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太监变法


宦官制是皇权的产物。在某些情况下,专制君主出于强化君权和裁抑臣权的目的,因而有意培植借重宦官的力量,如东汉曾利用宦官力量来对付专权的外戚官僚集团,唐代曾借重宦官以制抑防范那些威胁中央集权的藩镇割据势力,明代则主要出于对外臣的猜疑防范心理。这就有了宦官专权的政治基础。

  提及宦官专权,历史记载必定称之为乱政,人们更将其与为非作歹、祸国殃民联系起来,其实这是一种儒家正统观点的思维,并非一种必然。通常而言,宦官的权势完全来自君王的宠幸,放得出也收得回,且历代宦官多来自民间底层,因生活所迫,走投无路而自愿进宫的,通常学识浅薄、无甚大志,干不出太祸国殃民的事来。而明代宦官专权之所以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源于宦官外臣之间激烈的权力斗争,另一方面则在于道德崩溃,士风萎靡,世风日下,奴性抬头。如《明史》所言:明代阉宦之祸酷矣,然非诸党人附丽之,羽翼之,张其势而助之攻,虐焰不若是其烈也。崇祯也这样叹息过:忠贤不过一人耳,外廷诸臣附之,遂至于此,其罪何可胜诛!

  明代权力臻极的太监,除天启时的魏忠贤之外,另一个就算正德时刘瑾了。刘瑾,陕西兴平人。本谈氏子,依中官刘姓者以进,冒其姓。孝宗时,坐法当死,得免。已,得侍武宗东宫。(《明史 列传192》)武宗即位之后,原来在东宫伺候的太监都以旧恩得幸,时称八虎,刘瑾即为八虎之首。刘瑾原是市井混混出身,在宫里日进鹰犬、歌舞、角牴之戏,导帝微行。帝大欢乐之,渐信用瑾,进内官监,总督团营。

  得志后的刘瑾最后做到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这本来是秘书脚色,权力可大可小,视皇帝勤政或倦政与否。偏偏武宗耽于玩乐,怠于政事。刘谨刚开始也不敢擅专,但每有请示,武宗辄叱曰吾安用尔为?而一烦朕!自是不复奏,事无大小,任意裁断,悉传旨行之,上多不之知也。(《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三》)武宗则乐的清闲,搬出皇宫,在西华门建造所谓豹房,通宵达旦地寻欢作乐,刘谨得以代替皇帝朱笔票旨而取得大权。当时内外章奏,主管官员先具红揭投谨,号红本,然后上通政司,号白本。白本是送给武宗看的,这只是履行一个程式、决定权全由刘。因此,内阁撰敕,或逆探理意为之,或至理处请明,然后下笔,(《明史 列传192》)最后,刘索性拿回去自于私宅拟行,俨然如民间所讽的立皇帝。

  刘谨并非无能之辈,也未曾将国事当作儿戏。史载,刘谨将奏章带回私第后,都与他的妹婿礼部司务孙聪及华亭人张文冕商量参决,再由大学士焦芳润色,内阁李东阳审核之后颁发。还是颇为慎重的。用事期间,他针对时弊,对政治制度作了不少改动,推行过一些新法。即所谓刘谨变法。据《明史》,给事中屈铨、祭酒王云凤请编瑾行事,著为律令。另据《明通鉴 武宗》辛丑,兵科给事中屈拴,请颁行刘谨所定《见行事例》,按六部为序,编集成书,颁布中外,以昭法守。诏下廷臣议行。不过,对于专权太监,正史从不可能有丝毫正面评价,所以其《见行事例》所拟的改革措施及成效如何,史料基本不载。不过据《明史 列传192》,廷臣奏瑾所变法,吏部二十四事,户部三十余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诏悉厘正如旧制。如此看来,其措施大概涉及四部,包括人事、民事、军事方面共85项措施。

  现在只能从一些相关的记载里面,粗略了解刘谨的一些改革措施,其中有建立内厂钳制东西厂的权力,时东厂、西厂缉事人四出,道路惶惧。瑾复立内行厂。此外,瑾峻刑,其执法很严,颇有朱元璋之风。对于打击官员失职和贪污腐败不遗余力,以独特的罚米例,对失职官吏以罚米为单位的俸禄为手段,丁末,工科给事中吴仪核宁夏、固原等处仓场秋坯亏折之数,劫历任巡抚都仰史徐廷薄等十六人,侍郎硕佐及管粮郎中、副使、金事徐键等十八人,又通判董全等一百八十八人,又以马价盐课劫巡抚宁夏全都御史刘宪、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杨一清及苑马寺卿、全事、知府、间知及管屯卫宫十余人,皆入罚米例,重者五百石,轻者三百石以下,致仕者半之。又,辛丑,给事中白思诚、御史储珊等,复参辽东仓库自弘治十五年至正德三年前后各任椰移亏折之数,遂及都御史王宗彝及郎中、给事中、御史等凡数十人。除病笔者勿追,余俱各罚米输边,自一千石以下有差,其中所罚有至再至三者。(《明通鉴 武宗》)

  刘谨的改革措施还包括降赋税,减轻农民负担。三月,甲辰,振浙江饥又停止本年应解杂款银六万两以宽民力。建立官员不定期考察制度,己酉,诏吏部考察京宫不必以时。为避免战事发生时各镇守将领拥兵自保或各自为战,边防方面,乃请仿王越、秦等故事,仍设文职大臣总制三达,镇、巡以下皆受节制,对于屯制,刘谨下令作重新的全面勘查,清理了一些假冒的不法之事,整顿盐法亦有成效,秋,七月,戊戌,刘复矫旨造御史乔岱等往核两浙盐课,追论历次巡盐御史及运司官赔偿商课,自数千两至数百两,按历年深浅及大课多寡以定陪纳之数,皆令输京师内承运库。(《明通鉴 武宗》)

