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在“9.18”前夕


1931年9月的盛京气象

  沈阳,是溥仪的祖先当年曾经驻留的帝京。不过1931年9月的沈阳气象已经完全不同。沈阳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都市,人口70万,城市规模、功能与北京、上海、天津相比还略逊一筹,但已是中国当时的第四大城市,气象繁华,各国人流熙来攘往。原因就是国际化程度高,说句实话,比起现在的沈阳都要更国际化:当时领事馆有16家,侨民有30余万。火车直接通往国外。辽宁社科院专门研究30年代东北历史的研究员张志强介绍。

  当然,所谓国际化,并不仅仅是硬件,更多的是市民心态。9月16日《盛京时报》的一条花边新闻评论了近来沈阳青年男女受欧风西化之影响,皆醉心男女欢合事,尤以学校男女学生为最多。每年临时快乐的父母,用敏捷毒辣的手段,导致婴孩死亡,其数目不可计算。这条新闻的标题是大字的弃子。沈阳正为它的国家化欢喜而烦恼着。

  与东北其他城市相似,沈阳奉行的是二元政治体制:日本人在日俄战争后,以满铁附属地为名,管辖着自己占领的区域;张氏政权在另外的区域忙于建设:从交通、城市规划、商业、教育等方面野心勃勃地制造一个繁华的都会。也许就是双方的竞争之心,才造成了沈阳飞速的发展。按照现在的说法,张氏政权搞了不少开发区。张志强说。张作霖和张学良长年聘请意大利和比利时的市政规划人员和建筑师在沈阳破土动工,先后建设了大东新市区、惠工工业区等。里面的建筑群落全是欧洲风格的,你看老沈阳北站,高穹薄壳,现在也不落伍。车站外是笔直辐射出去的大道,旁边是高大的树木。完全欧化的新区域使得人们在目睹当时的沈阳照片时仍不习惯。

  当时沈阳工商业均具备国际化特征,除了为数众多的日韩企业外,英、美、法、德均在此地开设有银行和企业。国内也有江浙帮、闽粤派、直隶帮等各种商业团伙在此地竞争。沈阳当时也是东北铁路枢纽,五条铁路通向朝鲜、苏联、北京、阜新和大连。市民交通以追逐新潮为乐,当时有轨电车在沈阳已常见,而小汽车数量不输于北京。关于坐火车到城外域外旅行的广告,也开始出现在这时间的沈阳报纸上。

  说到工业,沈阳的近代城市工业体系可不是日本人造起来的,这种观念一定要纠正。张志强说。上世纪20年代是沈阳重工业的形成期,当时日本在自己完全控制的大连搞大大连主义,张氏政权因而在沈阳大力发展重工业:3万多人的东三省兵工厂占地1000亩;服务全中国的无线电通讯业直通欧美;全中国的第一个造币厂、第一台载重汽车都出现在这里。大量的民族资本家也在此地发展。从某种程度来说,正是沈阳的发展,导致了日本更大的贪婪。沈阳作家马秋芬说,因为九一八之后,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地落到了日本人手中。

  9月16日的沈阳报纸上,奉天肇新陶瓷公司的广告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是肇新陶瓷常做的广告,它生产的砖瓦和陶瓷是当时东北一带的名牌产品。所有者杜重远是沈阳一直在鼓吹反对日货的民族资本家。作为陶瓷专家的他设立奉天肇新陶瓷公司,首创中国机械制瓷,将日本的大华等工厂击垮。他被日本人告到法庭上,在法庭上,他的著名演说是泣血告同胞书。

  9月16日的东北,还在忍受着日本军队的频繁演习。长春日军示威演习,城郊又遭蹂躏。《北平晨报》报道当日的日军演习用了这样的标题。东北各地日军,不时演习野操,驻长春之日军第三旅团第四联队,与独立守备队,分为二组,此前未通知我地方当局,竟演习攻防长春战。划城西北散步关,五里堡,新立屯,及城西南之黄瓜沟,田家油坊,城后堡等地为战场。

  溥仪的家事与国事

  9月16日的《北平晨报》登出这样一则新闻:《溥仪家庭风波可望和平了结》。文章说,当天午后2时,双方律师约见,淑妃(文绣)大势已趋脱离一层,承谕:事已至此,只可照脱离协商条件。

