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兵穿的盔甲好像没什么用,为什么还要穿呢?


看来提问的同志受影视剧和武侠小说的影响确实非常大。我知道以前很多历史或武侠剧这所用道具真是满满的塑料感,神勇无敌的主角手起刀落,影视剧里身穿“盔甲”的兵人甲或乙应声倒地,怎么一个爽字了得,就是这些场景可能让提问的同志感受不到盔甲的作用。但是,我国影视剧也是在与时俱进的嘛!好歹您看一下《长安十二时辰》这样的历史剧啊!里面披甲士兵的打斗场景就真实很多。

好了!我就不扯影视剧了!先说个结论:古代军士不披甲上阵,那不是去打仗的,那几乎是去找死的,尤其是涉及肉搏层面的时候,披甲之士对上无甲之人,根本就是场没有悬念的单方面杀戮。

如果盔甲真的在战场上可有可无,为什么我国古代的中央政府对盔甲的严防死守要超过其他兵器呢?翻一下典籍就知道无论是私人或者组织或者达官显贵私藏盔甲就是重罪。举几个例子吧!

先来看元朝,原文如下。

《元史·卷一百五》:诸私藏甲全副者,处死;不成副者,笞五十七,徒一年;零散甲片不堪穿系御敌者,笞三十七。

看见吧,在元朝收藏铠甲一整副,如果被官府发现,直接送你去阎王爷那儿报道,处死!处死!处死!重要的事说三遍。

再来看看继元而起的大明。对私藏盔甲者比元朝仁慈一些,虽然罪不至死,但是后果依然很严重。马甲、傍牌、火筒、火炮、旗纛、号带之类的,全都不能持有,若持有一件“杖八十”。如果有人胆敢私自制造,那就是“杖一百”,赠送“流放三千里”套餐。

至于清朝代明而起后,对盔甲的禁令直接沿袭了明朝的条文,对《大明律》一字不差的进行了拷贝,所以从法律条文上来说对民间收藏铠甲的惩罚力度,明清两代是一样的。下图为康熙朝《大清会典》所载私藏盔甲之禁令。看看明清时代的禁令,对弓箭、刀、枪、弩、鱼叉、禾叉都不在禁限,但对盔甲的监管就是死咬不放松。在顺治六年,清廷考虑到战事尚未结束,民间局势混乱,允许百姓持有鸟铳、三眼铳、弓箭、刀、枪、当然马匹等项,但是唯有火炮和盔甲不能拥有,务必严厉禁止。封建统治者视民间持有盔甲之行为如洪水猛兽可见一斑。

当然,以上法律条文仅仅针对民间私藏铠甲行为,若是权贵敢于私藏盔甲,藏的越多,结局越惨(这个阶层比较有权有势,一藏就会以百计数)。一般来说就会被当成谋反来处理,你解释也没用,直接进入死亡快车道,就比如说汉初的周亚夫以“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就是做葬器用的,结果被诬告后,下狱,“因不食五日,欧血而死”。

《汉书·卷四十》:廷尉责问曰:“君侯欲反何?”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乎?”吏曰:“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

还有明武宗时期的大宦官刘瑾,在其失势后被抄家没产,开列清单。在明武宗得知刘瑾还收藏着暗藏刀具的团扇、盔甲一千多副、弓弩五百的时候,勃然大怒:“瑾果反。”随后,命令进入下狱审讯阶段。审讯内容也是围绕私藏盔甲的事展开。内容如下。

蔡震:“公卿皆朝廷所用,云何由汝?抑汝何藏甲也?”

刘瑾:“以卫上。”

蔡震:“何藏之私室?”

(刘瑾)语塞。

然后,“既上狱,上命毋覆奏,凌迟之三日,枭其首,榜狱词处决图于天下”,怎一个惨字了得。

至于能显示盔甲防护作用,甚至关键时候能保命的史料多了去了,提问的同志不看史料偏偏相信电视连续剧,直是不可思议。可以这么说,要不是有盔甲这种防御性兵器护体,明朝、清朝的开国者早就没了,我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还指不定叫啥名呢!

