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卫鞅,公孙鞅)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在魏相公叔座门下任中庶子(或作御庶子)。公叔座临终前将其推荐给魏惠王,惠王不能用。商鞅闻秦孝公下令求贤,发愤图强,乃离魏去秦,以变法强国之术说孝公,孝公大喜。但甘龙、杜挚等大臣对变法并不赞成,他们制造舆论,以为智者不变法而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孝公不为所动,仍以商鞅为左庶长,下令变法。

  变法令下达后,商鞅以三丈之木置于国都南门,募民有能徙木于北门者赏十金,但无人响应。他又将赏金增至五十金,有一人应募,即获得五十金,以此来取信于民。当时太子犯法,商鞅刑其师傅公子虔、公孙贾。《战国策》对此事的评论是: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商鞅执法敢于不避贵势,在秦国震动颇大,这是上下都能奉公守法的重要原因。

  新法令推行几年后,秦国百姓家给人足,臣民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故国势蒸蒸日上,孝公以商鞅为大良造。两年后,秦从雍(今陕西凤翔)迁都咸阳,并第二次下变法令 。

  孝公二十年(前342),秦国富强。周天子和诸侯派人向秦祝贺。次年,秦乘魏在马陵之战中的失利而伐魏,魏公子昂率军拒之,商鞅用诈谋虏取昂而破其军,魏割河西(今陕西东部)向秦求和。商鞅以此战功受封于、商(今陕西商县、河南西峡一带)十五邑,号称商君。

  商鞅相秦期间,商鞅因执法较严引起秦贵族的怨恨。孝公卒后,太子惠王立。公子虔之徒为报夙怨,告商鞅有谋反企图,派官吏逮捕他。商鞅打算逃入魏国,魏人因公子昂曾中其计而丧师,故拒不接纳。商鞅不得已而归秦,乃与其徒属发邑兵攻郑(今陕西华县),兵败被俘。惠王车裂商鞅于咸阳,并灭其族。

  商鞅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要求,从其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论点出发,强调教育改革,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是重农战,要富国强兵就必须进行法制宣传,培养法治人才。商鞅抨击了提倡以诗、书、礼、乐为教育内容的儒家,主张燔诗书而明法令,要用鼓励耕战为内容的法治教育代替先王之教;认为法治是德治的基础,法令必须明白易知;应以法官为师,给民众解释法令,使万民皆知所辟就,把教育作为宣传法制和培养法治人才的工具。 商鞅著有《商君书》传世。

  西汉的司马迁著《史记》时,立商鞅的单独传记《商君列传》;另外王蘧常撰写《秦史》时,将商鞅和其门客尸佼合立于《公孙鞅传》。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惠王认为公叔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公叔转而告诉商鞅,并要他赶快离开魏国。

  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携带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宦官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

  商君之法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资治通鉴》记载:;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秦国贵族多有怨言。

  商鞅在秦国建立了延续百余年的国策耕战。商鞅告诉秦人,生活中只有最主要的两件事:耕田和打仗。商鞅认为,只有强大的农业才能支持不断扩大的战争。同时期的西方,亚历山大大帝有5万人的军队,罗马军团最为强盛的时候也不过几十万人,而秦国到了秦始皇时代,已经能够负担一百万人的庞大军队[1]。《史记》上说,正是耕战策略最终成就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抱负。

上一篇:埋尸地里冒青苗
下一篇:谁偷了邮票
评论问答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前311年),名嬴驷,孝公之子。惠文王为太子时犯法,商鞅掌刑法,曾黥(在面上刺字)其师以辱之。故孝公一死,惠文王即位,就将商鞅车裂,然而他并未废除商鞅之法。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任用贤能,推行法制,并不断向外拓展领土。公元前330年,秦惠文王命大良造(战国初秦国的最..

商鞅为什么要对赢虔下手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这时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

卫鞅有无后人商鞅没有后人活下来。商鞅是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卫国国君的庶枝,因此商鞅又称公孙鞅,也称卫鞅。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

新大秦帝国卫鞅老师是谁应该是鬼谷子,在电视剧中他只说不可说出老师姓名,在原著中是鬼谷子。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创建鬼谷门派,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鬼谷子曾任楚国宰相,身怀旷世绝学,智慧卓绝,精..

商鞅是哪个国家的没落贵族商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

秦孝公有几个儿子三个儿子:秦惠文王、樗里疾、公子华。秦惠文王,嬴驷(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嬴姓,赵氏,名驷(一说名“骃”),栎阳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8年—公元前311年在位),秦孝公之子。樗里疾能说会道,足智多谋,绰号“智囊”,擅长外交、军事。辅佐秦惠文王,拜为右更,..

商鞅并不是他的原名,他原名其实是卫鞅,是卫国的一个没落的贵族,不被朝廷所用。秦孝公发布求贤令之后,商鞅为了让自己的雄韬伟略有用武之地便去了大秦,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受到重用,并建议秦孝公进行变法。后人称之为“商鞅变法”。这次变法使得秦国得到了很大的整治,秦国国力也因此有所增强。但谁也..

商鞅不被魏王所用,西向入秦。在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引荐下,拜见了秦孝公。《商君列传》中呈现了商鞅说服孝公的情境,可谓一波三折,妙趣横生。卫鞅初见孝公,说帝道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面对年轻的富有抱负的秦孝公,卫鞅思忖,从哪里切入阐述治国方略呢?那就从远古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说..

战国末期局势动荡,秦国以一己之力灭六国完成统一霸业,秦始皇功耀千古开创封建帝制,秦始皇纵然伟大,但是有不少人都说秦始皇在前人打下的基础上才能顺利统一,那么秦始皇之前秦国又有哪些作为呢?秦孝公时期,力排众议在国内推行变法改革,任用商鞅为左庶长,严苛法度,奖励军功,焚书坑儒推行重农抑..

一部《大秦帝国》让很多人认识到了一个博学、果敢、为国为民的法家学者商鞅。小说毕竟是艺术,它将商鞅美化成一个“完美”的人。不可否认历史上的商鞅确实是一个伟大变革者,但同时他也是一个贱视百姓生命的御用政客。实至名归:伟大的变革者,变法浪潮当中的胜利者古代中国的第一次变革就发生在春秋战..

本内容由王昭君发布在春秋战国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商鞅(卫鞅,公孙鞅)是一篇由王昭君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春秋战国内容历史,支持王昭君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2733.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