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故乡的历史小说


写给故乡的历史小说

  上个世纪80年代,杨广虎正在西安求学,他就带着我在西安的一位朋友的推荐信来到我家与我谈文学。那个时侯,我就知道他在宝鸡上初中时就开始发表小说和诗歌。2002年,我来西安工作后,知道他是一位活跃于文坛的“70后作家”,在《诗选刊》、《天津文学》、《延河》、《百花园》等国内外文学刊物发表文章600多篇,出版个人作品集多部,也获得西安文学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理论奖,第三届陕西文艺评论奖、第二届中国徐霞客散文游记奖等。基于他不凡的文学实力,我在改刊《陕西文学界》后不久,就在《青年作家栏》介绍过他,配发了张志春教授为他写的评论。

  癸已年秋月的一天,我正在岐山周公庙参加一个散文笔会,广虎来电说他写了一部关于宝鸡名仕“党崇雅”的人物传记历史小说,邀我为他写个序。

  “党崇雅”是明末清初西府宝鸡一位很有影响的“大官”,因其曾被授国史院大学士而入阁,老百姓称之为“党阁老”。阁老是明清之际时人对入阁官员的一种通俗又不失尊敬的称呼。清时,内阁制多有变化,称谓上也有些不同,但入阁实际上就是拜相。

  我在宝鸡生活多年,关于“党阁老”其人其事在民间流传的很多故事早有耳闻,但《明季北略》、《宝鸡县志》等一些正史的记载与之出入很大。到底是民间传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还是正史记载歪曲了这个“为民请命”的历史人物形像。这个问题至今争论不休。当然,小说不是历史教课书,小说需要想象和虚构。然而,历史小说创作需要尊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真实。这就需要作者对当时的历史真实进行缜密地梳理,把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历史的判断与审美的判断有机地统一起来。

  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个人在历史前进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限的。历史小说的文学创作如何走出历史的“故纸堆”,如何把风云变幻,尘封己人的复杂历史事件和人物挖掘出来,在还其历史本来面目的基础上又大胆想象和虚构,使人物命运透射出历史发展的光影,让人们充分了解历史上的“党阁老”。通过文学形象的塑造,推陈出新,让这一历史人物鲜明化、形象化、立体化,青年作家杨广虎担当了这一责任。

  广虎生在蟠龙塬,从小耳闻目染,听到大人讲过许多“党阁老”的故事,独隐秦岭终南山,经过十余年对明清历史资料的苦读,特别是对一些细节的发掘,加上他独有的审美惑受和文学见解,历时三载,终于完成了这部历史小说的创作。

  看了这部人物传记历史小说,我有以下的几点感受:

  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用文学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是在于其种种复杂的内外部矛盾。”这些基本观点。明清易帜,朝代更替,这是矛盾发展的结果,历史的必然。“势事造英雄”。凡是有作为的人,对社会历史都曾起过一定作用的人,都程度不同的要在历史上留下一些痕迹。作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个体,社会前进的一份子,党崇雅,被历史所挤压、推掀、胁裹,其所作所为,往往不完全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历史推动的原因,也有个人选择的因素。作者在这方面有自己辩证思考的整体性。

  二、站在民族大团结的角度,表现一个封建仕大夫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一种国家思想观念下的生活品德,对于政权集团内部的上层政体的政治人物来讲,自觉维护国家和政权利益是其不可推御的政治责任和义务。由期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和社会,上层建筑的政体掌控者一定要以博大、宽阔、仁慈、和善的情怀关爱我们每一个民族和公民。中国历史上两次异族建朝,一次是有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建立元朝,一次是有英明远虑的努尔哈赤建立清朝,许多汉民族的精英立朝辅政,实现了民族团结、融合和发展。党崇雅就是一例。不管怎样,一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一粒沙子,只要爱国爱民,顺应历史发展,才不会被历史淘汰。

  三、坚持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深受儒家教化、诗礼传家的党崇雅,在社会历史的巨变中,更朝换代三易其主,政治动荡,人格撕裂,气节隐匿,装聋卖哑,消遥不党。他既非阉党,也不是东林党,置身于朋党斗争之外,关注民生疾苦,做好本职事务。有人说他做官圆滑,毫无操守;有人说他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是智意之材;有人说他是奸佞降贼,见风使陀的失节政客;有人说他是“良禽择木而栖”,投诚仕清有眼光等等,但最终被乾隆皇帝定为“贰臣”。这就需要我们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去客观公允的评价,探幽发微,不能拿现在的眼光去判断和衡量当时的人和事。党崇雅作为那个时期封建仕大夫阶层的代表人物,有其先进性的一面,也有其历史局限性的一面。这部小说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知识和个人成长经历,特别是他深处明末清初三十年的复杂环境中,所做所想、心理斗争,便于我们全面的'了解这段历史、了解这个人物。

  四、注重细节虚构,写活历史人物。作者选取明末清初三十年这一重要历史阶段作为背景,在大明、大顺、大清的三朝更替、朋党之争、满汉对抗,各种矛盾尖锐的斗争中,用生活细节突现党崇雅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写他圆滑的迫不得己;写他感情的自然流露;写他进退在朝野之中的必然性。作者把历史文献、野史逸闻、民间传说、宫廷朝政、隐士文化、地域风情、旅游文化、法律财政等揉合在一起,既是明清的“上河图”,又是生活的“浮世绘”。作者给党崇雅的政治人格中注入诗人的浪漫气质,在政治人格与文化人格的统一中展开细节的虚构和描写,把零碎、散漫的历史材料贯穿起来,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中传达自己的文学观念。