像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在创业初期就卷入了孙德崖和郭子兴的内斗,要不是有盔甲护体,可能那时候命就没了,死在《明太祖实录》的卷二部分,更不要说开创后来的大明王朝。

《明太祖实录·卷二》:上即策马疾驰,群骑急追,兵及上身,上时衷甲,虽被创而无所伤。展转十余里,复为短兵所及,因坠马,顾路左适有乘马者在旁,亦与上有旧,呼与同载,上奔跃其乘马。

还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建州女真的过程中,攻打董鄂部的翁科洛城,中标两次,一次被对方的神箭手射中脑袋,“一箭正中其首,透盔伤肉深指许”,幸好头盔够硬,努尔哈赤所受的仅仅是皮外伤,另外一箭射中其颈部,这回是受了重伤,但是这支箭又被头盔下的锁子围领缓冲了一下,保住了一条性命,得以大难不死,想想看,如果没有盔甲护体,努尔哈赤的头部和颈部肯定是要被弓箭射个对穿的,登时就没命了。

盔甲有没有用不是很明显吗?

精良的盔甲具有极强的防御力,大大提高了古代士兵在战场上的生存率。所以不管是什么势力,只要成规模,就一定会提高士兵的披甲率。就比如说明朝,据《四镇三关志》记载,辽东镇有兵94045人,铠甲75074副,披甲率高达79.8%;真保镇有兵54303人,铠甲52796副,披甲率高达97%;蓟镇有兵131135人,铠甲69892副,披甲率高达53%;昌平镇有兵30923人,铠甲19480副,披甲率高达53%。而据《全辽志》记载,辽东镇每年生产头盔3520顶,甲3200副,要知道古代的盔甲生产也是挺复杂的,这个产量已经是不错了。

缺铁如蒙古人,也尽量给其精锐部队配备盔甲,蒙古人“甲胄以铁为之,或明或暗,制与中国同,最为坚固,矢不能入”。

而努尔哈赤在反明前,已然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盔甲产业链,毕竟东北有铁矿,冶铁业一旦被点开开始批量制造盔甲兵器,“北门外则铁匠居之,专治铠甲”,据《李朝实录》记载,八旗军的披甲率非常高,“其兵有八部,二十五哨为一部,四百人为一哨。一哨之中,别抄百、长甲百、短甲百、两重甲百。别抄者(很可能是后金军中的精锐护军)着水银甲,万军之中,表表易认,行则在后,阵则居内,专用于决胜。两重甲用于攻城填壕”。当然,《李朝实录》可能事涉夸张,但据《满文老档》记载,后金军一牛录内可能配备了150副铠甲。

士兵广泛披甲当然是提高了战场的生存率,这样的例子更是一抓一大把,就举几个例子。

就比如说在万历援朝之战中的碧蹄馆之战,日方史料记载,明军盔甲刺不穿,砍不动,弓箭也没法射透,坚固的让人绝望,要几个人围攻一个明军士兵才行。

再如《经略复国要编》载,在碧蹄馆之战中,明军将领李宁,因为有盔甲甲叶削弱了日军火铳弹丸的攻击力,未造成重伤。“铳子击穿左肋甲叶,未曾重伤”。

再来看看《满文老档》。

这位叫哈宁阿的将领在已巳之变中与袁崇焕所统的关宁军交锋,“盔伤四处、甲袖刀伤二处”,这就说明他在战斗过程中头盔挨了四下,躯干挨了两下,躯干的事我就不提了,不戴头盔,头部被砍四刀或挨四箭试一试,确定不会两腿一蹬嗝屁吗?

再来看看这位叫劳萨的。“盔中箭一处”,不戴头盔挨一箭试试?

再如郑成功巨资打造的“铁人军”,由军中优中选优的士兵组成的重甲步兵,攻打南京之役,首战就击败了清军的重骑兵。清军形容“铁人军”“俱全身是铁,箭射不透,刀斩不入”,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披上重甲,完全就是人型坦克,一旦结成方阵,硬冲很难有胜算。

所以,一旦一个精兵披上坚固的盔甲,战场生存率是很高的,怎么能说是没用呢?不要被电视剧骗了。

引用文献:《清世祖实录》、《明太祖实录》、《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经略复国要编》、《四镇三关志》、《满文老档》、《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全辽志》、《元史》、《大明律》、康熙朝《大清会典》、《夷俗记》、《汉书》、《石匮书》、《东夷考》、《从征实录》

参考文献:《万历朝鲜战争全史》

评论问答

上帝为地上创造了人,创造了动物,创造了植物,创造了一切。在所有创造物中,上帝最喜爱人,他为人准备了可口的食物,为人类制定了公正的法律,让人类和睦相处,过着美好的日子。 上帝自己住在天上,但他不愿和他所创造的孩子们离得太远,所以,那时天不像现在这么高,天和地离得很近,人们一伸手就能..

