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思想及著作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关于庄子生卒年月,学术界有不同说法,本文从马叙伦说。

  生平和著作 据《庄子》记载,庄子住在贫民区,生活穷苦,靠打草鞋过活。有一次他向监河侯借粟,监河侯没有满足他的要求。还有一次,他穿着有补钉的布衣和破鞋去访问魏王,魏王问他何以如此潦倒,庄子说,我是穷,不是潦倒,是所谓生不逢时。他把自己比作落在荆棘丛里的猿猴,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说自己今处昏上乱相之间,没有办法。《史记》中记载,庄子曾在家乡做过管理漆园的小辟,在职不久就归隐了。楚威王闻知庄子很有才能,派了两名使者,以厚币礼聘,请他作相。庄子说:千金、相位确是重利尊位,但这好比祭祀用的牛,喂养多年,便给它披上绣花衣裳送到太庙作祭品,我不愿如此,宁愿象条鱼,在污泥浊水中自得其乐。这些记载反映出庄子的性格和人生观。

  在当时学者名人中,他和惠施经常往来。《庄子》书中有不少他和惠施进行讨论,争辩的故事。

  庄子的著作,今存《庄子》一书。海内外多数学者认为,其中内篇为庄子本人著作,外、杂篇为庄子后学或道家其他派别的著作,只是其中一部分反映了庄子的思想。也有学者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认为外、杂篇反映的是庄子的思想。

  政治思想 庄子对现实十分悲观,消极厌世,对整个人生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把提倡仁义和是非,看作是加在人身上的刑罚。他说:仁义是一种黥刑,是非是一种劓刑。他在《应帝王》中所推崇的上古帝王就是个睡得安安稳稳,醒时无思无虑,叫他牛也好,叫他马也好,随便怎么称呼他都行的浑浑噩噩的人。庄子这些言论虽然是对当时统治者的仁义和法治的抨击,但他提出的治理社会的方案是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

  哲学思想 必于庄子的思想,《史记》说: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其言□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和道家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学风、文风。

  先秦哲学中有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庄子用相对主义的理论回答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天道观 庄子和老子一样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理,讲天道自然无为。但在道和物的关系上,他具有与老子不同的明显的泛神论色彩。庄子说: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万物以形相生。他认为形体产生于精神,而个别精神产生于绝对精神道。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但他又说:通天下一气耳。认为道即气,道作为世界统一原理,不是在天地万物之外的造物者,而是一切事物内在的原因,因此带有泛神论因素。他强调道无所不在,认为它在蝼蚁,在□稗,在瓦甓,在屎溺,并用周、遍、咸三个词来形容道的无所不在。这与老子用夷、希、微三者混而为一来形容道颇为不同。

  庄子认为天道犹如大块噫气的交响乐,瞬息万变,充满天地。他论述运动变化的绝对性时说: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持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认为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移,虚满、生死都只是一时的现象,其形态是绝不固定的。他过分强调了绝对运动,由此导致否定相对静止,否定事物质的规定性。他认为,从道看来,小草茎与大屋柱、丑人与美人、宽大、狡诈、奇怪、妖异等等,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从而形成了相对主义的理论。

  人道观 在天人之辩中有关人的这一方面,庄子强调用自然的原则反对人为。他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他认为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人为的一切都是不好的。因此,不要以人的有目的活动去对抗自然命运,不要以得之自然的天性去殉功名。从这种自然原则出发,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在于任其自然,具备了理想人格的人就是无条件地与自然为一的至人。《逍遥游》说,大鹏、小鸠和列子等都有所待,所以都称不上绝对的自由,真正获得自由的至人是无所待的,这样的至人超脱于是非、名利、生死之外,进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神秘境界。庄子以自然为自由的观点有两重性:一方面要人完全顺从自然命运的安排,认为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书所谓悬解也,这是一种乐天安命的宿命论;另一方面也包含着人只有遵循自然规律而活动才会感到自由的合理因素。

  认识论 在名实关系方面,庄子以相对主义作为认识论基础。在庄子之前或与庄子同时的哲学家,大都有独断论倾向,如墨子持经验论的独断论,孟子持唯理论的独断论。庄子对任何形式的独断论都表示反对。他说,人爱吃牛羊肉,鹿爱吃草,蜈蚣爱吃蛇,乌鸦爱吃老鼠,可见味 的正 与邪是依认识主体的感觉经验而定的。但感觉经验是千差万别的,因而关于正邪并无客观标准。感觉经验是相对的,理性思维更是如此。《齐物论》说:我和你意见分歧,谁是谁非不仅不能由我们两人自己来判明,而且也不能由第三者来判明。因为第三者或是与你观点相同,或是与我观点相同,或是与你我观点都不同,或是与你我观点都相同。所以,你我他都不能判明是非。这是用相对主义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标准。

