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离婚协议书-放妻协议


近日北京一家报纸报道,敦煌出土的放妻协议要来北京展出,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但记者经过查询却被告知,这其实是一则旧闻。北京近期并没有类似的这种展览。

  柄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回忆说,敦煌出土的放妻协议2000年在庆祝敦煌藏经发现百年的时候曾来北京展出过,而且还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放妻协议实为离婚协议书

  专家介绍,放妻协议也叫放妻书。顾名思义就是放妻,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离婚协议。

  在中国历史的多数时期,女子一直是处于被压迫地位,很多朝代妇女没有离婚自由,男子可以任意休妻、出妻,女子却只能忍受。同时,女子被休、被出,被认为是奇耻大辱,改嫁更是丧失贞节。

  而这份放妻协议却给后人展示了历史上真实的一幕:妇女地位极高,夫妻之间提倡好合好散。

  这张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放妻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妇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简单的解释,就是丈夫很宽容地说:如果没有缘分,咱俩不如好合好散,离了之后,希望你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再找个好人家

  从这份协议书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的确是一份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离婚协议,但这份协议的内容也只单单说了夫妻离婚的原因:感情不和。于是请来双亲父母和亲戚朋友,做此见证,好聚好散,最后,男方还不忘给妻子一些美好的祝愿。

  从这份协议书中我们并没有看到男尊女卑的一面,看到的反而是男女平等,改嫁似乎也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样一份放妻协议也许在今天看来,人们都还很羡慕,男方有如此的宽宏胸襟,女方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在封建社会里,人们也能如此的和平分手真是令人感到惊奇。

  何人留下放妻协议?

  这份令后人感到惊奇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人留下的呢?

  据国家博物馆研究唐代史的副研究员王义康介绍,古代的放妻现象很正常,我们看到的一些放妻协议有可能是当时作为范文保留下来的,并不是当时哪一家真的要离婚而拟的放妻协议。

  他介绍,这种协议有点像我们今天的应用文,它只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大家都会照这样的固定模式去写。王义康还说,像这种放妻协议看上去双方都比较和谐,也似乎挺合理的,但是,这也只是表面上的,至于当事人的心情怎样谁也不好说。他认为,保留协议书的也不一定就是当事人,很有可能是当时的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保留下来的。

  像这样的放妻书也不只这一份,记者在网上也看到了一些不同版本的放妻协议,有双方不合的,还有谴责妻子的,还有妻子主动提出的,还有一种就是夫死可以任意改嫁的。在敦煌的考古发掘中,同时发现了几份这样的放妻书,说明在当时的敦煌民间也是很常见。

  唐朝放妻协议反映出当时的婚姻制度和社会风气

  通过检索,记者了解到,大都分观点支持,这些敦煌出土的放妻协议来自唐代。

  据介绍,敦煌出土的资料表明唐至五代时,女子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当时,性文化是比较开放的,至少再嫁是很容易的。

  唐人妇女改嫁的事是比较常见的,例如在《秋胡》话本中,秋胡几年不归,秋胡母就劝秋胡妻:不可长守空房,任从改嫁他人。婆婆竟然主动劝媳妇改嫁。

  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又属开放型社会,女性地位较高,贞节观念淡漠,使唐人婚姻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特点。

  唐代的《唐律户婚》规定:子女未征得家长同意,已经建立了婚姻关系的,法律予以认可,只有未成年而不从尊长者算违律。这条规定,从法律上为青年男女的自由择配开了绿灯。

  但是在唐代,离婚极为常见,再嫁不以为非,贞节观念的淡薄在整个封建社会都为罕见。先看离婚的法律条文。《唐律户婚》对离婚有三种规定。一、协议离婚。指男女双方自愿离异的所谓和离: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二、促裁离婚。指由夫方提出的强制离婚,即所谓出妻。三、强制离婚。夫妻凡发现有义绝和违律结婚者,必须强制离婚。

  从史实来看,提出离异者也不只是夫方,妻方提出离异的也不在少数。女方再嫁也不为失节。这从唐代妇女不以屡嫁为耻中看得很明显。唐代公主再嫁的就不在少数。

  离婚再嫁的难易和贞节观念的强弱,是衡量婚姻关系自由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唐代看,离婚改嫁和夫死再嫁习以为常,并未受贞节观念的严重束缚,它与前朝的从一而终和后代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形成鲜明的对照。

  敦煌放妻书是否出自唐代尚存争议

  很多人都认为敦煌出土的这份放妻协议是唐代的,但国家博物馆的副研究员王义康却认为,这份放妻协议还不能确定它就是唐代的。因为,敦煌文书中确有一批是唐代的,但还有一部分是五代或者是宋代,而这份放妻协议上并没有记年,因此还不能确定。

