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的轶事典故?方孝孺的后代今何在


方孝孺的轶事典故

读书种子首先,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誉为“读书种子”的大儒。这一美誉是明成祖朱棣的高参姚广孝的创意。姚广孝了解方孝孺,破城之前,曾请求朱棣,称看重气节的方孝孺不会轻易归顺,希望手下留情不要加害,否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朱棣当初是应允的,但在金銮殿上,由于方孝孺的极不配合,朱棣灭了他的十族。说到方孝孺,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心情都会非常沉重。惟有“读书种子”这一美誉,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知识改变命运,不管改朝换代,沧海桑田,读书求知永远是人间真理。被灭十族第二个典故是“灭十族”。历史上只有“灭九族”的酷刑,有史以来,“灭十族”惟方孝孺与景清两人。朱棣即位后,请“读书种子”、第一大儒方孝孺为他起草登基公告,当然为思想正统、极端忠于前皇的方孝孺所拒绝。因为有求方孝孺,当方孝孺批驳朱棣将篡位辨解为“法周公辅成王”时,朱棣还是保持耐性说是皇室家事,意为让方孝孺回避。偏偏方孝孺顶真到底,拒不同意。《明史·方孝孺列传》只是说他被凌迟磔杀,并未记载被灭十族,株连坐死847人(一作873人)等字眼,但明崇祯《《宁海县志·方孝孺传》、《明史纪事本末》、明末乡贤大家黄宗羲的《方正学孝孺》、《文正方正学先生孝孺》等大量文献都记载他被灭了十族。另外,崇祯年间编纂的《熹宗实录》也记载了方孝孺被夷十族的故事,而且还记载了当年方孝孺的幼子被人救出,逃出生天,假借余姓延续方姓一脉,至天启二年,方孝孺十世孙伏阙上书以闻,得以赠恤的故事。除了死去的800多冤魂,更有数千人被流放、充军,其中不少被折磨致死。“灭十族”是永乐皇帝朱棣的创举。

方孝孺的后代今何在

灭门十族,除方孝孺外,在历史上我没见过第二例。灭门九族,就绝不会有后代。灭门十族的人,会有后代吗?这是历史的谜案。史书上说没有。但在民间,活着的方孝孺的后代不但有,而且还很多:在江苏扬州的江都,旋姓、六姓和方姓,都说自己是方孝孺的后代:“旋”是方的增笔,“六”是方的简笔。上海的南汇有方孝孺的后代,原来姓余,后复姓方。四川原来有个军阀叫方化南,自称是方孝孺的后代。有的说革命烈士方志敏是方孝孺的后代。有的说方孝孺的后人逃出后,分成两拨,一拨姓韩、一拨姓韦。有的说部分施姓的人是方孝孺的后代。因为“施”者,由“方人也”组成。有的说方孝孺的同亲逃到河北,改姓“旋”。2009年8月初(即上月初),安徽合肥一位青年叫何俊,他自称是方孝孺的第23代孙,我倒觉得可信度比较大。何家代代相传说是方孝孺的后代,但找不到根据。经多方了解,何俊打听到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保存一套“方何宗谱”。何俊来北京看到了这本宗谱,并手抄下来。这个宗谱是清光绪27年(1901年)出版的,由何盛财修,何乘骧簒。按宗谱上记载,方孝孺被灭十族后,当时负责抄家的一位官员,不忍心让方家绝后,于是将方的最小的儿子方圣救下。方圣后得四子,大儿子方通迁至安徽省庐江县,在庐江改姓何。方通又取了张氏,生下三个儿子,分别叫彦清、彦梁和彦澄。从方孝孺算起,到何俊是第23代。在方孝孺死后600多年,要认方孝孺为祖,归方姓之宗的故事,一直演绎到今天。方孝孺的尸骨已找不到了,所以已没有办法拿他的DNA和那些自称是他的后代的人的血液进行比对。也许,方孝孺有无后代会永远成为历史的谜团。

评论问答

释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成语故事典故】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发生在战役巨鹿之战中,其中除了中心人物项羽以外,还有由于迟迟不出兵结果被项羽杀死的楚军上将宋义以及围困赵军于巨鹿的秦国大将章邯,都是该典故中十分重要的人物。楚怀王在接到赵王的求助后派兵援助..

【注音】qn jn zhī hǎo【成语故事典故】故事一:秦穆公为求将来与中原友好,与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联姻,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要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分别逃往梁国和翟国避难。再后来,夷吾..

【注音】chng mn l xuě【成语故事典故】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着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程门立雪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

【注音】ji z r y【成语故事典故】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

【拼音】xio lǐ cng dāo【成语故事典故】故事出自于唐朝,成语的代表人物是李义府,他曾是唐朝的宰相。李义府从小聪明伶俐,也写的一手好文章,二十几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推荐,于是唐太宗让他觐见,唐太宗让他以园林里的鸟为题让他吟诗。唐太宗听了他的诗句非常满意,便给他了一个典仪的官职,并在晋..

【注音】jīng wi tin hǎi【成语故事典故】夏朝以前,国家还没有形成,那时候的帝王,远不如后来帝王那么阔气,享有许多特权;而是纯粹的人民公仆,只有尽义务的份儿。帝王的子女也没有什么太子,公主之类的特殊称呼,身份也尊贵不起来,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样。炎帝有个女儿,名叫精卫,性格开朗活泼,..

舌战群儒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故事源自三国的诸葛亮与东吴群臣。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骘、陆绩的投..

【拼音】cǎo chuǎn ji jin【成语故事典故】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

【拼音】cǎo jiān rn mng【成语故事典故】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他在做梁怀王太傅(辅导太子的官)时,给汉上了一道名为《治安策》的奏疏,论述了秦王朝由于实行严刑峻法,导致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秦王朝崇尚刑罚,提倡以吏为师。秦始皇让宦官赵高做他小儿子胡亥的老师。赵..

草木皆兵(cǎomjiē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另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草木皆兵,此语出自《..

本内容由杨大眼发布在历史人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方孝孺的轶事典故?方孝孺的后代今何在是一篇由杨大眼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人物内容历史,支持杨大眼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4550.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