  庄子用相对主义反对独断论,走向了一个极端,认为诸子百家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原因在于是非产生于主观片面性。主观是受自己存在的条件限制的,即所谓囿于物。他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诸子百家受到空间(虚)、时间(时)条件的限制和所受教育的束缚,成为认识上有主观片面性的曲士,因此,他们都以自己为是,以别人为非。这就叫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而这种是非争辩,都是对道的全面性的歪曲,所以,是非是无法辩明的。他还认为,真正打破一切限制和束缚,从道的观点来看,是非、彼此、物我都是一样的,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这是片面强调了万物一齐的思想,但包含要求克服主观片面性的合理因素。

  庄子还对逻辑思维能够把握宇宙发展法则的观点提出了种种责难。他说: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认为道是无形的,无形即不能用数量分解、表达;道是无限的,无限即没有数量可以穷尽。因此,道不能用语言表达,也不能用概念把握。庄子认为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不可能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的责难揭露出逻辑思维中的矛盾,促使人们去思考,有积极意义。但他得出不可知论的结论,却是错误的。

  庄子的哲学以相对主义作为认识论基础,不可避免地导致唯心论和不可知论。但它打破了独断论对人们的束缚,从而构成了中国哲学辩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就实践的领域来说,庄子的相对主义也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对现实政治的批判态度有其可取之处,认为是非、善恶、荣辱都没有差别;另一方面,它又可以用来为任何罪恶的行为作辩护。(冯契)

  美学思想 庄子的美学思想和庄子关于道的思想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认为道的根本特征在于自然无为,并不有意识地追求什么目的,却自然而然地成就了一切目的。人类生活也应当一切纯任自然,这样就能超出于一切利害得失的考虑之上,解除人生的一切痛苦,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境界。这种与道合一的绝对自由境界,在庄子看来就是唯一的真正的美。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道是一切美的根源,这种思想带有虚无消极的性质,但又深刻地意识到美具有超越有限的、狭隘的功利目的的特征。庄子提倡的超功利的人生态度,实质上是一种审美的态度。庄子关于通过心斋、坐忘而与道合一的理论,一方面带有神秘主义色彩,另一方面又包含了对审美经验的深刻理解。它所讲的不是一般的认识论,而是审美观照问题。此外《庄子》书中关于道与技之间关系的许多寓言,表明庄子及其后学已经看到艺术创造活动具有合规律与合目的高度统一的特征,是一种充满情感的、忘怀一切的自由活动。

  庄子美学思想有着素朴的辩证观念和批判精神。它多方面地揭露了阶级社会中美与真、善之间所存在的尖锐矛盾,以及美与丑区分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它还揭示人们对世俗美的追求产生了丧生、害生的后果,使人成了物的奴隶,人为物而牺牲了自己。在这一类看来是厌世虚无的说法中,庄子及其后学朦胧地意识到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出现了物统治人的现象。庄子美学思想所承认的真正的美,是同这种现象不能相容的。

  庄子对审美与艺术创造的特征有较深的认识,对阶级社会中包含审美与艺术在内的种种使人成为物的奴隶的现象有一定的揭露批判。庄子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儒家美学强调美善统一而对美自身的价值和特征认识不足的缺陷,并为后世突破儒家美学的狭隘性、保守性和整个儒家思想的束缚,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思想武器。历代对审美与艺术的特征有深刻理解并且对儒家思想表现了叛逆倾向的美学家、文艺家都曾受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但庄子美学思想缺乏儒家美学的积极入世的精神,具有超脱现实的虚幻的倾向。(刘纲纪)

  影响和评价 庄子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潮融合儒、道,祖述老庄;玄学的代表人物向秀、郭象作《庄子注》;东晋南北朝盛行的佛教般若学中渗入儒、道思想,很多名儒研究庄子的思想,如支遁作《逍遥游论》,慧远早年博综六经,尤善老庄;宋明理学以儒为主,融合道、释。这些都反映了庄子思想的影响。玄学、佛教、道教以及宋明理学等唯心主义较多地吸取了庄子思想的消极因素,同时对其积极因素在某些方面也有发展。站在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立场上批判改造庄子哲学的杰出代表,是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他著有《庄子通》和《庄子解》,对庄子不避是非、逃之空虚等消极避世思想提出了批评,同时吸取和发挥了庄子相对主义中包含的辩证法因素。