寓言故事:两个士兵一起赶路,途中,他们被一个强盗所劫。一个马上逃躲到一边,另一个勇敢地迎上去,与之搏斗,杀死了强盗。这时,那胆子小的士兵跑过 来,抽出剑,并将外衣丢开,大声说:“我来对付他,我要让他知道,他所抢劫的是什么人。”这时,那名勇敢的士兵说:“我只愿你刚才能来帮助我,即使..

大多妇女做完针线,在弄断线头的时候,不用剪刀剪,都欢畅用牙咬,这是什么原由呢?听人家说,从前有个人叫陆忠,他老婆刘氏生得又美丽又贤惠,养个儿子胖乎乎的,也讨人喜,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的。哪晓得昙花一现,不知什么时候,陆忠与本村的季氏勾结上了。不到一年,就卖掉了十几亩田,贴了这个野婆娘..

合众资源·3A企业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刘承元在总裁班讲课,我经常问老板总裁们,你们在管理中有哪些问题?尽管回答五花八门,但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执行力太差、沟通不畅、职责不清、考核不到位……我再问,那你们知道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吗?学员们的回答大多是否定的。我的回答却让他们感到意外,我说:..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横亘着一条大河,河中一般都会写有楚河汉界四个大字。所谓楚河汉界,等于源于历史上的楚汉相争。据《史记》记载: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也就是说,鸿沟就是楚河汉界。楚河汉界究竟在哪里呢? 据记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是在古代豫州荥阳成皋一带,它北临黄河,西依..

中国古代的一夫一妻制,实质上是一夫多妻制,从春秋战国以后,已逐渐以制度形式规定下来。一夫多妻,主要是在奴隶主、贵族、官僚中实行,他们当然可以随心所欲地玩弄女奴,但那和婚姻无关,女奴连妾也算不上,只是供男子发泄性欲、玩之即弃的工具而已。多妻的情况,在当时的民间有,但不普遍,即使有妾..

清翟灏的《通俗编妇女》说:今俗谓丧妻曰断弦,再娶曰续弦。古人常以琴瑟比喻配偶,以续弦比喻丧妻再娶。而用于男子离异再娶,或女子再嫁,均不合适。相传,春秋时俞伯牙善鼓琴,其妻极赞赏他的琴技,常让俞伯牙抚琴给她听。后伯牙妻重病,卧床不起。伯牙请医熬药精心侍奉,可总不收效。伯牙常为此焦急..

把自己的老婆看成器物一般出租给另外男人的陋俗,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萌芽,一直到民国才开始由盛而衰,新中国成立后,典妻才彻底消失。或许是赋税繁重,或者是真的走投无路,但拿着自己的老婆抵押给别人换钱糊口,终归是令人不耻的行为,但在古代,尽管朝廷也曾颁布法律禁止,但典妻依然蔓延开来,竟..

《金瓶梅》讳莫如深,不是每人都可以看到它的完整面目。时至今日,《金瓶梅》仍旧被视为色情书,不仅少儿不宜,成人也不宜,它依然不能被正常看待,色与淫依然仍是它的标签..

古说:好淫者,牝上不长毛。这就是说好淫的女人,阴部不长毛。据计阴毛的数量,跟眉毛和手脚的体毛几乎成正比。在中国称女人的同性爱为磨镜,这是由于无毛被视为当然而引起的。在我国古代的医学书里,认为鉴定一个女人的好坏,首先要详细调查她阴户与腋下的毛发。如果毛发软软地,静静地,则那个女人就..

本内容由韩非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古代士兵穿的盔甲好像没什么用,为什么还要穿呢?是一篇由韩非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韩非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12642.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