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家名人故事:传真机


  1842年,英国的贝思提出一个设想,即通过电路传送图像、文字等。贝思也做了各种实验,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的实验并没有取得成果,他的设想也成了空中楼阁。

  此后的40年里,传真通信技术并没有得到什么重大发展。直到1883年,在大学就读的保尔·尼泼科夫受到一种游戏的启发,才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尼泼科夫格外喜欢通讯技术。在学好学校课程的前提下,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阅读有关的电学知识上。他崇拜莫尔斯、贝尔等发明家。在他看来,电报、电话筒直太神奇了。他想:电报能传送人的意图,电话可传送人的声音,可不可以发明一种传送图像的装置呢?

  可如何使有关图像的信号发出去,并在远方留下来呢?尼泼科夫苦苦地思索着。

  一天,课余时间,尼泼科夫在教室里尝试设计一种传真装置。忽然,他看见左右邻桌的两位同学正在做一种游戏:他们桌上各放着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纸上画满大小相同的小方格;在尼泼科夫右侧的同学在纸上写了一个字,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告诉对方哪一个小格是黑的,哪一个小格是白的;对方按照右侧同学发出的指令,或用笔将小方格涂黑,或让它空着。这样,待对方同学将全部小方格都按指令处理后,纸上使出现了与右侧同学写的相同的字。

  尼泼科夫看着看着,不禁喊道:“真是一个好办法!”

  “任何图像都是由许许多多的黑点子组成的。如果把要传送的图像分解成许多细小的点子,借助一定的科学方式把这些点子变成电信号,并传送出来,那么接收的地方只要把电信号再转化为点子,并把点子留在纸上,不就实现了图像的传真了吗?”

  尼泼科夫决定实施这一方案。

  首先,必须将图像分解成许多的点子。尼泼科夫想起儿时玩耍过的风车。受此启发,他研制出了一个扫描装置:在图像前,紧挨着放置一个可转动的螺旋穿孔圆盘,在圆盘前面安装有一个电灯。这样,当光穿过不断运动的孔时,受图像明暗的影响,光有时候亮,有时候暗。

  接着,要把变化的光信号变成变化的电信号。这个“任务”由光电管承担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光电管能根据光的亮度产生相应的电流。

  发送装置就这样大功告成了。接收装置只要像电报机电码的复原一样,采用与发送相反的方式就行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制作,尼泼科夫做成了圆盘式传输装置。他申请到了专利。

  当然,受当时电子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这台圆盘式传输装置的传真效果还不理想,但它为后来的研究者指明了研究方向。

  此后,美国的格雷、英国的考珀也在传真装置的研制上取得卓越的成绩。

  在汲取许多科学家研制经验的基础上,美国无线电公司于1925年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实用的传真机。

  这部传真机由发送机和接收机组成。发送机上安装有一个滚筒,滚筒的前方有一个强光源的灯,灯的前面有一个透镜。此外,在发送机上还有光电管等电子部件。接收机上也安装着滚筒,以及放大电信号、还原光信号的装置等。使用时,将发送的图像卷在滚筒上,灯发出的光被透镜聚集成一点,照射在图像上。受图像上画面明暗的影响,反射出强弱不同的光。这种光再射到光电管上,形成强弱不同的电流,然后将电流传送出去。接收机收到电信号后,经过放大、还原、记录等处置,就把远方来的“客人”留下来了。

  这部传真机已经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了!

  后来,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摄影管、电子束管等先进电器,再后来激光技术也得到应用。这些新电器、新技术在传真机上的应用,使传真机的传送图像清晰度、传真的速度等技术性能日臻完善。

评论问答

一个将碎片写成经典的小说家名人故事“我们只认识四个没劲的人。其他的朋友我们都觉得非常有趣。不过,大多数我们觉得有趣的朋友都觉得我们没劲,越有趣的朋友越觉得我们没劲。有几个位于中间,彼此都觉得有趣的,我们又不信任。我们总会觉得,要么是他们有趣过头了,要么就是我们有趣过头了。”——《..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全校学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人前去观看。一天清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在花房里摘下那朵玫瑰花,把它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于是,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你能告..

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青年时期,他就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18岁时,为了谋生,他在做医生还是当塾师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都教书”的道路。然而,他白天教学生读书,晚上自己还要去拜先生学本领,因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给学生”。徐特立读书..

卡耐基小时候是个大家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

徐特立当校长时,常常在师生行经处挂一块小黑板,用温柔敦厚的诗教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长沙女子师范,他经常要女训育员陪同,一起巡视学生晚上就寝的情况。有一次,他发现学生脚步重,踩得地板“咚咚”响,还一边走路一边谈笑。徐特立当时并没有正言厉色地批评她们,而是在第二天,用那块小黑板写道..

1901—1903年间,徐锡麟在绍兴府中学堂教书并担任学堂副监督。一次,有一个一向衣冠华丽的学生偷了同学的东西。徐副监督把那位学生叫到办公室,心平气和地问道:“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你来吗?”“不知道!”那位学生满不在乎。“告诉你,我抓到了一个小偷!”徐副监督突然说。他注意到,那位学生的脸色陡..

苏霍姆林斯基对小学生的教育,采取了一种给学生讲民间童话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根据故事对号入座,从类比中受到启发。那是暑假后的一天,苏霍姆林斯基所带的三年级甲班准备去野营训练。因为所带东西较多,学生们每两个人结成一对,有的东西可以合用,这样可以减轻旅途负担。孩子们自由组合,呈现出..

1938年,陶行知应邀在武汉大学演讲。那天,大礼堂里挤得满满当当的,不仅本校师生蜂拥而至,就连附近学校的师生和各界人士都闻讯赶来,欲睹他的风采。在众人的热烈掌声中,只见陶行知不慌不忙地夹着一个皮包走上了讲台,目光先向全场扫视了一遍,只见大家屏息凝神等他开口说话。台下,有的人还打开速记..

伊索克拉底(公元前436前338)是古希腊修辞学家。他出身于雅典富裕奴隶主的家庭,是智者派高尔吉和普罗塔哥拉的学生,有时跟苏格拉底学习,以撰写法庭诉讼的演说词为职业。公元前392年,他在雅典吕克系附近创设第一所修辞学校,这是古代最著名的学校之一,学生来自希腊世界的各个部分。在他的教导下,..

王华考中状元的第二年,派人迎接父亲王伦去北京供养。十一岁的王阳明也跟着爷爷一起去京城。他们从余姚出发,一路北上,这天来到镇江。当地的学士名流听说来了新科状元的父亲和儿子,便在金山寺设宴,为他们接风洗尘。酒过三巡,便要吟诗。出于礼貌,众人要状元的父亲先赋诗。可是王伦由于高兴,多喝了..

本内容由萧衍发布在科学家名人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发明家名人故事:传真机是一篇由萧衍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科学家名人故事内容历史,支持萧衍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2211.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