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江南旧事


相传,朱元璋十五六岁的时候,因为常常吃不饱饭饿肚子,就到离家不远的皇觉寺当起了俗家门生。那时,朱元璋一直跟着师傅通灵僧人外出化缘。师徒俩走南闯北,风餐露宿,就跟要饭的相差无几。

  这日,朱元璋和师傅来到了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只见小巷深深,绿树环抱,而镇后那一片片竹林更是清幽至极。朱元璋顿觉心旷神怡,好不舒服,不知不觉走进了竹林。正看得着迷,就以为脚下一阵剧痛,低头一看,只见一条蛇钻进了草丛。朱元璋感受面前发黑,满身发软,恍恍惚惚间被一个女孩背进了家门。

  等朱元璋醒来,坐在身旁的师傅才松了口吻,说:阿弥陀佛!你适才被蛇咬了,亏得这位姜姑娘及时相救,是她用嘴把你脚上的毒液给吸出来的,要否则恐怕你已没命了。

  在朱元璋的床前站着一位楚楚感人的村姑,只见她两颊绯红,似两朵含苞待放的荷花,而那双水汪汪的眼睛更是活跃可爱。朱元璋真不敢想象,这样年青的姑娘竟然会用嘴吸他脚上的毒液。他感激地坐了起来,想向姑娘表示一下谢意,可话还没说出口,就又倒了下去。姜姑娘赶快掏出手帕替他擦去额头上的汗珠。姜姑娘说,她叫姜小南,从小就追随父亲学治蛇伤,所以用嘴吸毒已是习觉得常了。

  朱元璋在小南家调理了十来天,这才依依不舍地和师傅脱离了姜家。临走时,他偷偷地把小南给他擦汗的那块手帕给带走了。手帕上绣了一对鸳鸯,朱元璋想,这一定是小南亲手绣的,所以他把手帕藏在最贴身的口袋里。

  路过几年的闯荡,朱元璋大开眼界,他再也不肯意过饥一顿饱一顿的乞讨生活了。此时,元生机数已尽,江淮大地上掀起了大张旗鼓的反元高潮。

  安徽定远郭子兴的红巾军,头扎红巾,身穿赤色战衣,举着赤色旗子。朱元璋一见就动了心,立马报名参了军。

  参军没多久,郭子兴就发现朱元璋有胆有识,智勇双全,是个天生的将才,便把他调到元帅府,升任左副元帅。自那今后,朱元璋如鱼得水,常常带着红巾军在淮河两岸杀贪官救黎民,很快便威名远扬。

  再说小南,自打朱元璋走后,她的心里以为空落落的,终日神不守舍,丢三落四。她知道朱元璋临走时悄悄拿走了她的手帕,肯定是对她动了心思,所以她有事没事就往竹林里溜达,仿佛朱元璋在里边等着她呢。

  这日,小南刚走近竹林,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她赶忙紧走几步,只见竹林边上有一匹战马,顿时趴着一位军人,头扎红巾身穿红衣,满身上下血迹斑斑。那军人见小南走到近前,一下从顿时摔了下来。小南走近细看,见这人浓眉大眼,两耳下垂,很是眼熟,可一时半会儿又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预计血流得太多了,那人显得很是虚弱,张着嘴却说不出话,只有那双无力的眼神不断地望着小南,好像在求小南救救他。

  小南用尽尽力把军人搀扶到家,那军人刚躺下就疼得晕过去了。小南因为是蛇医,常常给人宽衣治伤,所以她不像另外女孩那样羞羞答答的。她先端来一盆热水,慢慢解开军人的上衣,就在她想用药水给军人擦洗伤口时,突然发现那人的内衣口袋里藏着一块手帕。这手帕好生眼熟。她拿起细看,这一看眼泪就再也不由得了。

  这手帕正是当年被朱元璋拿走的那块。不用问,面前这个军人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小僧人了。看着朱元璋身上的伤口,小南的心里像刀割般地难熬。她一边流着泪一边为朱元璋擦洗伤口。渐渐地,朱元璋醒过来了。

  朱元璋告诉小南,他此刻正领兵攻打元军,他一定要推翻溃烂的朝廷,遣散蒙元,恢复华夏。这次因为他一时疏忽,被元军钻了空子,亏得他拼死厮杀,才冲出重围。说来希奇,这马仿佛通人性,不用牵引,就跑到了这里

  此时,已是薄暮,小屋内晚霞辉映,微风习习。小南坐在朱元璋旁边,脸上热辣辣的,心中暗暗嘀咕,看来自己和这个小僧人真是心心相印,这或许就是缘分吧。

  第二天,小南的父亲采药回来,见当年的小僧人此刻已是赫赫有名的朱元帅了。再仔细端详,只见朱元璋颧骨突出,眼光炯炯有神,声音嘹亮,模样威仪,真是一副上将军的风度。又见小南如此钟情,便就地提出将小南许配给朱元璋。

