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 杏婵


  在西湖边上,从前有一个杏花村,杏花村里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姑娘名叫杏婵。

  杏婵七八岁的时候,一个初夏的晌午,她在村前杏树林里的草地上放牛。这时,树上的杏子已经成熟了,一颗颗红的杏子落下来,刚好落在杏婵脚前。她拾起杏子,正想送进嘴巴去吃,却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说话:“小姑娘,小姑娘,别咬,放了我。”

  杏婵看看四周,静悄悄地一个人也没有,是谁在和她说话呢,她心里惊疑,手一松,杏子就掉一地来。说也奇怪,那杏子竟变成了一个天上少有的美女,立在她面前,原来是杏仙出来啦!

  杏仙从头上拔下一支光彩夺目的金钗,交到杏婵的手里,笑咪咪地对她说:“勤劳好心的小姑娘,送给你这支金钗吧。等你碰到急难的时候,只要敲敲金钗,叫三声杏仙,我就会来帮助你的。”说完,杏仙就又变成一个顶大顶红的杏子飞到树上去了。

  杏婵长大后,嫁给宋老爹的第九个儿子做媳妇。她嫁到宋家,小两口过得很和睦,公婆也喜欢她。别样都好,只是家里人多心不齐。你要往东,他要往西;你要吃甜,他要吃咸。公公是老实人,管不了九个又长又大的儿子;婆婆好说话,也做不了媳妇们的主。杏婵见公公平时谋虑的事情多,常提个一言半语,她的主意,总是又对又好。若是婆婆忘了什么,她也都想得起来。因此,公婆有事都爱和她商量。

  这一来,却惹得那八个媳妇不高兴,以为公婆偏疼小婶子,她们就暗地里嘀咕起来。

  一天,轮到杏婵做饭了。她刚煮好一镬饭、一镬老豆腐,大嫂子就在厨房门口向她招手,要她去剪个鞋样。她刚一出去,二嫂子轻手轻脚走进厨房,往灶洞里加了几块大木柴,又往豆腐里撒了几把盐。等到杏婵回厨房的时候,只闻得一阵扑鼻的焦味,揭开饭镬盖看看,一镬好饭都烧焦了。再掀起菜镬盖,尝尝豆腐的味道咸得发苦。她一猜度,心中都明白了,却一声不响地往饭镬里加上勺水,煮成一镬镬焦粥;又往豆腐镬里加了些水,调些菱粉,煮成了一镬豆腐羹。开饭的时候到了,下田的人都回来了,伢儿们也忙着搬桌子板凳。八个嫂嫂站在一边,

  挤眉弄眼地等着吃焦糊饭、咸豆腐,看笑话儿。这当儿,杏婵笑吟吟地端出了饭菜来,对大家说:“天气热,我给大家煮了镬焦粥,好解解渴。这老豆腐大家也吃腻了,我变个法子,煮成豆腐羹让大家换换口味。”

  公公、婆婆、大伯、小侄子、小侄女……一家人都吃得高兴起来,一边吃,一边夸那豆腐羹味道好,说那镬焦粥又香又解渴,把两镬子饭菜吃得精光。

  经过这一回,嫂嫂们也真心佩服杏婵了,又看她敬重公婆,体贴丈夫,待人和气,就公推她来当这个家,让年老的公婆把担子松一松。

  杏婵当家以后,从来也不拿大,有事总是和大家商量,把一切田里事、家务事都安排得停停当当的。那九个弟兄专做地里的生活,家里事一点也不要他们操心。家里头,妯娌九个,纺纱织布,缝衣做鞋,每天把饭食安排得好好的。婆婆专管那些幼小的伢儿,公公专管上街赶集。那大一些的伢儿,放牛、割草、砍柴、拾粪,也都有事做。这样,一家人吃不愁,穿不愁,生活慢慢地好起来,房屋也翻了新。

  杏婵管家管得很公平,吃的穿的,从不厚这个薄那个,总是人人都有份。全家老小,老人爱小辈,小辈敬老人;弟兄间,妯娌间,也都和和气气,连那小伢儿们也都变得乖了。

  杏婵又最乐意帮助人家,邻居们缺少柴米、用具的时候,她总是不等人家开口就借给他们。所以,周围村庄里的人们,都敬佩杏婵。人们教训起女儿媳妇来,总是说:“你看看人家杏婵!”

  你了夸杏婵,我也夸杏婵,传来传去,皇宫里的皇帝也得知了。皇帝不信真会有这么能干的媳妇,就派一个钦差大臣,送一粒杏仁去给宋老爹一家人吃,看看杏婵拿它怎么办。

  宋老爹一家人听了圣旨,都惊呆了。只有杏婵不慌不忙地从钦差大臣手中接过杏仁,说道:“钦差大人,辛苦了。请在堂屋里坐坐,看我们一家吃了这杏仁再走吧。”

  杏婵搬来砖头,当场在堂屋里迭起一座灶,灶上安一口大镬,烧了满满的一镬滚水。她把杏仁放在镬里煮烂了,又往镬里加了一些红糖,就一勺一勺盛起来。哈!不多不少,正好均均匀匀地每人一碗,全家大小都吃到了杏仁茶!

