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春节的故事传说与由来习俗


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之春节的由来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之守岁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之过年放爆竹的传说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的传说。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也称“爆仗”、“炮仗”、“鞭炮”。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人们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主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深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

  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暴烈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它可让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的吉利平安。

  据说唐代时,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程串做成“编炮”(既鞭炮)。燃放爆竹以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之春节接财神的传说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过了年初一,就要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

  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出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祭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变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3 5

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之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评论问答

“鲁菜”中有一道名菜叫“红烧海肠子”,这道菜的主要原料叫“海肠子”,是福山海滩特有的腔肠动物。见其外状,真是奇丑无比,酷似硕大的蚯蚓,比蚯蚓还粗笨;可是烹调成菜,却奇鲜无比。那味道醇厚凝重,大有萦绕口中永世不绝的气势。到烟台、福山,不吃海肠子等于没来过。关于海肠子,有这样一个传说..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

端午节插艾草的由来一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除了吃粽子,都要在屋子上插几根艾草,说是可以祛瘟镇邪。相传在好久好久以前,天上有位神仙来到人世巡视。当时人世风调雨顺,丰衣足食。老神仙降下云头,摇身变成了一个骨瘦如柴的要饭的。他右手拄着打狗棒,左手端着破碗,来到一家农户门前。这家女性在..

正月十五吃元宵,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那么元宵是怎么来的呢?这还要从汉朝时候说起。汉武帝手下有个大臣名叫东方朔,这个人鬼点子多,很受汉武帝的欣赏,常常邀请东方朔进皇宫用饭谈天。有一年隆冬,皇宫里的的梅花开了,汉武帝又邀请东方朔进宫赏梅。东方朔进了御花圃,还没去参见帝王,就瞥见角落..

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春节春节在农历中代表着新年到来,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上祈福的大红对联,并燃放鞭炮,希望来年顺利。根据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凶猛的怪物,不停制造恐慌。 天神将它囚禁在大山内部,每十二个月才让它出来一次。十二个月过去了,年被放了出来并开始为非作歹..

德芙巧克力的故事一1919年春天,卢森堡王室迎来了夏洛特公主继承王位,同时她又嫁给了波旁家庭的后裔费利克斯王子。作为王室后厨的一个帮厨,莱昂忙坏了,整天都在清理碗筷和盘子,双手裂开了好多口子,当他正在用盐水擦洗伤口时,一个女孩走了过来,对他说:这样一定很疼吧?这个女孩就是后来影响莱昂..

雷峰塔的传说故事小青在深山里练功夫,也不知练了多少年,看看自己的本事练得差不多了,就赶回杭州来,寻法海和尚报仇。这时候,法海和尚还在看守着雷峰塔。小青寻到净慈寺,就跟他在南屏山下大战起来。他们打了三日三夜,小青越战越猛,法海和尚只累得“呼哧呼哧”直喘气。两人从净慈寺前打到雷峰塔下..

我国幅员辽阔,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独特的中秋节的习俗。中秋正逢各种果子成熟上市,是个果子秋,老北京人直接称它为果子节。河南人极为重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新禾入廪,游子当归,合家团聚。如有家人身居异乡,必在赏月时致以怀念..

相传好久好久以前,弥勒一带苗家盗版中有一对恋人,男青年叫嘎然,从小练有一身好武艺,能剑善射,生性直爽,是个名传四方的好猎手;女青年叫玛娘,相貌漂亮,心灵手巧,能绣百种花鸟佳图,并有一副好歌喉,连天上的百灵鸟一听到她的歌声,就随着伴唱起来,方圆百里的男青年都追慕她。附近村里有户财主..

我国古人用用十二种动物表示属相,就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后来,人们完婚都要看看属相是否相克。这种民俗还要从西汉说起。有一年元宵节,汉武帝刘彻脱去龙袍,换上便服,花几个近臣的庇护下,走上大街,观灯玩耍。见堕胎之中,成群结队的姑娘们,都长得象花儿一般。汉武帝问了几个都是十六岁。..

本内容由萧道成发布在睡前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春节的故事传说与由来习俗是一篇由萧道成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睡前故事内容历史,支持萧道成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4990.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