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红颜多薄命


  解释:

  红颜:美女的容颜;薄命:命运不好。解释:叹息美女的命运不佳。又有红颜薄命,通俗的说就是女人命薄,旧谓美貌女子早夭或嫁的丈夫不如意。

  例句:

  自古以来红颜薄命,长得平凡些可能是种福气。

  美人命薄、命薄如花。

  自古红颜多薄命,美中不足叹人生。

  出自:

  《汉书孝成许皇后传》:其余诚太迫急,奈何?妾薄命,端遇竟宁前。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三折:总则我红颜薄命。

  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三折:「总则我红颜薄命,真心儿待嫁刘彦明,偶然间却遇张瑞卿。」

  隋唐演义˙第三十四回:「大凡人做了个女身,已是不幸的了;而又弃父母,抛亲戚,点入宫来,只道红颜薄命,如同腐草,即填沟壑。」亦作「美人命薄」、「红颜命薄」。

  还有一说:

  红为胭脂之色,颜为面庞。古女子以胭脂润面,远看如红色面庞,所以代称女子为红颜。

  其最早出处现不可查,翻阅古书,仅见最早为《汉书卷九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有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此处红颜代指汉武帝宠妃李夫人。

  《元曲选鸳鸯被》总则我红颜薄命,真心儿待嫁刘彦明,偶然间却遇张瑞卿。

  还有一怒为红颜出自: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为吴三桂和陈圆圆故事

  另:

  我认为红颜薄命中的这个红颜应该更多的是指代一些美好的东西,比如青春、美好的品质等,而并不一定是指代美女,如大唐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的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几句中提到的红颜、婉转蛾眉等词语更多的是指代青春年华,而不是指代美女。也就是说,所谓的红颜薄命更多的是在感慨美好的事物为什么容易消失呢?类似的词语还有天妒英才。

  实际上中国古代虽然是男尊女卑的社会,但是很多时候,女性的寿命却可能会比男性长的,比如说东汉和熹皇后邓绥就是一个典型的艳压群芳,又才华横溢的豪门千金,刘宋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后妃列传》中记载道:〖(邓)后长七尺二寸,姿颜姝丽,绝异于众,左右皆惊。八年冬,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可见和熹皇后邓绥的确是一个鹤立鸡群一般的高个子美人,而关于她的才能同样有记载:

  〖(邓)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邓)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我们从《后汉书?后妃列传》的记载可以看出,东汉和熹皇后邓绥有非常典型的女强人式思维。可能因为她是东汉开国功臣邓禹的孙女的原因,所以艳压群芳的邓绥并不愿意把自己束缚在深闺中学习女工,而是希望阅读更多书籍,像男子那样建功立业,同时她的父亲邓训也很愿意教育她。如果邓绥这样的豪门千金出现在一些戏曲小说中的话,那么她基本就是典型的红颜薄命式悲剧人物了,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和熹皇后邓绥不仅以汉安帝刘祜伯母的身份,临朝称制将近二十年时间,而且她去世时的年龄是四十二岁,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了,放在那个年代来说,真的算不上薄命了。虽然东汉和熹皇太后邓绥去世后没多久,她的哥哥邓骘的家族就被汉安帝刘祜铲除了,但是和熹皇后邓绥却在后世成为皇太后临朝称制的表率了。比如说东晋司徒蔡谟、何充请康献太后褚蒜子临朝时,或者北宋官员丁谓、曹利用请章献太后刘氏临朝时,都是以东汉和熹太后邓绥为例的,这个女子是绝对算不上红颜薄命的。

评论问答

从古时到现如今,红颜者不分男女,多是薄命的。有什么依据吗,古时的事情我们搞不清楚,就现如今,那些红艳男女,整天吃喝玩乐,不干正活,为自己的美貌梳妆打扮。超群的美貌,招得众人的观望,走路就有回头客。在家就有闲事多,客人多了照待不公,不打麻将就摸牌,白天黑夜忙不过来,操心费力毁身体,..

本内容由史弥远发布在诗词名句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自古红颜多薄命是一篇由史弥远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诗词名句内容历史,支持史弥远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6208.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