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雍正王朝》为例,探究清朝皇室爵位晋封制度中的考虑因素


导语:《雍正王朝》虽然改编自二月河先生的小说,对历史史实有着出于艺术加工需要和情节发展需要的人为修改,但其整体时间和事件的存在、发生、发展还是较大程度的遵照了历史史实。尤其对于康熙朝时期的官员服饰、官衔设定、礼仪制度,尤其是皇室成员爵位晋封方面基本还原了清朝皇室爵位晋封制度的实际情况。

在剧中出现的九位皇子,从贝子到亲王爵位的晋封,都有着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原因,而且和皇子的出身有着直接关系,这对于研究清朝皇室成员爵位晋封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清朝爵位主要有三种体系组成,分别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清朝皇室成员爵位就属于“宗室爵位”。

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依照其民族传统的爵位晋封制度已经开始初露端倪,“贝勒”既是爵位又是官职代称,乃系当时皇室成员的最高等级。对于清朝后世形成的皇室成员爵位晋封制度,《清史稿·皇子世表》中这样记载:

崇德元年,定九等爵。顺治六年,复定为亲、郡王至奉恩将军凡十二等,有功封,有恩封,有考封。

也就是说,自皇太极建立清朝以后,清朝的宗室爵位晋封才形成统一的制度,到顺治六年才明确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共计十二等爵位,而且对于爵位的晋封有三种形式:功封、恩封、考封。

功封:即为清初时期为建立后金政权、建立清朝而做出巨大贡献、建立不世功勋的皇室成员予以爵位的晋封原因。《中国古代恩典制度》中对于功封的定义为:

清代封爵之制,凡宗室王公立有功勋者,皆可赐爵。或以功勋晋封,都称功封。以军功锡封郡王者,若无亲生子孙,亦准亲兄弟及亲兄弟之子袭封。惟以军功封王爵者,并准世袭罔替。

此种爵位的晋封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立有功勋”,至于这个功勋的大小如何界定就有皇帝和“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同议定。更重要的是,此种爵位的晋封拥有“世袭罔替”也就是“铁帽子王”的特权,乃系清朝皇室爵位中最高一等。

恩封:即为仅因为自身的皇子身份而获得爵位的晋封原因。《大清会典》对于此种爵位晋封有着详细规定:

皇子年至十五岁,由宗人府具奏请封,奉旨允准后再具题予封;如奉旨暂行停封,俟五年后再行奏请,其仍奉旨暂停者亦如之。

由此可见,“恩封”完全在于“皇恩”的多寡,在于皇帝对于皇子的看法和恩宠。自康熙朝开始,碍于皇子有别于皇室宗亲的特殊身份,皇子恩封的情况普遍出现,甚至会全部得到晋封,只是晋封的爵位等级不同而已。

考封:清朝为了防止出现类似明朝“一子承袭,余子降等”制度下造成的宗室爵位庞大而对国家财政、皇室宗亲管理造成巨大负担的局面,而采取的一种特殊降爵制度。主要针对宗室爵位的后世承继情况而言。《大清会典》明显规定:

宗室亲王以下除一子得袭父封爵外,其余诸子年至20岁例得推封。受封前,由宗人府汇题,考试翻译、马箭、步箭。皆优者,始受应封之爵。两优一平者,降一等;一优二平者、二优一劣者,降二等;三平、一优一平一劣者,降三等;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全劣者,皆停封。

康熙皇帝作为清朝最“高产”的皇帝,有史可查的后宫嫔妃就多达66位,一生共抚育皇子35人,活到成年的就有24位。再加上经过顺治朝对于皇室爵位晋封制度的完善,康熙皇帝在落实皇室爵位尤其是皇子爵位晋封上,很有代表性和对后世的借鉴意义。

清朝皇室爵位降级承袭明细

01 皇子出身,决定了皇子爵位晋封的“基数”在《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的众位皇子在爵位晋封中,如果将皇子爵位高低按照加减算术题来划定,皇子生母的身份则决定了皇子爵位晋封的基数。

该剧的开篇,对于众位皇子的爵位交代就足以说明皇子出身对于爵位晋封基数的大幅增加。

皇长子胤褆:贝勒爵位,生母惠妃叶赫那拉氏,“四妃”第一位;

