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启继位始末 谁让夏启破坏了禅让制


  四千多年前,中国发生了一场特大的洪水灾害。这场水害引出了一连串的精彩故事,其中,一个细节成就了夏启以四千年家天下的封建社会取代了中国远古历史上的王位禅让制。

  大水之灾威胁着中原各个部落的生活,为了治理洪水,唐尧命令有崇氏部落的首领鲧去治理洪水。鲧用围堵的办法治理水害,结果事与愿违,九年也没能治理水灾。唐尧将失职的鲧处死,让鲧的儿子姒禹继续治理水灾。姒禹采取了以疏导为主的方法,开山凿渠把洪水引入大江大河,疏入大海,形成后世广泛流传的大禹治水的故事。于是,姒禹名声在外,赢得了各部落百姓的拥戴,最终成为夏王朝的第一个帝王。

  姒禹的儿子叫姒启,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夏启,亦称夏后启、亦称夏后开,姓姒,名启,又作开。

  夏启是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二任王,简历应当填写:祖父崇伯鲧,父亲是夏王朝首任帝王姒禹,母亲是涂山氏女子,名叫女娇。

  相传,鲧的妻子有莘氏女志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姒禹,当时的帝王唐尧赐以姒姓。姒禹治理了水患,指导百姓兴修沟渠,发展农业,领兵平定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虞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禅让给了他,因称夏禹。

  姒禹死后,其子夏启继位,巩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统治。夏立国四百多年,共传十七王。

  夏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颇有名气,一是因为他是因治理大水而有名的大禹的儿子,二是因为他是中国夏朝的第二个君主,三是因为他用武力夺取了王位,是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父传子,家天下由他开始在中国沿袭了四千多年。

  据历史学家考证,夏启在位起讫公元前2061前2052年;生卒年公元前2130前2052年;出生地涂山(今浙江绍兴西北);迁都黄台冈(今河南新密境内);年号帝启元年(辛丑,公元前2060年)。

  那么,在四千多年前君主禅让制度流行的年代,是什么细节促成夏启得到王位?夏启为什么又要用武力巩固王位呢?

  《史记》和《尚书》都叙述了尧、舜、禹禅让王位的史事。唐尧死后,虞舜继位,用同样的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姒禹为继承人。姒禹晚期,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姒禹又举伯益为继承人。可以说,禅让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人才选拔制度,是选举贤能的体现,是人民意愿的体现,天下之大人人平等。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这些禅让包括:公元8年,西汉的孺子婴禅让给新朝的王莽;公元220年,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公元265年,曹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西晋武帝司马炎;公元420年,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南朝宋武帝刘裕;公元479年,南朝宋顺帝刘准禅让给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公元502年,南朝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南朝梁武帝萧衍;公元557年,南朝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南朝陈武帝陈霸先;公元581年,北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朝文帝杨坚

  非常明显,禅让制确有弊端。一是在上古时期各种监督机制不完善和管理透明度不高的情况下,禅让也只是一种外在形式而已,所谓人才的贤能是口口相传的,是可以人为神话的;二是禅让制的实施往往还要披上一层假惺惺的礼让外衣被选举的首领要躲在山间森林或者隐蔽之处,推让再三,然后由族人或者部下拥戴他出来这种假惺惺的礼让是本文叙述的细节关键。

  虞舜百岁时到南方巡游,突然患病,死在了苍梧山(今湖南宁远县南)。接任的姒禹听到此讯,亲自率领众臣以隆重的礼仪为舜建造了陵墓,并在苍梧山修庙祭祖,这就是至今犹存的零陵和舜庙 (今湖南宁远)。

  守孝期满之后,姒禹让出了帝位给虞舜的儿子,自己躲避起来。但是,百姓对姒禹十分拥护,因为姒禹治水对百姓的贡献太大,因此,姒禹最终继承了帝王之位。

  姒禹晚年,想效仿尧、舜,找一个贤能的人来接替自己,曾征询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挑选在帝舜时就掌管刑法的皋陶作他的继承人,让皋陶管理政事。可惜,皋陶品德虽好,年龄太大,没等接任,皋陶就先禹王而死去。姒禹又立伯益为接班人,却把军政大权交给了儿子夏启,而且外出的时候,常常带着儿子夏启。结果,夏启在百姓当中的形象远胜过伯益。这个细节是姒禹无意间为禅让制的覆灭埋下的祸根。

  公元前2061年秋,帝禹出巡时在会稽死了,虽然,帝禹临终前有意把天下禅让给伯益;但是,伯益辅佐帝禹执政的时间太短,百姓尚未蒙受他的德泽,所以各氏族首领都不去朝拜伯益而去朝拜夏启,并且说:吾君之子也(启是我君帝禹的儿子啊)(《孟子》)。