  庄子对后世的政治影响也是深远而复杂的。反动统治者取其消极颓唐的一面作为毒害人民的麻醉剂;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往往用它不满现实、鄙弃功名利禄这一面,以表示自己与当权者不合作,甚至进行揶揄、抨击的态度,而更多的是学他悲观厌世、自我陶醉的处世哲学。

  对庄子哲学思想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庄子的哲学思想反映了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意识,是主观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也有人认为,庄子的思想代表自由农民的意识,具有唯物主义的倾向。

评论问答

我在前边阐述过一个问题,一提战国就说战国七雄,弄得很多人都以为战国只有七个国家,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春秋时有的诸侯国,战国几乎都有,只不过有很多在春秋时非常活跃的国家,在战国却偃旗息鼓,没有什么作为,比如说鲁国。当秦、赵正酝酿着长平大战之际,公元前261年,楚乘虚攻取鲁的徐州。直到公..

墨子(约前468一前376年),名翟,宋国人(一说鲁国人)。春秋战国时期杰出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他是手工业者出身,当过木匠。早年受过儒家教育,因为不满儒家提倡的繁琐的礼,后来就抛弃了儒家思想,招收弟子讲学,创立了墨家学派。墨子出身低微,对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有深切的体会。他提出尚..

孔子故事司马迁《史记》有云: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伐陈。公元前489年,楚、吴两国陈兵陈国,两军对峙、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负函(今河南信阳)成为前线。居于负函的孔子师徒不得不告别于对他们礼遇有加、勤于问政的楚大夫叶公,接受楚昭王之聘,准备前往楚国都城郢都。金秋十月,..

就中国历史上的读书人而言,庄子永远是他们精神追求上遥不可及的巅峰。这种巅峰的文化意义,在于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庄子大宗师》)。进入坐忘境界的庄子,是世俗完全摆脱、心灵彻底自由的一个象征。所以,庄子作为图腾,始终为古往今来的读书人所仰慕,所效仿。在他们看来,庄子那..

古希腊著名科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泰勒斯(约公元前624-约公元前547年),出身于统治米利部的贵族家庭,既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又很有钱。但他为了求知而到东方的埃及去旅行和学习,回来后又继续钻研科学知识。这样一来,他所继承的家产花费得所剩无几。某天夜晚,泰勒斯仰面朝天向一个广场走去,他正一..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19世纪德国着名的哲学家,首倡“权力意志”说,鼓吹“超人”哲学,被视为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先驱。对他的评论历来众说纷坛,有人把他描述成邪恶的魔鬼,说他用思想的毒剂腐蚀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人类:也有人把他说成是圣洁的天使,持身严谨,有如圣徒。其实,他是一个身患麻痹..

马塞尔·埃梅(1902—1967年)是20世纪法国最着名的文学家之一。有一天,一名记者对埃梅抱怨说,现代社会阻碍了人类的自由发展。“我不同意你这种说法,”埃梅温和地说,“我觉得我是完全自由的。”“但是,毫无疑问,你得承认你的自由受到限制。”“这倒是的,”埃梅答道,“我不时发现我极大地受到词..

托马斯阿奎纳在一二二五年出生在意大利的一格贵族家庭,他的父亲兰道夫伯爵是纳不勒斯王国的领主。而他的叔叔西尼巴尔德是一位修道院的院长。希望儿子能够出人头地,于是托马斯阿奎纳从小就被送进进修院进行学习。按照伯爵家族为他安排的路子,托马斯阿奎纳是应该成为叔叔纳样的人的。可是在托马斯阿奎..

1、钱里有什么农夫和赌徒走进同一家餐馆,每人挑一张桌子坐下来。赌徒点了一桌子菜,要了一瓶酒和一笼蒸包。一瓶酒喝光了,一笼蒸包吃了两个,一桌菜,有的动了几筷子,有的一筷头也没动。赌徒的肚子撑得像个大西瓜,他把几张百元钞票往服务小姐的盘子里一放,起身就走。服务小姐叫住他:“先生,请稍..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那人回答说:“..

本内容由西施发布在春秋战国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思想及著作是一篇由西施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春秋战国内容历史,支持西施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8872.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