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内容翻译后,才知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


郑和下西洋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远洋航行活动,也是15世纪末在欧洲地理大发现开始之前整个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航海活动,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然而,时至今日,无论是在航海界亦或是史学界,大家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航海范围等一系列问题都还未能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不过,从印度洋斯里兰卡的一个城市中打捞的一块明代石碑,上面的内容经过翻译之后,竟能解决这个困扰我们多年的疑问。

印度洋石碑

1911年,在斯里兰卡西部的一个名为加勒的城市里,发现了一块来自中国明代的石碑,通过对这块石碑上的碑文解读,这才确定了这就是当年的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途经斯里兰卡所留下的石碑。

这块石碑的出土,无疑证实了在郑和下西洋期间,确实曾经来到过斯里兰卡。

1405年,三宝太监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来到锡兰山,也就是如今的斯里兰卡,但是因为当时郑和所率领的船只众多,人数规模巨大,斯里兰卡人对这只陌生的船队显得警惕而不友好。

面对这种情形,郑和只得率船队离去。

1409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特地为拜访斯里兰卡作出了充分的准备,除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丝绸瓷器之外,还有一块刻着三种文字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也就是我们后来发现的这块石碑。

然而,这本该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相交的好事,但是到最后却演变成另外一种冲突。

明代《殊域周咨录》对此事有这样的记载,据称,当时郑和去到斯里兰卡,将准备的金银礼物布施给当地的寺庙,以示明朝大国之风貌。

斯里兰卡王国当时被称作锡兰,坐落于印度洋上。

它在地理形态上表现为一个梨形的岛屿,被马可,波罗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岛屿。

因为斯里兰卡重要的地理位置,它的最大城市科伦坡也被誉为“东方的十字路口”。

若要从马六甲海峡驶往印度,无论是沿岸而行,或是横穿孟加拉湾,斯里兰卡都是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

根据记载,当时的斯里兰卡国王却并非一个胸襟宽广之人,他借助斯里兰卡特殊的地理位置经常劫掠过往的船只,而在看到郑和的船队之后,贪心不足,想要发动战争占据船上全部的财产,结果被郑和所率领的船员打败,而后将其押送回了南京。

不过,明成祖朱棣认为他是“蛮夷禽兽耳,不足诛”,因此仅仅是将他关押了一段时间,然后另立斯里兰卡国王,随后将其遣送回国。

这段历史在斯里兰卡的历史中又有不同的记载,他们认为当初郑和是看中了锡兰山寺庙中供奉的佛骨舍利子,索要不成,最后才发动了战争。

不过,后者显然缺乏历史和逻辑佐证。

1459年时,当时的斯里兰卡国王还曾经特地派遣王子世利巴交喇惹带了许多财宝来中国进贡,以图增进与明朝的交往。

只不过,这个时候明成祖已经崩逝,郑和也已经离世多年,斯里兰卡王子因为不适应中原的气候只能去往气候温暖的泉州养病,修养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准备启程返回斯里兰卡。

恰好当时的斯里兰卡国王因病过世,其外甥趁王子在外多时,趁机发动政变,不仅将国王的嫡系子孙消灭殆尽,甚至派杀手不远万里来中原刺杀王子。

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是王子也迫不得已留在中原,后来他曾派人回国探查消息,负责探查消息的随从却不幸落入敌手,王子自知回国无望,只能定居中原。

由此来看,明朝与斯里兰卡的的渊源也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

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

郑和下西洋因为其规模巨大以及航海时间长而引起了很多史学家与航海家的热烈讨论,不过,史学家更注重研究的是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而航海家则更多的是关注郑和下西洋时所航行的范围。

在当今史学界,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点则是现在普遍支持的一个观点,就是为了弘扬国威,扩展明朝的对外贸易以及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而第二个观点则是更多流传于各种民间故事之中,就是称当初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攻进南京城中时,建文帝朱允炆已经一把火烧了自己的宫殿,只留下焦尸一具,据称,当时的建文帝并没有死,而是经由海路逃亡海外了。

因此,这才有了郑和下西洋明面是为了弘扬国威,促进交往,但暗地里则是为了找到建文帝的踪迹。

尽管,这两种观点支持者都不在少数,但是后者却一直未曾有什么直接的史料能够予以佐证,仅有一些精通明史的专家通过各种间接史料经过逻辑推理从而得出这一结论。

不过,在斯里兰卡出土的这块《郑和布施碑》上,我们能够看到的是郑和所率领的船队之所以布施斯里兰卡的寺庙,其目的是为了希望当地佛寺中的神灵能够保佑过往船只,也表达了明朝朝廷对和海外各国希望建立友好邦交的来意。

因为年代久远,《郑和布施碑》上的很多内容都已经风化看不清楚,所遗留下的部分内容也不过是记录了这块石碑篆刻的时间和目的,上面的内容用三种文字写成,寓意也是为了能让西洋各国人民都能了解其含义。