嫡子胤礽:太子,生母孝诚皇后赫舍里氏;

皇三子胤祉:贝勒爵位,生母荣妃马佳氏,“四妃”第四位;

皇四子胤禛:贝勒爵位,生母德妃乌雅氏,“四妃”第三位;

皇八子胤禩:贝勒爵位,生母良妃卫氏,庶妃;

皇九子胤禟:贝子爵位,生母宜妃郭络罗氏,“四妃”第二位;

皇十子胤䄉:贝子爵位,生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三子胤祥:贝子爵位,生母蒙古喀尔喀大汗之女;

皇十四子胤禵:贝子爵位,生母德妃乌雅氏,同胤禛乃系一母同胞。

(上述皇子爵位和其生母均按照《雍正王朝》具体剧情设定说明!)

《雍正王朝》剧照

由此可见,除皇八子胤禩因为“贤明”而自幼受康熙皇帝厚爱,皇十三子胤祥因为“工于书画、骑射”而备受康熙皇帝信任和恩宠外,其余皇子得以较早晋封爵位基本全部得益于其生母的高贵出身。而且这些后宫嫔妃全部来自于满洲八旗或者八旗包衣,尤其是胤礽更是得益于来自满洲贵族家族的生母——孝诚仁皇后。

对皇子初一晋封的爵位,可以为后续晋封爵位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一个较高的基数,此后不论是建立功勋还是皇帝恩宠,在较高基数基础上再行晋封的爵位都会是显赫、高贵的所在,较之其他皇子差距更为明显。

如果按照百分比来划分皇子爵位晋封的原因分摊,那么一个高贵的出身,生母的位分高低应该占据40%的较高比例,而且因为它关乎爵位晋封基数,所以生母出身几乎直接决定了皇子最后的爵位甚至皇位归属。

02 恩封中的“功封”成分占比皇四子胤禛因为“江南募捐”任务中的出色表现,而从贝勒爵位晋封为郡王爵位,成为众位皇子中第一个王爵。

皇八子胤禩在“花钱买命案”中的“出色”表现,而被晋封郡王爵位。而且对于胤禩的爵位晋封有着明确说明:

审理此案的功臣胤禩,被康熙赞为“深明事理、用心正大、处事明达”,特旨加封为廉郡王爵位。

皇八子胤禩剧照

这都是皇子因为在具体分办事务中的出色表现,所做成绩乃至所建功勋而被康熙皇帝“恩封”的典型代表事例。但这又不能简单的归结到“皇帝加恩”,功勋在晋封爵位的原因组成中占据了几乎80%的比例,这就形成了除建国皇室功臣外,清朝皇室爵位晋封的另一种原因所在,那就是功封和恩封的综合因素印象下的爵位晋封。

如果没有建立功勋,皇子爵位或许不会加封至少不会那么早加封;但如果没有皇帝恩赏,就算建立功勋,也不会得到加封或者较早加封。功封和恩封两种晋封原因相辅相成、相互依托,共同决定皇子的最终爵位。

但此种爵位晋封毕竟和开国功勋不能相比,所以还只能属于“恩封”层面,所封爵位并不能“世袭罔替”。

但此种情况也有特例,那个被雍正皇帝赞为“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的皇十三子胤祥就是例外情况。

《清史稿·皇子世表》对于胤祥亲王爵位能够世袭罔替做出过说明:

雍正后,惟怡贤亲王以公忠体国,恭忠亲王以赞襄大政,醇贤亲王以德宗本生考,皆世袭罔替。

这和《雍正王朝》的演绎桥段和具体人设相同,胤祥之所以能被“恩封”亲王,而且能够例外的“世袭罔替”,就是因为“以公忠体国”,为大清王朝殚精竭虑、为雍正皇帝死而后已的劳苦功高。但如果没有雍正皇帝的加恩,胤祥头上的怡亲王帽子能够“世袭罔替”几无可能。

由此足以说明,恩封皇室爵位虽然必须皇恩在内,但功勋的建立才是前决条件,在“恩封”的原因组成中,功勋和皇恩的占比应该分为80%和20%的各自占比。

康熙皇帝剧照

而在剧中太子胤礽首次被废时,康熙皇帝对皇长子胤褆、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亲王爵位的晋封,乃系出自政局动荡下的必要决断,乃系安抚和拉拢胤礽以外皇子党派势力的无奈之举。

