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问题青年之孟达


写到刘封的时候已经提到孟达。觉得孟达这个人还真不简单。志中没有孟达的传,大约是他经常反复,同时死得又那么难看,陈大哥觉得他没有多少可取之处吧。

  其实他跟陈大哥和我一样,都是川人。相传川人不出川就是虫,一旦出了川就会变龙。对于这句话,可以姑妄听之,至少我出川八年,就不觉得自己成了什么龙。不过这句话用在孟达身上,倒还真有些道理。

  前面提到孟达的时候,已经说到他的小心眼。当然他的小心眼还是有原因的,那就是看透了刘备集团这个家族企业的本质,觉得自己没有发展前途。但刘备虽然对他有所防备,其实也是人之常情,能够派他独当一面已经说明刘备对他的信任了。现在只不过把原来授予的权利暂时收回来而已。我想四川人之所以不出川就是虫,跟周围环境的影响还是有点关系吧。总想一口吃个胖子,稍有挫折就有些打退堂鼓了。孟达这时候的心思,未尝不是因为暂时的挫折而如此。这时候孟达实际上出川了,但离得不远,也还没有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川人这种急功近利之后的找不到东南西北在他身上表现无遗。当然不仅仅是川人,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人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类型。但他们比川人幸运,有更多的可以受到挫折的机会。川人也不是不受挫折,但川人在受挫折之前,已经被告知就要受挫折了,而且是因为规则的原因。今日南方将客观原因归结于规则,恐怕往前溯源,还是要溯到川人的头上,或者就是川人的流亚。深圳人总觉得我盲目乐观,他们不知道从小我周围就生活着众多盲目悲观的人,等到看见深圳的事情,实际上我已经知道希望存在于中了。很多永恒而古老的命题在三五年之内就会被搞得粉碎,就连今日的川人,也不得不从虫的尴尬处境中蜕变,不出川也可以看到很多龙了。这让我这个还乡的假冒龙实在惭愧不已。

  闲话休提,还是说到孟达。昨天提到孟达曾经给刘封一封信,这封信实在写得精彩,不过是虫的那种精彩,今日所有愿意做虫的人都会拍案叫绝,就连不愿做虫的人,也会忍不住翘翘大拇指的。从孟达的文采看来,他还是一个很有修养的文士,吸收了自司马相如以来的蜀中文气。一个出川太迟的川人的情况本来就很糟糕了,又沾染了文人的陋习,就更加不堪起来。文人是软弱的,一棒打下去就会哇哇大叫,看见贼人过来就两股战战,遇到不平的事情就神经衰弱。孟达给刘封的信未尝没有道理,只不过道理被他放大了。从心理学上来说,就是自己做了坏事,要给自己找一个合法的理由。很多杀人犯都以为自己没有干坏事。那么孟达到底为自己找的什么理由呢?

  这个理由不但经常被中国的文人用滥了,就是西方的文人,也是一次次捡起来当宝贝。那就是人心不可测,未来不可期,一个人能够苟延残喘就是幸福。

  为自己找够了合理性,孟达又开始为刘封寻找叛变的理由。无论如何,这封劝降的书信跟《与陈伯之书》有的一比。只不过丘迟是真情实感,而孟达则是挖空心思。孟达认为刘封离开父母侍奉刘备是不孝,现在自己取祸不远还不走是不智,别人的正确意见听不进去是不义。他说的还是有道理的。刘封的父母当时还在魏国,如果投降魏国,就能一家团圆。第二点不用说了。关于第三点,可能刘封在上庸的时候还是被孟达和申耽申仪等人劝降过的,当时三人看到他的处境,可能还是真诚的,但刘封可能心中有愧,就反而伤害了三个人。既然有理由,刘封为什么不听呢?