如今,这块石碑已经成为斯里兰卡非常珍贵的文物,它被保存在当地的一家博物馆中,供人观赏。

从这一方面来说,无疑可以证实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和海外各国的交往。

《明史·郑和传》中也记载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大明威德,以及防范帖木儿帝国、获取海外朝贡以及出于宗教目的等。

而对于寻找建文帝一说,明代时顾起元曾引述他人之语,称建文帝亡命海外,于是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含有寻找建文帝的用意,郑晓、沈德符等也均有此怀疑。

自此以后,查继佐的《罪惟录》,傅维鳞的《明书》以及清代官修《明史》之《郑和传》与《胡濙传》也都提到了这种说法,发展至今,近现代学者如许立群、范文澜也曾加以采用。

不过,这种说法在得到诸多人认可的同时也迎来了不少的批评之声,原因是这种说法从始至终都没有确凿的证据予以佐证,相反,郑和下西洋时间跨度长,航海行程远,当时的明成祖朱棣早就已经坐稳皇位,又何必再苦苦寻找曾经的手下败将呢?

尽管如此,这种说法却依然屡禁不绝。

评论问答

成吉思汗和鹰的故事成吉思汗的手腕上站着他最喜爱的鹰。那鹰是被训练用来打猎的,只要主人一声令下,它就飞向天空,环顾四周,寻找猎物。如果它碰到一只鹿或一只兔子,就会像箭一样冲下来。成吉思汗和猎手们骑着马在林子里转了整整一上午,但他们没有打到原来想象的那么多猎物。中午的时候,他们走散了..

一只鹅的故事从前,有一只鹅,十分嫉妒别的动物。看见天鹅长着长长的脖子,它就对天鹅说:“让我们交换脖子吧!”看到塘鹅长着大大的嘴,它就对塘鹅说:“让我们交换嘴吧!”后来它又和仙鹤交换了腿,和乌鸦交换了翅膀,和孔雀交换了尾巴。它用仙鹤的长腿神气地迈着大步,用孔雀的尾巴显示着自己的美丽..

女孩捧着饭盒呆呆的站在男孩的后面,看到了他开心的在键盘上打字,和他的游戏老婆诉说着绵绵情爱,女孩的心揪了一下,但她还是告诉自己,这只是网络而已。她把饭盒放在男孩的桌边说:"快点吃,凉了就不好吃了。"男孩头也没抬的恩了一声,继续他的情话大奉献。女孩默默的走了。此刻已是凌晨2点,女孩叹..

我一直犹豫,要不要告诉大家另一个真实的郑板桥,因为我坚信,大多数人与我一样,都一直将这位扬州八怪之一视为傲骨铮铮、极具操守的文化名流,甚至奉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道德楷模。但是,当我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有关板桥的史料之后,我觉得,应该是言说真相的时候了。在四十四岁之前,郑板桥的生活几乎..

苏妲己,一个被称之为祸国殃民的至魅狐妖,她怂恿纣王干出许多不得人心伤天害理的残暴之事,以致于断送了自天乙(汤)以来,传承十七世,延续了长达五百多年的商王朝。对于这..

2006年7月10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给安徽省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转来一封来自美国罗莱特公司的信函,信函称,合肥瑞茂进出口公司涉嫌国际诈骗。孙金龙立即作出批示,要求合肥市公安局迅速侦破此案。经过公安干警数日奋战,涉嫌诈骗欧美13个国家30多家公司的13名案犯全部被缉拿归案。2007年6月19日,合肥市..

锦衣梦为题目的小说故事伊说:以后,我会在每个新年给你准备好花花衣,让你像蝴蝶一样飞到你母亲那里。我说:以后,我会在每个新年给娃准备好花花衣,让娃像蝴蝶一样飞在我们的面前。——题记竹巷,一个服装市场,挤满了从乡下来城里买衣服的人,大大小小的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提着新衣,脸上洋溢着..

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但他毕竟是封建皇帝,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他的继位为帝,也存在很大疑点。雍正的主要功绩有摊丁入地。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

这是我奶奶给我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我奶奶还是一个小女孩时,她有一个哥哥叫大涛,哥哥15岁便会上集卖鱼挣钱。在他去集市的路上,他要经过一片乱坟岗,大涛从不信鬼神,每次从此经过时,也都没有什么事发生。 一天早上天还没有亮,大涛便又推起鱼车去赶集。走到乱坟岗时,忽然听见有小孩子的哭声..

佛教是泊来品,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在秦始皇时期就已传入中国。古代中国,信佛的人成为普遍的大多数,它教人向善,对维护社会稳定取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佛教徒可..

本内容由发布在文史录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内容翻译后,才知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是一篇由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文史录内容历史,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5557.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