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会的由来


从前忠州城每年三月初四这天,为怀念巴曼子刎首留城,要举行十分热闹的游行活动,叫做游三月会。

  巴曼子是战国时候巴国的将军,驻守忠县。那时,巴国发生内乱,巴曼子请楚国帮忙削平内乱,承诺内乱平息后,愿拿忠州等三个城池作为谢礼。乱事平息后,楚国来要城,哪知满城黎民不肯跟到楚国,巴曼子只好把自己的脑袋割下来送给楚王。楚王很受感动,就不要忠州等三座城池了。忠县黎民为了怀念巴曼子的恩义,兴起了三月会。

  三月会的头一天初三,一些人饰演阴司的判官小表、牛头马面、鸡脚无常等,敲锣打鼓在街道上转一圈,意思是排除街道上的一切污秽邪魔,叫做扫街。

  初四这天,一早就有一个身穿兵勇披褂的人,打着一面小锣,飞快地沿游行街道飞驰老关帝庙侧的萧公殿(相传那是土主娘娘的婆家)去报信,叫做一道报子。等二道报子事后已经中午了,只见四人抬着一个大鼓走在最前头。紧接着而来的人装扮成土主爷爷在前面引路,两人吹着长号,后头四面大锣,一幅长长的白绸会标上写着巴领土主刎首留城怀念,两面风火旗,四面回避、肃静的道牌以及很多写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脚木牌。再后头是拿着二十八宿的部队,都是用锡铸成的,二十八宿神像手中拿着各种武器,如瓜锤、斧、铖和其他形象的东西,下面接根长木把儿,每件约重三四十斤,一人拿一根,再后头是四人或八人抬着一座座木制的平台和彩亭,那上面是民间故事或历史剧中的片段情节。后头是一座座用各色绸缎点缀成有天盖的明轿,轿中坐着有钱人家小姐装扮成的古装姑娘或时髦女郎。再后头是鼎马部队,那是用红绿绸缎点缀着马头马身,骑鼎马的人都是十岁以下有钱有势人家的男娃儿,妆扮成文官武将,象征他们未来有出息。这段部队有三四十匹鼎马,大人们看着自己的孩子骑着鼎马,心里十分自得,再后头是玩彩龙、玩宝的部队,就要算三月会游行部队中最逗人看的一截。有钱人家拿出稀奇贵宝和金戒指、玉镯、珍珠玛瑙、古董器物等宝贝,扎成元宝,嵌在铁制的宝架上。人们把这段热闹的局面称为夸富斗奇的赛宝会。玩的彩龙,分青龙、黄龙、白龙等颜色。玩彩龙的人都身穿戴一色的绸衣裤,眼戴墨镜,口吹响哨,几十条彩龙玩起来,昂头摆尾,此起彼落,十分悦目。最有趣的是每条彩龙玩尾的人装扮得很是独特,演出动作风趣多变,看的人没哪个不笑弯了腰。

  最后一部分是走在土主爷爷前面的仪仗队了。忠县出土的青铜器、古陶器和古董鼎彝等等,摆了十几架,抬着一个很大的铜香炉,里面焚烧着檀香,背面一队细吹细打的乐师和一对特制的蜡烛模子,每根烛足有四五尺高,分别由四人抬着,香烟缭绕,氛围十分严肃。土主娘娘的坐像在前,土主爷爷的坐像在后,两乘銮轿由八人分别抬着。轿内两位神像笑容满面,轿后一队古装亲兵拥护前进。整个游行部队有好几千人。

  游行街道的两旁、楼房、窗台,处处都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忠县四乡八场甚至相近的梁平、垫江、丰都、石柱的人,在头两天就住满了城里外的栈房或亲戚家中;县城各行各业的交易特别好,尤其是小吃小玩更是俏货。男女老小喜笑颜开,比过年还热闹。有的门前还燃香点烛,对巴领土主行礼。

  忠县黎民为怀念巴将军而举办的三月会游行活动,历代不衰。

评论问答

古代有个藏王国。王妃带着一个挑夫回娘家省亲,途中歇息,王妃靠一棵大柳树休息,鼾鼾入睡。王妃穿裙子,挑夫见王妃撒尿地方有滴白液垂着。见状,挑夫摘一柳枝,把自己尿撒在柳叶上,悄悄地放到王妃撒尿的地方。回到王府,王妃肚子一天比一天鼓大,国王觉得很蹊跷,王妃回来才几天,肚子怎么会鼓得这么..

