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名人故事: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有一次坐火车去首都一所大学讲课,他十分着急,而火车却开得很慢。这时来了一位查票员,问马克·吐温:“你有票吗?”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儿童票。查票员仔细地打量了他之后说:“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还是一个孩子啊!”马克·吐温回答:“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车票的时候还是孩子。您要知道,火车开得太慢了。”

      有一年的“愚人节”,纽约的一家报纸为了愚弄众人,报道了一则马克·吐温去世的消息。于是,吊唁的人流纷纷向马克·吐温家涌来。当人们看到出来的竟是马克·吐温本人时,又惊讶又气愤,纷纷谴责那家报纸对马克·吐温的这种大不敬行为。马克·吐温却没有发火,而是幽默地说:“报纸报道我死是千真万确的,不过日期提前了一些。”

      马克·吐温来到法国旅游。一天,他独自去理发店理发。“先生,您像刚从外国来的?”“是的。”“您真走运,因为马克·吐温先生也在这里,今晚您可以去听他演讲。”“我不得不去。”“先生,您有入场券吗?”“没有。”“这太遗憾了!”理发师耸耸肩,“那您只好从头到尾站着听了,因为那里不会有空座位。”“对!”幽默大师说,“和马克·吐温在一起可真糟糕,他一演讲我就得站着。”

      马克?吐温有一天来到一个小城市,他想找一家旅馆过夜。旅馆服务台上的职员请他将名字写到旅客登记簿上。马克?吐温先看了一下登记簿,他发现很多旅客都是这样登记的,比如:拜特福公爵和他的仆人……这位着名的作家于是挥笔写道:“马克?吐温和他的箱子。”

      1、领带

      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吐温(1835—1910年),曾经是斯托夫人的邻居。他比斯托夫人小24岁,对她很尊敬。他常到她那里谈话,这已成为习惯。

      一天,马克˙吐温从斯托夫人那里回来,他妻子吃惊地问:“你怎么不结领带就去了?”不结领带是一种失礼。他的妻子怕斯托夫人见怪,为此闷闷不乐。

      于是,马克˙吐温赶快写了一封信,连同一条领带装在一个小盒里。送到斯托夫人那里去。信上是这样写的:斯托夫人:给您送去一条领带,请您看一下。我今天早晨在您那里谈了大约30分钟,请您不厌其烦地看它一下吧。希望您看过马上还给我,因为我只有这一条领带。

      2、幸福的婚事

      马克˙吐温爱上了头发乌黑,美貌惊人的莉薇小姐,他们在1870年2月2日举行婚礼,婚后不久,马克˙吐温给友人写信,在信中,他不无幽默感地说:“如果一个人结婚后的全部生活都和他们一样幸福的话,那么我算是白白浪费了30年的时光,假如一切能从头开始,那么我将会在呀呀学语的婴儿时期就结婚,而不会把时间荒废在磨牙和打碎瓶瓶罐罐上。

      3、广告

      一位商界阔佬对马克˙吐温说:“我想借助您的大名,给敝公司做个广告。”马克˙吐温说:“当然可以!”第二天在马克˙吐温主办的报纸上登出了如下文字:

      一只母苍蝇有两个儿子,她把这两个儿子视若掌上明珠,爱护备至。一天,母子三个飞到XX商业公司的商店里。一只小苍绳去品尝包装精美的糖果,忽然双翅颤抖滚落下来,一命鸣呼!另一只小苍绳去吃香汤,不料也一头裁倒,顷刻毙命。母苍蝇痛不欲生,扑到一张苍蝇纸上意欲自杀,尽管大吃大嚼,结果却安然无恙!阔佬看完广告,气得直翻白眼。

      4、死是千真万确的

      某一个“愚人节”,有人为了戏弄马克˙吐温。在纽约的一家报纸上报道说他死了。结果,马克˙吐温的亲戚朋友从全国各地纷纷赶来吊丧。

      当他们来到马克˙吐温家的时候,只见马克˙吐温正坐在桌前写作。亲戚朋友们先是一惊,接着都齐声谴责那家造谣的报纸。

      马克˙吐温毫无怒色,幽默地说:“报道我死是千真万确的,不过把日斯提前了一些。”

      5、非吉非凶

      马克˙吐温在密苏里州办报时,收到一个订户的来信,信中问:“马克˙吐温先生,我在报纸里发现了一只蜘蛛,请问您这预兆着的是吉?是凶?”