  党崇雅告老还乡,在宝鸡太平堡先后十年间所写的诗集《鹃失啼》自序中说:“曾闻鸟之鹃者,愧德不灵,若遂自亡,化而为鸟,血鸣达旦,余曷鸣乎,惟德不朽,生其具耳,是以遽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卫武公行年七十,而兴淇澳绿竹之感。原所存出,岂无谓哉,余也按步循墙,讵敢自外于古,不了之生,逼八十矣。视彼五十,七十,课行若何,昼为夜息,旦气若何。追昔泣今,此心之悔,翻天覆地。犹然我也,秦人不自哀,谁其哀之,亦曰: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且得一寸心,容此万斛愁,芦灰可止滔水也耶?二子能指东南翔雍耶?凿井窥天,倾肝沥胆,卒至竭思,血枯归化,不得结舌无声,人乎鸟乎,向谁鸣乎。故曰《鹃失啼》。”他的悔恨之心、,可见一斑。他是一个三朝元老,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人,只有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才有可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行为方式。

  党崇雅不被世人完全理解,是因为我们还有许多不知道的历史真相。这一思想,在广虎的笔下得到了说明。

  广虎是宝鸡人,他创作这部小说,是对故乡往昔历史上的一些人事的回望。多年前,他曾说过,要为故乡写一本书。这部作品既是写给故乡的,也是写给整个社会的。

  故乡在何方?在远方,在遥远的地方;在生命的童年里,在遥远的记忆中。

  一个人的背影在历史的大幕下,在岁月的冲击和复盖下,变得日益模糊,很不清晰。但对故乡的情感永远是鲜活的。

  故乡不仅仅是每个人地理意义上出生的地方,也是心灵深处一片“净土”,心隐的地方。

  这块心灵的芳草地,在每个人的情感深处。四十不惑的广虎在工作之余,以一颗平静之心创作了这部人物传记历史小说,很不容易。 可是说,这部小说是一部富有情感色彩的地理志,一部隐士生活的心灵史。

  我祝贺他,是为序。

评论问答

历史小说连载:大明官紫禁追趋夜色阑,景阳钟动漏声残。≥天门掩映莺花树,黄道澄清淑气寒。星斗遥临花外落,旌旗只在仗前看。侍臣欲进阳春曲,圣主恩深和转难。一晃已经是弘治五年,天色未亮,方应物就从床上爬了起来,因为他要上早朝,作为天子近臣,他想溜号翘班都不可能。方刘氏比丈夫起身更早,然..

孙武的故里问题,前人已有成说,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的孙子武者,齐人也。史学界至今仍有争议,广饶说、惠民说、博兴说、临淄说并存。那么孙武的故里究竟是在何地呢?惠民说1987年,为编纂《惠民县志人物志》,县政府有关部门开展了孙子故里的考证工作,为此,成立了专门孙子研究筹备小组,研究人员..

李季兰的《相思怨》是写给谁的《唐才子传》里说李季兰“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其父嫌她性情不好,把她送到道观修行。她比“茶圣”陆羽大二十多岁,两人经常煮雪烹茶,对坐清谈。在湖州,李季兰在观中生病时,陆羽前去探望,李季兰非常感动,写了一首《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

妈妈给堕胎婴灵忏悔文,写给堕胎婴灵的忏悔书亲爱的小宝:你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在心里是这样称呼你的,请允许我还可以这样喊你。妈妈心里有好多的话想说,但是提起笔..

作为俄罗斯文学的两位伟大的人物,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间曾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嫌隙。作为同代作家,屠格涅夫曾是托尔斯泰文学之路的引路人,而最终却因为阶级立场的不同而走向分裂。有史可考的记录是1861年5月的一天,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应邀来到作家朋友费特的庄园做客。期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辩,使得..

董永的故乡到底是哪里董永的故乡在西溪镇千乘郡(今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据考证是大型黄梅戏电影《天仙配》故事的发源地和男主人公董永的故里(该剧中有"家住丹阳姓董名永"的唱词),1953年剧作家正是来此采风后编写出《天仙配》。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遗迹众多,村民绝大多数都姓董,且一直以先人..

中国古代6大帝王1、秦始皇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

董永故里在哪呀董永故里在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董永的故里董山里村位于现在的苏皖交界处,马鞍山市博望区的丹阳镇,根据考证,这里是大型黄梅戏《天仙配》的故事发源地,和董永的故里。在1953年的时候,剧作家来到董永的故里进行采风以后,根据民年传说边写出来了《天仙配》,并且这里的村民大多都姓..

鲁迅写的故乡全文《故乡》 鲁迅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

明安国铜活字 本《吴中水利 通志》影印本。是国内现存最 早用汉字印刷 的活字本之一古籍收藏中有一个分支,叫作“活字本”。在收藏界,活字本亦是小众收藏,关注与研究者不多。活字印 刷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如今已成为我们这个印刷术故乡的“陌客”。古籍收藏市场近些年来时冷时热,有珍藏旧本 出现..

本内容由沈客卿发布在微小说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写给故乡的历史小说是一篇由沈客卿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微小说内容历史,支持沈客卿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9228.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