天地刚分开的时候,地上到处都很荒凉。这时候,女娲生了一男一女。一天,倒了支天柱,天塌了,成天往地上漏洪水。女娲整天忙着炼五色石,页顾不上照管自己的孩子,去好天,小子得病死了,就剩下一个闺女。女娲补天也累病了,日子长了,越想越觉得对不起孩子,病得越来越重,眼看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岭山的草原上,有一个叫鲁布桑巴图的人,他见蒙古族的同胞们终年经受风沙的吹打、雨雪的袭击以及魔鬼的侵袭,便立志要为他们建造一种结实的房屋。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一愿望,办成这件造福于民的事,鲁布桑巴图骑着马走遍了高山林海,带着斧头在树林中砍伐最好的木材,又历尽千辛万苦将..

万圣节的由来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基督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ALL HALLOwsDAY)。“HALLOw”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CELTs)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

孔夫子到六十岁之后,不再环游列国。就在曲阜家乡办了一座学馆,靠授徒为生。老先生喜欢吃鲜肉馄饨,天全国午都叫子路到馄饨店买馄饨当点心。这全国午,子路又去馄饨店买了一碗馄饨,双手端着朝学馆走来。哪晓得刚走到学馆门口的老柳树下啊,一片树叶子被风吹下来,恰巧落在棍饨碗里头。子路一看,怎么..

有一年,玉帝命龙王不准降雨。于是,全国大旱,人们烧香叩首,央求龙王降雨。但君命难违,龙王连个喷嚏也不敢打。龙王有个小儿子,淘气捣蛋,经常惹祸。这天,小太子出来玩耍,偶然看到黑糊糊一群人,跪在地上求雨。小太子这才注意到,土地已经干得冒火苗子了,鸡、猫和狗的爪子已不敢落地,此起彼伏的..

相传三国年间,名士祢衡由刘表荐引给江夏太守黄祖。祢衡和黄祖的儿子黄射非常要好,常常在一起玩耍作乐,饮酒赋诗。那时候,长江中有一座江心洲,洲上一片荒芜,杂草丛生,野兔出没。有一天,黄射邀请祢衡到江心洲上去打猎饮洒。 江夏太守的儿子请客,又选在长江当中的沙洲上,去的人不少,有的人还带..

古时候,并没有筷子。筷子是到了商朝才有的。商朝的纣王,是个出名的昏君。他整日灯红酒绿,性情又不好,动不动就要杀人。他用饭时,菜烫一点,汤冷一点,厨子就没得命了。就为这个,他杀了不晓得几许厨子,就连妲己也胆战心惊,每次用饭时,总要先尝一尝再给纣王吃。有一次,桌上有一道纣王喜欢吃的菜..

传说占早有个彭祖王活八百岁,他的子孙不计其数。万事足了,他就骑马云游天下。来到玉门关,关前一人横倒地上,拦住去路。彭祖王勒马吃喝:“细妮仔,快让开,马来缕!”拦路人说:“你怎敢叫我细妮仔?”“我年高八百,怎么叫不得你细妮仔?”那人冷笑:“八百岁,还不及我一困眠哩。我问你,黄河烧干的火烧..

这一年,杭州大旱,西湖旁边大批农田龟裂,稻禾晒得象火烧过一样。老黎民天天到衙门里请求放西湖水,可那些官儿们都顾自寻欢作乐,一理也不理。这一天,黎民们又熙熙攘攘地来到衙门前,有的喊:青天大老爷,赶紧放西湖水,救救农田吧!有的喊:再不放西湖水,我们黎民都活不下去啦!闹得衙门里的太爷头..

本内容由田单发布在民间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三月会的由来是一篇由田单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民间故事内容历史,支持田单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2159.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