四位皇子正好是四个皇子党派的首脑人物,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康熙皇帝的刻意安排。所以,这既不属于纯粹的恩封,也不属于带有功封因素的恩封,乃属特例。这种情况在道光皇帝驾崩时也出现过。

道光皇帝的传位诏书中,除了将皇位传给皇四子(嫡子)爱新觉罗·奕詝外,还同时将皇六子爱新觉罗·奕訢晋封为亲王爵位。

《清史稿·列传八·诸王七》记载:

爱新觉罗·奕訢,宣宗第六子。与文宗同在书房,肄武事,共制枪法二十八势、刀法十八势,宣宗赐以名,枪曰“棣华协力”,刀曰“宝锷宣威”,并以白虹刀赐奕?。文宗即位,封为恭亲王。

而咸丰皇帝将奕訢晋封为亲王爵位就是来自:道光帝内有御笔两谕,一为“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一为“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

道光皇帝对于皇位的主要竞争者——奕詝和奕訢的妥善安排就是对于皇子势力的平衡,对于后世君臣关系的最佳安排。

除此之外,正儿八经的恩封,《清史稿·皇子世表》中也有说明:

自馀宗潢繁衍,非国有大庆,不得恩封。

所以,逢国之大庆才例行的皇子爵位晋封,才属于正常的“恩封”制度。

03 新皇登基对于前朝皇子的爵位晋封因素考虑《雍正王朝》中,皇四子胤禛在“九王夺嫡”事件中成功杀出重围,登基为帝,而后将缓释三子胤祥从贝子爵位直接加封为亲王爵位;将皇十四子胤禵从贝子爵位加封为郡王爵位、赏亲王奉;皇八子胤禩和皇九子胤禟则被直接削爵,甚至逐出皇室。雍正皇帝对于四位前朝皇子的晋封,就基本能够代表清朝新皇登基后对于皇兄弟爵位晋封的因素考虑。

1、自身政治势力的晋封

康熙朝晚年的“九王夺嫡”事件中,皇十三子胤祥一直坚定的站在皇四子胤禛身后,支持拥护;胤禛登基成为雍正皇帝以后,胤祥凭借自己在军界的影响,抓住兵权,擎天保驾。雍正皇帝在诸多骂名之下,刚刚登基立足未稳,他急需自身政治势力的拉拢和安抚,继续“四爷党”成员的继续支持和站位,所以对胤祥的爵位加封和对年羹尧、隆科多的重用都是出自皇权稳固统治的需要,出自皇帝权威维护的需要。

而对于胤禵爵位加封就属于朝野观瞻和皇帝正面形象的维护和生母乌雅氏的影响。

2、昔日政敌的晋封或者降爵、削爵处理

雍正皇帝登基后,昔日的政敌,以皇八子胤禩为代表的“八爷党”对于皇帝之位依然不死心,依然抱有极大的幻想,对雍正皇帝的新政和治国举措处处掣肘、到处下绊。为了巩固皇权统治,为了稳定朝局,雍正皇帝对于昔日政敌的打击也是不遗余力甚至血腥无情的!

将胤禩和胤禟削爵群经、逐出皇室甚至赐名侮辱就是雍正皇帝铲除政敌的重要手段,虽然国语冷酷,但效果明显。

所以,皇子爵位的最后高度并不确定,这并不仅仅取决于当朝册封,更在于新皇登基以后得到的待遇和恩赏;哪怕是已经去世,也会因为生前罪行或者后世子孙的罪过而被降爵或者削爵。当然,也会因为后世子孙的巨大功勋,自己的爵位得以晋封的例子存在。

所以,如果清朝皇室成员最终爵位的确立在清朝并无定数,哪怕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也会因为具体情况出现旁支承继甚至中止爵位传承的情况。

作为清朝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在皇室成员爵位晋封制度上的科学完善,从根本上杜绝了明朝“分封皇子、驻地为王”制度对中央朝廷的威胁;杜绝了“一子承袭、余子降等”制度造成的宗室爵位泛滥、国家财政负担等弊端。而且,清朝皇室爵位晋封中,对于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也决定了其爵位晋封的公正性。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恩典制度》、《大清会典》、《清史稿·列传八·诸王七》、《清史稿·皇子世表》、《电视剧——雍正王朝》

(文章中出现的康熙朝皇子具体事例基本依据《雍正王朝》演绎桥段和具体人设,并不依据历史史实,烦请辨识!)

