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不仅阻碍了曹操完成统一,更加产生了消极的历史影响


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中最为著名的一场,赤壁之战被后世所广泛熟知。每当提起三国的历史,可能很少有人不知道这场战役的。

赤壁之战

尤其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不惜笔墨的刻画,使得这场“惊天地和泣鬼神”的鏖战,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

虽然说,后世对于赤壁之战的主要作用没有异议,认为这场战役不仅结束了曹操势力一家独大的局面,初步确立了三国鼎立的政治军事格局。而且,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发生在长江流域的大规模水战,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不断演变和进化,政治和军事的影响力已经不再局限于黄河流域,已经开始向南大幅度扩展。

不过,对于赤壁之战的各种讨论,甚至是争论,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比如,关于赤壁之战的背景、规模、指挥、地点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争议之处。

接下来,抱着交流和学习的态度,文史不假为您努力还原真实的赤壁之战。

一、战争的背景随着曹操的逐步崛起,他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了名义上的正统地位;他在军事上不断扩张,尤其是在官渡之战彻底击败了袁绍的势力,之后还平定了北方的少数民族乌桓。

曹操剧照

基本上,曹操已经成为当时最大的一股势力,除西北的马腾尚未平定外,他已经完成了对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统一。

随着战乱的逐渐结束,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口规模迅速恢复,为曹操继续向南扩张,完成国家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8年,也就是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目标直指荆州的刘表。结果,曹操大军还没拉开阵势开打,刘表就病逝了,荆州由其幼子刘琮执掌。

刘琮自然不是曹操的敌手,很快就开城投降,将富庶的战略要地荆州拱手相让。于是,本以为会是一场持续胶着的荆州战役,就因为荆州军的痛快投降而落下了帷幕。

面对这次战争目的的轻易实现,曹操一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眼前是已经退守夏口的刘备残余,这股势力必须予以剿灭;后面还有江东的孙权,自己暂时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与其开战。

据《三国志·贾诩传》记载:

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而追。

这个“追”字用得特别准确,因为曹操在夺取荆州后,下一个目标仅仅是为了剿灭刘备的残余力量。此时,他并没有一举消灭江东孙权的计划,如果没有孙权与刘备的结盟,起码曹操在短期内不会攻击江东。

所以,赤壁之战的爆发,对于参战各方而言,都是一次偶然性事件,绝非是蓄谋已久的一场大型战争。

二、战争的规模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是这样讲述的,曹操占据荆州之后,所俘的原荆州水军和陆军,联同自己原先所带的兵马,号称有八十多万之众。

关于这个数字,罗贯中太过于夸张,艺术加工的痕迹太重,没有多少人会真正相信。那么,赤壁之战的规模和人数究竟是多大?

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

彼所率之众,不过十五六万。

曹操在基本平定中国北方后,他所有的兵力应该大致在二十万人左右。南征荆州时,曹操必须在后方留出足够的兵力,以防备西北的马腾、北方的乌桓残余以及朝中的不稳定因素。

同时,还要考虑当时粮草、军需等后勤的补给和运输能力。一句话,曹操至多能带领出征荆州的军队,绝不会超出十万人。

因为刘琮率领荆州兵投降,所以曹操基本是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获取了荆州,顺带俘获了大量的荆州兵马。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

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得其水军,步军十万。

文史不假个人认为,结合当时刘表在生前的基本实力和史料记载来判断,曹操在占领荆州以后,一共所统辖的兵力应该增加到了二十万左右。

占据荆州后,曹操很快进行了兵力的重新部署。他命徐晃亲率三万人马驻扎在樊城,因为此地新得不久,没有任何的民意基础,安排能够独当一面的徐晃留守是绝对有必要的;他命曹仁亲率三万人马镇守江陵,作为南郡的治所所在地,江陵南连长沙等郡,西与刘璋的地盘相临,战略位置十分突出,派曹仁坐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算下来,能够继续随曹操东征抵达赤壁的兵马,最多也就十四五万而已。而且,其中的多数都是荆州降兵,因为曹操安排留守自己后方的兵马,断不会是刚刚投降的降兵。忒危险!