  刘谨用事期间,组织编纂了《通鉴纂要》,此外,调整过各省的科举录取名额,增加西部地区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录取人数,降低了江西录取人数。还有一些不拘礼法,在当时看来很奇怪的举措,如令寡妇尽嫁,丧不葬者焚之等,为时人所侧目。

  值得一提的是,刘谨虽为宦官出身,但他专权期间却禁止太监干政,限制宦官权力,当瑾专政时,有所请多不应,永成、大用等皆怨瑾。他的亲信都是外臣,如内阁学士焦芳、刘宇、曹元,尚书毕亨、朱恩等,并无一个宦官,以至遭内廷嫉恨,颇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又成了他倒台的重要原因。

  正德五年,安化王朱寘鐇^造**,刘谨起都御史杨一清、太监张永为总督,讨之。 叛乱平定之后,张永回京,献俘毕,帝置酒劳永,瑾等皆侍。及夜,瑾退,永出寘鐇檄,因奏瑾不法十七事。帝已被酒,俯首曰:瑾负我。永曰:此不可缓。永成等亦助之。遂执瑾,系于菜厂,分遣官校封其内外私第。就这样,趁皇帝喝得醉醺醺的时候,造成了一个既成事实。不过武宗还不想严惩刘谨,次日晏朝后,帝出永奏示内阁,降瑾奉御,谪居凤阳。到抄家的时候,因为太监们事先作了手脚,结果得伪玺一,穿宫牌五百及衣甲、弓弩、哀衣、玉带诸违禁物。又所常持扇,内藏利匕首二。始大怒曰:奴果反。趣付狱。狱具,诏磔于市,枭其首,榜狱词处决图示天下。族人、逆党皆伏诛。(《明史 列传192》)

  受凌迟之时,刘谨已是花甲之年,真要说谋反,恐也是心有余力不足罢了。败亡之后,因为没有生殖器,唾骂之外,曾经有过的政绩也一笔勾销,就此湮灭掉了,在历史中只余微弱的痕迹。刘谨专权时间不长,只从正德二年到五年的数年而已,正史对其列出的罪名基本可归结为收受贿赂,残害忠臣两条。《明通鉴》说,刚开始谨初通贿,望不过致百金,(刘)宇首以万金贽,谨大喜曰:刘先生何厚我!倒了后来,则发展到凡入觐、出使官皆有厚献。这一轨迹,基本是不受监督的掌权者必经之路。至于成昌败亡的权力斗争,则兴衰无常,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亦是皇权-的必然,王安石、张居正尚不能免,作为阉人,刘谨更注定会成失败者,这不足为奇。

评论问答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不过,这些深居宫廷的太监却并非都是中国人。近日,一篇有关中国历史上外籍太监的文章通过网络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和关注。深宫之内,外籍太监究竟从何而来?他们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其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南京是郑和的第二故乡,在这里,生活着郑和的一支后裔。有人不禁会问:郑和是太监,怎么会有后代呢?据南京的郑和十九代孙郑自强介绍,郑和幼年即被阉入宫,无子,只知他的养子叫郑恩来,两个孙子,一个叫郑万选,另一个叫郑廷选。郑自强告诉记者,他通过报纸和互联网寻找郑和后裔,新年期间在南京和苏..

晚清太监中最著名的是李莲英,他的生平行事、趣事轶闻早被整理成各种书籍和影视作品,无需赘言。在李莲英之前的安德海,倘非死得太早,则极有可能取代他在太监排行榜上的位置。外号安仔的安德海,与一条著名传闻有关:咸丰皇帝在热河驾崩,临死前安排了顾命八大臣辅佐幼主。慈禧不服气,串通慈安和恭亲..

史学家称明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王振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他本来是一个失败的教书先生,却自阉进宫,得到了明英宗的宠幸,开始擅权,结党营私,干涉朝政,揭开了太监帝国的序幕。为了建立所谓的丰功伟绩,根本不知作战为何物的他,怂恿皇帝亲征来犯的也先,结果是皇帝做了俘虏,自己搭上..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历朝历代,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的2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9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明代的宦官虽然不如东汉末年和晚唐时期的宦官气焰凶、势力大..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历朝历代,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的2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9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明代的宦官虽然不如东汉末年和晚唐时期的宦官气焰凶、势力大,..

在深宫内院,太监不仅要伺候皇帝,还要伺候皇帝的嫔妃,有的小太监还要伺候嫔妃的贴身宫女。长此以往,太监伺候后宫嫔妃逐渐形成了不为人知的“潜规则”。一、寂寞嫔妃催生“上床太监”在明、清两朝,通常由敬事房太监负责皇帝的性生活。每当皇帝吃完晚饭,执役宦官便托一银盘进呈皇帝,上面有嫔妃的“..

他生于唐末乱世,因家境贫寒净身后入宫做了太监。唐末阉人当道,混乱程度不亚于汉末的“十常侍”作乱。他委身于夹缝中左右逢源,不与其他太监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他虽太监..

偷窥源自于人类天生的好奇心,是人人都具有的欲望,因此,偷窥的行径,尽管不登大雅之堂,也不全是伤风败俗,翻开史料,但凡有人类出没的地方,就难免写有偷窥的影子,其间..

太监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职业,没有一定的奉献精神是不能胜任的。在古代的皇宫里,为了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正,太监入宫前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防伪认证,弄虚作假十分困难。不过,这是一般情况,虽然占据了中国历史的大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占据剩余很少部分的二般情况下,太监进宫时弄虚作假就变得相当容易。..

本内容由刘永福发布在野史沉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鲜为人知的太监变法是一篇由刘永福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野史沉钩内容历史,支持刘永福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3463.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