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圣”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东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其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子展等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生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又以《孟子世家谱》上所记载之生于周烈王四年(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年)较为多数学者所采用。

  孟子之弟子万章与其余弟子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尊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生平

  据说孟子是鲁桓公的庶长子孟庆父的后代,孟庆父之子孟孙敖另立一族,为孟孙氏,或称仲孙氏、孟氏。鲁穆公八年(公元前408年),齐国攻破了孟孙氏的食邑郕城,孟孙氏子孙遂分散开来。孟子的祖先就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于是孟子自此成了邹国人。相传其父名为激,字公宜;其母亲的姓氏也有仉氏与李氏之说。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子思为师,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子思去世时离孟子出生还早几十年,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发挥详尽气势充沛并长于辩论。

  思想

  孟子思想主要分为政治哲学,即仁爱,以及人生哲学,即性善(人性善)。

  性善论与性恶论

  主条目:人性、性善论、性恶论和心理利己论

  先秦儒家对于人性善恶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中国人性论史上,第一个提出性善论的是孟子。他认为,人性是善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孟子认为,人生来都有最基本的共同的天赋本性,这就是性善或不忍人之心,或者说对别人的怜悯之心、同情心。他举例说,人突然看到小孩要掉到井里去(乍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惊惧和同情的心理。这种同情心,并不是为了讨好这小孩子的父母,也不是要在乡亲朋友中获得好名声,也不是厌恶见死不救的名声,而完全是从人天生的本性中发出来的,这就是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心也叫恻隐之心。此外还有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心﹙也叫四端或四德﹚,就是孟子论述人性本善的根据。孟子认为,人与禽兽的差别很微小,仅仅在于人有这些心。如果没有这些心,就不能算作是人。在他看来,如果为人而不善,那不是本性的问题,而是由于舍弃了本性,没有很好地保持住它,绝不能说他本来就没有这些善的本性。因此,人如果有了不善的思想和行为,就应闭门思过,检查自己是否放弃了那些天赋的心,努力把这些心找回来,以恢复人的本性。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求其放心,后世称为复性。如果反省自己,一切都合乎天赋的道德观念,那就是最大的快乐,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孟子的性善论对传统思想影响很大,宋代以后流传的《三字经》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也成为后来儒家的正统观念。

  在先秦儒家中,有一派反对孟子的性善论,而主张性恶论。这一派的代表就是荀子。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著名论点。他认为,人生来的本性是:饿了就想吃饱,冷了就想穿暖,累了就想休息,这是人之本性的真实表露。在他看来,好利、疾恶、好声色等,都是人的自然情欲,也是人的性恶的表现。而善的道德意识是后天人为加工的结果。这种后天人为的加工就叫伪。

  荀子针对孟子的性善论,第一次运用性与伪的范畴来说明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道德的关系,反对把人的自然属性道德化,强调性伪之分,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基于生理机能而产生的物质生活的欲求,而社会道德规范是对这种欲求的限制和调节,二者是对立的。同时,二者又是统一的,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意思是说,没有自然本性,社会道德的人为加工就无从施加;没有人为加工,人性就不能由恶变善。圣人的作用就在于把性和伪很好的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荀子较全面的论述了性与伪的对立统一关系,并着重强调对人性的改造,提出了化性起伪、涂之人可以为禹等观点,认为人都有改变本性,成为圣人的可能。荀子性恶论的观点对法家影响甚大,但始终未能成为儒家的正统观念[来源请求]。傅斯年认为荀子的说法与孔子相近,反而孔子与孟子对性的看法迥不相同,而这点差异宋儒明知之,而非宋儒所敢明言也。

  政治思想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这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部分人以为孟子是民主的先驱)。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孟子认为取得政权要有爱民之心,还要有合法的手段。而且政权还要有取决于民意,若上位者的德行和为政不为百姓所接受,那上位者就要丧失继续执政的资格了。孟子并引用尚书太誓篇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告诫人君重视民心。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刘三吾等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如《尽心篇》,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十字。又《尽心篇》,删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七句。又《离娄篇》,删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六句。