  朱元璋冲动地跪地立誓:等我推翻元朝,打下山河,就立马将小南娶进我朱家。朱元璋在姜家待了半个月。这半个月来,小南对朱元璋是体贴入微,照顾有加,二人是甜甜蜜蜜,情深意浓。

  半个月后的一个晚上,朱元璋要辞别了。小南拉着他的手依依不舍,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吧嗒吧嗒往下掉。小南,我一定会来找你的。说着,朱元璋从床上拿起那件血迹斑斑的衣服,这是我的衣服,你把它藏好,今后见到衣服就像见到我一样。

  朱元璋走后,小南是度日如年,整日挂念着朱元璋的安危。只要父亲外出采药回来,她就一个劲儿地打探外边打仗的事。要是听到元军打了败仗,她会冲动得睡不着觉;假如得知元军打了胜仗,她会几天吃不下饭。这天,父亲一进门就急急地对小南说:这仗打得太厉害了,前几天苏州城里来了很多红巾军。

  小南问:那你有没有看到元璋啊?

  父亲说:瞥见这么多部队,我吓都吓坏了,哪里另有心情去找人呢。再说,就是去找,这人海茫茫的,一时半会儿恐怕也难找到。

  父女俩正说着,忽听远远地传来一阵马蹄声,由远而近。父女俩出门一看,只见门口有几个兵丁正扶着一个将军容貌的人往里走。进了门,为首的那个兵丁说:医生,适才我们将军在巡逻时被蛇咬了,你快给治治吧。

  见这些兵丁不是元军的装束,小南想他们肯定是来打元军的,说不定还和朱元璋是一个队伍的。想到这儿,小南赶快蹲下身给将军检查伤口。将军的脚脖子已肿得像牛大腿,不过还好,毒液并没有跑到上边去。小南先用带子绑住将军的小腿,不让毒液往上走,随后用针挑破伤口,再用嘴把毒液一口一口吸出来。当看到一口口发黑的血液从小南嘴里吐出来时,这位疼得满头大汗的将军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几天后,小南才知道,这位将军叫张士诚,也是来苏州打元军的。小南想问他认不熟悉朱元璋,可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想想自己是个大姑娘,怎么美意思去打探一个在火线打仗的将军呢?假如人家问朱元璋是你什么人,那不是太难为情了!

  话没说出来,小南心里老以为压着块石头似的。这天时机终于来了。因为火线军情告急,不管小南怎样奉劝,张士诚果断要走。他对小南说:军中不可一日无帅,我已经脱离了几天,不敢再延误下去了。说着,他又很可惜地叹了口吻,要是你能到我军中当个军医该有多好!

  一句话提醒了小南,她拉着父亲走进里屋,说出了自己的设法:我要女扮男装去从军。父亲了解女儿的心思,从军是假,找元璋是真。俗话说女大不中留,父亲没措施,硬着头皮承诺了。得知小南要去从军,张士诚冲动不已,他拍着胸脯对小南的父亲说:大叔,你定心,小南交给我,我不会让她受半点伤害。

  小南被张士诚安排在后营,虽然很平安,可对火线的事儿了解甚少。仗一直在打,险些每日都有伤员送过来,但是小南却从来没有见到朱元璋的影子。时间一长她就心烦了,心想此刻元璋是指挥官,基本不轻易受伤,总是待在这鬼地方,什么时候能力见到元璋呢?

  这天她实在憋不住了,就悄悄地问边上的伤员:你可见过朱元璋?

  那伤员先是一愣,随后生气地说:怎么没见过,昨天还和他打了一仗,我的腿就是被他的部队打伤的。

  这话像是好天霹雳,差点把小南给打晕了。等了老半天她才回过神来,问:我们不是在和元军打仗,怎么

  那伤员咧咧嘴说:兄弟,你太落后了。元军早被我们打败了,朱元璋已在南京做了帝王,他想劝我们周王投降,周王不承诺,所以才打了起来

  朱元璋既然做了帝王,他为什么不来找自己呢?小南不相信这是真的。第二天她悄悄来到前营,混在部队里一起爬上了城头。城头下黑糊糊的围满了部队,正中央竖着一杆黄彪旗,旗上有一个斗大的朱字,旗杆下有二匹战马,顿时坐着一男一女正在观看战况。那个男的小南一眼就认出来了,正是她日思夜想的元璋哥,而边上那位年青女子却不熟悉。正在这时,边上有个军士建议了怨言:你看这朱元璋美的,打仗还带着妻子。

  那是他妻子?小南惊得脱口而出。

  你还不知道啊?那军士说,那就是郭子兴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此刻已成了马娘娘了。

  看来自己真的被骗了,要是不妥面向朱元璋讨个说法,小南实在咽不下这口吻。现在,军中擂响了战鼓,小南不顾一切和军士们一起冲了出去。一阵猛烈的厮杀后,两军鸣金收兵。小南没有回去,而是直向对面的军营冲了过去

  小南被看成俘虏抓了起来,关在一间黑乎乎的牢房里。她拿出那件血衣,拍打着牢门叫唤道:朱元璋,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你为什么要诱骗我不管小南怎么呼喊,外面没有一人搭理她。

