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废除了锦衣卫?只因倒腾出了比锦衣卫还有效的手段!


清朝入关后,对于明朝的很多制度措施都承袭下来,继续使用,这其中也包括锦衣卫。1644年(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刚刚继位进入北京的顺治皇帝(实际上应为多尔衮,毕竟顺治还是个孩子)也设置了“锦衣卫”来拱卫京师,并且其一把手也叫“指挥使”,其余属官也与明朝锦衣卫的基本类同:

定在京文武官员支给俸禄柴直,仍照故明旧例……锦衣卫都督、一百六十八两。都督同知都督佥事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各一百四十四两。署都指挥佥事、都指挥佥事指挥使各一百二十两。指挥同知、九十六两。指挥佥事七十二两。带俸都指挥使等官、四十八两。经历、三十六两。——《顺治实录》

以内大臣辅国将军锡翰、总理锦衣卫事。——《顺治实录》

只不过转过年来,到了顺治二年,清朝的锦衣卫便被更名改姓了,改为銮仪卫。在那个时代,刚刚建立起来的一个机构,在经历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就被改名,一切都还没来得及巩固完善,更不用说会留下什么样的具体影响。因此,在历史上它当然不会广为人知了。

所以不能说清朝没有锦衣卫,清朝的锦衣卫存在了短短的一年。其原因可能是锦衣卫的名声太臭了,大清作为一个刚刚进入北京,还没能统一全国的政权,必须要在道义上展现自己与腐朽没落的明王朝不同之处,因此锦衣卫这种无论官民都深恶痛绝的机构,裁撤掉有利于树立大清自己的招牌。

而改名后的銮仪卫,主要负责掌管皇帝皇后车驾仪仗,以及皇帝的保卫工作,职责也很重大,只是没有了锦衣卫的特务属性。銮仪卫的一把手被称为“掌卫事大臣”,其全称是“总理銮仪卫事内大臣”,品级居然是“正一品”,和掌管皇帝宿卫的“领侍卫内大臣”平起平坐,通常都是由满洲亲贵出任。

清朝的一些“情报组织机构”

实际上,清朝也曾有过“十三衙门”“粘杆处”这种具有部分厂卫性质的机构。

“十三衙门”是清朝顺治皇帝在位时期,仿明朝体例二十四衙门而设,前身是内务府,包括司礼监、御用监、御马监、内官监(宣徽院)、尚衣监、尚膳监、尚宝监(尚宝司)、司设监、尚方司(尚方院)、惜薪司、钟鼓司(礼仪监、礼仪院)、兵仗局、织染局(经局)等。

十三衙门明面上都是为皇家日常衣食住行等服务的机构,当然私底下这类机构都会有一些打探消息,监视监听的作用,依照明朝旧例都是由宦官掌管。后来为了避免出现明朝宦官干政乱政的局面出现(实际上顺治帝时期的吴良辅已经有此趋势了,他与外官勾结,互相行贿受贿),公元1661年,康熙即位后杀掉吴良辅,裁撤十三衙门,恢复内务府建制。

“粘杆处”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血滴子的传说更是深入人心。它的正式名称叫尚虞备用处,是雍正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设立的。雍正皇帝喜欢安静,最开始设立的粘杆处,只是一些普通的家丁,负责夏季时节捕捉树上的蝉等噪音制造物,也帮着捕鱼摸虾什么的。

后来由于著名的“九子夺嫡”,雍正为了刺探情报,铲除异己,干些要紧的却又见不得人的勾当,于是找来一些能人异士充作粘杆处卫士,于是粘杆处就此有了特务机构的性质。

雍正去世后,乾隆继续利用粘杆处控制京内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动。直到乾隆死后,嘉庆诛杀和珅,牵连清洗粘杆处,粘杆处的特务活动才逐渐废除。

此外,大家所熟知的江宁织造(即曹雪芹他曾祖开始,曹家三代任职)、苏州制造、杭州织造(隶属于内务府,通常为郎中或员外郎)这些隶属于内务府的官员,名义上管着江南的丝织品,实际上充作皇帝在江南的耳目。他们打探各类消息,汇报内容从晴雨物价到官员操守,包罗万象。

这其中以康熙的发小曹寅最为出名,也权力最重,说他是无冕的“江南王”也不为过,即使总督将军这样的人,对曹寅也是礼敬有加。我猜测,这些织造手下应该也有一批类似粘杆处卫士的人。

清朝为何放弃锦衣卫?