  这就是我说到的孟达挖空心思没有真情实感。把三国读完了之后我们会发现,孟达自己都是游移不定的。刘备死了之后,孟达可能觉得在魏国也没有多大作为,而诸葛亮作为知识分子,可能大家还更有共同语言,于是又打起了还蜀的小算盘,诸葛亮也真心地同意了,甚至在得知司马懿被重新启用之后,还去书信通知孟达。从这里看来,孟达降魏也是不得已的。只是当初做了不该做的错事,知道自己触怒了刘备,才不得不然。

  孟达如果不是不救关羽,也就不会降魏,这已经一目了然。而孟达之所以不救关羽,也是因为他遇到挫折之后不是寻找自己的原因,反而去苛求痛恨别人,并费煞苦心诱惑刘封做坏事。在不救关羽这件事上面,孟达是主犯,而刘封只是从犯。

评论问答

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种树,邻居家的三个青年说开了风凉话:“要是为了建房子种树还说得过去,可瞧他这么大的年纪还种什么树!一定是老糊涂了。”“老天在上,请问您的这一举动能给您带来什么好处?您必须像圣经中所说的族长一样长寿不老才行。何必要操那份闲心,去关心和您八杆子打不到的未来呢?从今天..

好久以前,有一个很大的村子。在村子的尽头,有一面很大的湖泊。湖水既能浇灌农田,又能处理人畜的饮水问题。以往,这儿是个令人憧憬的地方。但是今后,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两个残酷的龙魔,住进了湖里。它们中的一个是乌龟精,一个是蛤蟆精。自从这两个妖精住进湖里,它们每年要村里给它们献祭一对青年..

刘夫人是袁绍的老婆,大约袁绍的三个儿子都是她生的。但她跟袁绍一样,都爱小儿子袁尚,所以她和袁绍都希望让袁尚继承袁绍的事业。由于她参与了这件事情,所以她在三国中出场了。刘夫人在问题青年中排名18,是因为她的妒忌和狠毒。在《三国志》的注和演义中,都有大致相似的记载。裴松之在袁绍传的注中..

关于傅士仁这个人,在志中是有记载的。关羽传: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寥寥数语,写出了麋芳和傅士仁叛变投敌的前因后果。演义说两人为关羽前队,..

历史这种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真就没办法评个对错一来你没在当时的环境中,很难理解当时人的想法,二来编史的人也会把自己的好恶夹杂其中即使是亲眼所见的事,由于立场不同,做出的解释都不同,更何况历史了。所以综观三国除了袁术这类智商不足、品德恶劣、文不成、武不就的角色,大多数的反派..

李傕和郭汜这两个家伙,实在分不出高低。今天重新去读志,总想找出两个人的高下来,最后发现仍然是徒劳。既然如此,就不分高下也罢。英雄记说,李傕是北地人;而郭汜是张掖人,又名多;两个人都是董卓的部下。董卓的军队,实际上就是一个坏人的生产中心。其他如牛辅张济等辈,因为前有董卓,后有郭李,..

演义第72回:玄德引军出迎。两阵对圆,玄德令刘封出马。操骂曰:卖履小儿,常使假子拒敌;吾若唤黄须儿来,汝假子为肉泥矣。刘封大怒,挺枪骤马,直取曹操。这一段写得很有意思。曹操看到刘封出马,就故意激怒刘封,借着骂刘备,把刘封很损了一下。实际上以曹操之精明,之所以要损刘封,也就是因为刚刚..

演义中有两个人死于家人告发。一个是董承,一个是黄奎。而家人告发的原因,都于奸情有关。但董承是自取其祸,黄奎却是祸从天降。害董承的家童庆童,差点因为与侍女云英私通而被董承杀死,因为被关起来逃走,才想到去向曹操告密,以期保全自己。可以说,庆童虽有告发之行为,尚有可恕之处。但害黄奎的小..

志载,麋芳是麋竺的弟弟。陶谦死后,麋竺带领徐州人到小沛迎接刘备为徐州之主。吕布攻破徐州之后,掳掠刘备的妻子,麋竺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并庄园奴客二千人,积存的金银货币全部贡献给刘备,让刘备能够东山再起。刘备投降曹操之后,麋竺被曹操表为嬴郡太守,麋芳也被表为彭城相。这是麋芳在志中第..

关于苗泽,演义上说的也不多,前后就那么两段,提到苗泽的也不过那几句。但演义的魅力所在,就是描摹一个人,寥寥数语,便能够穷形尽像。苗泽的出场虽然不多,但留下的印象,却非常生动。演义首先以一句泽欲得春香,正无计可施,交代了当时苗泽的处境。按照今日的观点,苗泽敢于跟黄奎的小妾谈恋爱,其..

本内容由刘曜发布在野史沉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三国问题青年之孟达是一篇由刘曜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野史沉钩内容历史,支持刘曜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5296.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