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擅长防守的名将录


孙子兵法云,攻城是最后无奈的选择的确,在冷兵器时代,顿兵于坚城之下,不但牺牲惨重,而且容易师老心疲。孟子也有三里之城、五里之郭,环而攻之的话。但同时,敌人兵临城下,对守成的何尝不意味着巨大的压力和困苦。历史上攻城与守城的战例不计其数,攻守也是为将者必须掌握的战术。对于守城,将能、兵勇、粮足、地险、城固自然是很重要的条件,但最关键的还是人心,所谓众志成城,这个成语说的太精辟了。下面选出中国历史上到民国之前最擅长防守的一些名将,尽量涵盖每一个朝代,排名只是嘘头,仅代表自己看法。他们有的在守住了城池之后,绝地反击,比如田单;有的在守城过程中,活活把敌军主帅逼死,比如王坚;有的寡不敌众,城破人亡,比如张巡他们都是英雄,体现了中华名族的英勇善战,百折不屈的精神。另外,明末的袁崇焕,其主要战役宁远大捷争议太多,所以未上榜。

  田单

  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破齐,连克70余城,随即集中兵力围攻仅存的莒和即墨,齐国危在旦夕。时齐愍王被杀﹐其子法章在莒被立为齐王﹐号召齐民抗燕。乐毅攻城一年不克,命燕军撤至两城外九里处设营筑垒,欲攻心取胜,形成相持局面。即墨被围不久,守将战死﹐军民共推田单为将。田单利用两军相持的时机,集结7000余士卒﹐加以整顿﹑扩充﹐并增修城垒﹐加强防务。他和军民同甘共苦﹐坐则织蒉﹐立则仗锸,亲自巡视城防;编妻妾﹑族人入行伍,尽散饮食给士卒,深得军民信任。又派人入燕行离间计,燕惠王本怨乐毅久攻即墨不克,果然中计,派取代乐毅。之后田单使火牛阵大破骑劫,尽复失地70余城。

  简述:田单(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系田齐宗室的疏远族属,复国后官居齐国相。战国时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代表作:火牛阵:可以写进军事教课书的经典战役,谱写以弱胜强的军事神话。齐国复国:用反间计除乐毅,以仅剩的两城收复齐国的70余城。

  战国后期,齐将田单凭借孤城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由坚守防御转入反攻,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的一次著名作战。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破齐,连克70余城,随即集中兵力围攻仅存的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齐国危在旦夕(见乐毅破齐之战)。时齐愍王被杀,其子法章在莒被立为齐王,号召齐民抗燕。乐毅攻城一年不克,命燕军撤至两城外九里处设营筑垒,欲攻心取胜,形成相持局面。

  即墨,地处富庶的胶东,是齐国较大城邑,物资充裕、人口较多,具有一定防御条件。即墨被围不久,守将战死,军民共推田单为将。田单利用两军相持的时机,集结7000余士卒,加以整顿、扩充,并增修城垒,加强防务。他和军民同甘共苦,坐则织蒉(编织草器),立则仗锸(执锹劳作)(《资治通鉴》卷四,周赧王三十六年),亲自巡视城防;编妻妾、族人入行伍,尽散饮食给士卒,深得军民信任。田单在稳定内部的同时,为除掉最难对付的敌手乐毅,又派人入燕行离间计,诈称:乐毅名为攻齐,实欲称王齐国,故意缓攻即墨,若燕国另派主将,即墨指日可下。燕惠王本怨乐毅久攻即墨不克,果然中计,派骑劫取代乐毅。乐毅投奔赵国。