  伯益并非无德无才,而是兢兢业业为国家出力。伯益曾经是大禹治水的一名主要助手,发明过一种凿井的新方法。伯益擅长畜牧和狩猎,曾教会人们用火烧的办法来驱赶林中的野兽。

  伯益

  然而,伯益的想法过于天真。伯益以为天下从此就是自己的了,便在帝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市告城镇)即位称王,坐上了天子之位。但是,伯益也看到了百姓对夏启的拥戴,看到了自己所处位置的不稳定。帝禹三年丧服完毕以后,伯益就将天下让给帝禹的儿子夏启,自己避居到箕山的南面去了。

  当年,唐尧禅让帝位给虞舜,虞舜躲避起来,客套了一番,礼让给了唐尧的儿子丹朱,最后,还是虞舜做了帝王;虞舜禅让帝位给姒禹,姒禹也躲避起来,客套一番,礼让给了虞舜的儿子商均,最后,还是姒禹坐了帝位;现在,姒禹禅让帝位给了伯益,伯益当然也要学着先辈的样子,躲避起来客套一番了。急什么,帝位早晚是自己的。

  这是中国帝王禅让史上的一个关键细节,也是中国上古历史的一个关键细节伯益假惺惺地避居箕山之阳,期望夏启假惺惺地号召百姓呼唤伯益出山,可是,伯益的愿望没有实现。夏启没有对他客套,百姓也没有拥戴他出山,伯益的愿望成为了泡影。

  假如伯益没有假惺惺地避居箕山之阳,按照夏禹的禅让坚决继位,禅让制一定还会继续延续若干年,中国历史还不至于早早进入家天下王位继承时代。但是,伯益偏偏假惺惺地避居箕山之阳,让中国古代历史就此转换了一个新的时代。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记载:帝禹的儿子启有贤德,天下的百姓,都希望他能继承共主的位置,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最后,人们拥立夏启做了帝位。后人神化夏启为仙《山海经海外西经》: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明代画家蒋应镐绘制的《山海经释义》插图中就有《夏启御飞龙》。

  综合历史记载,禅让虽是一种制度,但是,关键还在于继承者是否具有威望,关键还在于继承者能否收揽众心。

  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韩非子》)从此,启用武力开启了王位由父子世代相传的世袭制。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被天下为家的奴隶社会所代替。

  可以想见,拥有合法王位的伯益是不甘心被大家冷落的,避居箕山之阳一是为了回避夏启的武力威胁,二是为了期待百姓拥戴他出山。可惜,这件事情让伯益弄假成真,百姓拥戴姒启,夏启并不客气,堂而皇之登上了王位,丝毫没有表露出禅让王位于伯益的意愿,于是伯益便开始发牢骚,做了一些不利于夏启的小动作。最后,伯益恼羞成怒,召集自己的东夷部族率军向夏启杀来,企图夺取王位。

  这个时候,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夏启的王位是不稳定的,可是,夏启早有防备,并采取了自己的措施夏启使用武力杀死了伯益,夏启即位后,以辛丑年(公元前2060年)为帝启元年。

  除了伯益,对夏启不满的还有其他一些部落。帝启二年(壬寅,公元前2059年)春,有扈氏族(位今陕西西安户县西北)对夏启继承帝位非常不满,认为夏启不尊祖训,背叛天道,以武力谋取王位,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因此发动叛乱。以尧、舜举贤,禹独传子,故伐启。(《淮南子齐俗训》)

  夏启亲自率兵讨伐有扈氏族,双方在甘地(今河南洛阳西)展开决战。战前,夏启作《甘誓》一文,以严明军纪,鼓舞士气。夏启召集六军的将帅,义正词严地说:六军的将帅们,我要告诉大家,有扈氏对天帝不敬,王命不遵,是上天借我的手来消灭他们!因此你们要服从我的命令,奋力出击,不可懈怠!战斗的时候,在战车左边的人,如果不尽到自己的职责,就是不服从命令;在战车右边的人,如果不尽到自己的职责,就是不服从命令;驾驭车马的人如果不听军令,不尽职责,就是不服从命令。服从命令的人,我将在祖庙赏赐他;对于不服从命令的人,我会在社坛前处死他,还要处罚他们的子孙。

  经过激烈的战斗,夏启终于灭掉了有扈氏,巩固了自己的帝位。夏启效仿父王姒禹当年涂山大会之举,于帝启二年(壬寅,公元前2059年)秋在钧台(今河南禹州南)召开天下诸侯大会。《左传昭公四年》说夏启有钧台之享,指的就是这次大会。

  钧台位于今禹州市城南三峰山之阳,有山禺水从台下流过,绕大陵迤逦而向东南,汇颖水,注淮河,进长江而入东海。钧台大享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大型国宴,参加享礼者有记载为执玉帛者万国,相传为八百诸候,每位诸候席前摆五个筐、五个高脚盆、五个铜鼎,里边盛满美味佳肴。