首先,清朝看到了锦衣卫和东厂等特务机构对明朝造成的危害,设置这种独立于官僚体系之外的机构,一不小心就会引火烧身,伤及到统治者自己的安全。

因此,清朝对宦官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取消了司礼监,极力贬低宦官的地位,断了清朝的宦官祸害朝政的可能性。清朝末年出现的大太监李莲英、小德张之流,权势和魏忠贤根本没法比。

其次,清朝初期,天下未定,还不是铁板一块。外有割据一方、伺机而动的藩王,内有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的权臣。更严重的是民间还存在很多前朝遗老、暗潮涌动的反清组织,为了避免激化民族矛盾问题,满清统治者更是就连对官员的任用,也要几经思量小心翼翼。

满人骑马很在行,但治理天下就没什么经验了,所以,他们离不开汉人官员。但是,公开设置锦衣卫这种特务组织,难免会刺激本来就心存不满的汉人官员神经,激化民族矛盾。

政治密探都是什么人?

清朝放弃建立锦衣卫这种特务机构,并不代表他们想向臣子展露赤诚之心。任何统治者都不会放弃情报收集,清朝皇帝不公开设置特务机构,但可以背地里用一些手段——就是政治密探。

清朝的政治密探是从康熙时期开始出现的。最初,满清政府为了防止汉族文人聚众煽动情绪而禁止了结社,实际上却是没法严格执行的。

在江南还有一些以宗教为噱头的秘密反清社团,更是屡禁不止,暴动也时有发生。这背后反映了当时康熙朝的民族矛盾问题依旧十分尖锐。所以,康熙皇帝在1707年最后一次南巡结束后,开始,设立政治密探,保持对南方的控制力。

古代帝王们为了皇权不受到官僚体系的制约,都会在官僚体系外发展一套第三方势力成为自己人。找的这些人必须保证对皇权绝对忠诚。但是,在利益面前没有绝对的忠诚,所以皇帝要找一些身份地位都完全依赖于自己的人。这样他们即便是出于人性的自私,到时候也得为了自保服从皇帝。

历史上有两种:宦官,还有外戚。但是,这两种人都不能用啊,历史上的教训太多了。

其实,清朝还有个特殊的群体——包衣。

包衣,满语中叫作包衣阿哈,是家奴的意思。在女真人的社会中,主要是贵族才拥有包衣,包衣和主子住在一起,主子为其分配劳动任务,劳动的产出都归主子。

女真人包衣的主要来源都是从其他民族掠夺的人口,主要是汉族与朝鲜族,明朝和朝鲜方面都有大量有关女真人掠夺人口为奴的记载。

康熙最初设立的政治密探,其实都是来自上三旗的包衣,主要向康熙汇报封疆大吏的日常动向与品评。

政治密探在康熙朝只是个雏形,更可怕的是从雍正开始,清廷还发展出了更变态的“秘密奏折制度”。

清朝之前,官员给皇帝的报告啊、意见啊,称为“奏章”,大部分奏章都对官员公开。比如明朝,奏章先要提交内阁,然后由内阁再上奏给皇帝,所以奏章里写了什么内阁都知道。

雍正的时候,除了继续使用公开的奏章,还广泛使用了秘密的“奏折”。奏折是清朝特有的东西,它是官员跟皇帝之间交流的私人文件,文件内容是不公开的。奏折制度非常有利于皇帝控制群臣。通过奏折,皇帝可以向不同大臣询问同一件事情,比如各地的灾情、粮价、某些官员的行径。

被询问的大臣不知道其他人在奏折里是怎么跟皇帝说的,所以谁也不敢撒谎,这样皇帝就把群臣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雍正时,连地方的中层官员都可以给皇帝上奏折,这就等于全国中层以上的官员都接受皇帝的直接领导,这皇帝的权力能不稳吗?

明朝的皇帝为了扩张自己的权力,建立了锦衣卫、东厂这样的特务机关来监督和惩治大臣。清朝的皇帝权力更大,他们却用不着养特务机关,因为靠着奏折制度,他们把全国大臣都变成提供情报的特务了。

和奏折配套的,还有“朱批谕旨”。在明朝,皇帝要下达一条命令,必须通过内阁票拟,也就是说,要先经过内阁的商议,这个过程是公开的。皇帝的命令发出后,还要交给六部一级一级地传达下去,这个过程也是公开的。

但是利用奏折制度,清朝的皇帝直接在奏折上写上自己的批示、命令,发还给官员,过程是完全秘密的,除了皇帝和执行官员两个人外,连中间的部门都懵然不知。换句话说,从雍正开始,清朝皇帝实行的是“秘密政治”。皇帝想做什么可以完全隐秘,任何人都不知道。

同时清朝大兴文字狱制度,跟文字狱比起来,厂卫办事效率只能称为低效。厂卫想人定罪,虽然不走常规的刑部程序,还是需要一定的流程,必须需要人证物证,人证还可能打死也不招,物证也可能做得不细,给人留下把柄,导致想杀的人杀不了,想抓的人抓不到。所以说厂卫在清朝皇帝眼里只能是低效机构。

