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要灭吴三桂?只怪吴三桂不听洪承畴的妙计!


对于吴三桂来言,当他把明朝的永历帝骗回杀掉后,就已跟清廷死死捆绑在一起,无法“回头”了。因为倘若说,崇祯帝是李自成所杀,但明朝势力却依然存在的话,可这股势力,却随着永历帝的惨死,而被吴三桂给消灭了。
故而,吴三桂此举使许多人对他恨之入骨。而在清朝内部,同样也存在着对他的鄙视,认为他太不忠,不能重用。恰好,康熙就是这种观点的信奉者和执行人。
哪怕大学士索额图,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上书:杀掉那些建议撤藩的人。但康熙却根本不同意。并且强悍表态:对耿精忠、尚可喜,我可以先不撤藩呢。但对吴三桂,是想也别想。由此可见,康熙的“削三藩”,其实主要目标就是憋着劲,要灭掉吴三桂!
这个结果,对吴三桂来言,可谓当头一棒。因为他那时已是攻占了长江以南,几乎是清朝的半壁江山,是天下震动。可恰此刻,吴三桂却要跟康熙议和,没成想得到了这个结果!从吴三桂占优时,主动议和可以清楚地看出,吴三桂还是很清醒的。

因为吴三桂清楚,自己名声太丑,又没有民意支持。哪怕他真把康熙打败了,也休想坐稳江山。最多是成了别人的嫁衣罢了,这跟他的目标,完全背道而驰。
那么吴三桂是什么目标呢?就是想如大明朝的沐英一样,子子孙孙永镇云南。也正是为了这个目标,吴三桂才诱杀了明永历帝。结果吴三桂错了,他不是沐英,康熙更不是朱元璋。
康熙的目标
那么康熙是什么目标呢?康熙早在决定撤藩前,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意思就是说:如吴三桂这样的藩王势力太大,就算我不打算撤藩,他们迟早也要反了我,与其这样,不如我先下手为强。
康熙的这个判断正确吗?公允来言,是错误的。从吴三桂的表现来看,他根本就没有夺天下的大志,同时前文也说了,不存在这样的民意基础。吴三桂能看出来,康熙难道就看不出来?
故而,康熙撤藩的根本目标,其实就是削弱直至扫清,如吴三桂这样的外人势力,不管你忠心不忠心。因为这样的势力,对康熙来言始终意味着威胁——吴三桂不反,其手下那些人呢?他的后代呢?
这些问题,康熙必然要考虑。故而吴三桂的存在,是因其有“利用价值”而存在。比如,吴三桂帮着清兵打天下,剿灭前明势力……可一旦这些威胁清廷的力量都不存在了,那么吴三桂便处在了尴尬境界——他变成了,清廷最大的威胁了!
所以,康熙说的那句话,无非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吴三桂都把儿子给你送来,让你康熙攥在手心里,还想怎样?可康熙就要这样——扫灭这些威胁,让自己真正掌控天下。这才是康熙削藩的真正目的。
通过对比吴三桂和康熙的目标,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可惜吴三桂却没看清这一点。故而,他在战优势情况下主动议和,就是想以此为筹码,使得态势重回,康熙削藩之前。并逼迫清廷重新确认:我吴三桂就是清朝版的沐英,永镇云南,跟清朝生死捆绑在一起。

洪承畴的所谓良言妙计
对吴三桂这种几乎掏心掏肺地向清廷表白的心思,其实另一位大明降将洪承畴,就看得非常清楚,并认为太天真了。
公元1659年,清军攻破昆明后,洪承畴曾上书顺治帝:由于云南这个地方,地方险远,而且少数民族众多,所以要派一得力之人,领兵驻守在这里。所以,这才有了吴三桂镇守云南。
洪承畴和吴三桂,都是前明降将,如今又都是清廷的“马前卒”,自然有共同语言。但显然,洪承畴要比吴三桂更老练许多,无论是对局势的分析,还是对清廷的洞悉上。因此洪承畴作为前辈,曾这样指点吴三桂:你若想安稳和安全,那就不要让云南太平无事。
这其实就是标准的“养寇自重”。可惜吴三桂却没有听从,诱杀了明永历帝。从此他的利用价值,也就处于不断的贬值中,直至康熙削藩……
最终,吴三桂败了,但不知死前,他想没想到过,洪承畴说的这句话?必是想到过,却也只能是一声哀叹:恨我不听,洪承畴的良言妙计。
评论问答