评论问答

清初,曾有一位名叫孔四贞的汉族公主。孔四贞的父亲孔有德原是明朝镇守辽阳的一名参将,降清后封为定南王,镇守广西,驻军桂林。顺治九年,张献忠起义,打败孔家军,孔有德手刃爱妾,闭门自焚。其全家被大西军所杀,只有女儿孔四贞被其部下国安救出。世族及孝庄皇后将其接入宫中抚养顺治十一年,孔有德..

清朝统治者入关统一全国后,为了笼络和网罗知识分子,顺治元年宣布沿袭明朝惯例,按期开科取士。顺治二年在北方数省举行乡试,录取了清朝首批举人;顺治三年在北京举行会试,录取了开国的首批进士;四年又加行会试,多取江南文士。顺治一朝18年,共开8科,录取进士2591人,几乎连年考试,而令顺治帝头痛..

在我们印象当中,公主和太子从一出生都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他们从出生意味着吃喝不愁,等长大了会嫁给一个驸马,过上幸福的生活,其实历史并非如此。在古代格格嫁给谁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一般皇上安排格格出嫁,更多得是考虑政治婚姻。当公主和驸马结婚之后,两个人就分开住,这种情况在清朝的时候最..

我们经常看电视,特别是小时候,只要一打开电视机都会找一些古装片,我最难忘的就是清官“刘罗锅”了。故事亭小编也跟大家分享一些“刘罗锅”的故事吧!刘罗锅智告贪官一天傍晚,乾隆皇帝来到午门散步。抬头一望,只见午门至正阳门那段御道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地方已磨损得坑坑洼洼,觉得有失皇家体面,..

皇室间的兄弟相争、骨肉相残,一直伴随着世界历史,前段时间朝鲜金家兄弟的故事就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次。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兄弟相残,来看看失败者的..

就在丰臣秀吉出兵朝鲜的第二年,努尔哈赤打败了最强的竞争对手海西女真,又经历了二十多年征战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称“天命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大明烦之又烦却挥之不去的噩梦。很显然,这是致命的20年。明朝和朝鲜怎能坐视不管呢?都是丰臣秀吉惹的祸。一场大战下来..

清代乾隆朝出过不少贪官。除了我们熟知的古今第一贪官和砷,在乾隆四十六年时,还出过一位很厉害的贪官,名叫王亶望。如果不是和坤后来天天向上,穷追猛赶,估计他就要成为清朝最大贪官了,比较好玩的是,负责查抄王亶望的闽浙总督陈辉祖比王宜望还贪,伺机占有了前者的绝大部分家产,后来却主动撞到了..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前,列国诸侯向来就没有一个划一的制度。不说别的,就拿交通来说吧。各国都有车马,主要的地方都有通车马的道儿,可是道儿有宽有狭,车辆有大有小。各地方的车只能够在自己的地方走着方便。当时秦国的兵车要在三十六郡的道儿上都能很快地走,可就办不到了。要是秦国的兵车不能立刻开..

当清朝政府和太平天国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胡雪岩在杭州开了一家“胡庆余堂”药铺。一般来说在乱世之中是很少有人敢开药铺的,因为在乱世之中开药铺是赚不了钱的。在乱世之中,兵匪交战,伤残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出门在外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病都需要药,但是在乱世中出行的人大都不会带太多的钱在身边,..

这是清朝乾隆十七年的事。一天清早,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闯入广西苍梧县衙正堂,双膝跪下,举状鸣冤。县令李文正,见堂下有人告状,把惊堂木一拍,道:“你告何人?慢慢道来。”原告抬起头,呈上状子,声泪俱下:“小人余阿吕,家住西门枥木桥,告前街米店店主邱以诚赖账不还,辱骂小人。邱以诚于康熙五..

本内容由嫪毐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以《雍正王朝》为例,探究清朝皇室爵位晋封制度中的考虑因素是一篇由嫪毐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嫪毐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16164.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