  夜深了,牢房里静得出奇。突然门外一阵大乱,随即门被砸开,冲进来几个人,背起小南就往外跑。等小南清醒过来时,她已被张士诚救出来了。

  本来,自从小南为张士诚吸蛇毒,他就暗暗下了决心,这辈子一定要娶小南为妻。最近由于军情告急,张士诚才没和小南提这事。适才得知小南被俘,他是心急如焚,所以当晚就召集他的敢死队冒死相救。

  由于思念朱元璋,小南的心情一直好不起来,没多久竟骨瘦如柴。张士诚只好命人把她送回家乡,希望她在家里慢慢调理。不料,半路上小南就脱离了人间。得此噩耗,张士诚心如死灰,万念俱灭,再也无心打仗了,不久便成了朱元璋的俘虏。

  张士诚死后,人们根据他的遗愿把他埋在了姜巷村附近。怕有人盗墓,人们就在四周挖了七十二个坑,堆了七十二个坟墩,这样便弄不清他埋在哪个坑里了。

  后来这事传到朱元璋耳朵里,他也以为惭愧,便亲自来到姜巷村,追封小南为妃子,她的坟被称为朱墓墩。看在小南的分上,为了在江南显示一下他这位新帝王的气量,朱元璋也给张士诚封了个将军坟。直到此刻,本地的黎民茶余饭后还常常会说起这段故事呢。

上一篇:不是爱情,是爱
下一篇:真爱不会忘记
评论问答

老南京市人都晓得:金陵有个沈万山,沈万山有个聚宝盆,就因为这聚宝盆,沈万山发了大财,也倒了大霉,说起来故事好多哩。沈万山是苏州人,从小是个孤儿,靠娘舅过到十来岁,娘舅也养不活他了,就零落到街上要饭。有一回,年三十晚上,家家关门吃团圆饭,他晚饭还没着落,闷头走到一座庙门口,吱呀一声..

当年朱元璋起义的时候,在太平县被元朝军队打败,逃到“千亩田”的地方继续招兵买马,心灰意懒。军师刘伯温就趁一同吃酒的时候,作对句来鼓励他。第一回,朱元璋看见千亩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随口说了一句:“天寒地冻,水无二点难成冰。”刘伯温马上对上:“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第二回,朱元..

南北榜案,是发生在明朝洪武三十年丁丑科会试后的一件大事,一桩奇事,一则丑事。说它大,是因为一次北方落第举子的骚乱,最后演变成为一场南北方人对抗的政治运动,朱元璋亲自出马才搞定;说它奇,是因为此科出现了两榜,初榜公布的五十二人全是南方人,而次榜六十一人则是清一色的北方人;说它丑,是..

《明史后妃传》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明朝小史》卷三亦载,朱元璋死后,伺寝宫人尽数殉葬。46名妃嫔、宫女随朱元璋一同葬入孝陵,其中38人皆为治丧期间勒令从死。人殉是古代葬礼中以活人陪葬的陋俗。人殉制度到了殷商时期最为鼎盛。从考古发掘的商代贵族墓中,发现了大批殉葬者的尸骨,这些墓葬..

洪武四大案又称明初四大案,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整顿吏治和经济秩序,策划了著名的明初四大案,即经济领域的空印案和郭桓案,政治领域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因四案而死者至少十万人,但朱元璋逐渐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洪武四大案之空印案明朝初年,每年布政司、各府州县官吏前往户部核对钱粮、军需..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历朝历代,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的2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9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明代的宦官虽然不如东汉末年和晚唐时期的宦官气焰凶、势力大..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历朝历代,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的2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9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明代的宦官虽然不如东汉末年和晚唐时期的宦官气焰凶、势力大,..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实际上就曾加入过明教。《倚天屠龙记》结尾写到:由于朱元璋靠明教起家,因而国号中不得不带一个明字。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均从明教而来。朱元璋确实加入过明教登上皇位后决定取缔《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五章《举火燎天何煌煌》中写道:杨逍案头有一本《明教流传中土记》,张无忌翻..

朱元璋七十二疑塚之谜:在风水学上,阴宅风水也和阳宅风水一样,不但直接关系到死者本人入土后的安适不安适,还会影响到子孙后代的吉凶和荣枯。朱元璋一直认为,他的发迹在一定程度上要感谢祖父对墓地的选择,而当他考虑自己的身后事时,自然不会忽略这一点。朱元璋陵墓的地址是他自己选择的。紫金山南..

元末天下大乱,除了最终一统中土的朱元璋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大盐枭张士诚,志大才疏,而另一个人却成为朱元璋登顶的最大对手,他就是陈友谅。陈友谅是湖北沔阳府玉沙县人,治下在今天的湖北省沔阳西南的沔城。此人出身渔家。从各种记载中判断,陈友谅懂经史,通武事,胆气豪壮。但是,种种情形表明,他..

本内容由宋襄公发布在皇帝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朱元璋的江南旧事是一篇由宋襄公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皇帝故事内容历史,支持宋襄公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8494.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