  骑劫一反乐毅战法,改用强攻,仍不能下,企图用恐怖手段慑服齐军。田单将计就计,诱使燕军行暴,派人散布谣言,说害怕燕军把齐军俘虏的鼻子割掉,又担心燕军刨了齐人在城外的祖坟。而骑劫听到谣言后果然照着做了。即墨城里的人听说燕国的军队这样虐待俘虏,全都气愤极了,又瞧见燕国的兵士刨他们的祖坟,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向田单请求,誓与燕军决一死战。田单进而麻痹燕军,命精壮甲士隐伏城内,用老弱、妇女登城守望。又派使者诈降,让即墨富豪持重金贿赂燕将,假称即墨将降,惟望保全妻小。围城已逾三年的燕军,急欲停战回乡,见大功将成,只等受降,更加懈怠。

  三十六年,田单见反攻时机成熟,便集中千余头牛,角缚利刃,尾紮浸油芦苇,披五彩龙纹外衣,于一个夜间,下令点燃牛尾芦苇,牛负痛从城脚预挖的数十个信道狂奔燕营,5000精壮勇士紧随于后,城内军民擂鼓击器,呐喊助威。燕军见火光中无数角上有刀、身后冒火的怪物直冲而来,惊惶失措。齐军勇士乘势冲杀,城内军民紧跟助战,燕军夺路逃命,互相践踏,骑劫在混乱中被杀。田单率军乘胜追击,齐国民众也持械助战,很快将燕军逐出国境,尽复失地70余城。随后,迎法章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正式即位为齐襄王,田单受封安平君。

  特点:擅长智慧谋略,爱民如子。

  结局:死后葬在安平故城。

  点评:何为历史上的奇迹,请看惊世骇俗的田单复国。

  臧质

  南北朝时期宋朝大将。公元450年9月,魏太武帝拓跋珪自领大军南征。415年春,魏军回军途中攻到盱眙城,宋国大臣臧质守城。拓跋珪在城外要尝尝南国美酒。臧质从城上吊下来两大坛屎尿送给魏军。臧质给拓跋珪写信,辱骂他是自己来送死;又给魏军写信,说谁能斩了拓跋珪,封万户侯,赐布帛各万匹。气得拓跋珪做了一个铁床,装上铁铲,发誓一旦攻下盱眙,捉到臧质,定要将他铲死,碎屍万段。拓跋珪派钓车、冲车攻城,均不能破城。术穷之后,拓跋珪不惜人命,派兵士轮番肉搏攻城,后面立有鲜卑督战队,士兵前后都是死。最后,杀伤万计,死屍堆得与盱眙城墙一样高,仍然被勇敢顽强的南朝军民打退,坚城三旬不拨。春天疫病频发,魏军水土不服,拓跋珪便烧掉攻具退走。

  地点:盱眙

  攻方:拓跋珪兵力:10万

  守方:臧质兵力:不详

  坚守时间:9个月

  451年(元嘉二十八年)正月,拓跋焘从广陵返回,全力攻打盱眙,并向臧质索要酒水。臧质便将自己的尿封好,送给拓跋焘。拓跋焘大怒,在一夜之间筑起长围攻城,并用东山土石填堑,在君山造浮桥,切断了盱眙的水陆通道。

  盱眙大战拓跋焘还给臧质写信道:我如今所派的兵马,都不是我们鲜卑人,你杀了他们,对我只有好处。臧质则回信道:你可知道王玄谟与申坦为何兵败?童谣曾说虏马饮江水,佛狸死卯年。如今还不到卯年,所以二将兵败,让你饮马长江。我正要消灭你,你却自动上门送死,那我怎能让你活着回去!你难道比得上苻坚吗?斛兰氏当年深入彭城,遇到几天雨水,没有一个人活着回去,怎么你不记得了?春雨马上将到,我们的援军将要四面会集,你尽管安心攻城。如果你们粮草不够的话,尽管告诉我,我会送给你粮食。现在你送我一把战刀,难道是想叫我砍在你身上吗?大家各自努力吧。

  拓跋焘大怒,做了一个铁床,上面放上一些铁鑱,道:攻破城池,抓到臧质,就让他坐在这上面。臧质又给魏军各族士兵致信道:拓跋焘写给我的信在这里,你们都是中国百姓,何必为敌人如此出力,男子汉大丈夫怎么不知道转祸为福呢!能杀死拓跋焘的,封万户侯,赐布绢各一万匹。