  他认为,放妻现象在唐代确实是很寻常的现象,但婚姻制度也不仅仅是唐代是自由的,一直到宋代,在民间,婚姻也是很自由的,虽然宋代的礼教是相当严格的,但妇女离婚再嫁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由于协议书没有明确的年代,我们可能不能确定它的具体年代,但它的存在至少能证明唐末五代宋初时,男女在婚姻问题上是很自由的。

《放妻书》一种

  夫妻结合是前世之缘,但如果已反目生嫌,如同猫鼠相憎,狼犬一处,那么,就不如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妇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译文大意:如果我们结合在一起是错误,不如痛快地分手来得超脱,希望你重整山河再攀高枝,也胜过两人看不顺眼互相挤兑。)

  提倡好合好散 可能出自唐朝。

评论问答

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作者:咪蒙(媒体编辑,专栏作家)“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我把公司从深圳搬到北京了。8月份决定的。9月底就搬好了。每个听说这件事的人,都惊呆了。大家都问,那,你老公罗同学怎么办?呃,众所周知,罗同学是个超级忠犬(不炫耀我会死啊)。..

太任,亦称大任,周室三母之一,她是季历(王季)之妻,姬昌(周文王)之母。周文王是历史上著名的笃行仁义、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具备圣智慈理的君王,这与太任从小就对姬昌进行的教育分不开。太任是殷商时期挚国(今河南平舆)国君任侯的二女儿,因生得美丽端庄,聪慧善良,性格温顺典雅,从小就具有高尚的..

我国古代为皇帝立正妻(即“皇后”),有一条极严格的婚前体检制度。《汉杂事秘辛》记载:东汉桓帝要立大将军梁商的女儿梁女莹为皇后,未成婚前,桓帝派吴婀女官来到梁府,一进门先观察梁女莹的走路姿势。接着,便跟梁商大将军一家说:要请梁女莹进闺房,仔细检查女公子的身体。出身豪门贵族的千金梁女莹..

我国古代为皇帝立正妻(即“皇后”),有一条极严格的婚前体检制度。《汉杂事秘辛》记载:东汉桓帝要立大将军梁商的女儿梁女莹为皇后,未成婚前,桓帝派吴婀女官来到梁府,一进门先观察梁女莹的走路姿势。接着,便跟梁商大将军一家说:要请梁女莹进闺房,仔细检查女公子的身体。出身豪门贵族的千金梁女莹..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汉武帝派遣三路汉军出击匈奴,其中,李广利率领的中路军担当主攻任务。进军初期,西路汉军抓获了匈奴的一些前哨骑兵。据这些俘虏交代,在得到汉军大举远征的情报之后,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即匈奴人将下有咒语的牛羊掩埋在汉军途经、驻扎的道路、河流旁边..

天地又路过了两劫,突然从石头缝的积血中蹦出一个女子,后世称她为太元玉女。她一出生就会说话,天生丽质,是混沌的精气所化出的精灵!由于混沌之气的包罗万有,令她的身体很是不稳定,为了净化自己的元气她每天游荡于大地山河之间,吐纳灵均之气,并自称为太元圣母!太元圣母在地上游荡了四十多年后,..

卫懿公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喜好养鹤,对鹤的宠爱超过卿大夫导致国家衰败,北方的翟人趁机联合邢国进攻卫国,卫懿公准备发兵抵抗,大臣以及士卒们都说,让你的鹤去抗击敌人吧,它们高官厚禄,我们少吃无穿的哪里能够打仗。结果卫国被翟人攻破,卫懿公被杀,卫国被迫迁徙黄河以东,当时的卫国只剩下73..

一提起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人们不由得会想起玄奘、鉴真、郑和等,但也不应该忘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外交家--西汉的冯嫽。冯嫽,中国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她随汉解忧公主远嫁到了乌孙国。由于她多才多智,成为解忧公主的得力助手。后嫁给乌孙右大将。她在协助..

美尼斯-简介美尼斯美尼斯是第一位统一埃及的君主,不过不论他本人还是他的臣民都肯定没使用过法老这一称号,因为法老这个词是埃及古王国时期最后的首都所在地孟菲斯的王宫的希伯来语音译,跟随着喜克索人入侵而来到埃及的希伯来先民用这个词来称呼曾经住在那里的国王们。近代的人沿袭《圣经》而使用法..

中国之有昌伎,究竟起于何时,据传说是远在夏时(公元前2000年左右),西汉时的刘向则认为是公元前77年至公元前6年,他在《列女传》中有过夏桀既弃礼义,淫于妇人。求四方美女积之后宫,作烂漫之乐的记载,但并不可能据此就作为有娼妓的凭据,只能说明夏桀之荒淫。而较有正式史料依据的,在时代的《板..

本内容由窦武发布在野史沉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最早的离婚协议书-放妻协议是一篇由窦武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野史沉钩内容历史,支持窦武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4151.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