  孔子说: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认为唐尧、虞舜的禅让制和夏、商、周所施行的世袭制都是顺从天意的行为,是历史进步的表现,应该予以肯定。孟子也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看见了也就是人民群众看见了,天听见了也就是人民群众听见了,意思是说天意就是民意。

  由于夏王朝初次建立,都城处于不稳定状态,为了防卫和战争的需要,急需建有坚固防御设施的新都。《中华都城要览》中称:夏启继位后,阳城被毁,启只好迁居新都。2005年4月16日,新华社报道,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四名专家齐聚河南省新密市,对新密新寨古城遗址的性质与地位、溱洧文化的内容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后认为,新寨遗址就是夏启都城,新密溱洧流域中心区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重要基点和起始地。

  禅让制和家天下有什么不同呢?《礼记礼运篇》讲姒禹以前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首领依其品德才能选举产生(选贤与能)。姒禹以后,原始公社制度解体了,国家财产成了一家私产,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私有制已成合法,天子之位传子而不传贤,父死子继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大人世及以为礼)。

  其实,家天下取代禅让制之后,天下并不太平。史载夏启有六个儿子,这六个儿子品德都不怎么好,特别是小儿子武观,几度反叛想夺王位。夏启活着的时候两度原谅了他,但是,夏启死后不会知道,家天下也有夏朝灭亡的时候。

  夏启在位执政虚记十年(《通鉴外纪》),死于帝启九年(已酉,公元前2052年),终年七十九岁,王号启,尊号夏启、夏后启,谥号帝启。夏启死后,出现了五子争权斗争。夏启在位九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尽管,家天下取代了禅让制共达四千余年,但是,家天下的天下也是经常更换姓氏,并没有实现上古时期人民所期待的那样和睦太平。

评论问答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按照清廷惯例,每五十年才举办一次千叟宴。1722年康熙帝在阳春园宴请全国七十岁以上老人两千四百..

禅让制,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没有血缘关系的禅让更是不把..

辽道宗在位期间,辽政治腐败,国势逐渐衰落。道宗并没有进行改革图新,而且本人也腐朽奢侈,这时地主官僚急剧兼并土地,百姓痛苦不堪,怨声载道。辽道宗重用耶律乙辛等奸佞..

公元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军平定了天山南北,将这块汉代西域都护府、唐代安西都护府的故土,重新归入了大一统王朝的版图。因此,清高宗受新觉罗弘历就以“新附旧疆”之意,将这块达16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广袤土地,命名为“新疆”……山雨欲来乾隆帝平定新疆之后,在南疆的广大地区,清廷仍保留了当..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国民党政府为挽救日益恶化的经济危机,于1948年8月在全国实行币制改革,强行收缴金银外币,发行新货币金圆券。受命于“危难”之时,欲替党国“补天”王云五是今天大多数人都非常陌生的历史人物,然而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却是一个有较大影响力的著名社会贤达,也是金圆券币制改..

四千多年前,中国发生了一场特大的洪水灾害。这场水害引出了一连串的精彩故事,其中,一个细节成就了夏启以四千年家天下的封建社会取代了中国远古历史上的王位禅让制。大水之灾威胁着中原各个部落的生活,为了治理洪水,唐尧命令有崇氏部落的首领鲧去治理洪水。鲧用围堵的办法治理水害,结果事与愿违,..

AB团(英语:Anti-Bolshevik League)是国民党中反共者于1926年12月在江西成立的一个团体,AB团的主要工作是在与共产党争夺江西省国民党的党内权力。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帮助国民党在江西建立党组织。因此在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中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占有优势。1926年11月8日,北伐军攻克南昌。蒋..

日本乘机占领德国山东势力范围1914年8月初,称为同盟国的德、奥一方的国家,和称为协约国的法、英、俄一方的国家,相继向对方宣战。由于这些主要参战国在中国都有势力范围,于是,他们都拉拢中国,以期保有并扩大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8月6日,北京政府宣布中立。8月23日,日本第二舰队封锁胶州湾,要求..

或许你可能不清楚特洛伊战争,但你应该知道木马屠城记吧!那场战争其实距今已有四千年。战争结束后,失败的一方受到羞辱与毁灭的结局。然而胜利的一方也没好过,漫长的战事..

雍正,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一方面他刻薄寡恩、阴鸷残忍、权力欲极强;而在另一方面,他励精图治,敢于向利益集团开炮,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改革家。一生之中,雍正..

本内容由孙秀发布在野史沉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夏启继位始末 谁让夏启破坏了禅让制是一篇由孙秀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野史沉钩内容历史,支持孙秀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28786.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