说完曹操一方的参战人数,再来分析一下孙权和刘备这边的兵马。据《资治通鉴》记载:

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战卒有几?瑜答曰:三万。

另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余人,与备俱进,大破曹军。

结合这两段史料的记载,大致可以推断出,江东孙权的参战兵力应该在三万人左右。而刘备方面,根据《三国志·蜀书》的记载:

曹亲率精骑五千,日行三百里追赶,先主不足万人,退走夏口。

刘备剧照

也就是说,刘备的残部只有不足一万人,加上之前刘琦的一万人马,夏口的驻军不会超过两万人。加上孙权方面的三万人,孙刘联盟合计五万人上下,即便稍有误差,也不会太大。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五万的军力,对抗曹操的十五万人马, 虽然没有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中那么夸张,可也绝对算得上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例。

三、战争的指挥作为刘备和诸葛亮的铁杆粉丝,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太过于“崇刘抑曹”。就说赤壁之战中,罗贯中刻画下的诸葛亮显得非常忙活,又是说服孙权,又是鼓励周瑜,又是舌战群儒,又是草船借箭,甚至还要借东风……。总之一句话,诸葛亮是赤壁之战的首功之臣。

事实上,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诸葛亮压根就没有参加过赤壁大战。那些个舌战群儒、激将孙权,草船借箭等事迹,完全都是罗贯中编纂的。

三国演义剧照

当然,诸葛亮也不是说一丁点儿事情都没干,最先进行孙刘联盟的构想就是由诸葛亮提出的,而且他还进行了前期的接洽工作。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遂允之。

只是,随着孙刘联盟的形成,诸葛亮就被刘备安排了其他的任务,到后方去搞基建和粮草等后勤工作去了。

据《后汉书·孝献帝纪》记载:

曹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

另据《三国志·吴书》记载: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

可见,赤壁之战的前线指挥官并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刘备或者孙权。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先主至於夏口,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

于是,赤壁之战的前线总指挥,只能是江东的大将周瑜。诸葛亮虽然也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更多只停留在外交领域而已。

四、战争的地点关于赤壁之战的准确发生地点,后世历来都说法不一,颇具争议。其中,最著名的地点恐怕要数黄冈了,因为大文豪苏轼在谪居黄州时,曾经著过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不过,大文豪应该是寄情错误了。因为此地与《三国志》的记载,存在明显的位置差异,而且相去甚远,赤壁之战绝无可能在此发生。

赤壁之战示意图

现在的史学界,已经越来越倾向于认为,当年赤壁之战的发生地应该在蒲圻一带。蒲圻位于湖北省的东南部,东连咸宁,南至崇阳,西邻湖南,北抵嘉鱼。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蒲圻一带就陆续出土了大量的东汉文物,甚至还包括土层中的沉船遗址,以及由诸葛亮发明设计的铜弩机等文物。以上这些,都为赤壁之战在此发生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1998年,国家正式将蒲圻市改名为赤壁市,算是为这一历史争论做出了盖棺定论。

五、战争的过程曹操接受刘琮的投降后,刘备早已率部逃窜。因担心刘备率残部退守到江陵,那里城池坚固,而且粮草辎重甚丰。所以,曹操亲率少量精兵开始一路追杀刘备败军。

曹操的追击,虽然避免了刘备占据江陵。但是,由于大部队没有及时跟上,自己只率领少量精兵追赶,而且还都不习水战,因而被刘备军小胜一场,在江上烧毁了部分战船。

刘备成功逃到了长江南岸,于夏口处和刘琦合兵一处;曹操追至长江北岸,开始在此休整备战。这样,双方形成了暂时的相持局面。

在此期间,刘备安排诸葛亮出使江东,说服孙权积极参战,促成了孙、刘两家联盟的形成。

孙权剧照

孙权留守在柴桑,派遣周瑜、程普领兵三万,抵达长江的南岸,与刘备和刘琦所剩的两万人马进行了汇合。孙刘联军总计五万人马,由江东大将周瑜统一进行指挥。

期间,曹操的大部队已经陆续由荆州赶到长江北岸。不过,由于北方士兵水土不服,大范围感染了疾病,减员现象非常严重,而且士气低迷。

利用这个天时地利人和,周瑜充分发挥自己部队擅长水战的优势,率领孙刘联军主动出击,烧毁了曹军在江面上的大部分战船。

而曹操已经发现自己士兵减员严重,而且还缺乏士气,本就在犹豫是否继续发起渡江作战,暗自已经做好了暂时后撤的准备。

当孙刘两家的联军发起攻击时,曹操决定暂避锋芒,决心主动后撤。最后时刻,他还亲自下令烧毁了剩余的战船,以免落入孙权和刘备之手。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