  仁政与王道

  孟子主张君主行仁政,承接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有不忍人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君主只要将自己的仁德推广,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爱护自己的家人,到爱护国民,就是仁政。

  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是行王道,要使人民富足,百姓安乐,即保民而王,人民自然拥戴君主,国家自然富强安定。

  关于孟子究竟是主张王道还是德道学术界意见不一。从马王堆帛书和郭店简思孟学派代表作《五行》看,孟子主张的是善道和德道。《五行》讲:仁义礼智四行全,善道也;仁义礼智圣五行全,德道也。善道,人道也;德道,天道也。《童子问易》总结由《易经》而来的德道说:所谓德道,就是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文明、和谐,革故、鼎新,民主、法治之德性与德行。

  身后地位变迁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汉书楚元王传赞》说:自孔子殁,缀文之士众矣。唯孟轲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甚至有一首讽刺孟子的打油诗: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有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自中唐的韩愈着《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取代了颜回成为亚圣。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4]。朱元璋曾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越南学者张汉超在文章中说:为士大夫者,非尧舜之道不陈前,非孔孟之道不著述。

  海外影响

  孟子对日本明治维新发起人吉田松阴等人有一定影响。因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作为战犯被判处绞刑的东条英机在监狱中也曾引用孟子的话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评价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评价孟子:把孟子说成孔子的继承人,并认为圣人之道在孟子以后失传,使孟子在道统中具有了与孔子同等的地位。

  北宋苏洵着有《苏评孟子》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南宋陆象山认为:孟子以先立其大而尽心知天,所谓大字,即指本心(本体之心)或理。

  明太祖命大学士刘三吾删孟子,编孟子节文。

  明王阳明:心学高峰。

  朱熹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

  傅斯年认为孟子的逻辑功夫远不如荀子,其讨论性善的言论放而无律,孟子之词宜在淳于髡之上,荀卿之下也。

评论问答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也叫孟子。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

孟子(前三七二年~前二八九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着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

孔子小时候家里比较贫穷,他做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小孔丘刻苦读书、自学成才,养成了谦虚好学的品德。他向别人请教时总是恭恭敬敬。成为人人尊崇的学者后,门下弟子三千,他也将这种谦逊的习惯保持了下来。孔子不仅学识渊博,胸襟也十分开阔,为人宽容大度。有次在郑国,有人把他形容成“丧家之狗”..

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

孟子关于人性论的四中观点是什么孟子首先提出“性善论”。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人之善性是先天所具有的,是人本性所使然。孟子进一步提出“仁政”主张,认为“仁政”就是要“以德服人”,而不是“用力服人”,“以力假仁者霸”..

兵家孙膑主题曲是谁唱山也深深,水也深深,兵家也有难舍的人,天也算尽,地也算尽,算不透的终究是人心。生死一条路风雨说浮沉,杨梅剑出鞘泣血满冤魂。。信步沙场考的是将军勇,笑傲天下方显出兵家真魁。。。歌词我是当年电视台放映的时候记下来的,很好的一首歌,后来我收藏了这部电视剧的DVD,可惜我..

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孟子的思想主张: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

朱子著《四书集注》,作《孟子序说》,引程子语云:“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又引杨氏言:“《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千变万化,只说从心上来。人能正心,则事无足为者矣。《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心得其正,然后知性..

一、性善说,是孟子思想的基石,它贯穿于整个思想体系之中。为人的自我修养、自我完善提供了可能;为用教育的方法来解决人的问题乃至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主张人生来都是善良的,都具有“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仁、义、礼、智的发端。二、“施仁政..

在2385年前的今天,前372年4月2日 (农历5月初8),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1孟子诞辰。孟子(前372年4月2日~前289年,距今已2385年),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

本内容由刘知远发布在春秋战国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亚圣”孟子是一篇由刘知远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春秋战国内容历史,支持刘知远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6360.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