昆明五华山西麓有一陡坡,称为逼死坡,这坡死曾逼死了谁?逼死坡原名篦子坡,现名是怎么来的,要从与昆明有密切关系的几个悲剧人物说起。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

1895年,樱花盛开的4月,一艘轮船从天津塘沽港开出,目的地是日本的马关,船上搭乘的是以李鸿章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和谈代表团。这时,中日战争已近尾声,大连、旅顺相继陷落,威海卫的北洋水师最后几艘军舰也被迫投降,提督丁汝昌自尽身亡,日本陆军从朝鲜追杀至辽东,战局已经无法支撑,这次赴日与其说..

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乳名,如刘盆子、郑小同;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显要是找不出双字名的。这真..

清乾隆五十八年,那时附属于安徽的盱眙县有个很优秀的小伙子,拳脚很好,智慧勤学又肯用功,报名加入当年的武科乡试。家里人很看好这个武童,以为凭他的实力,通过乡试问题不大。合法全家和亲戚密友满心欢畅地抱着希望的时候,这个孩子却被举报了,盱眙县好多人反对这个孩子加入测验,都闹到县衙去了,..

南京是郑和的第二故乡,在这里,生活着郑和的一支后裔。有人不禁会问:郑和是太监,怎么会有后代呢?据南京的郑和十九代孙郑自强介绍,郑和幼年即被阉入宫,无子,只知他的养子叫郑恩来,两个孙子,一个叫郑万选,另一个叫郑廷选。郑自强告诉记者,他通过报纸和互联网寻找郑和后裔,新年期间在南京和苏..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尽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是清初诗人吴伟业《圆圆曲》中的名句。作者以鲜明的态度,讽刺了吴三桂为了秦淮名妓陈圆圆被掠而降清的汉奸行径。相传吴三桂读到这首诗后十分不安,他曾以重金馈赠吴伟业,恳求他毁版删改,可诗人毫不动情,硬是留下了这首几百年来..

我和牛男是一个月前通过双方父母介绍认识的,我算是时尚品味,懂事的女生,完全是牛男的菜,他算是阳光型,品位还可以,个不高,第一印象一般。相互看了照片然后网上聊天,两天后约见个面,我也爽快答应了,结果前一天他去外地玩,所以我当天约了我朋友,到之后才给我打电话,所以当天就没能见成面。一..

有的贵妃死后的葬礼比皇后还要风光,而有的皇后死后的葬礼比贵妃还要简单;有的皇后死了多年还让皇帝魂牵梦绕,而有的皇后临死之际却得不到皇帝一丝怜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乌喇那拉氏就是这样一个死前遭遇冷落、死后饱受凄凉的女人。堂堂大清国母之所以遭遇如此不幸,仅仅是因为她在陪乾隆南巡途中..

早在奕?回京之前,两宫太后与肃顺等人发生矛盾的信息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北京。在奕?的授意下,北京派的重要人物、内阁大学士周祖培首先采取了行动,他是三朝老臣,名望甚高,但和肃顺的矛盾极深。清朝的时候,中央六部设立满汉双尚书制,当时肃顺和周祖培曾在户部分任满汉尚书。周祖培学识渊博,而..

提起年羹尧,人们就会想起血淋淋的血滴子,因为在传说中,年羹尧总是用血滴子残酷地杀死其对头。然而在为雍正除掉许多对头之后,年羹尧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最终为雍正所杀,但雍正为什么要杀掉年羹尧呢?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年羹尧,字亮工,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进士。为人聪敏,豁达,娴辞..

本内容由发布在文史录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康熙为何要灭吴三桂?只怪吴三桂不听洪承畴的妙计!是一篇由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文史录内容历史,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5424.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