物。 白..

展昭是中国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之中的人物,原本是常州府武进县遇杰村人氏,因为自由喜好习武,少时专好行侠仗义,因而与包拯包青天相识。 展昭与包拯相识在包拯进京赶考之时,后来多次救包拯于危难之中,三番五次救了包拯的性命。包拯受展昭恩情颇多,又欣赏展昭武功高强,能力出众且性格谦和,所以..

柳湘莲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在小说中所占篇幅不大,只是一个次要人物。严格的说来,只在书中两回担任过主要人物。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柳湘莲却受到很多人关注,众人对他的评价也不错,算是《红楼梦》中少数几个获得肯定评价的人物。首先说到柳湘莲,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的相貌。柳湘莲一出场..

在西充,至今流传“800壮士”打日本鬼子的传奇故事。壮士们英勇杀敌,打不倒,攻不垮,嗷嗷叫的战斗激情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800西充川军将士中唯一的幸存者、西充县占山乡人李宏毅,人生更为传奇,他不仅经历了酷似电视剧《亮剑》的勇猛杀敌剧情,又承担了《潜伏》里保护革命同志的地下任务……2005年..

本内容由元琛发布在历史人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刘裕北伐的评价?刘裕北伐的胜利总结是一篇由元琛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人物内容历史,支持元琛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3984.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