  钦差大臣回报了皇帝,还说:“这杏婵不但聪明能干,而且是个天仙般的美人哩!”皇帝听说有这么一个美人,就不管三七二一,叫钦差大臣带上三千御林军,去把杏婵抢进宫来。

  这一大群人马,浩浩荡荡地来到西湖过,把宋老爹的屋子都团团围住。钦差大臣进屋去宣读圣旨,宋老爹一家人都哭叫起来了:妇女伢儿们牵着杏婵的袖子裙子啼哭,男人们七嘴八舌地和钦差大臣说理争吵,乱嘈嘈地闹成一片。杏婵双手拦住了家里人,向钦差大臣说:“请你们在门外稍等一会儿,让我收拾收拾,换身衣裳就随你动身。”

  杏婵走进房里,从头上拔下我金钗,在桌沿上敲敲,叫了三声“杏仙”。杏仙就站在她面前了。她就向杏仙说:“杏仙啊,现在我到了急难的时刻,请你帮助我吧!”

  杏仙说:“好,让我把你的家搬到西湖的底下去,永远过平安的日子吧!”

  杏婵点点头。杏仙把袖子轻轻一拂就呼呼地刮起狂风来,把宋老爹全家从口,连带着房屋、牛羊、农具……统统都吹进西湖里去了。

  狂风把钦差大臣和三千御林军吹得七零八落。等到风平浪静,他们赶到湖边去看时,还望见一根烟囱露在湖面上呢!一会儿,烟囱也不见了,宋老爹一家就这样安安稳稳地沉到西湖底下去了。

  自从杏婵他们搬到湖底,邻居常常惦记着他们。有一个邻居想试试看,他们是不是还在湖底下活着,就在湖边喊了一声杏婵,向她借一张耕田的犁。过一歇歇辰光,真的有一张犁浮上水面来啦。以后,村里人缺少什么物件应用,就用这方法向湖底去借。若是外地来的陌生人,游西湖走乏了想歇歇力,也只要向杏婵讲一声,马上就会有桌椅板凳浮上来给你坐。这样过了许多年。有一次,不知是哪个贪心的人借了杏婵家四条板凳,竟搬回自己家去。大概是杏婵生了气,从此以后,人们就再不能向湖里借到东西了。

评论问答

我相信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 硝烟的战争!请相信风雨过后一定有 彩虹!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一起来看看钟南山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5篇,欢迎查阅!钟南山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1在手机上看见您眼里含着泪光的照片,我感慨万分!当说到国歌响起时,您在哽咽。您说:“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

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 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那么读书的故事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读书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读书的故事1牛角挂书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

6年前,我和同学绫子大学毕业后一起闯荡广州。在南下的绿皮火车上,我们踌躇满志又颇为惶恐。一天一夜后,突然置身于广州的花花世界时,我们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勤奋好学的故事,希望你们喜欢。勤奋好学的故事11781年6月9日,史蒂芬孙出生于英国一个贫苦的矿工家庭。他的父亲是..

众所周知,从2009年7月5日下午乌鲁木齐发生的“7·5”事件到如今昆明火车站砍人、市区公交车爆炸,民族之间的关系日渐紧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团结小故事,希望你们喜欢。团结小故事1国强则民强,国富则民富,国家昌盛则民族亦昌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面貌焕然一新、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

林伟和丁晓红大学毕业后,拼命在外面打拼,先是租房住,后来买了一套两居室的小楼房,才六十多平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好邻居故事,希望你们喜欢。好邻居故事1柯蒂斯说:“我不和孩子们共用浴室,也不用和其他人分一个衣橱,橱柜很宽敞。我们都很在乎孩子们。我已经一个人待了好多年,也很喜欢一..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节俭小故事,希望你们喜欢。节俭小故事1就在中央狠刹“吃喝风”,大陆人人把“建设节约型社会”挂在嘴边的当下,“节俭帝”的美誉却颁给了香港影帝周润发。2013年4月2日,周润发花2.2块港币乘坐普..

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名的人,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那么你知道哪些名人故事呢?今天故事亭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名人故事100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名人故事100字1徐悲鸿早年留学法国,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尤其精于素描。对于中国画,他是主张改革的:“..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那么你知道抗战期间有什么小故事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抗战红色经典简短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抗战小故事11941年10月5日上午,风和日丽。蔚县大南山的山脚下有个12岁的放牛娃,叫张大义。正赶着地主的..

2012年5月14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那晚,陈晓卿在博客上做了一个谦虚的推荐:“今晚没事都看看吧。不难看,真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爱国主义故事,希望你们喜欢。爱国主义故事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几乎每战必败。虎门之战败,广州之战败,厦门之战败,定海之战败,..

读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呐喊》随笔读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呐喊》随笔1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的作品。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呐喊》文集却让人读过后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狂人日记》,“疯言疯语”可所说的却未必不是真话。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恐怖的封建压..

本内容由霍去病发布在中国民间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中国民间故事 杏婵是一篇由霍去病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中国民间故事内容历史,支持霍去病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9102.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