  家庭危机好像并没有影响在天津静园内的溥仪的日常生活。这一天,除了照例召见了郑孝胥、胡嗣瑗、陈宝琛这些前清的遗老遗少外,溥仪与一个侍从打了两场网球溥仪喜欢高尔夫和网球,寄居天津还在静园修建了一个小型高尔夫和网球场,两者当中又尤其热衷网球,凡有网球名手来天津比赛,他总要前往一观,溥仪的二妹、三妹以及他的几个随侍都是他的球伴,今天虽然两局分别以4∶6和5∶7输掉了。但在这一点上他还算民主,绝不像慈禧那样输棋也要杀人,自1979年便开始研究溥仪的吉林社科院研究员王庆祥说。

  就在一天前,溥仪与文绣各自的代表终于就离婚赡养费达成一致。最初要求15万的文绣做了很大让步,接受了5.5万这个数目,只要求一次交付现金,并在短时间内办理手续。文绣是在8月25日向溥仪提出离婚的,当天下午,她借口外出看戏散心,得到恩准后,文绣、文珊并一贴身太监,乘坐溥仪汽车驰出静园大门,直奔国民饭店,与早已等待在此的三位律师协商起诉离婚之事。当晚的静园上下乱成一团,而在文绣逃出静园的第二天1931年8月26日,这条新闻便不胫而走,前清废帝家庭之变的消息占据了当时天津各报的显要版面。

  与文绣素来不睦的婉容此时坚定地陪伴在溥仪身边,不仅如此,两人还积极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水灾赈灾溥仪捐赠了一栋楼房,婉容则捐出自己的珍珠项链和大洋,这成为轰动一时的事件,京、津、沪的报纸上都刊登了皇后的玉照和那串珍珠,其中《大公报》以溥浩然(溥仪)夫人捐珍珠赈灾为题做了专题报道。于是在1931年的夏天,溥仪因离婚和赈灾而两度成为媒体主角。在水灾已经成为这两个月中国的公共事件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捐献者都能够在报纸上得到彰显9月16日,北平花市大街的张姓医师决定从当日起捐献所有诊金的新闻也上了报纸,和当时皇帝的捐献新闻并列。

评论问答

诺曼底登陆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举世闻名的战役。就在战役打响前夕,曾发生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惊险故事。凯尔索上校失踪了清晨4点钟,道格尔·芒洛将军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了。他看看钟,意识到这个电话不同寻常。芒洛将军已经65岁,满头白发,戴一副银丝边眼镜,是英国情报局特别行动小组组长..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乳名午格,字耀之,号浩然,清朝最后一位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封建帝制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年号为 宣统,故后世称之为宣..

对于溥仪这个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随着各类有关他的影视剧的播出,溥仪末代皇帝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穿着西装,带着眼睛,看不出一点封建帝王的影子。清朝末 年的皇帝都是悲剧性的人物,特别是光绪和溥仪。这两个醇亲王府的孩子,并没有当皇帝的想法,却仅仅因为慈禧太后的命令,而不得不进入那个吃..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封建帝制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的退位,昭示着统治中国大地2000多年历史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结束,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溥仪因其末代皇帝的身份,一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极具传奇色彩。在不同的阶段,溥仪的生活都极具当时的政治色彩,这不仅体现在他的身份上,还体现在他..

出身显赫难梦醒,故宫何堪再回首。一生荣辱世间稀,谁说平常不是福。以上出自中国末代皇帝溥仪《我的前半生》,不得不说,他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充满传奇色彩,做过皇帝..

溥仪的一生,可以说是被慈禧害了。溥仪本可以安安静静的做一个贵族大少爷,吃喝不愁,即便不谙世事也可以潇洒的度过一生,但他从三岁起,就被慈禧硬生生的给戴了一顶早已破..

作为末代帝王,溥仪的经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毕竟古代罕有帝王亲自撰写历史的事情发生。所以,溥仪在晚年写过不少的回忆录,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他生活在紫禁城中的..

1959年的12月4日对于溥仪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是他获得大赦的日子。虽说他曾经是位帝王,但是如今他已经只是一个公民。而相关部门对他很友好,邀请他与其他几位获得..

王敏彤1912年2月12日,中国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了自己的退位诏书,宣告清朝正式灭亡。次年,一个女婴在北京东四三条27号的一座..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使其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3月9日,在日本军队的撺掇下,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至东北,在长春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日本语:まんしゅうこく)。1932年9月15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兼驻满全权大使武藤信义和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在长春..

本内容由高俅发布在野史沉钩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溥仪在“9.18”前夕是一篇由高俅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野史沉钩内容历史,支持高俅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33958.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