士卒饥疫,死者大半,曹公遂烧其余船引退。

另据《三国志·郭嘉传》记载:

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

结合以上多个正史的记录,文史不假个人大致分析了整个赤壁之战的全过程。不可否认,赤壁之战的确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但是,曹操的伤亡和损失,远没有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么惨重。

六、战争的影响在赤壁之战前,东汉的割据势力已经所剩不多,在曹操的强势出击下,许多割据势力已经被逐一消灭。

但经过赤壁一役,曹操的统一进程遭到了重大挫折,给孙权和刘备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也为最后三国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个人认为,赤壁之战虽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但是,在推动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这场战役不仅没有起到任何正面的作用,反而极大地延缓了国家完成大一统的趋势,更为日后的长期大分裂,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昙花一现的西晋

最致命的一点,三国期间内耗不断,相互都拼尽了全力,以至于完成统一的西晋朝根本就无力阻挡北方胡人的攻势,造成了中国的长期南北分裂。

原创不易,欢迎点击关注!

评论问答

评选的标准是,入选的人都是是当时的英雄人物。所谓死的窝囊,是指他们或者由于不应该有的失误,或者由于命运的捉弄,很丢人地死去了,根本不符合自己的历史地位。而如果他们不死,是很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象项羽、岳飞,袁崇焕,之类的没有入选,因为他们的死法是一种英雄的死法。1.齐桓公。一代霸主,..

必羽,字云长,本字永生,并州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他是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五虎大将之首。他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

三国时英雄辈出,也冤案多多。发生在号称仁慈之主刘备身上的一桩饱食人肉宴的大案可说是千古奇冤,令人惊叹的是,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老夫子以平铺直叙的笔法描写了这一事件的发展过程,号称仁慈之主的刘备与其谋士孙乾饱食人肉宴后,得知真情,不但不对死者之死抱以丝毫同情态度,惩罚凶手,反而禀明丞相..

北京的城区格局基本形成于明代,城分为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紫禁城有四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皇城有七门:北安门:皇城北面城墙的正中,清代改称地安门。大明门:皇城的第一道城门,清代改为大清门,1912年中华民国改为中华门;承天门:皇城的正门,清代改为天安门..

历史上确有佘太君其人。清代光绪《保德州志》载:杨继业事北汉为建雄军节度史,娶折德扆女。折德扆是后汉隐帝时期的府州团练使,这个折德扆女据称就是佘赛花。佘是折的讹传..

【注音】jiě yī tuī sh【成语故事典故】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

历史上关于友情的小故事有很多,例如知音之交、管鲍之交、廉蔺交好、羊左之交、荆高之交、生死之交、君子之交、李杜之交等等,这些都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著名友谊故事。下面..

按有文字记载论,性贿赂起码在两千年前就有了。而史上最著名的性贿赂牺牲品,非四大美女之首西施莫属。四大美女之首西施,乃苎萝山麓一浣纱女,本过着安乐的农家生活,但本国国君勾践有难,打起了她的主意,于是被当作性贿赂贡品献于吴王夫差。 这招性贿赂送美女,是勾践在战败面临亡国之危形势下的急..

曹操一生未称帝,死前不久,孙权因为夺荆州、杀关羽,与蜀交恶,不得不向曹操示好。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前车之鉴,使他不敢登上这个王位罢了。汉献帝刘协这一生,过..

曹操之墓为何与其儿媳墓连在一起呢?这中间另有些故事呢。本来,曹操在攻打袁绍之前,早已据说了甄氏的美貌,但其子曹丕捷足先登,作为父亲,怎能夺儿子之美呢?再说,曹操和袁绍同辈,若娶其儿媳为妻,岂不贻笑于全国!虽然甄氏被儿子娶走,但做父亲的仍是历历在目。曹操与甄氏的关系还真有些微妙,至于二人是否有..

本内容由丁奉发布在历史故事频道

本内容发布在历史时间网网,赤壁之战不仅阻碍了曹操完成统一,更加产生了消极的历史影响是一篇由丁奉创作的发布的历史文章,最新最全的历史内容数据信息平台,本站支持发布收藏转发分享海报,更多请登录历史时间网网。

作者

    《历史时间网》感恩您转发历史故事内容历史,支持丁奉的作品,,如需投稿请登录本站,登录后即可投稿分享收藏,并且看作文获取积分兑换礼品。

    登录 投稿说明

    https://www.lishitime.com/news/16461.html

长按下面的图片另存或分享给好友