文字狱实行就容易多了,把文官家里翻个底朝天,带字带画的东西都拿出来,按乾隆皇帝的思路来说,十个有八个都是大逆族诛的罪行,到时候想咋办就咋办。

明朝以前,皇权要受官僚体系的制约,皇帝不能为所欲为。锦衣卫是为皇权服务的特务机构,其本质上是皇帝为了制衡官员加强自己对国家的集权控制所设立的。从明朝开始,皇帝不尊重知识分子了,可以随便打官员的屁股,可以撤换内阁官员,基本上皇帝想干点什么,内阁都得顺着他。

但是因为所有的命令都是公开的,所以皇帝还要承受官员的舆论压力。如果皇帝的命令过于违反儒家道德,那会受到百官铺天盖地的声讨,集体辞职的威胁,所以明朝皇帝还是有不顺心的时候。

可是到了清朝呢,因为采取了秘密政治制度,也就根本不存在“舆论监督”了,皇权变得史无前例的大。南书房也好,军机处也好,都绝对服从于皇帝。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谁都不敢违背皇帝的意志。所以,清朝皇帝的集权控制达到了古代的巅峰。

评论问答

《金瓶梅》讳莫如深,不是每人都可以看到它的完整面目。时至今日,《金瓶梅》仍旧被视为色情书,不仅少儿不宜,成人也不宜,它依然不能被正常看待,色与淫依然仍是它的标签..

中国古代的三大性畸形现象:一是娼妓,二是太监,三是女子缠足。其中,娼妓和太监在国外也有,而女子缠足则是中国古代所特有的现象。所以,过去西洋人视中国人为东亚病夫的..

海燕在海边的岩石处建造了房子,房子盖得可漂亮了。海燕贴出广告说,“愿意寻找最好的朋友共同居住在一起。” 许多小动物都想和海燕做邻居,海燕把房子都盖好了,能和海燕住在一起那该多好呀。天上飞的海鸥来了,海燕摇了摇头,“不行不行!” 地上跑的海龟来了,海燕晃了晃脑,“不行不行!” 海燕真..

大红盖头掀起来,娇柔玉容始现出。过去女子结婚这天,都要在头上盖上三尺红头巾,等入了洞房,新郎才能把盖头掀去,一睹新娘的容貌。为什么新娘子要用红巾盖住头呢?这习俗是怎么来的?古时候,南方的一个小镇上,有个走乡串户的货郎叫张直,父母死得早,家里又穷,所以快三十岁了仍是光棍一条。这一天..

我希望2012世界末日早点儿到来。我悲哀而恐惧地发现,剥下了虚幻而富贵的外衣,我开始无比地想念葛小亮和那些平凡真实的时光。我是在一次富豪相亲会上认识赵司山的,一大堆美女坐在那里搔首弄姿,等待检阅。这时富二代赵司山出现了,踢着正步走得气宇轩昂,把那些女孩子看得稀里哗啦地流口水。我当然不..

清初,曾有一位名叫孔四贞的汉族公主。孔四贞的父亲孔有德原是明朝镇守辽阳的一名参将,降清后封为定南王,镇守广西,驻军桂林。顺治九年,张献忠起义,打败孔家军,孔有德手刃爱妾,闭门自焚。其全家被大西军所杀,只有女儿孔四贞被其部下国安救出。世族及孝庄皇后将其接入宫中抚养顺治十一年,孔有德..

停下来问自己:考第一名干吗?念硕士干吗?前些天在北京,有朋友在活动后特别过来客气地问我:“看到您的介绍。上面的学历写的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这是什么啊?”简单的回答--表示我念过博士班,通过了所有学科考试,但没有交博士论文,所以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博士候选人”在美国是个正式的..

俗话说,画鬼容易画人难,因为鬼虚无缥缈,没有一定之规。不过中国人心目中的鬼,却有着生动的形象,他们是长发飘飘的聂小倩,是深情款款的杜丽娘,是笑语盈盈的婴宁……与这些善良、美丽的女鬼相比,男鬼就显得比较苍白,为什么中国有个性的女鬼多?中国著名民俗学家、鬼文化研究专家徐华龙先生为我们..

吃中药的病人有个习惯,总要把煎过的中药药渣倒在三岔路口,这个习惯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很早以前有个名医叫李时珍,他一心为民治病,亲自上山采草药,尝百味,又跋山涉水,走店主,串西家,上门就医,医道很高,手到病除。有一次,李时珍来到河南,只见境地荒凉,村子冷落,病人分外多。李时珍很希奇..

华山脚下有个大王村,村里有个老财名叫王有财,人送绰号王老豺。他家有一群牛,十三岁的雨娃给王老豺家放牛,每日早出晚归,吃住在王老豺家里。一天,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地盘烫人,雨娃的几个小同伴和雨娃一起来到山里放牛。雨娃给他们逮蝈蝈,采野花,他们玩得兴奋极了。中午他们玩累了,饿了,坐在一片..

本内容由发布在文史录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清朝为什么废除了锦衣卫?只因倒腾出了比锦衣卫还有效的手段!是一篇由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文史录内容历史,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5555.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