      马克˙吐温回信说:“这不是什么吉兆,也并非什么凶兆,这蜘蛛不过想爬进报纸去看看,哪个商人没有在报纸上登广告,它就到那家商店的大门口去结网,好过安安静静的日子。”

      6、知已知彼

      马克˙吐温曾在圣法朗西士哥《呼声报》编辑叫了进去说:“以后你不必在这里工作了。”马克˙吐温瞪着眼望着他,问道:“你们到底为了什么缘故不用我呢?”

评论问答

一个将碎片写成经典的小说家名人故事“我们只认识四个没劲的人。其他的朋友我们都觉得非常有趣。不过,大多数我们觉得有趣的朋友都觉得我们没劲,越有趣的朋友越觉得我们没劲。有几个位于中间,彼此都觉得有趣的,我们又不信任。我们总会觉得,要么是他们有趣过头了,要么就是我们有趣过头了。”——《..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全校学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人前去观看。一天清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在花房里摘下那朵玫瑰花,把它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于是,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你能告..

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青年时期,他就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18岁时,为了谋生,他在做医生还是当塾师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都教书”的道路。然而,他白天教学生读书,晚上自己还要去拜先生学本领,因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给学生”。徐特立读书..

卡耐基小时候是个大家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

徐特立当校长时,常常在师生行经处挂一块小黑板,用温柔敦厚的诗教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长沙女子师范,他经常要女训育员陪同,一起巡视学生晚上就寝的情况。有一次,他发现学生脚步重,踩得地板“咚咚”响,还一边走路一边谈笑。徐特立当时并没有正言厉色地批评她们,而是在第二天,用那块小黑板写道..

1901—1903年间,徐锡麟在绍兴府中学堂教书并担任学堂副监督。一次,有一个一向衣冠华丽的学生偷了同学的东西。徐副监督把那位学生叫到办公室,心平气和地问道:“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你来吗?”“不知道!”那位学生满不在乎。“告诉你,我抓到了一个小偷!”徐副监督突然说。他注意到,那位学生的脸色陡..

苏霍姆林斯基对小学生的教育,采取了一种给学生讲民间童话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根据故事对号入座,从类比中受到启发。那是暑假后的一天,苏霍姆林斯基所带的三年级甲班准备去野营训练。因为所带东西较多,学生们每两个人结成一对,有的东西可以合用,这样可以减轻旅途负担。孩子们自由组合,呈现出..

1938年,陶行知应邀在武汉大学演讲。那天,大礼堂里挤得满满当当的,不仅本校师生蜂拥而至,就连附近学校的师生和各界人士都闻讯赶来,欲睹他的风采。在众人的热烈掌声中,只见陶行知不慌不忙地夹着一个皮包走上了讲台,目光先向全场扫视了一遍,只见大家屏息凝神等他开口说话。台下,有的人还打开速记..

伊索克拉底(公元前436前338)是古希腊修辞学家。他出身于雅典富裕奴隶主的家庭,是智者派高尔吉和普罗塔哥拉的学生,有时跟苏格拉底学习,以撰写法庭诉讼的演说词为职业。公元前392年,他在雅典吕克系附近创设第一所修辞学校,这是古代最著名的学校之一,学生来自希腊世界的各个部分。在他的教导下,..

王华考中状元的第二年,派人迎接父亲王伦去北京供养。十一岁的王阳明也跟着爷爷一起去京城。他们从余姚出发,一路北上,这天来到镇江。当地的学士名流听说来了新科状元的父亲和儿子,便在金山寺设宴,为他们接风洗尘。酒过三巡,便要吟诗。出于礼貌,众人要状元的父亲先赋诗。可是王伦由于高兴,多喝了..

本内容由康里脱脱发布在思想家名人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文学家名人故事:马克·吐温是一篇由康里脱脱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思想家名人故事内容历史,支持康里脱脱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2342.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