  魏军用钩车钩城楼,宋军便在城内用粗麻绳系住钩子使钩车不能退回。夜晚,宋军用木桶将士兵吊出城外,斩断钩子把钩车拉进城来。次日,魏军又用冲车攻城。但城墙坚固,冲车每一次冲撞的地方也不过掉几升墙土。于是魏军又赤膊登城,轮番而上,死屍堆积的几乎和城墙一样高。两军鏖战三旬,魏军战死过半。

  这时,彭城王刘义康截断魏军的退路,朝廷也派水军由海上进入淮河,而且魏军很多将士都死于疾疫。二月二日,拓跋焘被迫撤围退走。战后,沈璞将首功归于臧质,臧质因功被封为使持节、监雍梁南北秦四州诸军事、冠军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开国子。

  评价:最令我震撼的是《臧质传》里面的那句死者与城平。引用毛主席的话:此是欲战法,激之使战。臧质豪杰之士,一解汝南之围,二胜盱眙之敌,三克刘劭之逆。毛主席都欣赏的人,能不让他上榜?

  于谦

  于谦,明代名臣,名将,民族英雄。正统十四年(1449年)秋,瓦剌也先大举侵犯边疆,宦官王振建议英宗亲征。八月英宗在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京师震动。也先押着英宗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了北京城下。北京城里能打仗的人都已跟着皇上出征了,留守的士兵也就只有一万人。一时间,京城人心惶惶,谣言四起。有钱的富贵人家都收拾细软,做好了逃跑准备。在留守北京的大臣中,只有于谦临危不乱。他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请太后采取果断措施,令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继皇帝位,即景帝,年号景泰。这样做不仅可以稳定人心,而且还要让外界知道大明朝有君有国,挫败也先挟持英宗、迫明投降的企图。针对当时的迁都之议,于谦又以宋朝迁都成祸为例,主张以抗战来保卫京师。这些主张得到了景帝的支持。于谦作为兵部尚书开始了京师保卫战。他一面派人到京外调兵,一面派人急调军粮充备京师,同时又多方招集作战人员,日夜打造兵器。很快,京城能够打仗的人达到二十余万。北京城外周边居民也被动员起来,准备参加保卫北京的战斗。也先带着瓦剌军队紮营西直门外。于谦分兵京师九门,然后与副总兵范广率兵亲往德胜门迎战。战斗中,于谦造功赏牌激励军民。手中并无兵器的居民也蹬上屋顶,揭下自家房子上的砖瓦扔向敌人。一连五天,京城里喊声接天。结果瓦剌军队死了一万余人并损失九万骑兵,在这种情况下,也先不得已带着英宗北撤。于谦率兵出城追击,终于打赢了这一仗。

  地点:北京

  坚守时间:半个月

  攻方:瓦剌也先兵力:5万

  守方:于谦兵力:1万左右(刚开始)

  评价: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力挽狂澜,这样的人,我们称为英雄。于谦,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一般人守城,都是将守兵缩在城内,据险而守,而于谦毅然将大军不在城外,关闭城门,背水一战,最终杀退也先大军,于谦虽然不是行伍出身,但是,他不愧于名将的称号。只是,于谦的结局太过悲惨。京师保卫战之后,也先议和,送回了英宗。景泰七年,景卧病,英宗在宫中宦官策应下行夺门之变,重登皇帝宝座。英宗复辟后,派人勒死生病的景帝,又将于谦谋反罪治死。于谦留给我们的,还有那句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评论问答

读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呐喊》随笔读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呐喊》随笔1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的作品。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呐喊》文集却让人读过后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狂人日记》,“疯言疯语”可所说的却未必不是真话。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恐怖的封建压..

在鲶鱼洼(今分水岭水库)西南,老嘉山北有座小山包叫"金牛山"。传说山上有头"金牛"常在春耕、秋种中出现,帮助贫苦人家耕田、耙地。奇怪的是只要是"金牛"耕耙下种的庄稼,无论是旱涝都能丰收。传说中此"金牛"就是五百年前金岭村金家老二,名叫金牛死后变的。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且容从头说起。相传金岭..

西湖风景区南缘月轮山麓到二龙头山麓,是当年华东四所著名教会大学之一的之江大学所在地,今为浙江大学分部,俗称浙大三分部。一九一六年,美籍《中国通》司徒雷登的弟弟司徒华林任之江大学校长后,下令在校内头龙头与二龙头两山之间的山涧上架设一座木桥以便利师生通行。此桥周围林木葱蔚,桥下山泉幽..

在明光西北约40里的石门口西北有一奇特的自然景观。山腰石崖上有一道裂缝,宽约一尺,长约七尺,深不可测。裂缝两边石壁如烟熏火烧一般,用手擦摸,手上会有一层黑灰。这裂缝中常常冒出黑烟,远看如云。每当有黑烟冒出时,天就会降雨,黑烟的浓度,烟云的大小和雨量的大小成正比。曾有放牛的孩子将斗笠..

楠溪故事之一有一个剃头老师叫阿春,人生驼背,胆生大。他话会讲,手会动,见了美女,涎直流。他手艺好,名声臭,年过三十还没娶老婆。听说村里来了个新住户,那个女儿貌生好冇讲道,他就心里痒痒真想苦。想来想去冇办法,他只好重金求媒婆。媒婆热天穿短裤,陪那美女阿秋去溪边洗衣服。阿秋看看媒婆臀..

女山北面,东到洪山头,西至潘村东,范围数十里,原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6/70年代,有一年端午节前,我还跟四婶去那里选苇叶包粽子。这片芦苇荡在当地人称"张凤滩",是因人得名,要问端详,得从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说起。相传,清朝道光年间,盱眙县城有个富商叫严伍信,家财万贯。城里有华屋楼阁,沿街..

黄龙洞又名无门洞,飞来洞。地处西湖北山栖霞岭北麓茂林修竹深颇洞天福地之气象。它虽以洞名,其实近代以来较为吸引人的是道观园林胜景,而在晚清以前,则以佛寺驰名湖上。相传南宋乾祜年间,江西龙兴(今南昌)黄龙山以祷雨灵验著称的慧开(无门开)禅师应邀来到西湖,居住在栖霞岭北麓一处小奄中。一..

南宋年间,有一年,又逢三年一次的大比之期,各地学子纷纷云集京城临安,城中旅店早已人满为患。却说“西湖十景”印月井旁的吉祥旅店里,住着严州府睦州文昌的一位学子何梦桂举人,早在三月前就离开石峡书院来这里复习迎考。有道是“十年寒窗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何举人一边紧张学习一边掰着手指..

从前有个穷书生,屡试不中,仍苦读不已。这一年,赶考的日子又近了,他更是日夜用功。一天深夜,他刚睡下,便做了个梦,梦里他被关在一个四面都是墙的房间里,怎么呼喊求救都没有用,吓得他一激灵就醒了。书生觉得奇怪,便去请人解梦,解梦的先生听完笑道:“好梦,好梦,置之死地而后生(升),你这次..

在滁州沙河镇和明光张八岭镇交界的地方,有一座挺拔高大的山峰,山上树木茂盛、四季常青。这山有个美丽而神奇的名字叫"白米山"。在当地有这么一段美妙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白米山叫乱石山。山也没有现在这么高,那么挺拔,那么美丽。杂草丛生、乱石成堆、稀稀拉拉有几棵杂树。可绕山有一条常年不干,..

本内容由赵破奴发布在野史沉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中国历史上擅长防守的名将录是一篇由赵破奴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野史沉钩内容历史,支持赵破奴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1905.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